书城励志做人·做事·说话恰到好处(全集)
18551700000007

第7章 交际交友

——有益交际,无害交友,恰到好处

1.主动交往,把握分寸

在生活中,很多人缺少朋友,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期待友谊和爱情从天而降。这样,使他们虽然生活在一个人来人往的世界里,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上的孤寂。这些人,只做交往的被动响应者,不做交往的主动者。

要知道,别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对我们感兴趣的。因此,如果想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的折磨,就必须去主动交往。

对主动交往来说,我们应该让别人觉得值得与你交往。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交换是没有理由的,不值得的人际交往更没有理由去维持,不然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衡量的。

正是交往的这种社会交换本质,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值得与我们交往。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来“投资”,否则,原来亲密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关系,使我们面临人际关系的窘境。

在我们积极“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现实生活中,只问付出,不问回报的人只占少数,大多数人在付出后而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时,就会产生吃亏的感觉。

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不要害怕吃亏。一方面,人际交往中的吃亏会使自己觉得自己很大度、豪爽,有自我牺牲的精神,重感情,乐于助人等等,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强化也有利于增强自信和自我接受。这些心理上的收获,不付出是得不到的。

另一方面,天下没有白吃的亏。与我们交往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在人际交往中都遵循着相似的原则。我们所给予对方的,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而不会消失,一切终将以某种我们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而且,这种吃亏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反过来会增加我们的自尊与自信。

但不怕吃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多地付出。过多的付出,对于对方来说是一笔无法偿还的债,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觉得很累,导致心理天平的失衡。这同样会损害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

对于交往的分寸,是要把握好交往的对象多少和周期长短。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

一是交往对象太杂或太少。有一些年轻人交往的对象太多太杂,不同年龄、性别、社区、文化、行业、志趣、志向的人,都是他们的交往对象。

另有一些人的交往对象又实在少得可怜,除了亲戚、老乡、老同学或好朋友以外,对陌生对象都持冷淡、排斥的态度。他们择友的标准很高,对作为交往对象的人的年龄、性别、学历、经历、身世、社会身份、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和人生观及价值观,甚至衣着打扮等等都有所考虑、有所要求。他们交往的范围过窄,择友的标准过高。

二是交往时间过多或太少。在交往时间上,交往过度的人,用于交往的时间过长,整天都忙于交往之中。工作时间中,他们除了在办公室应酬以外,还要在电话里订约会,在会客室里搞接待。业余时间里,他们不是在家里应酬来访的人,就是进出于饭店、宾馆、酒吧、咖啡馆、跳舞厅、影剧院和俱乐部,整天忙得筋疲力尽。

而交往不足的人则交往活动太少,交往周期过长。他们与人交往的时间,局限在逢年过节或朋友家的红白喜事。他们与别人接触的机会太少了,交往的时间也太短了。因此,他们与别人的关系是疏远的。

总之,如果交往过度,人们就对交往产生反感,从而转向交往不足。而若交往不足,人们就会若有所失,产生孤独感,从而又转向交往过度。交往过度与交往不足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恶性循环,使许多人十分痛苦,以致搞得整个生活不得安宁。

交往过度和交往不足都不利于交往。主动交往,把握分寸,充分发挥交往的积极效应,防止交往过度和交往不足的两种偏向,探求交往的合理模式、方法和技巧,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见面就有好印象

给人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了与人交往是否能继续下去的关键,有人很快就被人接收,有人一时很难被人接受。无论别人对你,还是你对别人,从开始接触到发展为朋友,速度快慢,印象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一样的。第一印象不好的话,以后如果想挽回,就要做很大的努力。因此,在与别人初次接触时必须引起对方注意。大多数人初到一个环境,都有紧张、陌生感,只要抓住人注重先入为主的特点,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入手,保证你万事如意。

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方自然的精神,是优化个人形象的重要因素。与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心,便能激发对方与你交往的热情,活跃交往气氛。如果精神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则显得敷衍冷漠,使对方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一个精神饱满、大方自然的人会给人留下自信、乐观、进取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印象;精神倦怠、涣散或者表现出紧张局促、手足无措,会给人留下缺乏办事经验、不成熟、不专注、看不起人的印象。所以,在社会上办事应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对方,对他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随对方的言谈举止做出自然得体的反应。换一种说法就是,想要别人喜欢自己,自己要先喜欢别人;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对方。

对于一个新员工来说,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要在说话、行动、着装、行为习惯、情感素养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同事尤其是上司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会有利于你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言语动作上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在的气质和修养。一群陌生人中若有令你赏心悦目的,肯定是个言谈举止优雅的人。

谈吐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受教育程度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沉默寡言的人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谈吐深刻、严密、有力、活泼并且真挚、热情,不说脏话、不谈论别人、不吹嘘自己等都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

着装要符合职业身份,做什么像什么。正式的场合、做公关、做往来贸易洽谈就要天天西装革履,给人以庄严感。人的仪态、表情和风度全面地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一个人举止端庄文雅,落落大方,就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仪表是展示才华和修养的重要外在形态,优雅的仪表,能够帮助一个人更顺利的办事处世。

还有一点,在举动上应该与周围的同事相一致,这样可以有心理安全的倾向,并且新职员在着装、行为上与公司其他同事相一致的话,会产生亲近感,易于沟通合作。

当然,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是需要一些时间的,那么如何在全新的环境中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自信与实力,以美好的形象进入别人的内心呢?这里有一条条直线,供你选择。

有不少人学识渊博、头脑聪明,因不注意自己的外表和仪态,与人交往中却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个人的仪表主要由容貌、衣着、发式等构成。相貌多半是天生的,外人无法谋求;仪表却是可以改变的。到一个陌生地方办事,与人初次见面时,彼此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对方造成“此人很精明”、“此人很滑头”之类的印象。这是拿对方跟自己的经验相对照,并以其体格、外貌、服装等为基准,对对方产生的一种认识。如果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有所错觉的话,肯定会影响以后的办事效果。

1983年,一位吉林农民企业家向香港某公司发运一批上好的豆饼粉,收到的回电竟是“质量有问题”。可是双方一会晤,不仅“问题”云消雾散,还交上了朋友。其中情由说来很有意思。原来该公司的总经理听说这批货是由农民家庭工厂生产的,凭脑海中臆想的农民形象,使他疑团满腹;当见到的农民是一位身着西装革履、彬彬有礼、颇有企业家风度的人时,疑团顿消。

