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始皇:创造力一统天下
18658400000001

第1章 我应为王:权力斗争下的创造力萌芽

出生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出生了,此时的天下已乱成一锅粥。降生于这锅粥里的他,不可能预料到,若干年后,自己会成为九五之尊,号令天下。

秦始皇本名赵政,后来叫秦王政,史书又称他为嬴政,还有人称他为吕政,众所周知,名字只是个标签,所以为了方便,我们在之后的叙述中统一称他为嬴政。

嬴政并非生于他的祖国秦国,而是生于敌国——赵国首都邯郸。他出生前后,天地万物没有一丝异象,按中国历史的传统,这似乎暗示了他不可能成为伟大人物。

他的亲爹嬴异人在产房外等待时,心中期盼着奇异景象的出现。他先是抬头望望天,那天邯郸城上空密布青灰色的云,使人呼吸不畅,感到压抑;他又低头看看地,似乎能看到地缝中悄无声息地渗出血来,那也并非关于他孩子的异象,而是一年前在秦赵两国长平之战中死掉的赵国战士的阴魂之血。

整个天地和以往一样,毫无奇特之处。只不过有一点让嬴异人感到奇怪,今天的时间仿佛停止了流逝,像块冰一样,冻住了。

多年以后,嬴政寻找不老药时,在广阔的大海边也有同样的体验。

就在这坚冰一样的时间中,空间似乎也发生了扭曲。嬴异人看到产房里有无数火星,这些火星簇拥着,留出了中间一小片空间。在狭窄的空间中,有七个火星被摆成北斗七星的模样,光芒刺眼。正在他为此时此地的时间和空间而感到迷惑时,产房里传来一声孩子的啼哭。

嬴异人马上从虚幻中惊醒过来,他确定了一点:孩子出生了。

多年后,中国的儒家史官们,哆嗦着手,在竹简上沉痛地写道:这天(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嬴政出生了。

——儒家史官们在写这句话时,感觉不是在写一个人的出生,而是在写一个魔王的降生。之所以怀着这种情感,全是因为嬴政后来给他们带来的心灵痛击与肉体折磨。

对于这个孩子的出生,嬴异人没有男人第一次做父亲时的激动和新鲜感,因为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另外一件大事上。这件大事表面上看只是他本人的人生关键点,但同时它也成了嬴政的人生转折点。

在嬴政出生的十年前,按“国际”惯例,嬴异人以秦国王室成员的身份被送到赵国做人质。人质的生活险象环生,因为两国之间的武装冲突持续不断。赵国赢了,赵国政府就会把嬴异人叫进宫廷,让他唱歌跳舞以示庆祝;倘若赵国输了,嬴异人就要挨赵国人的口水和脏话,这种羞辱随着秦国越来越强变得越来越频繁。

这种痛苦的日子过了几年,就在嬴异人被羞辱得快要崩溃时,改变他命运的贵人吕不韦出现了。

吕不韦把他从泥潭里拉了出来,不但让他重获新生,更让他飞黄腾达。

吕不韦本是个商人,靠精明的头脑和那个时代必不可少的运气赚了许多钱,同时他还是个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人。在某次和赵国富商与官员的聚会上,他发现了正喝闷酒的嬴异人。

纯粹靠直觉,吕不韦立即断定嬴异人非比寻常。宴会散后,他遍撒金钱,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最后理性地断定,嬴异人是个奇货——所谓奇货,就是那种一本万利的超级A货。

吕不韦何以断定嬴异人是奇货呢?

当时秦国国王嬴稷(昭襄王)已经六十多岁,嬴异人的老爹——太子嬴柱(安国君)已经四十多岁,而且身体一直不好。

吕不韦分析,老家伙嬴稷在位时间不会太长了,赢柱同样如此。赢柱的大老婆没有儿子,20多个儿子都是小老婆生的,嬴异人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这20多个人中,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继承嬴柱的王位。

吕不韦打的算盘是,只要能让嬴异人成为继承人,那这笔投资的回报必定极为惊人。问题是,既然有20多个“潜力股”,吕不韦为何非要选嬴异人呢?

第一,当时,商人的地位很低,吕不韦不可能见到那些王子,嬴异人却就在他眼前;第二,嬴异人的处境很艰难,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帮他,他会感激涕零,这在政治运作上就叫“烧冷灶”;第三,嬴异人性格上柔弱犹豫,容易操控。

人能成事,最要紧的一条就是判断。判断精准,事情就成了一半;判断错误,就可能事倍功半。吕不韦无疑有超绝的判断力,他通过关系和嬴异人接触、深交、给钱给肉给仆人,甚至还把自己的歌姬,也就是后来嬴政的母亲赵姬给了嬴异人。

在彻底感动了嬴异人后,他又跑去秦国,花费巨资说服嬴柱(安国君)的大老婆,让他说服嬴柱,将来立嬴异人为继承人。

一切搞定后,吕不韦又拿出大笔金钱在赵国上层活动,让他们为嬴异人保驾护航。如此一来,嬴异人的处境开始好转,而且过了段潇洒的、养尊处优的日子。

但人算不如天算,嬴政出生的前一年,秦赵两国发生了长平之战。此战的结果是赵国惨败,四十万人被秦军坑杀。虽然在吕不韦金钱保驾下,赵国没有杀了嬴异人泄愤,可嬴异人短暂的好日子还是到头了。

厄运之神始终在向嬴异人微笑,嬴政两岁时,又发生了一件事,令嬴异人和吕不韦,乃至嬴政如坠深渊。

这件事就是邯郸保卫战。

继位为王

邯郸保卫战,缘于赵国的失信。长平之战后,战败的赵国答应给秦国六个城。可当秦国来接收城池时,赵国不但不给,还准备联合齐国攻击秦国。

秦国想不到世界上竟然有如此不自量力的小人,立即发兵直奔赵国首都邯郸,邯郸戒严。此时就有不好的消息传来,说是赵国政府准备先宰了嬴异人,剁成肉酱,做成包子,送给围城的秦军当早餐。

嬴异人得知此事后,如遭雷击,他慌忙要吕不韦想计策。

吕不韦智谋如泉涌,他当然有计策,但他这次的计策,略显残忍。

吕不韦问嬴异人:“你是只想保自己,还是保全家?”

嬴异人脱口而出:“这不是废话吗,当然是保全家。”

吕不韦说:“很好,我已经买通了守城卫,你和我偷偷出城去投奔秦军,然后回秦国。”

嬴异人不干,问:“那我老婆和孩子怎么办?”

吕不韦说:“你放心,赵姬在本地是大户,赵国政府不会为难她,你儿子还小,赵国人更不会为难他。等你在秦国站稳脚跟,把他们母子二人迎回秦国就是了。”

这是个痛苦艰难的选择,人在面临这两种选择时,通常都肝肠寸断,但最终,没有责任感的人会选择保自己。

嬴异人很快就做出了选择,他流着滚烫的泪水向赵姬和小嬴政道别,然后头也不回地就和吕不韦消失在邯郸城的黑暗中。

不久,赵姬就听说,丈夫嬴异人回到了秦国。小道消息说,嬴异人每天以泪洗面;但赵国人却说,嬴异人在祖国的小日子过得非常爽。

赵姬和小嬴政在赵国虽没有杀身之祸,可受欺负是常有的事。人在10岁前,记忆力超级发达,情感丰富,对任何幸福和耻辱的事都会铭记于心,这些事深入骨髓和血液,铸就一个人的性格。

小嬴政在赵国待了九年,这是充满灰暗、焦虑、阴沉的九年。除了他母亲,所有赵国人都把他当成异端、仇敌、阶下囚,所有人都对他肆无忌惮地发泄仇恨。

于是,嬴政的性格被扭曲了。他变得异常敏感、焦虑,没来由地暴躁,缺乏安全感,而他又不肯屈服于种种负面情绪,用顽强的意志来阻挡它们的进攻。所以,在这时,我们已经可以预料,若干年后,当他掌握权力,可以运用权力时,他会用各种方式来让自己获取安全感,包括毫无慈悲地血腥杀戮、天南海北地巡游以及寻找长生不老药。

就在他快要败给这些负面情绪时,命运之神向他发出狂笑。他风驰电掣般在通往秦国国王的路上奔驰,在路边欢迎他的是鲜花的海洋和如雷般的掌声。

一切顺利。公元前250年,嬴政被嬴异人赎回秦国。一年后,国王嬴柱去世,嬴异人继位。两年后,嬴异人升天,嬴政以13岁的年龄继位为王。至此,嬴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国——秦国的王。

不久之后,他将统一中国,成为中国第一个皇帝。

吕不韦的教育

嬴政做国王时不过13岁,对于气势如虹,跃跃欲试要统一天下的秦国而言,这个国王的年纪太小了。幸运的是,他不是一个人,他有吕不韦。

公元前249年,嬴异人继位时,吕不韦就常常从睡梦中乐醒,他终于完成了当初的那个伟大构想——奇货可居。嬴异人这个投资品给他带来了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国的相国、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可谓暴名暴利双收。

从那以后,他就有了句口头禅:一切都是可以策划的。

嬴异人临死前,拉着嬴政的手,又拉着吕不韦的手,把嬴政的手放到吕不韦掌中,让吕不韦握紧了,然后对嬴政说:“以后我就把你托付给吕先生了。”

嬴政睁着大而犀利的眼睛,看着吕不韦。吕不韦涕泪横流,伤心欲绝,好像根本听不到嬴异人在说什么。

不久,嬴政就称吕不韦为仲父。几百年前齐国称霸时,姜小白(齐桓公)就称他的宰相管仲为“仲父”。这是一种无上尊称,可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生我的是我亲父嬴异人,而我的人生导师则是我仲父吕不韦。

