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中)
1866000000030

第30章 徐树铮被杀之谜

徐树铮文韬武略,可谓一世之枭雄。被段祺瑞”惠眼”识中后,青云直上,成为皖系肱股。直皖军阀因权利之争,积怨颇深。其时以武力为后盾的政治斗争往往采取一种原始而简陋的方式:暗杀。徐树铮支持暗杀了冯玉祥的至交陆建章,最后,他本人也没有摆脱被暗杀的命运。

1925年12月29日午夜时分,由北京开往天津的专列抵达廊坊时,被一辆横在铁轨上的兵车堵住了去路。一会儿,一群持枪士兵涌上车,把一个身穿西装、外罩皮领大衣的人押下了车,带进了附近一座小院里。随后,枪声响起,那个穿皮大衣的人应声倒下。

被击毙的人叫徐树铮,其时身兼北洋政府陆军上将、远威将军、考察欧美各国政治专使,他还曾担任过国务院秘书长、西北筹边使兼边防军总司令及陆军次长。他是安福系政治集团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段祺瑞的心腹。如今这样一位身份显赫的要人被刺,自然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廊坊属冯玉祥部下张之江的防区。时任北洋政府临时执政的段祺瑞,严令冯玉祥限期捉拿凶手。但冯玉祥不动声色,后来于报上声明说徐树铮是被仇人陆建章的儿子陆成武为报父仇杀死的,此案也就不了了之。然而,不久,冯玉祥和段棋瑞都自动辞职离任,令人更感此案的扑朔迷离。

冯玉祥与此案究竟有无关系?徐树铮被杀后,报上称此案原因是陆成武为报父仇而为,冯玉祥也公开承认这一点。而冯玉祥与陆成武之父陆建章的关系却非同一般。陆建章是和段棋瑞同辈的老北洋军人,曾任陕西督军,与段祺瑞矛盾极深,因而后来被皖系军阀陈树藩赶出了陕西。陆建章对冯玉祥十分看重,并一手提拔了他。护法战争中,陆冯反对段祺瑞政府的“武力统一”政策,冯玉祥在前线有意按兵不动,陆建章也主张和平统一,皖系军阀由此对陆冯二人恨之入骨。后来,陆建章被秘密杀害于天津,冯玉祥虽幸免于难,但冯段矛盾已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

此案发生二十年后,徐树铮的儿于徐道邻向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控告冯玉祥,一时舆论哗然,海内瞩目。此时的冯玉祥已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旧将故吏满天下,支撑着国民党的半壁江山,徐道邻怎么会在这时控告冯玉祥等人呢?难道他有后台?的确,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撑腰,徐道邻无论如何也不敢再翻这过去的老皇历的。这个后台正是蒋介石。

1930年,蒋冯因编遣会议产生矛盾,冯玉祥于是联合阎锡山发动了中原大战反蒋,结果冯玉祥战败,无力再与蒋介石进行军事较量。然而,其势力仍然不容忽视。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冯玉祥盯住蒋介石假抗日、假民主、真独裁的弱点,联合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将领,又把反蒋活动搞得热火朝天,使蒋介石大为恼怒。当徐道邻做了蒋介石的家庭教师并提起其父徐树铮之死时,蒋介石认为打击冯玉祥的机会到了,于是怂恿他控告冯玉祥等人。

冯玉祥到底在徐树铮案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冯玉祥的政敌希望是他杀的,但并无证据在手。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高等法院传讯冯玉祥以后,冯玉祥矢口否认他与此事有关,一口咬定是陆建章的儿子陆成武干的。由于冯玉祥此时已非等闲之辈,其西北军旧部属有不少人握有实权,再加上这桩案子涉及到鹿钟麟和国民党中央执委张之江,甚至其他原西北军要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国民党内部的大冲突。因而,国民党要员纷纷要求终结这一盘根错节的旧案,蒋介石见状,也只好对徐道邻安慰一番,这件事再次不了了之。

其实,在陆建章与段祺瑞的矛盾中,也扯进了冯玉祥与徐树铮的矛盾。冯徐二人矛盾由来已久。1916年秋,冯玉祥由四川移驻廊坊,徐树铮故意在粮饷、被服等方面为难他,还把冯部的一个团调往甘肃,以此削弱冯玉祥的实力。冯玉祥拒绝调遣,被徐树铮免去十六混成旅旅长之职,直到反张勋复辟时才复职。陆建章被徐树铮杀害后,冯徐二人的仇恨更是不共戴天。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段上台后,特派徐树铮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特使,于是徐树铮率考察团考察了法国、英国、苏联、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并在法国和意大利订购了一批军火,准备回国后对付冯玉祥,重新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冯玉祥感到十分不安,决心伺机除掉这个北洋政府中令人生畏的得力干将。当他获悉考察回国的徐树铮将于12月29日由北京到天津后,便决定趁机干掉这个自投罗网的宿敌。于是,他指令北京警备司令兼京师警察总监鹿钟麟,转令驻廊坊的师长张之江立即执行暗杀计划。当天晚上,徐树铮便命归黄泉。

徐树铮被杀后,陆成武按事先安排扮演了为报父仇而投案自首的角色。虽然陆成武以报父仇的名义对徐树铮案负责,但冯玉祥知道徐树铮之死会带来大局动荡,再加上这时直、奉、皖等合流反冯,便主动辞职去了苏联。而段棋瑞失去了辅佐,也难以坐稳临时执政的宝座,随后也辞了职,离开了政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