可见处世办事是否顺利,是否成功,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不注重仪表,就是给自己与别人的交往增加难度,就是给自己办事处世设置人为的障碍。

3.如何“一回生、二回熟”

不少人对陌生者有一种抵触心理,只看到别人的表面,如这个人夸夸其谈,我不喜欢,或者这个人深沉高傲,我不欣赏,或者这个人孤僻冷漠,我很讨厌,等等,按自己的喜恶观,贸然对陌生人进行定型、定性。

其实陌生人第一次走进你的视野,给你看的不一定是他真正的那一面;你也不一定就能看准了他真实的本性状态。所以在与陌生人初步交往时,你要有宽容互补的心理去接收他,发现他的兴趣、思想和爱好。同时要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不能总是把自己坚硬的一面像盾牌一样举起来抵挡着对方对你的亲近。

所有的朋友都是从陌生到认识再到一步步发展成为朋友的,那么,就拿参加宴会来说,怎样与陌生人接触,让其成为朋友呢?说起来太简单了,那就是要主动靠近对方。在陌生人的宴会上通过互相问候、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自然两个人的距离就拉近了。话匣子一打开,必然你一言我一语,你趁机询问对方的情况,并介绍自己,这样很容易地使对方成为自己的朋友或准朋友。“一回生、二回熟”呗。

可能会有人说,我又不是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风头,我只须脚踏实地地干自己的,没有必要去认识太多的朋友呀。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我可以告诉你,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个靠社交出风头的人,他的主要事业只是埋头写作,他只需要天才的大脑创作更多的幽默小说。然而实际上,马克·吐温有不少朋友,并且与朋友相处得非常好。他曾说过:“一个人,惟有善于把陌生人变成自己的朋友并相处得十分有趣味,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因此,只要你掌握了主动与陌生人交往的说话技巧,让他成为朋友就不成问题了。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的基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进一步融洽的润滑剂。生活中有一些人,一见到陌生人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不好意思交谈,有人觉得无从谈起。他们或是局促一角,尴尬窘迫;或欲言又止,嗫嚅迂讷;或说话生硬,使人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被陌生人身上的某一面所遮障而没有勇气与他交谈。

同陌生人交谈,要学会在交谈中没话找话的本领。与陌生人每次交谈时,最好寻找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还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别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会收到好的效果。

与陌生人交往时,还可以在交谈时先引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大略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说得更加自如。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还是老同学?”然后循着对方的回答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而对方回答的是“老同事”,那也可以谈下去。在听对方说话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能随便去否定对方的观点。

如果能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并且循着其兴趣发问,便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果对方喜爱象棋,你就可以以此为话题,谈下棋的情趣,车、马、炮的运用,等等。如果你对下棋略通一二,那肯定会谈得投机。如果你对下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满足对方“当老师”的虚荣心。

引发话题的方法很多,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入题”法等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出一番议论。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只要你深入地与陌生人交谈下去之后,你就会发现对方更多的方面,而不是一开始你判断的那一面,在交谈中对方也会调整视角,进一步审视你,两个人在性情、兴趣、思想等等的碰撞后,就有可能感到“这个人可以交朋友”、“他值得交往”,于是互送名片,甚至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从而陌生人变成了朋友。

4.交际不要挑肥拣瘦

好的交际应奉行“待人无区别心”,事物是变化的,人的身份与地位也是变化的,如果你只追随热点人物、“有权”的人物,到头来人物沉寂了、下台了,你怎么办?又去追随新的热点人物、有权势的人物,岂不让人家看清你势利的本质?所以,不妨“重视每个人”,真心对待每个人,交际不挑肥拣瘦,这也能显示出你的个人品质,是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的。

1.善交职衔比你低的人

当你和同一家公司的主管与普通职员会面交换名片时,一般都会较珍视主管的名片。由于想要拥有立即可以发挥效用的人际关系,因此目光完全投注于眼前地位最高的人。然而所谓建立人际关系,务必以更长期性的观点进行思考。所谓同辈的普通职员,未来必定不断往前突进。轮到自己将来担当重任时,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正是他们。所以,对待普通职员,愈要郑重地看待对方。如果只看重眼前的职衔,人际关系的建立便会立即受到限制。

因此,如果因为眼前对方职位低下而加以漠视,日后便会形成阻碍。等到对方变成重要人物之后,即使如翻转手掌般地予以亲切接待,彼此也绝不可能结成莫逆之交。

看准将来,在职衔低微时先行投资,肯定可以获得重大回馈。

2.吵过架的对象可以变成知己

一般人和初次谋面的对象,大概都会以温和的话题来打发时间。然而某些时候,也有从一开始就产生争论,或彼此发怒,陷入形同吵架的状态。虽然在分手之后有可能感到后悔,“啊,我和对方大概无法交往下去了”,然而事实上,你根本无需为此感到闷闷不乐。一开始就产生激烈争论的对象,反而更有可能与你成为知己。

年轻时虽然不能随随便便就向人发脾气,但是在遇上重要人物时,不妨抱着年轻人惯常爱找碴的心境与其相处。由于对方向来受到一群爱奉承的人包围,所以对能大胆说出内心想法顶撞自己的人,反而对其会出乎意料地产生好感。

比方说对方是一位独断专行的主管,围绕在其身边的人总是尽量配合他的心情做出反应,几乎没有人敢和主管唱反调。因此一旦自己被询问到意见时,只要你另有不同的看法,就应该诚实说出来。即使把持相同意见,也应该在修辞方面下功夫,以争论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在大胆争论顶撞的情况下,如果不预先估算善后方法,即有可能单纯地以争吵告终。

虽然因为想法不同才顶撞对方,但是反过来说,可以导致争论的原因,是因为彼此共同拥有某项沟通基础的部分。倘若是不投缘的对象,恐怕连架也吵不起来。

3.愈难缠的对手愈该认真打招呼

打招呼这种事情,一旦错失时机,就会变得不好意思开口。结果,却不得不在那种尴尬的气氛下和对方共事。

愈是自认为难以对付的对手,愈该掌握时机先打招呼。否则,单就没打招呼一件事,就可以让你心情低落。想到自己不善应付的人在场时,虽然容易产生尽量不碰面的念头,但可以反过来将立即打招呼当作一种免罪符。