吕不韦的确让嬴政收获了很多,这其中就包括当时的精英教育。

嬴政好读书,他回到秦国后,就从骨子里散发出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吕不韦给他请了很多老师,这些人都是来自各国的知识和思想精英。吕不韦喜欢招收门客,一旦在门客里发现人才,就会推荐给嬴政。这使得智商极高又好学的嬴政在短时间内知识量猛增,同时他在人事上的判断力也得到极大提高。

除了精英教育,吕不韦还让嬴政得到了另外一种对其人生产生冲击力的收获,那就是丰富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造力,必将被历史淘汰。何谓创造力?就是大家都认为某件事是天经地义时,你能认为它不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创造力。

嬴异人继位那年(公元前249年),吕不韦在异人宫中,展开了一副竹简,竹简上画了九个大锅。当时嬴政也在旁边,他一眼就认出这是传说中的九鼎。

九鼎就是九个大锅,看着是锅,但其实它从来没有煮过任何东西。传说中,九鼎是由大禹所铸,象征当时被划分为九州的中国,夏商周三代都把它当作传国之宝,所有人都认为,谁拥有这九个锅,谁就能号令天下。各路诸侯也必须听命于拥有这九个锅的人,因为这九个锅,不但象征着虚无的权力,还能活活煮死人。

吕不韦指给嬴氏父子看这九个锅,当然不是让他们鉴赏,而是告诉他们:咱们要把这九口锅搬来咸阳。

嬴异人张大了嘴巴,说:“相国你疯了?这东西在东周(此时的东周,已不是王朝,只是个小政府,蜷缩在洛阳一带),你去搬,人家不给啊。”

吕不韦看着嬴政说:“他们不给是他们的事,但咱们可以抢啊。”

嬴异人又把嘴巴张大了一回,足能塞进一个齐国烟台大苹果,他惊愕了半天才说道:“你这是要灭东周啊,自从春秋五霸以来,哪个霸主没有力量灭东周?可人家都不灭,现在东方六国,任何一个国家都能灭它,可人家也不灭,这……吕相国怎么能有这种想法!”

吕不韦还是看着嬴政,道:“大家都不灭东周,是因为觉得东周就应该存在,这是天经地义的。可这种天经地义已经过时了,灭东周,没有什么啊。”

就在这时,嬴政点了点头。嬴异人看着那描画精美的九口锅,不由得也心驰神往。

一个月后,吕不韦带兵轻而易举地灭掉了东周政府,自此,号称存在了八百年的周王朝灭亡。

——关于那九口青铜锅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吕不韦带兵进入洛阳后,到处寻找锅,结果一口都没有找到,东周国君只好实话实说:“什么九鼎,我早就把它熔化后卖了当生活费了。”

吕不韦气得死去活来,说:“你这个白痴,那可是天下的象征啊!”

东周国君气呼呼地说:“你们这些诸侯不进贡,我吃什么啊?什么天下的象征,只有拥有它的人强大,它才是天下的象征,否则就是个破锅!”

另外一种说法是,吕不韦找到了九鼎,但回来的路上,有一只鼎掉进了泗水,后来嬴政还特意去捞了,却没有捞到。

嬴异人得知只有八口锅后,很是忧郁,他认为这是老天在警告秦国,不可能做天下之主。吕不韦可不管这些,给各国发邀请函,请各国派人来观赏八鼎。

东方六国恨得牙根直痒,却也毫无办法。

总之,吕不韦用灭东周、迁九鼎的事情给嬴政上了一课:天地间任何事、任何物都不是天经地义存在的,一切都是人为策划的,只要你敢想敢做,天下事就只是你掌中事。

成蛟之乱

吕不韦对嬴政的教育,除了创造力,对后来的嬴政影响最深远的还有当断则断、六亲不认的冷血风格。

公元前241年,嬴政称王的第六年,楚国国王熊完面对多年来东方诸国总被秦国攻击的局面,突然振作起来,他向东方诸国发出邀请函,建议重组联合军,给秦国点颜色瞧瞧。

东方各国顿时吃了一惊,自从吕不韦主政秦国以来,秦国国势蒸蒸日上,东方诸国只有挨打防守的份,从没有人敢跳出来反击。熊完的义胆雄心,激励了各国的斗志。赵国最先响应,然后是魏国和韩国,最后一个则是又弱又小的卫国。

五国联军在楚国丞相黄歇(春申君)的带领下,向秦国本土逼近。

嬴政闻听此事后,很是紧张,因为他从来没有经历过东方诸国“合纵”这回事,突然听说五个国家同时前来,他当然会紧张。

吕不韦却从容地对他说:“不碍事,东方那些笨蛋国家搞过多次合纵,后来就成了儿戏。”

嬴政虽然对吕不韦的智慧叹服,然而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五国联军,他心里还是没多少底。

就在这时,吕不韦下令,命守卫函谷关的秦兵团主动出击。

秦军大开函谷关大门,还没有在函谷关外摆开阵形,五国联军一见秦军的架势,顿时一哄而散。

东方诸国畏秦如虎,已成了心病。这种病,除了被灭亡,无其他药可救。

也正是因为这次五国联军的丑陋表演,才让嬴政后来对灭掉东方诸国信心百倍。有时候,人的信心,其实都是蠢货对手给的。

在庆祝五国联军逃之夭夭的宴会上,嬴政喝得特别高兴。吕不韦则在适当的时机,问他:“大王,您觉得高兴吗?”

嬴政露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频频点头说:“当然高兴,这些笨蛋,我们还没有抽出宝剑,他们就逃跑了,太有意思了。”

吕不韦严肃起来:“这就有意思了?”

嬴政何其聪明,他马上意识到,吕不韦话中有话。他琢磨了一会儿,脸色就变了,愠怒道:“这群家伙居然敢进攻我们,有仇不报是蠢材,我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吕不韦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二年,秦兵团开始对楚国进行军事报复,楚国只好迁都;第三年,秦兵团又对魏国进行军事报复,魏国割地赔款;那个又小又弱的卫国因参加五国联军而悔恨不已,把所有的城池都给了秦国。

公元前239年,吕不韦和嬴政开始对赵国进行军事报复。在军事统帅人选上,吕不韦选择了嬴政同父异母的弟弟嬴成蛟。

嬴政不太认可吕不韦的决定,因为嬴成蛟当时只有17岁,不懂军务。

吕不韦说,那就再派个将军辅助他。

嬴政还是不同意。

吕不韦只好对他说:“你这个王位其实很危险,危险就来自你的弟弟嬴成蛟。”

嬴政大摇其头。

吕不韦说:“记住一点,凡是危险,开始都不显现。一旦显现,就成了凶险。要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成蛟是否会威胁你的王位不重要,他有这个资格就够了。”

嬴政只好同意。

于是,吕不韦搞起了小动作,嬴成蛟到赵国战场后,辅助他的人都不给他出主意,所以他接二连三地吃败仗。

吃败仗吃到最后,吃得太饱,他发现自己已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按秦国律法,吃败仗后就会受处分,虽然他是王的弟弟,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经过数日痛苦的思索后,嬴成蛟决定起兵造反。他本要投靠赵国,但赵国不敢收留他,他只好孤军奋战。

嬴政闻听老弟造反,先是莫名其妙,然后就是大怒,最后是痛苦。他犹豫起来。吕不韦对他说:“此时不断,必受其乱。”

嬴政和嬴成蛟并没有深厚的感情,但毕竟是兄弟,所以嬴政仍然在犹豫。

吕不韦早已替他做主,派出十万人的兵团平定嬴成蛟。

从嬴成蛟在和赵国多次的小战役屡战屡败中就可以知道,他的造反,只是一场闹剧。很快,他就被吕不韦派来的大军绞杀。

嬴成蛟是否有威胁嬴政王位的行为,用吕不韦的话说,根本不重要。当时的秦国,吕不韦是外来户,以嬴成蛟为首的嬴氏贵族始终瞧不起吕不韦,吕不韦除掉嬴成蛟,固然是为嬴政铲除后患,其实也是给他自己立威。

吕不韦用成蛟造反给嬴政上了一课: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其他妨碍你的人,必须快速铲除,绝不留情。

嬴政心里认可吕不韦的话,他想要的是成为真正的国王,不是现在的橡皮图章国王。

但这需要等待,等待机会。

而主动把机会送到他面前的,正是把他变成橡皮图章国王的吕不韦。

嫪毐进宫

吕不韦表面很风光,实际上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嬴异人去世后,赵姬恰好处于空虚寂寞的年纪,老情人吕不韦顺理成章地在后宫不停出没。

吕不韦有很多女人,可与赵姬的感情很特殊。十几年前,他极不情愿地将赵姬送给嬴异人,这在他心上留下无法消除的遗憾;如今,可以和赵姬再续前缘,减轻痛苦,他当然不会放过。

但这种情况绝不可能持久,原因有二:第一,吕不韦很忙,他不能像赵姬那样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然后就是执行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他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第二,嬴政年纪在增长,懂得了很多事,这种丑事一旦被嬴政知道,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有天早上,吕不韦从一场杀头的噩梦中惊醒,想到自己和赵姬的事,连胡子都开始发凉。这种身体预警,让他在床上就当机立断,要斩断和赵姬的这段孽缘。

但是,赵姬不干。

吕不韦苦口婆心,劝说赵姬。赵姬就是不干,还撒娇似的向吕不韦怀里钻。吕不韦就抱着赵姬提醒她,咱俩再继续下去,肯定没有好下场,因为嬴政长大了。

赵姬可不管嬴政长大不长大,她的头发太长,以至于只能看到性欲,见识不到性命之忧。

吕不韦无可奈何,日日寝食难安,愁眉不展。但苍天眷顾他,他一个最亲密的门客适时地发现了主人的苦衷,就给他出了个绝妙的主意。这个主意就是,既然赵姬只是想解决生理问题,而不存在情感问题,那吕不韦和别的男人就没有区别,如果没有区别,那找个男人代替吕不韦,岂不就解决问题了?

