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手出纳一周通
1856800000006

第6章 周二突破会计知识的瓶颈(1)

上午出纳牵手会计

第一堂出纳要掌握的会计知识

出纳工作是企业重要的会计工作岗位,出纳人员与会计人员都属于独立核算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出纳人员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办理现金、银行存款的收入、付出、保管和登记日记账。每日出纳人员还要向会计人员核对账簿,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等。这些业务的办理就不再是单纯的现金收付和银行存款的支取,还涉及到了部分的会计业务,出纳人员需要填写“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出纳人员就要对会计科目有所了解。出纳人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出纳人员要掌握一些会计知识,下面我们就介绍出纳人员需要掌握的会计知识:

一、会计六要素

如果将会计比作为一个大家族,那么,会计的六要素则是组成这个庞大家族的六弟兄,即资产、负债、利润、收入、所有者权益、费用。

那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六弟兄的长相及性格。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事项或交易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在从事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财产物资,如现金、银行存款、厂房场地、原材料等等资产。

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除以上货币资金以及实物资产外,还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

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才能减少或增加企业的资产,而不能根据谈判中交易或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资产。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但是企业能够长期支配这些资产,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反之,则不能视为企业的资产。

3.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比如,资金可用来购买所需要的商品,原材料、厂房机械可用于生产产品,产品出售后收回货款,又以现金的形式流入企业。

只有那些能够为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才能确认为资产,反之,就不能视为资产,如一条技术上已经被淘汰的生产线,它不能用于产品生产,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

企业的资产一般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上的一个在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其中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存货、待摊费用等。

除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其中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事项或交易形成的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资产,可以通过举债筹措资金来购置。企业举债形成了企业的负债,如购进资产未付款形成应付账款等等。

负债是由过去的事项或交易形成的当前的债务。

负债是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事项或交易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故企业与供货单位签订的供货合同,企业不能将其作为一项负债。负债到期必须偿还,企业不能或很少可以回避,如果企业能够回避,则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负债。

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应在1年以上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

(三)所有者权益

在会计核算中,所有者权益即是企业的资产减去企业负债后的余额。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需资产,除了企业以举债形式筹措资金购置外,主要是来自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

所有者在企业创办时投入的资本,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利润,构成了企业所有者的权益。所有者权益在金额上等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加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累积的利润,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公积。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入资本;资本公积是指投资人投入或企业由其他渠道取得,而归投资人享有,它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的财产、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留存公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盈余公积主要用于弥补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亏损,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按照规定进行分配以后的剩余部分。

(四)收入

收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首要条件,企业只有取得收入才能补偿生产中的耗费,重新购买材料,保证企业生产不间断进行。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这种总流入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债务的偿还。销售商品的收入主要指取得货币资产方式的商品销售;提供劳务的收入主要指提供劳务服务获取的收入;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所获取收入主要指他人使用企业资产的收入,如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等。

通常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项目所获得的收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取得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的收入,如销售材料、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五)费用

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日常活动中产生(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损失--营业外支出)。

2.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企业要盈利,就必须发生一定的耗费。如企业为产品生产耗用的各种材料、支付工资;企业为了销售商品必须先买进商品,支付运杂费、保管费用、支付工资,发生各种费用;企业为推销产品而发生销售费用;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各项管理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它是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剩余部分。如果扣减的费用低于该期的收入,就会带来利润,反之,就会出现亏损。

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指标,它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金额。

用公式表示为: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用公式表示为:

3.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用公式表示为:

二、会计科目

(一)什么是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指的是按照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地进一步分类所形成的项目。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会计等式,了解了会计的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如果把会计对象比作为一块蛋糕的话,那么,会计要素实际上是将这块蛋糕切成了六块。但是,仅将会计对象经过这样的一番切割之后,是否就能全面、系统、分类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呢?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说,若仅有“资产”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当我们用50万元的货币资金去购买厂房,这只能反映为一项资产的减少,另一项资产的增加,不能具体的反应出企业或单位财务状况,其结果等于没有反映。这就需要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的分类。

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繁复杂,需要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确定项目;另一方面,由于会计要素反映的经济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其管理的要求也各异,所以,还需要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别、分项目核算。

因此,我们还必须把会计对象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如何分类则取决于会计目标?

