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孤舟兰水梦
18584600000008

第8章

自南山下来以后,黄安每天巡山做活都不带着庄镇隆。自己家和庄家就这么一个独苗,万一再有一点闪失两家可都绝后了。有人问为什么黄安不娶个老婆,一起过日子。其实并不是他不想,而是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别的农民和佃户好歹家里还能住上土坯房,而黄安只有一个破船搭起来的住处。再加上养了这么一个外甥在身边,准备娶妻后给老婆的口粮都让庄镇隆占了去,还提什么娶媳妇呢。

转眼间黄安的看山工作已经做了三个多月了,再有半个月就要过年了,今早张家二爷也差人过来提醒过去结工钱。张家上下都是实诚人,从不克扣工人钱粮,在和平县的时候很多人都愿意到他家做工。今天上午早早地就把山巡完,带上平日里山上采下来的果实制成的干果,还有兰水溪捞的桂鱼晒的鱼干,这当是送给张老爷的年货。

刚要出门,恰好看见了庄镇隆从外边回来。上次南山脱险以后,他就给张家看上,现在在磨坊打工。那里生产的米粉和面粉供应镇上居民和自家打面房,一年可以增加一两百块钱的收入。很多人都觉得南方不能种植小麦,但这只是个误区。南方只是不适合种植小麦,在一些比较干燥的土地,种植水稻产量上不去,所以人们会选择种植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来替代稻米的生产。早些年张家渠农业生产非常多样,不仅有前面提到的这些作物,还有制糖用的甘蔗;沙地种植的都是地瓜和芦笋;还有古兰水改道后剩下来的粉沙地,多数农户都用来种花生产量都还不错。

庄镇隆刚回来就看见舅舅黄安要出门,问明去处之后决定跟他一起去,顺便去张家借辆车子拉几袋面粉米粉上镇上黄老太爷的粮食铺。临近过年镇上居民的对米面的需求增多了不少,黄家的粮铺的货已经供应不上了,家里没存货只能从张家掉一些过来。庄镇隆就着门前的泉水洗了把脸,快速地换了件衣服,那是宗泽送的旧棉衣,裹上之后暖和些。帮忙舅舅把送张老爷的年货带上,前往大厝宅子。

与汉生宗泽交了朋友之后,庄镇隆到张宅便自然多了,不像刚开始那么拘谨。但是黄安来得比较少,走到大门口还在考虑要不要叫个门等传唤。看着他踌躇不前的样子,庄镇隆觉得有点好笑只是不敢笑出声来,他对舅舅招了个手,习惯性地推开侧门进去。

“你这样不太好吧,唐突。”黄安皱了皱眉头,不太满意外甥的做法。

“没事,阿舅你太拘谨了,张家这边不在意这些的。”庄镇隆和

黄安解释道。

“可是……”

“好啦老舅,你现在再不进去二爷就要出门去了。”庄镇隆打断了黄安的话。

听他这么说,黄安只能作罢,毕竟领工钱才是重要的事情。二爷一家人住在偏房,那里离账房最近,上下工很方便。账房是在偏房的对面,中间只隔着一个廊道。平时杂工也只能到这个位置,再进去就是张老爷家的内宅,一般能进去的只有二爷一家、常婶、还有两个奶妈子。

庄镇隆领着舅舅黄安敲门进去账房,二爷经过差不多半年对新环境的熟悉后,人也变得和气了一些。这次是庄镇隆来了,占着与汉生的关系,自然是笑脸相迎,立即拿出账本清算一下工钱。

“黄安是九月十六上工,现在是十二月二十一,当时约定的工钱是每个月一块六,三个月的工资是四块八,算五块钱当作是补偿那多余的几天和张老爷的一点心意。”

二爷果然是账房老手,算盘打出清脆的哒哒声,犹如雨打芭蕉般利索,账算得也让黄安特别满意。

算好账后让二人在转入账房后面的屏风,不一会儿就取出了五块钱币(我们管那东西叫袁大头)交到了黄安的手中。

黄安恭敬地欠着腰双手将钱捧过来,明晃晃的钱捧在手中那感觉比杠几袋大米还沉重。黄安真是笑得合不拢嘴,庄镇隆见舅舅领了这么多钱,便开始动起了他的小心思。

“二爷,我老舅这三个月看林场,做得也还算不错,你看这还给老爷家里带来了这么多干果年货。”说着就把手上提着的东西递给了他,二爷见东西还不少,赶紧让个位置让他放在桌上。庄镇隆解开揭开篓子,里边有好多柿饼、桃金娘、桂圆、还有各种各样野果晒出来的干果。二爷抓了颗桂圆尝了尝,味道和品相都俱佳,竖起大拇指赞赏道:“不错,这比镇上干果店卖的好得多。”

得到了二爷的赞赏后,庄镇隆赶紧再把另一个篮子揭开:“二爷您看,这里还有好些入冬前晒的河货。”