不过,有些不善打招呼的人其实是生性害羞,本性却非常善良。无论和谁都能满不在乎地打招呼的人,事实上有些却是厚颜无耻的。无论是谁,与人打招呼时必定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紧张。倘若对手又是棘手人物时,紧张的程度愈高。

所以,只要自己好好地先向对方打过招呼,心情自然会变得轻松起来,不可因为自己未获招呼,就立即为此动怒。这是自己的情绪问题。

例如,在进入工作现场时以洪亮的声音打招呼,有时可以因此提升大家的情绪。

此外,打招呼的态度切忌草率。最糟糕的情形是,打招呼时眼光不看对方。虽说打招呼时必须点头,但更重要的是,打招呼时是否与对方目光对接。

目不正视只靠声音打招呼的话,却形同没有打招呼一样。像这样的礼仪,紧紧牢记在心便是收获。由于工作顺利与否与此紧密相关,上班族也绝对不可忽视打招呼的礼节。

4.救助落魄之人

当某人遭到众人漠视,连原本与他交往密切的人也离弃他时,这时主动向他靠拢的人,会令他心存感激。在落魄之时伸手援助自己的人,是值得与之交往一生的人。

最易凸显这种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可以在选举时看到。在获胜的候选人办公室里,虽素昧平生的人也纷纷涌到祝贺,而落选的候选人却无人问津。细细一瞧,甚至在选举期间原本支持失败的候选人的人们,也转而投靠到政敌的面前,这是十分落魄的境地。此时如果有人造访落选人,此人必定大感欣慰。倘若得到来访者一番诚挚的勉励:“下次选举一定要好好加油!”他必会重获自信心,不怕挫折,产生往前迈进的奋起心。

在这种情形下建立的关系,不会因为少许挫折即告崩溃。更何况,当时失败的人,未必永远处于失败的境地。倘若希望在对方下回胜利时与其结成莫逆之交,就应该在其失败时伸出援手。

在上班族的世界里,荣枯盛衰亦是常伴之物。既有逐步攀升的人,也有失足没落的人。得意者身旁有大批人包围着,落魄者身旁则无人靠拢。

然而,一度失败的人在某种机缘下再度翻身爬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如果等到对方成功之际才来攀附交情,则为时已晚。这就像股票,在底价时购入高价时抛售便可赚钱一样,在别人落魄时伸出援手,为其帮忙解难的行为,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5.越难亲近的人越值得信任

害怕难亲近类型的人是毫无必要的。看起来神情不和悦的人,大多数的情况下,只因天生个性害羞。他们绝对不是充满恶意的人。比起轻率容易接近的类型,难以亲近的类型中反而好人更多。

虽然他们本身也希望自己平易近人,但是由于生性害羞,因此无法完美地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气质。而且,由于他们外表看起来冷漠平淡,人人避之惟恐不及,“为什么人家总是远远地躲开我呢?”他们总是怀抱着这种孤独感受。这种孤独感,使他们陷入愈来愈难亲近的处境。这是恶性循环的结果。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对象,你反而可以怀着大胆闯入的心情来接触。比方说,你不妨鼓起勇气试着接触公司内看起来最令人敬畏的对象。对方必定出乎你意料地张臂欢迎你。而且,日后成为你信赖对象的,正是这一类型的人。

因此说,即使最初必须爬越的墙极高,可一旦你和难以亲近的人展开交往后,大都可以成为知己。相反,在最初阶段墙很低的人,由于内心大都另有一道墙,即使可以建立起肤浅的交情,却不容易往下发展彼此间的关系。

5.须谨防“昵友”

孔子说,君子交往,关系亲密和睦,尽管各自的背景不同,思想境界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并不妨碍交往,坐到一起很谈得来;而社会上另一些小人,他们也需要交往,如在一起搞什么阴谋诡计,做违法乱纪的事,尽管目标方向是相同的,但他们的关系却是很脆弱的,常常因为分赃不均,吵得不可开交,到了事情败露后,相互抵赖,大打出手。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屠岸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人,出生于有钱的贵族家庭。他帮助灵公、景公父子两代老板干管理工作。跟老板时间长的人容易生软骨症,屠先生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为老板出谋划策,想方设法谑戏纵乐,使国政荒废,民力空耗,内忧外患空前严重。

晋灵公是屠岸贾的好朋友,他们俩可以说是“志同道合”。晋灵公荒淫无度,他用强行从民间征来的苛捐杂税,大兴土木,广修宫殿。有一次,他命屠岸贾在晋都城内建一座花园。屠岸贾受命后找到各地的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昼夜施工,很快把花园建成了。园中筑有三层高台,中间建造一座“绿霄楼”,凭栏四望,市景均在眼前。园中又遍植奇花异草,因桃花最盛,每到开花之季如锦似绣,所以此园名为“桃园”。

竣工之后,晋灵公赞不绝口,与屠岸贾更加亲密无间了。晋灵公一日数次,或观览,或饮酒,有时还张弓弹鸟,与屠岸贾赛财取乐。一天屠岸贾召来艺人在台下献艺,园外聚集了很多看热闹的百姓。晋灵公一时性起,对屠岸贾说:“弹鸟不如弹人,咱俩比试一下,看谁打得准。击中眼者为胜,中肩者为平,要是打不中的话,用大斗罚酒,你看怎么样?”屠岸贾立刻欣喜地答应了。于是两个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高喊:“看弹!”一个个弹丸如流星雨般飞向人群,有人被弹去半个耳朵,有人被击瞎了眼睛,顿时人群大乱,哭喊着拥挤着争相逃命。晋灵公大怒,命左右会放飞弹的侍从全都操弓放弹,一时间,百姓伤残无数,惨不忍睹。晋灵公见状,狂笑不止,连弓掉到地上都不知道,他边笑边对屠岸贾说:“我登台数次了,今天玩得最痛快。”

在屠岸贾的怂恿下,晋灵公骄奢淫逸,为了进一步取悦晋灵公,屠岸贾亲自率人到全国各地挑选良家美女,只要中意的抢夺回京,送入桃园供灵公淫乐。他们这一对“好朋友”的行为,使朝野怨声载道,许多正直的官吏对此曾多次直言进谏,劝灵公收敛收敛,可是屠岸贾对灵公说,这些人是不怀好意,是妒忌你我的关系。灵公只听屠岸贾的话,结果搞得国家一片混乱。

