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毛泽东和“三国”
1864000000034

第34章 1954年

春暖花开之日,王芳(当时浙江省公安厅厅长)陪毛泽东漫步在杭州九溪十八涧。毛泽东问王芳:“《三国演义》你看过没有?“看过。”“陈寿的《三国志》看过没有?”“也看过”。“你读的书还真不少呢。你认为关公这个人怎么样?”我很佩服关公,”王芳想了想回答说:“关公是个义重如山的很了不起的人物。他武艺高强,威震天下,先是斩了董卓的大将华雄,后来在曹操麾下时又斩颜良、诛文丑。千里寻兄时,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可以说人人皆知。他那重义气、轻富贵的优良品质,深明大义的儒将风度,‘单刀赴会’无所畏惧的英勇气概不知倾倒了多少人。但是,他又有唯我独尊、骄傲自大、不识大局等致命的弱点……”。“看来你对关公还是很有研究的嘛”毛泽东对王芳扼要简明的概括和头头是道的分析,表示赞同,:又问:“既然你对关公这么熟悉,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关公姓什么?”“关公,当然就是姓关了”,王芳答道。“错了,关公其实并不姓关,”毛泽东笑了笑说:“关公是指关为姓。”于是,毛泽东向王芳和其他随行人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关公自小很讲义气,可谓侠肝义胆。一次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乡杀了人。他知道杀了人是要吃官司的,便立即逃了出来。他打算出潼关,以甩掉官府的追捕。他日夜兼程,来到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紧闭。他好不容易熬到开关的时候了,却又犯了愁。那时,官府有一项规定,凡过关人都要进行登记。这可怎么办?千万不能报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要露出马脚,那可不得了啊。眼看就轮到他了。他还没想出好办法。他心急如焚地望着这高大森严的关门,忽然来了灵感,在关门前,我何不就说自己姓关呢……这就是指关为姓的由来。“主席,《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上都没有这些记载啊?”王芳觉得毛泽东绘声绘色很有道理,便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你查查其它书,看看是不是这样?”毛泽东没有直接回答王芳,而是给他出了一道题。为了找到这道题答案,王芳细心阅读了许多有关的书藉,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故事的出处。只是在一本《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考》上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那本书上也说,关公本不姓关,而是姓冯,名贤。至于后来为何改姓为关却没再讲。[83]

[83]李约翰、镡德山、王春明:《和省委书记们》,第88—9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版。

据杨尚昆在1986年9月5日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召集的一次座谈会上回忆说:毛泽东有许多事情、许多优点是一般人不了解的。比如毛泽东提倡学习,不是说说而已,他买了很多书来读。他拼命读书,像二十四史,他至少通读了一遍,其中有些部分读了不止一遍。他外出到哪个省,总要预先对那个省的省志及某些县的县志都翻阅一下。见了省里、县里的干部,他总要先讲讲开玩笑的话。比如到石家庄附近的正定县,他就讲,赵子龙是你们这里人,你们知道不知道?到河南,他就讲关云长不是山西人,是河南人,说关云长本不姓关,因为在河南有了人命案,逃往山西,到了潼关,人家问他姓什么,他一下子说不上来,一看这里是潼关,就说我姓关。后来我看到笔记小说上有这样说的,毛泽东大概也是从这种书里看来的。像这样的掌故,毛泽东知道得很多。[84]

[84]《杨尚昆忆毛泽东一关于对毛主席的几点回忆》,载《中共党史风云录》,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月,中学放暑假,江青带着李敏、李讷到北戴河,他们套着救生圈在海里漂荡,尽情地玩耍。为了让父亲分享他们的欢乐,李敏、李讷写去了热情洋溢的信。毛泽东回信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操到过的地方,他的碣石诗有名,可以读一读。[85]

[85]华英:《毛泽东的儿女们》,第189页,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每天工作之余,他一定要去游泳。一天,游泳过后,毛泽东在沙滩上漫步,嘴里念念有词:保健医生徐涛问他念的什么。他便一句一句地念给他听:“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徐涛问:“主席,这是谁的诗啊?”“写得好吗?”“很有气魄,很美。”“这是曹操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观沧海》。”“曹操还会做诗呀?”“哩,一你这个大学生呀,确实该补补课。”毛泽东缓缓地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徐涛听了大吃一惊。他从没听说过这种肯定曹操的话,便疑惑地问:“曹操?哪个曹操?”“还有哪个曹操?三国的曹操。”“他,他不是白脸奸臣吗?”“嘁,你知道个屁”,毛泽东愤然时便这样斥责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有一天,毛泽东叫卫士找来地图,一边查地图,一边说:“曹操是来过这里的。”徐涛惊讶地问:“曹操也来过这里?”毛泽东说:“当然来过,上过碣石山。建安十二年五月出兵征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石山写出《观沧海》。”

毛泽东在北戴河期间写了《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他说南唐后主李煜也写过《浪淘沙》,李煜的词意境和语言都好,但是风格柔靡,情绪伤感,他不喜欢。他说他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86]

[86]权延赤:《红墙内外》,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

[附注]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县北。距渤海15公里。山峰形状上圆下方,似碣石,因而得名,为古今观海胜处。

南唐国主李煜亡国被软禁在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有多词,其中调寄《浪淘沙》的是: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静月华升。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毛泽东写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是:“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87]

[87]《毛泽东诗词选》,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据逢先知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说,毛泽东很喜欢曹操的诗文,在故居藏书中有四种不同版本的《古诗源》和一本《魏武帝魏文帝诗注》,其中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土不同》、《龟虽寿》、《却东西门行》等诗篇,毛泽东多次圈划。大多数诗的标题前划着圈,诗中有浓圈密点。在一本《古诗源》中,作者“武帝”旁,毛泽东用红笔划着两条粗线,“武帝”下的注释:“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沉雄俊爽,时露霸气。”毛泽东逐句对此加了圈点。在《短歌行》的标题前,有红、蓝两色笔划的圈记。对诗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处,都密密地加了旁圈,毛泽东爱读《龟虽寿》和《观沧海》两首诗,不仅反复读,多次圈点,还用他那龙飞凤舞的狂草手书全诗,作为练习书法的内容。《龟虽寿》中的“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两句,有不信天命,自己掌握命运的朴素唯物论色彩,毛泽东极为欣赏。[88]

[88]《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附注]《古诗源》,总集名。清沈德潜编。选收自上古至隋代的古诗和歌谣,其中也包括曹操父子的乐府。

《短歌行》和以下的《土不同》、《却东西门行》均见于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短歌行》其一,全篇如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一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土不同》系《步出夏门行》中一首,全篇如下:“乡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革蔌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土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却东西门行》全篇如下:“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927年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在50年代读到鲁迅此文中上述论点时,用粗重的红铅笔划着重线,表示他对鲁迅有关曹操的看法是非常赞同的。[89]

[89]《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