二爷凑近一看,里边有两条一尺大小的桂鱼鱼干,剩下的还有几条鲫鱼还有一部分小鱼。看起来品相都很好,抓出一把闻了闻,味道真的也都不错,吹干净一条小鱼放嘴里咀嚼,咸味也恰到好处。这样的手艺让二爷刮目相看,称赞不止。

庄镇隆见时机差不多,顺着二爷的夸奖提了个建议,说道:“二爷您看咱田里一年四季产的那些瓜果蔬菜个和南山脚下种的那些果树,平日里供家里都用不完,好多都长在地里烂掉了,也怪可惜的。”

二爷点点头思考着:“确实可惜,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东西。”

庄镇隆接着说道:“我们不如这样,把这些地都让我舅舅去管理吧,您看他制干货的手艺也是不错的。我们保证日常老爷家里要用的,剩下的交给我舅舅去制成干品,拉到镇上给干货铺收购,和我们磨坊一样一年也能多赚个两三百块钱。”

二爷点了点头,觉得庄镇隆说得不错,之前几个月没考虑到这点上,今天提的方法确实是个妙招。

“你说得对,放田地里烂掉确实可惜了,这个事情我做得了主,今天开始就把塘前那几块菜地和南山脚下那些果园竹林连带着一起交给你管理了。”二爷很爽快地就地委任,说了这么多地方最后还把塘前的那个荷花池一起给出去了,那里可以种种荷花,还可以养养鱼,还答应在农忙的时候雇临时短工。

黄安乐得合不拢嘴,眼睛和脸上那些皱纹都挤在一块,放眼看过去都是一条条深邃的长线。欢乐归欢乐,庄镇隆还是没忘记最重要的工钱,干咳了一声打断他们,说道:“二爷,既然这样,那么这个工钱怎么算呢?”

谈到钱二爷本能地就严肃了起来,精打细算的性格又上来了,拿起算盘,“哒哒哒”地打了一会儿说道:“长工不比短工,一般都在一块三左右,考虑到你这个属于体力活,就按照镇隆在磨坊的工钱算吧,一个月开给你一块五,一季结一次工钱。”

一个月一块五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黄老太爷家开的工钱都是一块钱,还是都是年末才结。所以好多工人一年都做不满,就结账走人,留在家里的都是心腹之人,有感情在的。像张家这样出手阔错的人家实在不多,但有一点就是,张家在村里的田产不多,家庭结构也简单,平日里只需要五六个长工,农忙的时候才会雇一些短工。所以做得好的长工一般都会常年留在家里听用,而短工工钱多给几分他们也愿意把活做好,这样对哪一方都是有好处的。

黄安和庄镇隆很满意这个工钱,照这样干个一两年,一老一少的老婆本就都有了。二爷叫常婶儿去把汉生请过来当个见证人,然后用毛笔写了份文书,当着二人的面念出来,确认无误后让黄安盖个手印,就算是完事了。至此张家就有了六个长工打理家里的生活和家外的生意,工人已经足够了。剩下来的那些个田地多数都是承包给佃户,到年关的时候收租子就行了。

出了账房黄安乐呵地拍了一下庄镇隆的后脑勺,说道:“你个猴儿,什么都敢要。”

“这不是给您老人家谋个好差事,以后咱就不用再回去捕鱼了。”庄镇隆说道。

黄安回想起以前的生活,真的是一脸辛酸。自己从小没了爹妈,跟着姐姐一起在兰水溪边捕鱼长大,住着破船,吃着红薯咸鱼。那时候还常常遇到洪水泛滥,连破船都差点让水卷走了,让人看了就觉得可怜。

后来庄镇隆的父亲行船路过了这里,见他母亲有几分姿色就讨了做小老婆。在大老婆的打压下忍气吞声地生活了五六年,生下了庄镇隆。大老婆也是不争气,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后来又害了伤寒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母子二人才算是过上了好日子,黄安也跟着姐姐一家混了条新船,在兰水溪上继续捕鱼。

可恨的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让山贼响马给闹了。可怜的孩子从此又开始和舅舅一起过上了苦日子。想到了这里不禁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滚了下来。他和庄镇隆说道:“我们在兰水边建个屋子吧,听不见河水的声音舅舅睡不着觉。”

“好啊,我也喜欢住河边,说真的这几个月住在南山还真不习惯呢。”庄镇隆哪里知道舅舅此时此刻的心情,他这么回答也只是因为在河边住习惯了而已。

“如果可以的话,我再弄一条船。”黄安小声地嘀咕了一句,这一句话庄镇隆没听到,等庄镇隆反应过来的时候再问他都不再提起了。

出了张宅一路走到了塘前①附近,庄镇隆才想起了自己还要借车拉面粉的事情,匆匆与舅舅分别,独自一个人跑回大厝寨子去借车了。

①塘前:张家渠的一个区域的名字,同大厝一样。张家渠人口聚居地分为几大块:西边是大厝,南边是塘前,黄老太爷家在东边的后堀,东北是娄下,西北是云寨,西南叫湖里,中央位置是大祖屋。外围全是田地延伸到山下。阅读本书的读者请注意了解一下基本方位,以免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