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毛泽东和“三国”
1864000000028

第28章 1947年

毛泽东撤出延安时,在问新四旅特点时,警卫排长阎长林说:“新四旅河北人最多。”毛泽东说:“河北人就一定打胜仗?三国时候,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不是叫山西人关云长给杀了嘛!”

据阎长林回忆,在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毛泽东充分利用行军打仗的间隙时间,在行军路上学习。他对战士们说:“你们的文化低,读理论书有困难,可以先看小说,引起读书兴趣,文化提高后再慢慢读理论书。小说的内容很丰富,有政治,有军事,有文化,有生活,看小说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能够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接着毛泽东就由《水浒》讲了《三国演义》和《红搂梦》,什么借东风、七擒孟获、大观园等,说得生动有趣。[56]

[56]权延赤:《卫士长谈毛泽东》,北京出版社1989年5月版。又据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第237页。

6月中旬,一天,转移中的中央纵队在田次湾宿营。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人坐在火堆前。毛泽东耳听木柴燃烧的噼叭声,仍然是若有所思的神情。“主席又在想什么?”周恩来小声问,谈心一般。“小时候我喜欢看《三国》,读起来就放不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怎么书里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我纳闷了两年,种田的为什么就没有谁去赞颂呢?后来我想通了,写书的人都不是种田的人!”毛泽东继续说:“《三国演义》算我读到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吧。可也受了一点骗,许褚好像不得了。现在发觉算不得什么。我们警卫排的战士都是种田的农民,我看哪个都比许褚厉害。关云长就不如我们的彭老总!”江青在火堆一侧听到了,大声说:“我听说必成(周恩来)同志四岁读唐诗,九岁读完《三国演义》和《水浒》,而且能背诵许多精彩段落。”“是吗?”毛泽东望着周恩来:“我十几岁才开始读《三国》”,“是这样,我喜欢古典小说,不满九岁就读了许多,特别是《三国演义》和《水浒》”,周恩来坦然承认,似乎毫不经意地讲一件极普通的事实:“但是我就没想到那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一个农民作主人公?直到刚才我才想到,并且同时得到答案:写书的人都不种田!”任弼时叹服地望一眼周恩来———恩来是谈话的大师。[57]

[57]权延赤:《卫士长谈毛泽东》,北京出版社1989年5月版。

[附注]许褚,东汉末期曹操部勇将。史传称他力大可以拖牛,“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归顺曹操后,屡建功勋,受宠信于曹操。因勇猛知名,军中号为“虎痴”。在陕北战场歼灭国民党军长刘戡时,彭德怀打电话问毛泽东:“刘戡这个龟儿子,主席要活的还是要死的?”毛泽东说:“《三国演义》里说,张飞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结果是击毙了刘戡。[58]

[58]权延赤:《卫士长谈毛泽东》,北京出版社1989年5月版。

[附注]张飞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内称关羽斩颜良后,“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也同:“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吾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