吕不韦又悲又喜,悲的是赵姬喜欢的是男人,而不纯粹是他吕不韦;喜的是,他可以轻松脱身。

人选很快就被吕不韦门客找到,这个人的出场,颇具传奇色彩。此人叫嫪毐,在咸阳城底层艰难地活着,他获取食物的技能是在马戏团耍杂技,这个杂技纯靠天赋:以生殖器插入车轮中央,将车轮举起,转上很多圈。

吕不韦并不相信传奇,他要亲眼见证。他的门客就把嫪毐偷偷抓进宰相府,当着吕不韦的面,让嫪毐表演天赋。

最后,吕不韦在瞠目结舌中相信了。这位精明的商人怎么都想不到,世间居然有这种奇货!

接下来的事情,吕不韦做得滴水不漏。他先假装把嫪毐阉割,然后带进赵姬宫中,偷偷告诉赵姬嫪毐的神技,赵姬一试之下,大喜过望,渐渐就把老情人吕不韦忘掉了。

人的终极命运,其实都取决于人在面对人生难题时的各种选择,当事人在当时做出选择时,都认为无比正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大错特错。

吕不韦如果不选择和赵姬旧情复燃,就不会有嫪毐进宫;嫪毐不进宫,就不会发生嫪毐造反;嫪毐不造反,就不会将吕不韦牵扯进来,吕不韦的人生就不会是后来的样子。

所以说,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完全可以浓缩成两个字:选择。

嫪毐进宫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从前,嬴政是图章国王,内政外交大权都在吕不韦手中,而军权则在赵姬手中。秦国若对他国采取军事行动,必须嬴政和赵姬同时盖章才能生效。

老天保佑嬴政的是,赵姬对情欲的兴趣远比权力大,所以她虽然掌控军权,对政治却没有多少兴趣。嫪毐进宫后,她一心一意扑在这个壮汉身上,对权力更加淡漠。于是,她拥有的权力悄无声息地滑落到嫪毐手中。

嫪毐有意识地发展自己。他的门客有一千多人,奴隶数倍于此,他在政府和宫廷中处处安插亲信,甚至连咸阳市长(内史)都是他的人。同时,在赵姬的帮助下,他又得到太原作为封国,嬴政封他为长信侯。

众所周知,嫪毐是靠老天爷吃上好饭的(他的巨大生殖器),这种人一旦得到虚无的成功,就会过度膨胀。

公元前238年,嫪毐的膨胀到达极限。他喜欢喝酒,而且只要喝了一定会喝多,一喝多就耍酒疯。某日,他和几个政府官员喝酒,席间就发起酒疯来,由于那几个政府官员也没少喝,所以双方就开始言语攻击。

嫪毐一嘴难敌众口,最后败下阵来。他突然就大怒道:“你们这群猪,难道不知道我是大王(嬴政)的后爹吗?谁敢惹我!”

众官员大惊失色,嫪毐看到他们的脸色,很是得意。按老子的观点,得意之后必失意,嫪毐很快就用自己证明了这个老头的话千真万确。

调查后爹,嬴政首次出手

有人把嬴政突然多了个干爹的事告诉了嬴政,嬴政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他已经23岁,具备了一个英明国王所应具备的大部分素质,比如最基本的,遇事要克制,不要让感情冲昏头脑,否则就无法做出理智的判断。

从他成为图章国王到今天多了个后爹这些年,他从未停止过训练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英雄人物。前几年,在母亲的宫廷中,有不绝如缕的声音发出,这种声音传递的信息,让他对嫪毐产生了怀疑,但他从没有怀疑过嫪毐和他母后有染。

所以在经过长时间、缜密的思考后,他请来了吕不韦,因为如果嫪毐真是他后爹,吕不韦难辞其咎,或者更严重一点,吕不韦知法犯法,罪不容赦。

他把告密者的话一字不漏地说给吕不韦听。在说的过程中,他盯着吕不韦的眼睛,捕捉吕不韦的细微表情。

他发现,吕不韦的瞳孔在收缩,脸色变得铁青。不过,拥有超人智慧的吕不韦很快就稳住了自己的情绪,眼睛恢复正常,脸色红润,一副贵族气派。

吕不韦说:“这是胡说八道,嫪毐可是阉人啊。”

嬴政说:“对啊,我也是这样想的,可他怎么就能说出这种话来?”

吕不韦说:“大概是喝多了吧。”

嬴政说:“喝多了也不能说这种话啊,除非……”

吕不韦立即站起来,说:“大王,没有什么除非不除非的,这件事只能有两种解释,一是有人在你面前撒谎,二是,嫪毐喝多了。”

嬴政也站起来,看着吕不韦。

吕不韦咬着牙补充道:“嫪毐是我介绍进宫伺候太后的,如果这里面真有污秽之事,我负全责。”

嬴政说:“仲父,这是哪里的话,我想这是个误会。”

吕不韦说:“那就好。”

两人关于嫪毐是嬴政后爹的谈话到此为止,事情好像结束了,但两人一转身,就开始了紧张地忙碌——忙的事,都和嫪毐有关。

吕不韦一到家,马上就派人去找嫪毐,要嫪毐立刻来见他。去请的人回来说,嫪毐不能立刻来,因为他在替太后梳妆。吕不韦看了看天,此时已是中午。中午梳什么妆?!

他又派人去请,并且叮嘱道,让嫪毐那个王八蛋悄悄地来,千万不要兴师动众。

掌灯时分,嫪毐才懒洋洋地来了,一边走一边打着哈欠。

吕不韦像一头发狂的豹子,对着嫪毐就是一顿臭骂。嫪毐起先还受着,但吕不韦越骂越凶,向来都是骂别人的他,受不了了,开始回骂。

吕不韦发现嫪毐居然敢抵抗,突然就冷静下来,然后微微一笑,又猛地绷起脸说:“你好自为之吧,大王不是那么容易受蒙蔽的,如果我没有猜错,大王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了。”

嫪毐转身就走,扔下一句:“咱们走着瞧。”

吕不韦说得没错,嬴政已经开始行动,他派出亲信,全方位地秘密调查嫪毐和母后。

几天后,所有的情报汇总在一起,嬴政确信一点,嫪毐是个假阉人。这么多年,这个王八蛋假阉人一直在做他的后爹。更要命的是,他和母亲还生了两个孩子。

让我们无法理解的是,嫪毐进宫已多年,他和赵姬纵然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太后宫中,有大批宫女和太监,赵姬和嫪毐不可能全部收买。嬴政23岁才知道这件事,大概是个伪命题。他可能早就知道,但因为力量不够,所以一直假装不知道。

嬴政的智慧在这次调查嫪毐的事件中得到充分发挥,他调查时故意装作一副隐秘的样子,却“很不小心”地泄露了很多。比如他会让人去吕不韦的门客中调查,这显然是让吕不韦通知嫪毐。这一招应该叫“打草惊蛇”,故意惊动嫪毐,让嫪毐先出招,然后他以静制动。

嫪毐那段时间,神情恍惚,体力下降,赵姬很不满意。最终,嫪毐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发现只有赵姬能拯救他,所以,他把嬴政调查他的事告诉了赵姬。

赵姬一身冷汗,但在嫪毐的安慰和分析下,冷汗散去,冷血上来,这位嬴政的亲生母亲,决心和情夫一起,干掉亲生儿子,再立自己另外的儿子为王——嫪毐的两个孩子中的一个。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可以让人丧失人性,一是金钱和权力,二是孽缘。老娘赵姬彻底丧失人性,要杀亲生儿子,这就是她和嫪毐的孽缘惹的祸。

嬴政智谋牛刀小试

嫪毐在积极准备时,嬴政在这件事上反倒偃旗息鼓,这就叫会家不忙。嬴政隐约觉得,嫪毐闹不出多大风浪。而且,嬴政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嫪毐是老天派下来帮他的。

按当时秦国的传统,一个人最迟到20岁时就要举行成人礼。但嫪毐说自己是嬴政的后爹时,嬴政已经23岁,还没有举行成人礼。不能举行成人礼,就不能亲政,嬴政就还是个图章国王,这是个不合理的现象。唯一的原因是,无论是吕不韦还是赵姬(其实是嫪毐),都不希望嬴政举行成人礼,或者说,不希望嬴政亲政。

不过,嫪毐的后爹事件爆发后,一切都被打破。

嫪毐和亲信们商议道:“在咸阳干掉嬴政不太现实,但可以把嬴政引出咸阳城,然后干掉他。但如何引嬴政出咸阳城呢?”

嫪毐的猪脑子想到了成人礼。他和赵姬商量,让嬴政按传统去雍都(陕西凤翔南,秦国的旧都)举行成人礼。嬴政一走,他们就在咸阳发动政变,先稳定首都咸阳,接着进攻雍都,干掉嬴政。

这个计划有可行性,因为赵姬手里有可以调动首都卫戍部队的印章,但必须和嬴政的印章同时使用。嫪毐本就是作假高手(他连自己的生殖器都能作假),他完全可以伪造嬴政的印章,这不是难题。

难题在于,万一嬴政不去雍都呢?