朋友间要以道义相交,不能臭味相投而做坏事,前者走的是大道,后者走的是危险的细路。

近代知名学者王国维博闻强记,智力过人,在甲骨文研究上卓有成绩,被罗振玉赏识,并结为朋友,后又成了儿女亲家。王家贫穷,罗出于把王国维当作赚钱的机器的目的,常在经济上接济王。罗大量收购甲骨,让王来考释,但发表文章的署名却都用罗的名字,使他赚了不少钱。而王最终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壮年投湖自尽,这他与交友不当有一定的关系。

鲁迅与王国维是同一时期的人,又都有弃医从文的相似的经历。由于鲁迅交友慎重,结果与王国维截然不同。鲁迅早年师从著名学者章太炎,后与蔡元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寿棠等学者作家也是鲁迅在事业上互相切磋的好友,还结交了许多革命青年,特别是结交像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朋友,对他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鲁迅和瞿秋白在文化战线上经常合作,翻译介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文学作品。在最危险的关头,鲁迅让瞿秋白在自己家中避难。瞿秋白在自编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给予很高的评价。鲁迅也在瞿秋白牺牲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带病将朋友的遗言编成《海上述林》出版,并在前言引用的对联中,把瞿秋白在内的共产党人比作“知己”,并以有这样的的“知己”为人生最大的满足。

郭沫若曾指出:“王国维之所以戛然止步,甚至遭到牺牲,主要是朋友害了他。而鲁迅之所以始终前进,一直在时代的前头,也未必不是得到了朋友的帮助。”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的,它经得起任何考验。与品质高尚的人交朋友,结下的真挚友谊是事业成功的推进器,这也是处世交友的恰到好处。

6.网上交友有门道

网上交友成了现在一种越来越受人欢迎的社会方式,但网上交往不慎害处很大。网上强调的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这种信任关系。这在理论上似乎没什么问题,可实际上你会发现,你根本无法信任那个基于信任的圈子,因为你对你那个圈子中的“朋友”几乎完全没有了解。就像Topku说的,“我不认识你,我们是朋友”。

信任源于了解。如果你对一个人完全没有了解,不管他是“朋友”,还是“朋友的朋友”,你都没有办法拿他当一个真正的朋友。当我看到很多人四处散发Orkut或Wallop邀请,我就知道,这些所谓的社交网络正在变成闹哄哄的集市,而不再是一个熟人的沙龙。

通过一个朋友A,去结识一个新的朋友B,朋友A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中介。而且,朋友关系的建立,也需要时间和过程,在过程中了解。但在社交网络中,这个过程被简化成我看看你的圈子或通讯录,就可以结识一大堆没关系的朋友。当朋友变得如此容易得到,朋友本身就贬值了。

这就是为什么,通过Donews或CSDN这样的网络社区,我们更容易结识朋友的原因。在这些特定领域的社区中,共同的参与让我们更容易去了解一个人,进而结识有共同兴趣的人。我们很容易对一个我们积极参与的社区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这种感觉在大多数原生态的社交网络中,却很难找到。

这就是为什么blog圈子是一个比社交网络更好的社交网络的原因。blog让你可以近距离、持续地观察一个人,并且,blog之间的天然的互相链接,也让这种关联更容易发展成朋友关系。而这恰恰是被大多数社交网络所忽略的。

为交友而交友是没有价值的,除非你原本就是个社交家,以跟各种各样的陌生人打交道为乐;或者,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找女朋友或一夜情对象。所以,很多社交网络慢慢演变成交友社区,就不难理解了。

我所理解的社交网络,它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为一些有共同兴趣、共同爱好、共同价值观的人提供一个交流、了解的平台。没有任何一个圈子是绝对可以信任的,我信任你,未必代表我信任你的朋友。是否信任,取决于我是否了解你的朋友。但是,一个可以相互了解的圈子,一定比一个相互不了解的圈子,拥有更多的信任。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在网上社交场合巧妙地借助于语言的力量来调节气氛,拉近距离。人们总是强调,做事情要能够“善始善终”。网上社交场合,第一次上网聊天,关系到一个人的“门面”和“亮相”是否出彩,网友经常习惯于按照先入为主的印象来评估聊天者,因此追求“先声夺人”或者“一鸣惊人”的用语效果,经常让初涉网上社交的人煞费苦心。

讲究“善始之巧”,目的就是要说好“开场白”或者“序曲”。网上社交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语不惊人死不休

杂志上最受人欢迎的好文章,是一些惊人事实的连续登载。利用惊人的事实作开头,能够扣人心弦,捕捉到对方的注意力。网上交流也是一样,比如,有个网友说:“你相信吗,学外语最快的方法能够一天学会300个单词。”这句话就有惊人之处,不管什么网友,都会对这个效率感到吃惊的,这个数字已经占了一种语言常用词汇的十分之一了,肯定能引起网友的关注。

2.酒逢知己千杯少

邱吉尔是个政治家,和他谈家庭琐事肯定不是适合的话题。一天,有个外国大使对邱吉尔说:“你知道吗,爵士,我从来没有向你提过我的小孙子?”邱吉尔拍拍对方的肩膀说:“我亲爱的先生,为此我的确说不出我有多么感激呀。”

刘备三次邀请诸葛亮加盟刘氏事业,虽然诸葛亮十分傲慢,但他们的谈话抓住了刘备最感兴趣的怎样统治天下的问题,因此言谈投机,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网上聊天,网友对于你的话题都没有兴趣了,双方的谈话就不可能投机。要投机,就依据社交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性格、素养和关系亲疏度的不同,有区别地选择跟网友有关或令网友感兴趣的内容来交谈。

3.幽默诙谐顿生趣

网友双方开聊的时候,因为不太熟悉,心理上就会有一段距离,如果说一些幽默诙谐的话,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可以使网友紧张的心情缓和下来,实现感情交融的目的。

4.触动对方好奇心

好奇心人人都有,在网上社交场合聊天,一开始就要引起网友的好奇心,这足以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了,这是良好的开头。

5.正确的废话也不说

有一位公安人员在向人们讲解破获盗窃集团的经过时,开头说“盗窃集团真的有组织吗?是的,盗窃集团有组织的。不过,他们是怎样组织的呢?他们组织与其他组织有什么不同呢……”这段话说得像做理论班辅导,一开始就没有抓住听众的心。