比如,当我们把资产要素分为“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后,上面用银行存款建设厂房的例子便可以表示为:“银行存款”减少了50万,“固定资产”增加了50万,这样就把问题反映清楚了。

(二)会计科目设置有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具体地体现于以下几点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时,必须与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一方面,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遵守国家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以保证各单位的会计资料能够在一个部门内部加以汇总;另一方面,由于各单位自身具体状况不同,企业可以在不影响会计核算、报表汇总及对外提供统一报表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合并一些会计科目,对某些明细科目的设置,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2.设置会计科目时,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明、易懂。

为了便于不同时期会计资料的分析对比,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另外,每个会计科目都有特定的核算内容,名称含义要明确,以便开设和运用账户,不要将不同特征的资料记入同一科目。

3.按照管理的需求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满足会计主体自身经济管理的要求,为企业进行经济预测、经营决策,以及考核、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

会计科目要满足投资者对会计资料的要求,便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三)会计科目应怎样分类

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六大要素的进一步分类,是我们作帐和编制报表的主要依据。所以,确定会计科目时,必须内涵明确、界限清楚,每一个会计科目反映一个特定的内容,不重不漏。

(一)按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

如反映货币资产的“现金”、“银行存款”科目;反映流动资产的“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科目;反映存货资产的“原材料”、“产成品”等科目。

2.负债类

如反映流动负债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科目;反映长期负债的“长期借款”等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

如反映资本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科目;反映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情况的“本年利润”、“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科目。

4.损益类科目

如反映企业经营收益的“主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等。

5.成本类科

如反映制造成本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二)按其隶属关系,可分为总账科目、子目和细目。

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其他各方面的要求不同,使得企业在各会计科目反映指标的详细程度上要加以区分,并分级设置。

在实际会计处理过程中,对于某些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还需进一步对其分类。如原材料,必须知道它的种类、金额、单价、数量等信息,这些就需在原有科目下再根据用途和需要具体设置细目。

会计上既要求设置总分类科目,以提供综合的指标,又要求设置明细分类科目,以提供具体详尽的指标,以满足不同经营管理的需要。这就有了总账科目、二级会计科目、三级会计科目。

一级会计科目,又称为总分类科目。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会计科目。

二级会计科目,又简称为子目,为了适应管理的需要,有的总分类科目下设的明细科目太多,此时,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

例如,在“固定资产”科目下面,按固定资产的类别分别设置“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等二级科目。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形式上的二级科目,不能说就是二级科目,主要看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是否介于一级会计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比如“固定资产”一级科目提供全企业固定资产的原值总额,二级科目提供各部门固定资产原值的总额,三级科目提供每一固定资产项目的原值及其实物的数量等内容。

三级会计科目,又简称为细目。它是对二级科目再进一步分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为会计科目,可按各往来银行之名称分类,如中国银行、第一银行等为子目,子目之下再分为中国银行活期存款、支票存款、定期存款等细目。

(四)会计科目表

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六大要素的进一步分类,是我们作帐和编制报表的主要内容。举个例子:货币资金存放到银行里,会计科目名称就叫“银行存款”,仓库里放的各种货物,会计科目就叫“库存商品”等,其实会计科目就是一种称谓,像人的名字一样。

为了便于会计账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每个会计科目都要编制固定号码。会计科目的编号应讲究科学性,以便能够区分会计科目的作用。

会计科目的编号可以采用“四位数字”。以千分位数字代表会计科目,按会计要素区分的类别,一般分为五个数码:“1”为资产类、“2”为负债类、“3”为所有者权益类、“4”为成本类、“5”为损益类;百分位数字代表每大类会计科目下的较为详细的类别;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代表会计科目的顺序号,为便于会计科目增减,在顺序号中一般都应留有间隙。

需特别注意,在人工系统下,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不得只有编号而无会计科目名称。

每个会计科目的名称及所反映的内容都有统一的规定。

第二堂出纳要掌握的记账法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讲述复式记账法,它是现代会计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记账法,是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只有掌握了复式记账法才能入得出纳的门。

一、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顾名思义就是两方的记账方法,它的相对记账方法是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和单式记账法是记账方法的两大类,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经济业务发生时,单式记账法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复式记账则是在两个账户中登记。

例如,海洋公司以现金5000元购买所需的原材料时,只记“现金”账户减少5000元,不记“原材料”账户的增加;销售产品10000元,未收款时,只记“应付款”账户增加10000元,不记收入的增加。海洋公司的这种记账方式就是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在记账时,主要考虑银行存款、现金等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对于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等经济业务,只反映在一个账户上。

2.对于未收回、未偿还的现金、银行存款收回或偿还时,可以同时在两个账户中反映。例如,收回合作企业所欠贷款60000元现金,记现金增加60000元,应收款减少6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