这很有可能,因为嬴政已经知道了他的丑事。谁会傻得明知有危险,还要去犯险?尤其是嬴政,不但不傻,而且还有超人的智慧。

但嫪毐经过思考后,觉得这也不是难题,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他的情妇赵姬。

赵姬派上了用场,她以母亲的名义召见嬴政。

她慈祥地对嬴政说:“你也不小了,去雍都赶紧办了成人礼,回来亲政吧。”

嬴政欣喜若狂,但绝不表现出来,反而说:“我的身体一直不好,亲政对我来说是负担啊,还是像从前一样,您和我仲父执政就行了。”

赵姬板起脸来说:“你这是推卸责任,身为国王,必须尽国王的义务,不能只知享福。”

嬴政还是不同意,嫪毐在帘幕后,手抓着帘子,焦急得直流汗。

赵姬知道情夫在流汗,她心疼情夫,于是就拿出从未有过的威严对嬴政说:“这是命令,你必须去,赶紧收拾下,去吧。”

嬴政这才假惺惺地流下几滴眼泪,站起来,走到母亲身边,握住即将要干掉他的老娘的手,说:“那我就去了,您遇事千万要慎重,多保重身体。”

这句话,一语双关,但赵姬被嫪毐迷了心窍,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嬴政离开赵姬后,马上去找吕不韦。他很清楚一点,嫪毐根本不算什么,但一旦吕不韦和嫪毐联合,那事情就麻烦了。所以他必须稳住吕不韦,让他不能和嫪毐联合。

吕不韦在自己的相国府中迎接嬴政,嬴政装出苦恼的情状说:“母后让我去雍都举行成人礼,这是让我亲政啊,这么多年来,您和母后执政得很好,干脆就继续下去吧。”

吕不韦正为嫪毐的事发愁,听嬴政这么一说,更愁了。以他的智慧,哪里还听不出嬴政的话外之音?

他急忙从椅子上站起来,恭喜嬴政:“想不到大王已经成人,其实这成人礼早就应该办,我强烈支持您。”

嬴政也站起来说:“哎呀仲父,我怕亲政后能力不够,还希望您多多支持呢。”

吕不韦很惶恐,他有点被嬴政绕晕乎了,说:“大王您有话就直说吧。”

嬴政觉得再绕下去也没有意思,直截了当地说:“我走后,咸阳城全靠仲父打理,如果有人有非分之行,仲父能管就管,不能管也不要掺和。”

吕不韦故作惊讶,说道:“大王这是什么话,咸阳城太平得很啊。”

嬴政笑了,说:“仲父,你看,你让我有话直说,我说了,你又打马虎眼。”

吕不韦深吸了口气,站得笔直,说道:“大王放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站在您这一边,等您从雍都回来。”

嬴政说:“很好,那我走了。”

嬴政一离开咸阳,嫪毐兴奋得发了疯。他不知道,嬴政也兴奋得发了疯。

嫪毐马上召开亲信走狗大会,拿出赵姬的印章和伪造的嬴政印章说:“如今首都卫戍部队全在我们控制之下,要升官发财的跟我走!”

嫪毐的走狗们对他手中的印章深信不疑,对权势财富的贪欲,让他们毫不犹豫地做了他们国王的叛徒。

嫪毐在咸阳城所做的一切,吕不韦看在眼中,急在心上。

他不是急嬴政,而是急自己。无论是嫪毐还是嬴政取得胜利,他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但他只能干着急,却无能为力,因为他没有兵权。

他想去见赵姬,凭借那几年的感情,说服赵姬,改弦更张。但嫪毐封锁了一切,他见赵姬,就如同小鬼想见玉皇大帝一样。

后来,他干脆龟缩在家里,在门客的簇拥下,思考未来。未来的景象很模糊,他尽力睁大双眼去看,却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有生以来,吕不韦第一次感觉无能为力,这种状态,对向来高度自信的他而言,非常不好。

就在他痛苦焦虑时,嫪毐已经带着效忠他的兵团出了咸阳城,直奔雍都。嫪毐出城前,有走狗劝他:“咱们以逸待劳,在咸阳城等嬴政。”

嫪毐不同意,说:“做事就该先发制人,不能为人所制,一旦嬴政在雍都号令全国,这里就成了孤城。”

嫪毐的想法很好,但他的兵团不足以实现他的战略目标,因为嬴政比他准备得更充分。

嬴政一抵达雍都,就开始小心翼翼地布置战场。当嫪毐兵团的前锋抵达雍都城下时,嬴政非但不据城坚守,反而大开城门,下令雍都部队出城和嫪毐兵团野战。

这让嫪毐顿时丧失了胆气,他以为在强悍的首都卫戍部队面前,嬴政会龟缩在雍都,瑟瑟发抖,甚至哭泣。想不到对手敢和自己硬碰硬,正是这种出其不意,让嫪毐和他的兵团大惊失色,刹那间全军崩盘。

嫪毐仅带着几十个贴身侍卫狼狈逃回咸阳,他觉得还有机会,因为咸阳城高大坚固,只要有毅力固守,还有胜算。

真正强大的东西不是城墙,而是人心,嫪毐因一次失败,人心丧失殆尽。

他逃回咸阳城,立即组织防御,但防御刚组织到一半,嬴政的雍都兵团已抵达咸阳城下。嬴政以国王身份向首都卫戍部队讲话,劝他们不要黑白不分,立即放下武器,否则城破之日,屠灭三族。

秦国的军队,在经过商鞅变法整顿后,有两个特点:一是强悍善战;二是忠于国王。所以首都卫戍部队一见活的大王,马上掉转矛头,向嫪毐进攻。

嫪毐见大势已去,扔下赵姬,带着他两个儿子从后城门逃跑,但早已等待他多时的嬴政警卫部队轻易就将他抓获了。

嬴政将嫪毐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嫪毐同党多达千人全部处死,同时诛杀嫪毐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诛三族从秦国开始,直到清朝末年,仍是中国帝王们乐此不疲的一种刑罚。

嫪毐叛乱,被嬴政轻而易举平定。当效忠于他的文武百官来叩拜这位英明天子时,许多人都认为嬴政必会得意扬扬,可他们看到的是一位不动声色的国王,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在清除嫪毐集团后,他又对他那位风流的母后祭起王权:将赵姬赶到雍都囚禁,发誓永生永世不再相见。

嫪毐团伙的覆灭,让嬴政正式走上秦国的大舞台。不过,清除嫪毐团伙不是他的根本目的,他的主要目标不是嫪毐,而是吕不韦。

吕不韦的预测

嫪毐被杀的第二天,嬴政就请吕不韦来谈话。他把嫪毐临死前的口供扔到吕不韦面前,让吕不韦看。

吕不韦根本不必看,就知道嫪毐那个窝囊废说了什么。嫪毐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全都说了。按嫪毐的意思,他走到今天这一步,全因为吕不韦这个老畜生。

当吕不韦假装看嫪毐供词时,时间慢慢凝固,咸阳城里每一朵石榴花都在拼命地绽放,它们提醒着天下,旧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即将开始。

很久之后,嬴政才缓缓地问吕不韦:“仲父,你有何话说?”

吕不韦抬头看了一眼嬴政,嬴政也看了他一眼。这是致命的一瞥。吕不韦猛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根本不是他所认识的嬴政了。嬴政高高在上,以君临天下的姿态俯瞰他,眼神明亮而犀利,仿佛能看清他吕不韦全身所有的汗毛。

他感觉到眼前一片虚幻,浑身没有力气,一屁股坐在地上,他没有说一句话。

嬴政说话了。

嬴政的话语缓慢而有节奏,以一个老练的说书人的口吻,字斟句酌地说道:“仲父,你将并没有阉割的嫪毐介绍给我母后,这是欺君之罪,前些日子我问你,可知此事,你却说不知,这又是欺君。我才亲政,就遇到这种事,让我以后如何处理国事?”

吕不韦还是不说话,他只觉得空气更加稀薄,眼看就要窒息时,他忽然就来了力气,商人的机智和政治家的果敢,让他从容站了起来,站得笔直,他看向嬴政。

嬴政高大威猛,虽然只是23岁的年纪,却成熟得如同一位修炼成仙的千岁老人,这真不是他从前认识的那个嬴政。

权力可以毁灭人,但权力更可以塑造人,化腐朽为神奇,如同一个普通和尚穿上锦襕袈裟,一下子变得像释迦牟尼一样。亲政后的嬴政和从前的橡皮图章嬴政,已是判若两人。

但吕不韦毕竟是吕不韦,他站在嬴政面前,丝毫没有失去他多年来积攒的威严和智慧。他的脑子很空,几乎是凭直觉问出了一句话:“大王是要杀我吗?”

这句直捣黄龙的问话,把嬴政打了个措手不及,他惊呆了。许久,才从嘴角挤出冷冰冰的微笑:“仲父多虑了,父王临死前要您辅佐我,我怎么会杀您。”

吕不韦一笑,追问道:“大王,我要的是您内心的想法,而不是您父王的。”

嬴政听明白了,吕不韦的意思是说,我不能靠你父王活着,如果你发自内心要杀我,那就杀好了。

嬴政没有说话。不说话,其实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两人开始沉默,各自想着心事。太阳的余晖照进来,捕捉到一些倒霉的尘土,尘土在阳光里歇斯底里地飞窜。

“就这样吧。”最后,嬴政长出一口气说。

吕不韦一笑,他觉得自己猜到了嬴政口中的“就这样”到底是怎么样。

回到宰相府,吕不韦把最信任的几个门客召集到密室,和他们讲了他和嬴政的对话,让他们分析吉凶祸福。

他的门客几乎同时开动脑筋,过了好久,沉默才被他们同时打破。他们一致认为,主人高枕无忧了。

吕不韦就问:“依据何在?”