网上交友聊天,正确的废话也要少说,尽管是按照事件发展的线索从头至尾去介绍,但不如抓住重点介绍。网友根据要点去听事件介绍,更有利于理解你的意思了。

7.灵活掌握与人说话方式

尽管说“待人无区别心”,但对人说话却应该因人而异。首先要了解对方的个性,他喜欢婉转,应该说流利的话;他喜欢率直,应该说激切的话;他崇尚学问,就说高深的话;他喜谈琐事,就说贴近的话,说话方式与对方个性相符,自然能一拍即合。

1.与老年人谈话要谦虚

我们常听到长辈在教育后辈时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是很有道理的,有些老年人虽然接受的知识比你少,可是无论怎样,他的经验比你丰富得多。因此,你与他谈话时,必须保持谦虚的态度。

其实,与老年人谈话,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很喜欢谈话,说起话来常滔滔不绝,你若打断他的话,就会显出粗鲁无礼的样子。因此,尽管与他们谈话很费时间,可是,只要你用心倾听,他们的话对你是很有裨益的。

2.与年幼者谈话要保持深沉的态度

比你年幼的人,有一些思想太超前,有一些知识不及你。与他们谈话,你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难的,只需保持深沉慎重的态度,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就行。还要注意,不要给他们机会直呼你的名字,那是很不好的。

不要同他们辩论,也不要坚持你的权利。你只要让他们知道,你希望他们对你有所尊敬。要知道,人们总是因你自己看重自己才尊重你,尤其是那些年幼于你的人。

3.与地位高于你的人谈话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你与地位优越的人谈话时,须保持你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应该做一个“应声虫”。若你只说“是”,那么,你的话就可能会使别人不悦。

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谈话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态度要表现出尊敬;对方讲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听;不要随意插话,除非他希望你讲话;回答问题要简练适当,尽量不讲题外话;说话自然,不要显得紧张。当你与你的上司说话时,你要显示出自己是尊重自己的。

4.与地位低于你的人谈话要庄重

在与一个地位卑于自己的人谈话时,你应使他觉得你对他所说的话感兴趣,而且,你必须请他说话,尽量显得和蔼可亲。

与地位卑于你的人说话,注意要庄重、有礼、和蔼,避免居高临下的态度;赞美他一切完美的工作;讲话不要太多;不要太显亲密;不要以你自己优越的地位来阻止他。

5.与女性谈话要以对方为中心

当你与女性谈话时,话题要以对方为中心,采取一种可使对方感情增加的谈话的口气、态度和方式,那么,你与她之间的对话,就能很顺利而愉悦地进行下去。女人们喜欢谈她自己、她的家庭以及她的癖好,更喜欢发表她的意见,又喜欢告诉人家,她是一个多么好的人。所以她需要一个好的倾听者。假如你想用话来吸引女性的话,那么,你就不要有轻视她的态度。待她们至少要像对待一个与你有同等智力的人一样。不要以为她们知道的比你少,或她们的意见毫无价值。这样,就能迎合她们自尊的天性,而使她们觉得与你谈话十分快乐。

和女人谈话时,你得先开个头,然后她就会接下去。询问天气;询问她的一个亲戚的健康;询问书籍、金鱼、花草或其他种种事物。总之,是她们所感兴趣的。

使你们之间的谈话能继续不辍,是你对你的能力的一种确信。你有你的思想和观念,不要沉默寡言,但也不要过分深入,不要使内容越拉越远,使人讨厌,应时常记住你的谈话是在取悦对方。

因人而异的说话方式不仅表现了你的素质修养,更能让对方在与你的谈话中得到尊重与信任。这有助于你结交更多的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现代人不可不知、不可不学的人际交往方式。

8.找到与对方的结合面

能力、性格、思想等等,都是人身上不同的面,和谐的夫妻关系是懂得彼此的差异性并力求互补的结果。殊不知,夫妻两人性格完全一样的人家不一定就和谐美满。对自己身上所不具备的东西感兴趣,这是人的本性。一起玩得特好的朋友,也常常是彼此互补的人。

黄侃留学日本时,于章太炎处结识了刘师培。三人相与筹谋革命,并共论学,交往日深。

刘师培的曾祖文淇、祖父毓松、伯父寿曾都以给《春秋左传》作新疏而列名《清史稿·儒林传》。作为经学的第四代传人,刘师培能将《十三经注疏》背得一字不易。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筹谋称帝,赠洋3000元和一枚一等金质嘉禾章,授意黄侃为之写《劝进书》。黄侃持洋元四处游玩,并将那枚勋章挂在黑猫的颈上。

“得名太早,厥性无恒”的刘师培,经不住富贵利禄的引诱,先变节为清廷密探,后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刘师培曾拉黄侃称说帝制,黄侃声色俱厉地说:“如此等事,请先生一身任之。”然后拂袖而去,在座的其他人也随之而散,弄得刘师培狼狈不堪。

1917年,黄侃与刘师培再次相逢于北京。此时的刘师培虽博稽载籍,闳深经学,但因参加“筹安会”,正处于穷迫之际。黄侃慨然为言于蔡元培,始延其在北京大学授课。

两年后的1919年,重病在身的刘师培,惟恐绝学失传而焦心,黄侃安慰道:“君今能在北大授课,就别再为无接续而发愁了。”刘凄然说:“诸生何足以当此!”黄禁不住问:“谁足以继承君之绝学呢?”刘慨然说:“惟君足以担当此任!”黄侃矍然而起说:“信如是,刘先生不弃,侃愿执经受业。”

第二天,黄侃叫妹夫温楚珩预定上好酒席一桌,点香燃烛,将仅年长两岁的刘师培延至上席,叩头如仪行拜师大礼,从此对刘改朋称师。黄侃还对温楚珩说:“《三礼》为刘氏家学,今刘肺病将死,不这样做不能继承绝学。”

数月后,36岁的刘师培终因肺病不治而早逝。黄侃以弟子之名亲撰《先师刘君小祥会奠文》以志哀忱,写到:“我滞幽都,数得相见,敬佩至深,改从北面……夙好文字,经术诚疏,自值夫子,始辨津涂。”

