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既是一种艺术,其美是有层次的。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类似美术作品中的素描。
第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这个境界是作者的主观境界,是别人无法替代创造的。类似美术作品中的写意。
如果是素描作品,不同的画家画同一物互相可以很像。而写意画却不同,画家虽面对同一对象,画出的却大相径庭。可以看出画家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个人的思想、气质。这种美是以现实物为核心衍射出的一种光环,又好像一块糖刚开始溶化,糖连同靠近它周围的水滴(无形的糖)一起构成一种甜。如果说第一个层次是客观的美,第二个层次就是主观的心灵美。
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的美。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做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
第二个层次的艺术力量主要是在人们的胸怀中鼓荡,以情动人,使读者或悲或喜激动不已。第三个层次的艺术魅力是一种冷静的思索,使读者在经过一番景的陶醉、情的激动之后,静思其中之理,并悟出宏观之道。而这种道理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经你道破后人人承认。所以这一层次的美又返归到客观的美,不过更高一层。与美术作品比,它是抽象的、象征的画。还以那块糖比,这时糖已全部化完,我们找不见它的原形,但甜味是客观地存在着的。
第一个层次借助客观形象,其艺术力是暂时的,过目即忘;第二个层次袒露作者主观的心象,有个性,艺术力持久;第三个层次又返归到客观真理,点破天机,使人们永久地折服。列简表如下:
第一层次 描写美 客观形象,直觉暂时
第二层次 意境美 主观形象,情感持久
第三层次 哲理美 客观抽象,思想永久
当然在一篇散文中要同时达到这三个层次是很难的,每篇文章可以主要追求一种美。比如明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一种典型的描写美。我以为古文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三个层次兼备的好文章:大量的绘声绘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这是描写的美;由景而及情,“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这是意境的美;最后将这所有的景和情的积蓄一起迸发出来,点破一条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者读至此处没有不点头的,而且这千古至理名言,一读之后永远不忘。正因为这篇文章在这三个层次上都有完美的体现,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传诵不衰。
我在前期的写作中并没有悟出这个层次,而且这样划分和解释也未必能得到文艺理论家们的同意。但我在自己后来的创作实践中是按自己的理论来走路的,较能体现这个思想的是《马列公园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