门客就说:“您可是大王的仲父,又是秦国的丞相,大王如果以后要有所作为,肯定还要仰仗着您。嫪毐虽是您举荐的,但他谋反,可和您无关。”

吕不韦对这种分析嗤之以鼻,他眼睛发涨,嘴里发苦,于是挥挥手遣散了那些笨蛋门客,一个人在黑屋子里坐到天明。鸡叫声此起彼伏时,吕不韦做出了他有生以来最正确的判断,这个判断要比他当初投资嬴异人还要清晰。

这个判断就是:嬴政肯定要干掉他,但原因不是嫪毐事件,而是另外的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吕不韦自当了秦国宰相后始终在下的一盘大棋。

《吕氏春秋》:吕不韦的一盘大棋

吕不韦是个伟人。他以商人身份,通过一场政治投资而成为当时最强大国家的丞相,这说明了他的眼光以及魄力,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商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但这还不是他最伟大的地方,他最伟大的事迹是他号召门客,按他自己的思想编辑的《吕氏春秋》。

吕不韦自做了嬴政的政治监护人后,一方面为嬴政提供精英教育,另一方面继续他招揽人才的大业。对于招揽人才,吕不韦的行为已趋向于变态。

他一旦得知哪国有人才,就会派出一个机动小队,到那个国家把人绑来,当然这还不算最变态。最变态的是,凡是路过秦国的他国人,吕不韦只要感觉此人有某方面的才华,就立即把他“请”进相国府。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来了,就别想轻易走掉。

吕不韦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哪个世纪,其实最贵的只有一种东西,就是人才。

战国时候,抢人才大战在各国打得如火如荼,战国四君子,就是典型的抢人才的典范。四人的门客数以千计,吕不韦大概就是受了这四人的启发,才浪费大量钱财,招收门客的。

门客来之后,吕不韦先要镇住他们,于是他就摆讲台,请门客当听众,自己亲自上阵,讲当时最流行的学说,比如儒家的、道家的、法家的、阴阳家的,当然,他还会讲阴谋阳谋,最后,给听众一句人生总结:一切都是可以策划的。

镇住这些门客后,吕不韦才暴露他的真正目的:搞文化工程。

嬴政也知道吕不韦的文化工程,这个工程项目初步定为《吕氏春秋》,吕不韦是主编,自然要称之为“吕氏”,至于“春秋”,孔子当初编辑过鲁国国史《春秋》,后来这两个字,就成了历史和借鉴历史的象征,所谓《吕氏春秋》,其实就是吕不韦想给世人看的治国教科书。

《吕氏春秋》的内容极为庞杂,都是吕不韦的门客所撰写、收集、整理。说得高雅一点,它是当时世界上各种政治思潮和各种学术流派的集大成者;说得通俗一点,它就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精英思想的大杂烩。

但吕不韦的聪明之处在于,他首先定了个思想基调,所以,那些别人的东西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成了他自己的。

《吕氏春秋》定稿后,吕不韦志得意满。据说他把稿子挂到咸阳城最大的城门口,许诺谁能修改一字,就赏赐千金。

自然,没有人能得到这千金,因为吕不韦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绝对不会有错。

不过我们必须警惕的是,吕不韦做事向来指东打西。编本书根本不是目的,文化工程的背后,其实是他除了“奇货可居”之外最大的策划——《吕氏春秋》是一盘大棋。

在《吕氏春秋》的序中,吕不韦就单刀直入道:“(我是想)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

黄帝是中华的开山老祖,颛顼则是他孙子,黄帝教诲颛顼道:“如果你能效法天地,就可以做人民的父母了(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思是,老子我是黄帝,你嬴政就是颛顼,我教导你,天经地义。

这还不足以让嬴政反感,当时嬴政正处于好学不倦的年龄,有人教导他对他而言是好事,至少不会引起他特别的警惕。

但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的另外几种思想,就让嬴政毛骨悚然了。我们先来看吕不韦试图让嬴政认可的第一种思想,即思想管制政治。

战国后期,整个中华大地上的神秘主义褪色,理性和实用之光照耀天地,各国渐渐抛弃了神秘主义,倾向于实用主义。其中秦国最为极端,经过实用法家俊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认为君主必须独揽一切。一个国家的君主在政治上说了算,在宗教上也要说了算,在文化上还是要说了算。等于说,君主只要疯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止他。

从前,限制君主的是天,君主做坏事,天就制造各种自然灾害,或者让君主本人完蛋。但渐渐光明的理性让人们明白了,天是扯淡的一种存在,根本限制不了君主。

吕不韦敏锐地窥到了这点,提出:世间必须有一种力量可以限制住君主的权力,这种力量就是思想,思想的承载者则是知识分子,君王做的任何事必须局限在知识分子预先设计的思想框架里,等于说,君主权力应该让位于知识分子的理性,国家政治应该让位于思想文化。

自嬴政创建帝制开始,中国两千年帝制,知识分子从没有放弃过这条抗争之路,但我们都知道,他们始终没有成功。

这条路的开辟者,就是伟大的吕不韦。

任何一个君王,无论他昏庸还是英明,他都不可能允许一种凌驾于他之上的世俗权力存在,作为国王的嬴政自然也不例外!

吕不韦从这一思想又衍生出另外一种思想,即官天下而非家天下。

所谓官天下,就是尧舜禹禅让。尧舜禹坐天下时,只是把王位看成一个工作,自己不行了,就要让比他还有道德和能力的人来做。可大禹之后,中国成了家天下,做国王的爹死了,儿子接替,儿子死了,孙子接替。吕不韦说,这是不对的,应该让天下最贤能的人坐王座,而不是你的儿子和孙子。

这种思想在两千多年前出现,用“伟大”两个字,已不能完全形容,可也正是因为在那个时期出现,它注定不可能成功。

因为当时的中国,王国林立,各国互相攻击,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希望有个强人出来,统一天下,消灭战争,使天下归于太平。

而无论谁是强人,都不可能按吕不韦这一套来,因为一旦这样来,他就失去了统一的能力。所以,吕不韦的这些伟大构想,注定失败。

他思想的失败,也注定他本人的失败,因为他在秦国的影响力太大了,嬴政若想摆脱他这些思想,就必须先毁掉他这个人。

吕不韦的一盘大棋,无论怎么下,也下不过随时能把棋盘掀翻的嬴政。

清除吕不韦

吕不韦当初看透了“奇货”嬴异人,公元前237年,他也同样看透了“奇祸”嬴政。

在他和门客无休无止地商讨未来时,他的那盘棋已沾染上了最古老的月球尘埃,整个相国府沉浸在西北的沙尘中。当时正是夏季,却没有一滴雨,咸阳城干燥酷热,所有的人被酷热折磨得五脏汹汹,只有吕不韦心如冷水。

他等待着“奇祸”嬴政的到来,他知道,这个“奇祸”一定会来,就如同他当年知道“奇货”嬴异人能来一样。

嬴政在琢磨了一个月后,决定对吕不韦动手。作为独裁君王,嬴政整治任何人,都不是问题。他很快就以吕不韦年老为由,罢免了他的丞相职务,紧接着,又收回了他的封地,断绝了政府本应该供应的财物。

吕不韦的经济一下子陷入瘫痪。他虽然是商人,但从来不把金钱当回事,所以之前的所有赏赐,包括封地的全部收入,他都用来养门客和救济他人了。如今,嬴政把他的经济来源给断了,这让他有点焦躁不安。

他的门客也在陆续逃离,每当黄昏,吕不韦就站在从前的相国府门口,漠然地看着门客们从他身边很羞愧地经过,但走的人,没有一个和他打招呼。

商人重义轻离别,吕不韦无可奈何地苦笑,因为真正世俗意义上的商人,是那些势利眼门客,而他吕不韦恰好是这个世间最大的好人。

深夜,吕不韦和没有离开的门客坐在大院子里望天,北斗星亮得刺眼,其他星星都黯然失色。

“看到那颗星没有?”他漫不经心地问。

门客们就抬头去望,一起点头。

“那就是咱们大王。”吕不韦说,“他太亮了,所有人都被他遮蔽了光芒。”

门客们都沉默不语。

许久,突然有一门客指着天边,激动起来:“看啊,月亮!”

吕不韦抬头去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所有门客都站起来,激动得满脸通红,用手指给吕不韦看:“看,就在那里,月亮!”

“谁说大王能遮蔽所有的光芒,月亮一出,他就完蛋。”

吕不韦没有看到月亮,只看到了北斗星,北斗星越发明亮,光芒刺得他眼睛都睁不开了。

“诸位不要闹了,哪里有什么月亮。”

门客们高声叫道:“相国,您看啊,真的有月亮。”这声音越来越强,越来越高,到最后就成了人声鼎沸的喧哗。

吕不韦没有和他们一起疯狂,他站起来,要去休息。

他几个最亲密的门客马上拦住他的去路,跪在他面前,说:“相国老爷,您就是那月亮。”声音回荡在院子里,吕不韦多日来松散的神经终于紧绷到一起,他先是震惊,然后是暴怒:“你们胆大包天!你们……”

随之左右看看,然后压低声音道:“你们这是谋反!”

门客们也压低了声音:“相国,连嫪毐那种人都可以造反,凭什么咱们不能?”