小学是经学的工具,而经学又是小学的材料。作为小学大家的黄侃如此重视经学,令人赞叹不已。其“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之举,成为士林佳话。

同事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都是一样,能够找到与对方的结合面,来扩大自己的“面积”或者“容量”的人,处世交往莫不恰到好处。例如身在职场,你以关心的方式向身边的人传递信任和赞许,让对方向你打开、展示他的闪光面,你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你得到了本来你不具备的能力。

如何确证对方的某一面可以被自己接受呢?反过来,你又如何让对方从你的某一面感兴趣呢?这是一个相互磨合互补的过程。你如果是个老板,你就要有一个很宽阔的胸怀。人与人相处,总需要一方先敞开胸怀,对他人要真诚实意,不能做两面三刀的事。如果彼此间都等待对方先有所表示,那么别指望会有互相理解、彼此合作的一天了。老板与部属之间想保持良好的关系,老板就应该先做敞开胸襟的人,主动向部属表示友好,把自己的温暖热情送到每一个员工的心坎上。这样别人就能看到你的闪光面,学习你的长处,且甘愿服从你的领导。如果你是个把自己藏得很深的人,或者生怕别人能力超过自己,夺去自己的位子,那么,别人就看不到你的闪光面,自己的闪光面也自然收缩,这样就无法达到彼此的互补。

哈维·麦凯,如今他拥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有限公司。可他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却十分迷恋高尔夫球,想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但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为了让他彻底放弃高尔夫球,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经常安排儿子和一些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企业家们接触。

父亲很清楚儿子是个英雄崇拜者,这些“英雄”们一定会对他产生影响。

有一次,哈维·麦凯刚刚迈进汉姆弗利的办公室,这位职业政客就从椅子里跳起来,热情地说:“哈维,亲爱的,一位很好的高尔夫球手,真羡慕你。我多想也能有你这种天才。”说着他把哈维拉到了窗前,指着白宫的方向继续说:“艾森豪威尔就是一个出色的高尔夫球手,现在说不定这位总统正在他办公室的地毯上练习怎样将球更准确地击入洞门的技巧呢。努力吧,哈维,你也会成为一个总统的。”

哈维清楚地知道,这位政客把他当作了工作的对象——一位即将成为选民的青年。只几分钟时间,这位老练的政客就征服了他的对手,使哈维成了他的朋友、竞选支持者和资助者。但是,对方找到了他的需要的一面,并不等于哈维失去了一面。从此以后,哈维非常佩服汉姆弗利,决心要学汉姆弗利的精神,照着他的长处去做事,果然长劲很大,走向了成功。

所以,与所有人相处都可以找到互补性,也就是说能结合到你看好的那一面,只是那一面有大有小而已。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和你相处的人们,这样你才能向他们表达你的关心,并成为他的朋友。这样你的朋友就会一个加一个地多起来。正是靠着你的这些朋友的努力,才能完成你远大的计划。

要正确地认识到,你的朋友并不希望在你这里只是消磨时间,他们也是为了从你身上看到对其有帮助的一面而增强了和你交往的兴趣。因此,你得在与他各方面的互补中,做个“大方”的人,把朋友需要的那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9.语态明快,人见人爱

在社交场合中,你与人谈话的态度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受人欢迎。一个与人和颜悦色交谈的人,总能打动对方的心。那么,怎样才是良好的谈话态度呢?归纳起来有五点:

1.要表现出兴趣

别人讲话时,你要注意倾听,如果你望天望地望别处,或是玩弄着小物件、翻弄报纸书籍等等,别人就会以为你对他的话没有兴趣,会很扫兴。

在人多的社交场合中,你不能只对其中的一两个你熟悉的人发生兴趣,你要把注意力分配到所有的人身上;对于那些话说得很少,或是精神不太自在的人,你更要特别留神,找机会特别关照一下他们。你的注意,你的关心,对他们是一种尊重和安慰,正好把他们从冷落中挽救出来。

2.要表示友善

如果你对别人表现出刻薄的神情,或者你对别人所谈的话表示冷淡或鄙视,那么对方谈话的兴趣也就消失了。

哪怕你不喜欢听他的话,或者你不同意他的意见,但是,你对他本人还应该表示友善,不要因为他说了一句不得体、不适当的话就否定了他的人格。你尊重他,并不防碍你表示与他有不同的意见。没有经验的人,一听到不喜欢的话,立刻就表现出不快和不满来,把彼此的关系弄坏、搞僵,而失去了继续交谈、深入了解的机会。

3.要轻松、快乐、幽默

真诚、温暖的微笑,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钥匙。人的心灵好像对温度有强烈的敏感,遇见抑郁的、冰冷的表情就凝结、僵硬了起来,但遇见了欢乐的、温暖的笑容就柔软了,融化了,活泼了。所以,真诚的、温暖的微笑,快乐的、生动的目光,舒畅的、悦耳的声调,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使一切欣欣向荣,使谈话进行得生动活泼,使大家谈笑风生,心旷神怡。

至于幽默感,需要慢慢地培养,它是一种兴致的混合物,富于幽默的人,常常能使客厅中充满欢声笑语,有时一个笑容,或是一两句妙语,就能驱散愁云,消弭敌意,化干戈为玉帛,化凶戾为吉祥。

4.尽量能适应别人

与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就舒服,话多得很,一遇见趣味不投的人就感到别扭,不想开口。像这样依着自己的脾气去接近别人,真正投机的人就少了。

与别人谈话时,多关心别人,重视别人的口味,善于适应。有的人喜欢讲大道理,有的人喜欢高谈阔论,有的人喜欢娓娓而谈,有的人喜欢深思,有的人拙于应对,你要能调节自己去迁就一下别人的兴趣与习惯。有满腹经纶的,让他尽情地宣泄;守口如瓶的,由他吞吞吐吐;失意的,多给予一些安慰与同情;软弱的,多给予一点鼓舞和激励。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发生特别强烈的兴趣,就让他在这方面继续发展,畅所欲言;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不想多谈,就及时转换话题把谈话引到另一个方向,免得引起不快的局面。

5.要谦虚有礼

谦虚有礼决不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客气话,谦虚有礼是一方面真诚地尊重对方、关心对方的需要,尽力避免伤害对方。另一方面严格地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带着一种“可能有错”的保留态度,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关心别人的感受和反应。

与人谈话态度的好坏,是你社交成功与否的关键。“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交际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两种投其所好、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买东西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再平常不过的一种日常行为。在我们的心中,能用“廉价”购得“美物”,那是善于购物者所具有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虽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我们买了一件物品之后,如果自己花了50元,别人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但当我们花了30元,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则有一种兴奋感,很会买东西。由于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技巧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遇物加钱”是指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从而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

比如,甲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乙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可以买下。于是乙在品评时说:“这套西服不错,恐怕得四五百元吧?”甲一听笑了,高兴地说:“老兄说错了,我220元就买下啦!”

这里乙的说法就很有技巧性,在他不知道甲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使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也就使得对方高兴。

遇物加钱法很能讨得对方欢心,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对其价格高估就行了。当然“价格高估”也需注意,一要对物价心里有底,二不能过分高估,否则就收不到好的效果了。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怕老心理,所以“逢人减岁”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这种技巧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逢人减岁”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相反,对于幼儿、少年,用“逢人添岁”(年龄往大处说)的方法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年的心理。

上面我们所说的言语加减法——遇物加钱,逢人减岁,说穿了就是一种投其所好术。但是只要我们的目的光明正大,这种投其所好,于自己、于对方、于社会都会无害,相反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最多只能说它们是“美丽的错误”、“无害的阴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10.多认识一些有关系网的朋友

中国是个讲究关系的社会,大部分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中国人,只要办事,先想到的就是有没有关系。要有关系,自然离不了人,要有很多从事不同职业的朋友。每个人的关系网是不一样的,朋友的朋友也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这就如同数学的乘方,以这样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速度是惊人的。假如你认识一个人,他从来不跟你介绍他的朋友。但另外一个人说:“下星期我们有个聚会,你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吧。”你一到那个聚会,会发现来的都是五湖四海的人。

有关系网的人和没有关系网的人的附加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在关系网中,朋友的介绍相当于信用担保,朋友把你介绍给其他人,就意味着朋友是为他做担保。基于这一点,你可以请你的朋友多介绍他的朋友给你认识。就像推销员做客户服务一样,如果你的新客户是一个强有力的老客户介绍的,这位新客户一下子就会接受你或你的服务。

当我们的人际关系链接成社会网络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建立关系网的成本是最低的,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介绍,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请客吃饭,这些都省下来了。

我们思考问题通常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再好的个人,其实都有自私的、丑恶的一面,这是因为单个人总是有系统偏差和缺陷。所以,认识一些有关系网的朋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弥补我们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不足。

要认识一些有关系网的朋友,必须假定一个前提,我们所拥有的人际关系如同做生意,也是一种社会交换。我们跟朋友之间之所以可以维持互动关系,是因为我们各自有可交换的东西,而且,这种交换是不同价值的交换,是不同价值透过交换弥补各自的需要的,而且对双方都有意义。

还记得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吧?那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以怎样的方式对别人。”要获得朋友关系网里的资源,就要舍得奉献你自己关系网内的资源。

当然,如果你想认识杰出的朋友,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杰出的人。

如果我们自身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不能独当一面,又怎能获得贵人的青睐呢?如果一生依靠贵人的提携而不去自我发展,只能永远屈居人下。适时脱离自己的贵人,寻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发展空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更美好的前景。人生的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贵人对于我们可以抽象成一种工具。所以说,结交朋友的前提是培养自己,提升自己的气质,改善自己的交际。

11.建立一个“朋友档案”

朋友老吴的弟弟被一些人不明不白地抓走了,老吴慌乱之中问计于老张,老张从来没接触过这类事,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建议他去找律师,老张说他过去也认识几个律师,但没继续联络,名片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此时,他叹道:“人到用时方恨少呀!”

不知你有没有“人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如果有,就赶紧亡羊补牢,如果没有,也要未雨绸缪,赶紧建立一个“朋友档案”!

人一生会交很多朋友,这些朋友中,有的会成为你的至交,有的只会成为普通朋友,而有些朋友关系会中断。交朋友不必勉强自己和对方,但不妨采取一些更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必“拒绝往来”,而把他们通通纳入你的“朋友档案”!

“朋友档案”的建立其实很简单。

首先,把你在学校时的同学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毕业数年后,你的同学会分散在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个中翘楚。当你有需要时,凭着同学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你某种程度的帮忙。这种同学关系,还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高中、初中、小学,这将是一笔相当的资源。当然,要建立起这些同学关系,你得时常参加同学会,并且随时注意同学的动态。

其次,把你周边朋友的资料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也应有详细的记录。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你的资料上修正,以免需要时找不到人。而这些变动情形,则有赖于你平时和他们的联系。

同学和朋友的资料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烦,在他们生日时写上一张生日贺卡,或请吃个便饭,会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这些关系若能妥善维持,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你的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来助你一臂之力。

另外,有一种“朋友”也是你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应酬场合认识,只交换名片谈不上交情的“朋友”。这种“朋友”各种行业各种阶层都会有,你不应把这些名片丢掉,应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征,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但最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你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借故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面的场合,或你们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你的印象也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不可能帮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帮小忙,为你解决一些小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有人用电脑建立朋友档案,有人用名片簿,这些方法各有长处,而不管用什么方法,我想有几点是必须记住的:每个朋友对你都有用处!每个朋友都不可放弃!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关系!

12.解决一个矛盾,增进一份友谊

朋友之间也难免少不了一些“麻烦”,如争吵、别扭、意见不合、经济上的纠纷等。这些“麻烦”可大可小,说它“大”,是因为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友情断绝,甚至反目成仇;说它“小”,是因为处理得及时妥善,就会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应记住,朋友之间有“麻烦”是正常的,及时妥善处理才是最重要的。

与朋友发生争论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求同”是在争论中提高;“存异”是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争论问题就是这样。当时法国科学家比·特雷莫写了一本书,马克思认为“很好”。恩格斯却认为“没有任何价值”,两人的意见得不到统一。通过反复的、尖锐而又友好的争论,马克思终于接受了恩格斯的看法,而对另外一些问题,则持保留态度。这样求同存异,通过争论使各自的意见都向真理前进了一步。

正确的方式是不要正面冲突,使争论以缓和方式进行,正面冲突容易让双方都下不了台,会由争论变为争吵,甚至升级为打骂也是有可能的。

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在朋友间出现争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持这样一个标准:原则问题可以争论,细枝末节的东西大可不必争个“你死我活”。这样,你和朋友间出现争论的机会就少得多。