吕不韦愣在当场,他有意识地去看天,天黑漆漆的,只有北斗星发出光芒。但不知是他眼花还是真的那样,他真的看到了天边一轮圆月正在慢悠悠地升起。

“造反”,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个敏感词汇,吕不韦那天一夜未眠,醒来时,两眼通红,他重新拿出多年来积攒的智慧,在脑子里运筹。

然后在早饭时间,他和昨晚的那几个门客说:“没有月亮。”

门客们面面相觑。

“月亮没有这个实力升起,你们以后不要再提。”

门客们黯然神伤。

吕不韦觉得那天的早餐很难吃,他使出了浑身力气,也没有吃出早餐到底是什么来。而且他产生了一种预感,这座代表了他荣光的相国府,已不再属于他,它正像烈日下的冰山一样,加速融化。

吕不韦的确没有造反的能力,但一个臣子造反的能力,不是臣子本人说了算,而是君主说了算。君主说你有造反的能力,你就必须有。

吕不韦在和门客望天时,嬴政一个人也在望天。他也看到北斗星,而且隐约也看到了那轮天边升起的圆月,然后他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已经被他废掉的丞相吕不韦。

吕不韦对他有恩,几乎是再造之恩,母亲赵姬就常和他谈起吕不韦在赵国对他们父子的照顾,如果没有吕不韦,就没有嬴异人,没有嬴异人,就不可能有他嬴政。嬴政又想起父亲临死前,把自己的手放在吕不韦的手心,吕不韦温柔而有力地握住。

每当这些记忆出现时,嬴政的脑子就特别乱,但他的意志力很快让他平静下来,大脑重新步入正轨,毫无商量余地地告诉他: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别受不必要的情感纠缠。

他长出一口气,做了个决定,而且天一亮,就开始执行。

他叫来吕不韦,直截了当地说:“你在咸阳城,我不放心。”

吕不韦很平静,凡是已预料到的事,当其发生时,人都会很平静。

嬴政见吕不韦不说话,心中很满意。他喜欢有高度智慧的人,不必点就能透:“我把你的封地(河南洛阳)还给你,你到那里去养老吧。”

吕不韦闭上眼睛,一直以来如同巨山般压着他的那股力量,忽然消失不见了。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他竟然当着嬴政的面,伸了个懒腰,说了一个字:“好。”

嬴政皱了皱眉,倒不是吕不韦的放松,而是他有点认不出吕不韦了。堂堂一个相国,居然当着国王的面伸懒腰。

“我会惦记你的。”嬴政说完,示意了一下身边的太监,这是送客的意思。

“我也会的。”吕不韦说完,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了。

嬴政眯起眼,望着吕不韦的背影,心里有点空荡荡的,但随即就被真实的权力塞满,他浑身充满了力气,如同服用了壮阳药一样——权力本身就是壮阳药。

嬴政希望和吕不韦的关系到此为止,从此以后,他是他,吕不韦是吕不韦,二人最好不要有任何交集。他认为这是二人最好的结局。遗憾的是,吕不韦的运气似乎用光了,厄运之神垂青于他,很快,秦国就爆发了“郑国事件”。

因这一事件,嬴政和吕不韦必须面对“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残酷的政治现实。

间谍郑国事件

“郑国事件”的主角不是一个国家,郑国是个人名,是被韩国消灭的郑国人,后来他到韩国政府的水利部工作,因其工作能力突出,很快就被韩国国王注意到了。

当时的韩国在各国中实力最弱,智商最低,雪上加霜的是,它离秦国又最近。

秦国若东进,第一个面对虎狼秦国的就是它韩国。所以,这么多年来,韩国寝食难安,总想着要规避这个风险。可问题是它规避不了,秦国在政治家范雎时代,就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国策,对离它最远的齐国永远称兄道弟,而对离它最近的韩国,永远都是舞刀弄枪。

韩国在秦国的咄咄进攻下,不停地割地赔款,最后连裤衩都要赔进去了。当郑国出现后,韩国政府就琢磨出了个自以为高明的主意:疲秦计。

这个计划的内容是:秦国除了喜欢打架,还喜欢搞水利工程,如果我们把郑国派过去,要他给秦国设计个超级宏大的水利工程,那秦国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必然会消耗在这上面,也就没有精力和时间攻击韩国了。

韩国国王韩安以孤注一掷的神情向郑国诉说此计,郑国哑然失笑,说:“这是谁想出来的主意啊。”

韩安摇晃着他的肥头,说:“我啊,我聪明吧。”

郑国目瞪口呆地问:“您这计谋有什么出处吗?”

韩安说:“我这个计策当然有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你知道苏秦吧?”

郑国说:“我当然知道啊。”

韩安对有人知道自己计策的理论根源感到非常满意。他得意扬扬地说:“苏秦当初要对付齐国,就让齐国大兴土木,盖皇宫,开辟御花园,还搞了很多动物园和海族馆。齐国后来没有衰落,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个阴谋。但我这个计谋,嬴政那小子肯定发现不了。因为我是让他建水利工程。”

郑国这回目瞪口呆的程度,简直如面瘫一样。稍有点智慧的人,都能看清,韩安能想出这种计策,证明了他的智商都不如一条板凳。如果秦国是只老虎,韩国最应该做的是,磨刀霍霍,壮大自己,而不是拿许多肉给老虎,让它制造腊肉,老虎固然在制造腊肉上浪费了时间,可一旦腊肉制成,老虎吃饱,韩国的蠢命也就到头了。

世界上居然有韩安这种人,他的存在几乎毫无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有些人的脑袋真就被门夹过,韩国不灭,简直没有天理。

郑国不能质疑最高领导的英明决策,只好服从命令。嫪毐和吕不韦被清除的三年前,郑国背着工具包风尘仆仆赶到秦国。他先是做吕不韦的门客,在吕不韦面前特意显露自己的才华,吕不韦对这个技术人才很看重,就把他推荐给嬴政。

嬴政就问郑国:“你才华横溢,我是知道的,但你最横溢的才华是哪种?”

郑国回答道:“我最横溢的才华是修渠。”

嬴政说:“渠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郑国回答:“大有用处。”

嬴政转动眼珠,询问:“那你为何不在韩国修渠?”

郑国说:“一物在一处,必有理。韩国地狭人多,用不上,秦国地大物博,但有的地方根本没有开发出来,比如渭水北岸的大片荒地,如果真能把它开成农地,那秦国会富得流油。”

嬴政点头说:“我们又不是傻子,难道不知道这回事吗,可渭水北岸没有灌溉的水啊。”

郑国说:“你看,渠的作用就在此。只要修建一条三百里的灌溉水渠,把泾水引入洛阳,渭水北岸就成了农民的天堂,秦国以后就会有吃不完的粮食。”

嬴政虽然有丰富的创造力,可听了郑国的话,也禁不住微微动容。郑国所说的那个工程,在当时相当宏大,没有几十年,根本做不下来。

当时在场的吕不韦未曾想过郑国居然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急忙悄悄和嬴政说:“这不行,咱们如果真搞这个工程,耗费钱财和人力不说,统一大业推迟许多年,万一在这段时间里,东方六国强大了,怎么办?”

嬴政大为惊叹郑国的创造力,立即否定吕不韦的意见。他说:“咱们秦国有钱有人,怕什么,东方六国若想强大,早就强大了,还差这十年?那个郑国,你干吧!”

郑国完成了他祖国交代给他的任务,开始大动干戈。

韩国政府,乐得屁滚尿流,韩王还经常派人来对郑国说:“伟大的郑国啊,你慢慢做,千万别着急,你延迟一年,祖国就能多活一年,你延迟十年,祖国就能多活十年。”

郑国答应得很好,但由于他太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开工后,他就沉浸其中,忘了自己的工作任务是少工作,居然加班加点起来。三年后,郑国已经把工程完成了三分之一。

嫪毐和吕不韦被清除后,突然就有人向嬴政报告说:“郑国这小子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修渠的目的是拖垮咱们。”

嬴政火冒三丈,他发火不是因为郑国要拖垮秦国,因为再来十个这样的工程,秦国都没有问题。他愤怒的是,为什么这些外国人,就没有一个好鸟,比如嫪毐,比如吕不韦,再比如这个郑国。

嬴政一暴怒,正在工地挥汗如雨的郑国就进了监狱。

嬴政亲自审问他:“你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吗?”

郑国说:“是。”

嬴政向卫兵说:“斩了。”

郑国大叫起来:“大王,冤枉,我何罪之有?”

嬴政气不打一处来:“你还何罪之有,你是间谍,这就是大罪。等我灭了韩国,把你三族都诛了。”

郑国说:“这是小罪,但我有大功,我为你修了个超大的渠。”

嬴政说:“你还好意思说那个渠,那是韩国人的奸计,目的即使不是拖垮我国,也是要韩国多活。故意延长敌人的寿命,就是死罪。”

郑国说:“韩国人的脑子不好,大王您的脑子难道也不好?您想啊,一旦渠修好,渭水北岸尽是良田,韩国只不过多活了几年,而您的大秦国却多了良田千顷,到时灭韩国,比以前更容易啊。”

嬴政立即琢磨出味道来了。这样一想,韩国人还真是没脑子,竟然为我送来了一个如此出色的人才,帮助我消灭他们自己。

郑国没有死,反而继续修他的渠。他也反水成为秦国的功臣,至于是不是间谍的问题,郑国后来全忘了。

“郑国事件”让郑国的人生得以改变,但这件事更改变了另外两个人的人生,这两个人的人生改变要比郑国的人生改变重要一百倍。

一个自然是吕不韦,另外一个就是李斯,后来大秦帝国的丞相。

我们先谈李斯。

李斯的出场

李斯是嬴政和秦帝国的一个超级符号。嬴政和他的秦帝国少了李斯,就如同一个人少了脸和魂魄。

李斯本是楚国人,年轻时在一个不起眼的县城做低级小吏。有一次去公共厕所,看到老鼠见到人后四处逃窜,回到办公室琢磨了一会儿,没琢磨出什么人生道理来。后来,上司让他去检查粮仓,他在粮仓里再次看到了老鼠,但和茅坑里的老鼠相比,粮仓里的老鼠脑满肠肥,见到人还回眸一笑,从容淡定。

李斯的脑子像被闪电击中一样,他长啸一声,发出人类历史上最振聋发聩的人生感悟:做人如老鼠,人上人和人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平台啊。

感叹完毕,李斯辞职,跑到荀子那里学习。自认学问有成后,他跑上房顶,夜观星象,掐指一算,发现只有秦国这个平台最好。于是,他跑到秦国,先是投奔吕不韦,在吕不韦门下,渐渐崭露头角。最后,他让吕不韦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斯此时又发出感叹:我这只老鼠好像已经从茅坑走进了粮仓,但如果想登堂入室,还要努力,加油!