与朋友发生异议时,一要继续保持忠诚和信任。不要因为双方存在歧见而诋毁朋友,要依然相信朋友的优良品质,甚至在某些场合还要维护朋友的威信、观点,帮他说话。

二要暂时拉开距离。有利于双方的歧见处在一个“冷冻”状态,避免歧见继续扩大,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

三要保持平等和尊重。不要固执地认为你是对的而他是错的,即使是对方真的错了。因为这样的话,你给他的感觉是你对他的不尊重,他会产生逆反心理,“错了又怎么样?”这是他很自然的反应。

四要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不要让歧见一直成为屏障,隔在两人中间,积极地想出一些解决的办法来消除歧见,达成共识。歧见存在时间愈久,副作用愈大。

与朋友的关系闹僵了,不要小题大做,认为这是断交的开始;也不要任其自然,爱怎样就怎样。建立朋友关系不易,不能因为一点小别扭就破坏这层关系,处理好了,说明你们之间的友情能经得起风雨的考验。与朋友闹僵时,可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保持冷静。让自己的激动情绪稳定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客观地、实际地思考。如果在气头上,那么,就要暂时回避一下,决不可贸然行事。

2.从自身找原因。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自己在处理与朋友关系上的责任,不推诿,不放大,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对的坚持,错的改正。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失误不要得过且过、宽容和放松。

3.谅解对方,不翻老账。不论闹僵的原因是什么,应相互予以谅解,不可在这些细节小事上争个你输我赢。要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的气概和度量,特别是不要揭别人的短,朋友之间翻老账是很伤感情的,它往往使人要么谨小慎微,要么敬而远之。

4.积极修好。一般说来闹僵的责任往往呈双向性,自己有责任时,应当主动承认错误,积极与朋友修好。在朋友面前采取主动,不但不会失面子,反而显得更为大度和宽容。同时,主动会使朋友感动,更加有利于消除对方成见,继而会扪心自问或自责,使重修旧好立见成效。

5.对症下药。一般说来,朋友之间,特别是要好的朋友间尽量少些经济上的往来,比如向朋友借钱,当还不了或不按约定时间还款时,肯定会影响今后的长期交往。而一些本来就是通过经济业务往来建立起的朋友关系,就难免会出现经济纠纷,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把产生纠纷的原因弄清楚,是朋友误会了还是自己弄错了。“亲兄弟,明算账”,要把经济往来的账目全部向朋友交代清楚,让他相信你并没有隐瞒什么。

6.坚决按约定或合同办事。因为这是事先商定好的依据,坚决按此来解决纠纷,谁都不会有话说。

7.共商解决办法。朋友之间的纠纷,如果双方坦诚相待,还是能够找到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的。所谓“朋友好商量”,只要你不存在欺诈、恶意使坏,纠纷是不难解决的。

8.请求仲裁。当双方无法达成解决意见时,只能诉诸仲裁机构或法院来按有关程序解决,但一般情况下不要采用这种办法。

13.善于调侃人气旺

我们每一个人都巴不得别人说自己好,这是人的共性。其实,人都是有双重性的,对有些人而言,你可能是个冷漠的人,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你可能是个热情的人了。

站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目光,这么多目光在注视你,审视你,于是,你也会在意自己留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把这种形象的意识换个思维,并将其运用到推辞的范畴,说不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反向思维就是——调侃。

有一部电视剧里有这样的情节: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爱上了一个普通女工,两人爱得很深,很痴迷。

可是,当这位大学生准备假期回家禀告父母时,女工却提出了与他分手。这以后,年轻的学生一心钻研功课,不再与那位女工来往。那位女工是用什么方式让年轻的大学生狂热的情感一下子就降温了呢?她说:“你是一个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人,我怎么可以自私地把你归为己有?我一无文凭,二无好的环境,年龄还比你大了二岁,远远配不上你。我爱你,深深地爱着你。可是,我不能自私到让你为我荒废学业,失去抱负。正是为了这份真爱,我才提出与你分手……”

这番话无论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都很容易收到效果。因为像这样的言词,妙就妙在她一直以卑微者的口吻调侃自己。当男方的自尊被煽动起来后,一想到自己是被女方深爱而遭辞,分手的痛苦便小得多了。

因此,即使被对方以“不”推辞,也要用这种调侃的方式贬低自己,抬高对方,使他在熨贴的心境中接受你的推辞。

总之,让对方觉得自己不够格,不敢高攀,不能没有自知之明……以如此方式提高对方地位;使对方在接受推辞时不感到痛苦。运用这种调侃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这种方式,常常以自己可笑的地方开开玩笑,一定可以赢得众多朋友的友谊。因为你尊重别人,取笑自己,正表示你和朋友一样处于同等地位。

美国著名律师曹特是一位善讲自己笑话的人。有一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他登台演说时,先将他介绍给听众说:“他算得是我国第一位公民!”

曹特似乎可以立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模大样地开着玩笑说:“诸位请听,第一位公民要开始演讲了。”但他如果真那样做了,他便是一个没人瞧得起的傻瓜了。

曹特不但没有那样做,而且还利用这个介绍词幽默了一下,并且获得了听众的好感。他说:“刚才校长先生说的一个名词,我起初有些听不太懂。第一位公民是指什么呢?现在我才想到,大概他是指莎土比亚戏剧中常常提到的公民。这位校长先生一定是研究莎氏戏剧极有心得的人,他替我介绍时,一定又想到他的戏剧了。诸位听众一定知道莎士比亚是常常把许多公民穿插在他的戏剧中,充任无关紧要的角色,如第一个公民,第二个公民之类,这些配角每人所说的话大都只有一两句,而且多半是毫无口才,没有高明见识的人。但他们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把第一第二的地位交换一下,也根本不会显示有何不同之处。”

这真是一篇聪明绝顶,极尽幽默能事的妙论!他把校长先生替他戴上的高帽子,丢给大家去戴,显示自己是与听众站在一样的地位。同时他的言语措词也是高人一等。如果他改用一种庄重的态度,简括地说:“校长先生说我是第一位公民,大概是在说我是一个舞台上的配角。”结果决不会那样生动有趣,使得听众笑逐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