打铁还得自身硬,李斯从荀子那里的确学到了很多,而且后来将毕生所学,全部奉献给秦王国和大秦帝国。但也正如他从老鼠身上感悟到的,自身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平台。

吕不韦的平台很大,可始终大不过嬴政。李斯千方百计要接近嬴政,试图用最快的速度踏入当时世界上最广大的平台。

机会永远青睐那些偷偷练功并且时刻做好准备的人,嬴政继位那年的某天,吕不韦在酒宴上心事重重。李斯如老鼠一样敏锐地注意到了。宴会散后,他没有离开,而是和吕不韦秉烛夜谈。

吕不韦对他说:“新王年轻,我则位高权重,这恰好是哲人说的‘主少国疑,重臣在侧’的情景,我很忧虑,既担心没有能力辅佐新王,又担心那些流言蜚语破坏我和陛下的关系。”

李斯略一思考,就迫不及待地说:“我有办法。”

吕不韦问:“什么办法?”

李斯说:“正如您经常说的那样,一切都是可以策划的,新王固然年轻,但热衷于政事,我们只要不让他闲着,他就不会有精力去关注这些流言蜚语。”

吕不韦说:“你这个主意固然好,可是——”

李斯明白,如果嬴政真的热衷政事了,那还要他吕不韦干什么。

李斯解释道:“热衷于政事和解决事情是两回事,国王到时候还不是要仰仗您吗?”

吕不韦觉得这主意虽然普通,但的确不错,可让谁去叮嘱嬴政要热衷于政事呢?

“我!”李斯热血沸腾地说。

就这样,李斯和嬴政初次见面了。

嬴政眼中的李斯相貌堂堂,眼睛炯炯有神,浑身散发着充沛的活力,但不知为什么,嬴政每次看到李斯,都会想到老鼠,这种印象一直留在他生命里,直到去世,都没有消散。

李斯眼中的嬴政,就是另一番景象,嬴政高大漂亮,不是帅气,而是漂亮,有种很多男人都不具备的阴柔美,这大概是他母亲赵姬的遗传。在漂亮之外,又绝对英气逼人。总之,李斯眼中的嬴政,绝不是后来那些为了毁谤嬴政而编造他相貌的人所描述的那样。

不过,后来李斯每次看到嬴政,都会想到一种叫土狼的动物,这种印象也一直留在他生命里。若干年后,他被绑缚刑场,最先跳出脑海的就是这个印象。

那次他和嬴政的谈话,始终留在李斯的脑海中。嬴政听得很认真,李斯讲得很有激情,但两人之间仿佛隔了一面玻璃,能感觉到对方,却触摸不到。

李斯后来才感悟出,那面玻璃就是吕不韦。后来,他被嬴政封了个不大不小的官,他就在政府里耐心地等待出头的机会。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嫪毐倒台,吕不韦倒台,他连个感想都没有,只是闷头闷脑地做他的小官,时不时,他会突然竖起耳朵,倾听政府内外的一切声音。

冥冥中,总有一只闪着金光的老鼠对他说:“不可急躁,等待,你终会变成粮仓中的老鼠。”

李斯不喜欢老鼠,但他还是坚信那只老鼠的话,等待,做粮仓老鼠的机会一定会来。可是,他没有等到这个机会,等来的却是嬴政的一道命令。这道命令浓缩成七个字:外国人,滚出秦国!

李斯气得浑身发抖,用楚国方言骂了几遍娘后,如丧爹娘般坐在办公室,他眼前又浮现出了那两只老鼠,一只鬼鬼祟祟,一只光明正大。

坐了一天,屁股疼痛难忍,他才慢慢地站起来,握紧拳头,捶向桌子,立志道:我必须拿到秦国的户口!

李斯辩嬴政

李斯说他要做光明正大的老鼠,并非他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那点利益,其实李斯是想凭借秦国这个广阔的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李斯的志向,人有志向,可能不会成功;但如果没有志向,一定不能成功。

嬴政下令驱逐外国人,李斯先恐慌的不是自己做哪种老鼠的问题,而是觉得这命令太荒唐了。按他对嬴政有限的了解,这并非嬴政深思熟虑的结果,只是心血来潮。

他去见嬴政,嬴政知道他来的目的,所以很不待见他。

李斯没说什么废话,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个国王不喜欢听废话,他开门见山道:“我听说大王要驱逐外国人?”

嬴政说:“什么叫听说啊,三天之内,先把咸阳的外国人清除。一月之内,秦国领土内不再有一个外国人。让我大秦干干净净。”

李斯摇了摇头,问:“为什么要清除?”

嬴政回答:“你们这些外国人,来到秦国都不怀好意,郑国那小子就是典型。”

李斯再问:“秦国能有今天的成就,傲视东方六国,是谁的功劳?”

嬴政不说话。

李斯说:“自您祖辈开始,大秦王国就一直招揽人才,而正是这些人才缔造了今天的大秦。我只说功勋最大的几个人吧,比如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哪一个不是秦国的政治巨星,他们哪里对秦国不怀好意了?”

嬴政当然明白这些道理,问题是,从前的外国人对秦国好,不代表现在的外国人也对秦国好。

李斯猜到了他的想法,接着说道:“我不敢保证今天在秦国的外国人都是人才,但总该有几个吧。人才这东西就是这样,您不用,别人就会用,表面上看,您只是清除了一些外国人,实际上,您这是在把人才推给敌人啊。”

嬴政有点动心。

李斯说:“如果大王您如此愤恨外国,那在清除外国人的同时,也应该把外国的物品也清除了。您看您现在佩戴的玉,摆设的夜明珠,后宫的妙龄女,战士骑的马,哪个是秦国出产的?倒不如把这些东西也清出秦国吧。”

最后,李斯说了一句话作为他此次谈话的总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嬴政彻底动心,他不是真的被李斯说服,而是觉得李斯的逻辑性太强了,该煽情就煽情,该说理就说理。他的言语看似有些走极端,但其实在论辩过程中必须把问题推到极限,让问题呈现出缺陷来,才能将对方说服。

嬴政驱逐外国人,本就是嫪毐、吕不韦事件的沉淀,再加上郑国事件的一个小刺激这才爆发的。他的理性很多时候和情绪一样强大,所以,他在李斯说完后,就搓着手,兴奋地叫起来:“哎呀,你就是我的丞相啊。外国人,我不驱逐了,你把你刚才说的话写下来,传颂后世,一方面让你青史留名,一方面也能让我勇于纳谏之名留芳百世,咱们合作,一起奔向美好的未来。”

李斯激动得浑身颤抖,所谓的惊喜就是,在毫无预感的情况下,得到了渴望无数次的东西。

此刻,李斯获得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惊喜!

回到家中,他连鞋都不脱,拿出刀具开始在竹子上刻他今天的谈话内容。如你所知,这些谈话内容成为文章后,名字就叫《谏逐客书》,直到今天,它还是我们古汉语课程中必学的一篇文章。

让吕不韦自杀

李斯和嬴政的开头异常美好,而另一边吕不韦和嬴政的结尾,如我们前面所述,注定悲惨。

吕不韦被赶到洛阳后,嬴政本以为自己和吕不韦的关系就此结束,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吕不韦在洛阳,居然活蹦乱跳起来,比他从前在咸阳活得还要滋润。

这绝对不是嬴政所希望看到的吕不韦的下场。

吕不韦抵达洛阳不久,他的那些门客就都抱着行李卷回来了。从前留下的门客鄙视这些势利小人,要吕不韦把他们赶走。

吕不韦却说:“你们这种想法不对,人趋利是性,躲避灾害也是性,所以趋利避害是对的。从前我被大王收回一切,已经成了无源之水,这些人离开我是对的;现在我又重新得回了洛阳这块封地,他们再回来找我,也是对的,我们不能鄙视那些做符合人性的事的人。”

这话可真够大度的,正是这种论调,让吕不韦的门客重新增多,而且超过了从前的数量。随着门客而来的还有另外一些特殊的人,这就是东方六国的使者们,东方六国自得知秦国宰相吕不韦因桃色事件被拿下后,就乐不可支。又听说吕不韦被发配到洛阳,而且没有被嬴政断了粮食,就更乐不可支了。

他们不停地派出使者去拜访吕不韦,希望能和大秦的这个在野之王,建立起友谊。

吕不韦不知是故意气嬴政,还是年纪大了,脑子成了一团糨糊,不但不刻意掩盖此事,还让门客到处声张。

嬴政知道了。

其实嬴政早就知道了,他把吕不韦搞到洛阳的同时,还安排了批特务,有的就在洛阳城装作乞丐,而有的则混进了吕不韦家中做门客。

一条条不可能对吕不韦有利的消息频繁传到咸阳,嬴政开始还以为这是吕不韦喝多了耍酒疯,最后,他凭理性判断,吕不韦是不想活了。

但对吕不韦,嬴政的感情很复杂,不是那么分明。当时就有不怀好意的国家四处散播流言,说吕不韦是他亲爹,这当然是胡扯,可嬴政有时候自我省察,发现自己并不像亲爹嬴异人,反而有点像仲父吕不韦。

下逐客令后不久,许多外国人既不想回国,又无法在咸阳待下去,所以就都跑去了吕不韦那里。这给人的感觉是,吕不韦的洛阳和秦王国都城咸阳双峰并列,洛阳成了外国人的避风港。

在李斯的劝说下,嬴政很快就收回逐客令,但去了洛阳的那些外国人居然没有几个人回来。

嬴政很不高兴。

一个国家有了两个政治中心,任何国王都不会高兴。他打定主意,要让吕不韦完全消失,不过在执行这个主意之前,他找来了李斯。

他觉得,李斯这家伙不能仅凭一篇狗屁文章就做我的宰相,正好趁吕不韦这件事,严格面试他一下。

李斯小跑着来了,听了嬴政充满感情色彩的叙述后,根本就没有犹豫,迅速做出了个“斩”的手势给嬴政看。

嬴政显然吓了一跳,眉头紧锁,嘴唇一噘: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家伙,心好狠啊。

他说:“我记得你当初是吕不韦的门客,对于恩主,你这么做,有点不厚道啊。”

李斯面不改色地说道:“我自来秦国,眼中所看到的只有秦国,心中所挂念的只有大王。”

嬴政对这马屁很满意:“你说吕不韦要干什么呢?”

李斯说:“不管他要干什么,只要大王您认为他要干什么,他就是要干什么。”

嬴政说:“还是要讲点仁义的吧。”

李斯道:“我当初在荀卿那里学习,曾经对老师说,‘秦国接连四代都保持着胜利,其军队强大无比,威震诸侯。但这绝不是仁义的功劳,只不过是根据当时的局势便宜行事罢了’。”

嬴政问:“你所谓的便宜行事是什么意思?”

李斯说:“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该做什么样的事。该变法就变法,该杀人就杀人,该仁义才仁义。”

嬴政点头,忽然问:“你那个老师是怎么说的?”

李斯回答:“他的话纯属扯淡。他说,‘这个问题你是不会懂的。你所说的便宜实际上是不利的便宜。而我所说的仁义才是真正的大便宜。所谓的仁义,是为了整饬政治而存在的东西。只要政治整饬好了,民众就会亲近他们的主上,喜爱他们的君主,这样就很容易为了国家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说,大凡有关军队的问题,将帅的本领只是末节的问题。不错,秦国的确是接连四代一直处于常胜不败的地位,但秦国也终日惶恐不安,害怕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危害自己的国家。这就是所谓的末世之兵,秦国还没有领会这一真谛。’”

嬴政跳起来,说:“这的确是喜欢穷嚼蛆的愚蠢的知识分子的屁话。”

但他感觉李斯好像有点跑题了,追问道:“你说这些和吕不韦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李斯回答:“用刀杀人是霸道。不用刀,也能将人杀掉,一方面体现出了仁义,一方面又能完成目标,这就叫便宜行事。此时,该做的事就是要杀了吕不韦,而不是纵容他继续胡闹。”

嬴政笑了,李斯面试通过。

一个月后,嬴政给吕不韦送去了一封信:“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而秦国封给你河南的领地,食封十万户。你和秦王室有何亲?敢称‘仲父’?你全家都迁去四川吧。”

这封信看似还让吕不韦活着,其实就是让他主动去死。

吕不韦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功勋卓著,仅凭他灭了东周国就是大功一件,嬴政却说他没有功劳。

吕不韦和秦王室有何亲?的确,吕不韦是外国人,但秦王国的那些政治巨星,哪个不是外国人?

吕不韦称“仲父”,这是嬴政自己主动叫人家的。

所以,这封信就是催命符。四川当时是秦国流放犯人的地方,有去无回。即使吕不韦在那里能活下来,嬴政还是不会放过他。

这一切,吕不韦心知肚明。他的门客们围过来,痛哭流涕地说:“您对嬴政这厮就这么重要?他非要把您除之而后快?!”

吕不韦笑了笑,说:“我对他一点都不重要,没有了我,对他才最重要。”

政治场中,尤其是遇到嬴政这种领导,当你的影响力快要接近他时,他注定会打击你。他打击你,和你无关,只和他自己有关。

吕不韦最终选择了嬴政赐给他的命运:服毒自杀。

从“奇货”到“奇祸”,吕不韦传奇般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毋庸置疑,吕不韦是个奇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伟人。在那个商人没有任何地位的时代,吕不韦像蛇一样灵活地将高度智慧付诸实践,成就了嬴异人和嬴政,也成就了自己。从社会最低的位置到最高位置,吕不韦没有做任何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仅凭这点,就让诸多英雄豪杰汗颜。

如果说他有什么弱点的话,那就是赵姬,赵姬的过于淫荡,才让他落此下场。他的故事,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一句古话:各有天命——有时候人的失败,非源于自己,而是源于天。

赵姬就是上天派下来决定吕不韦命运的,而她本人,完成了这一使命后,结局如何呢?

她的结局,不在天那里,而在她的儿子嬴政手里。

赵姬的结局

赵姬的传奇与吕不韦相差无几,正是她的淫荡和糊涂,才让嬴政干掉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集团,毫无障碍地亲政。嫪毐集团破灭后,她被亲儿子嬴政驱赶到雍都,过起了凄苦的生活。

嬴政的那些大臣,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纷纷劝说起嬴政来。他们一致认为,儿子对母亲做出这种毒辣行径,简直是丧尽天理。这就叫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倘若这些人被母亲谋杀过一次,就能感同身受,承认嬴政的行为符合人性。

接连有27个人跑来劝嬴政,让他恢复赵姬的自由。对于这帮多管闲事的大臣,嬴政用死亡酬谢他们,接连斩杀了27人。嬴政不但杀了这些人,还把尸体陈列在王宫前面,让那些想要多管闲事的人触目惊心,不敢再有劝谏行为。

但世界上就是有不怕死的人,第28个人,从遥远的齐国一溜烟地跑来,要觐见嬴政,说有要事相告。

来的人叫茅焦,是齐国宫廷一名不入流的法师。嬴政以为齐国有什么变故,急忙接见他。茅焦有十足的幽默感,当他来到那27具尸体边上时,居然跪下叩拜,乐呵呵地对尸体说:“别急啊,等我来了,咱们一起飞升去。”

茅焦一见嬴政,也不跪拜,而是装腔作势地喊道:“大王,您头顶有东西。”

战国时期的齐国,装神弄鬼的人特别多,齐国政府建立的稷下学宫,有很多人就研究神鬼和长生不老之学。

嬴政当然知道这些套路,所以就对茅焦说:“别废话了,你说吧,来的目的是什么?”

茅焦说:“我是特意为太后(赵姬)一事而来的。”

嬴政问他:“你可曾看到那27具尸体?”

茅焦说:“看到了啊,所以我才来的。”

嬴政冷笑:“你们齐国人,好耍嘴皮子,你倒说说,为何明知是死,还要来?”

茅焦说:“天上有二十八宿,如今死了27个,算上我正好28个,你杀了我,我和他们一起升天做神仙去。”

嬴政哈哈大笑,觉得茅焦很幽默。他很想听听幽默的人是如何劝他迎回自己老娘的。

茅焦清了清嗓子,说:“大王您诛杀假父、弟弟,废亲娘,连杀几十个进谏的大臣,这些事,如果被各诸侯国知道了,天下的贤士都将为此而寒心,您觉得还会有人再到秦国来辅佐大王吗?我担心秦国将因此而亡,为您感到担忧啊。”

嬴政听了这段话,气得口吐白沫,但还不至于气晕。实际上,茅焦这番话简直是放屁。嫪毐何曾是嬴政的“假父”?各诸侯国对秦国灭东周王国这么大的事连个屁都没放,何况是秦国宫廷政治这点小事?茅焦有什么直接的证据证明,嬴政废了老娘,诸侯国的有志之士就不来辅佐了?

但让人惊异的是,嬴政吐了半天白沫,居然认为茅焦说得有道理,把茅焦视为座上宾,当即派人去雍都请回了赵姬。

赵姬的结局因茅焦的一番话,而从凄凉转变成美好,这的确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疑点。

——不过,嬴政虽然原谅了母亲,却没有原谅自己。从他创建帝国到他死去,始终没有立皇后。他最后一次巡游,到浙江时,听说当地有个寡妇守寡几十年,被世人称道。于是他就给寡妇建立石碑,让后人歌颂。

其实,他内心深处对母亲的行为是悲愤的,一个女人不好好守寡,居然还掌握权力十年,又和别人鬼混。他心里怕是觉得女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有人认为,嬴政一直想释放母亲,但找不到台阶下,茅焦恰好给了他一个台阶,可问题是,前面那被嬴政干掉的27个人怎么说?

这件吊诡的事,之后隐隐约约有了一个答案:几天后,嬴政跑到茅焦房间,两人关起门来谈了很多玄秘之事。这些玄秘之事就是茅焦最擅长的长生不老之术。

也就是说,嬴政之所以被茅焦说服,并非被茅焦的口才说服,茅焦的那番话,不是说服,而是激怒,世界上从来没有用激怒别人来让别人幡然改过的。

嬴政之所以被茅焦说服,原因在于茅焦的本职——术士。

齐国的稷下学宫培养了无数思想家,也豢养了无数术士。这些人以教人养生、长生不老为职责。

茅焦这次和嬴政见面,就和嬴政说了很多神仙的事情,正是在这个时候,嬴政开始向往永生,这才有了后来到处寻找长生不老之术的疯狂事迹。

随着伟人吕不韦的死去以及赵姬美好结局的诞生,嬴政和他的秦国正式开启最光芒万丈的“大秦时刻”。

这一“时刻”,以六国的血和泪为魂,以嬴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为魄,惊天动地地开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