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及时开始 果断结束
18678300000002

第2章 没有开始也是一个结束

人生是一个永远忙碌的过程:0岁呱呱坠地,10岁快乐成长,20岁为情彷徨,30岁基本定向,40岁拼命打闯,50岁回头望望,60岁告老还乡,70岁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事情等你去完成,说话、走路、学习、爱情、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赡养老人。而每个阶段,都要及时开始,别总是说,“等我……再去……”。

一件事,如果不及时开始,那么在岁月的流转中,我们将背负重重的高利贷,将付出更高的代价去开始,甚至,我们将永远与开始失之交臂,与成功背道而驰。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投资,从我们懂事起,就一直在努力付出、计算成本、核算收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就像播种,也有季节和时令的限制一样,我们只有及时开始,才有可能硕果累累。没有开始,虽然能勉强熬过一个冬天,但那一定是个饥寒交迫的冬天。没有开始,也是一个结束,没有开始,等于已经结束。

1.人生肯定会有一个结束

一个人,无论他富有还是贫穷,高贵还是卑微,有两样事情是相同的,那就是开始的生,结束的死。

这个开始和结束,都是人无法选择的。没有人知道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结束。

当我们的人生落下帷幕时,一切都结束了。我们光溜溜地来,同样光溜溜地走,一生奋斗而来的财富、地位和名誉,都无法带走。后人能看到的,也许就是我们墓志铭上的几行字。

既然我们的人生总会结束,总会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为何还苦苦追求、奋斗、忍耐和接受呢?那是因为人生还有很多开始和结束。

为了某种追求,我们选择了开始。然而,一旦我们开始,即使过程无比的艰辛,却很难主动结束,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延续。这就像我们当中的很多年轻人,一边抱怨工作的不如意、领导的刻薄,一边忍受着这种不如意和刻薄,从不敢果断结束这种生活。

这是因为,每一个新的开始,都是从放弃开始。放弃过去的努力和付出,放弃习惯的环境和资源。放弃,对我们来说,就是失去。

没有人愿意失去,所以我们就不愿意重新开始。

这个星期,孙华天天加班,累得近乎崩溃。他原本想周末好好休息、调整已下身心,没想到周五下班时,上司为了一个百万元的订单,命令他陪客户喝酒、唱歌、洗澡,总之要他想尽办法搞定那个能吃、能喝、能玩的秃顶大客户。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乃天经地义。孙华不得不先给自己喂进两片RU-21解酒片,然后陪着客户胡吃海塞。酒足饭饱后,按程序孙华拉着秃顶大客户去KTV唱歌。尽管大客户五音不全,类似狼嚎般的声音把鬼吓哭,孙华还得一脸微笑忍受噪音,不停地为其喝彩叫好。当然,仅仅虚伪地叫好还不够,孙华还得陪着他灌下白色、黄色、红色的液体。然后,孙华孙子一般驾着架着秃顶大客户冲进卫生间,看他“现场直播”……

秃顶大客户尽兴之后,孙华送他回宾馆,已是凌晨2点。

刚进家门,孙华就冲进了厕所,一阵狂吐后,感到浑身难受,骨节似乎全部开裂。

妻子张帆见孙华如此狼狈,无休止的唠叨又一次开始。“没房没车,钱赚得不多,粉身碎骨,混个吃喝。我这辈子算是瞎了眼,怎么就嫁给你这个穷鬼窝囊废。下次再喝醉,就不要回家,死在马路上算了!”

这就是孙华的生活。为了票子房子车子位子,在家门外,他不得不唯唯诺诺夹着尾巴做人;在家,他择良辰摘吉日正式明媒正娶的老婆,即便看见他难受成这样,也没有丝毫的理解和关心,习惯性地大吵大闹责骂不休。

孙华不理张帆,径直走进卧室,衣服也不脱,“扑通”一声倒在床上。他听见张帆的责骂渐渐变成了哭诉,然后悉悉索索地收拾东西回娘家。

自从结婚到现在,张帆上演过无数次离家出走的剧目,孙华每次都是毫无尊严地地求她别走,尽管张帆没有一次真的走出这个家门。可这一次,孙华没有哀求张帆,直到她真的走出家门,“咣当”一声关上沉重的防盗门。

该结束了,不论工作,还是婚姻,都该结束了。孙华为了让母亲满意,娶了家境颇丰脾气暴躁的张帆;为了让老婆满意,放弃轻松闲适的文字工作,开始做他反感的销售。

孙华的婚姻、工作,都是从错误的开始,然后用一个个错误延续。如果他再不结束这种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中,他会越陷越深。

他选择结束这一切吗?没有,他不敢,也不舍。他能做的,就是一直问自己,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然后,以他厌倦的模式继续重复。

1996年,英国有一部电影,令当时的很多青少年感动不已,甚至让其中放浪形骸、孤苦无依的那一部分人痛哭流涕。这部电影叫做《猜火车》,里面有一个备受争议、自我放逐的角色马克,马克一方面沉迷于毒品带给自己的快感,另一方面又清楚地了解毒品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他过着混乱的生活,吸毒、抢劫、戒毒,最终,还是结束了所有的混乱,到国外去开始自己的新生活。《猜火车》之所以打动了一代青年,就是因为马克结束了所有的混乱、悲伤、绝望、无序的生活,选择另一个开始。

人生总会有一个结束。既然生活允许我们去撒野,去绽放,去欢欢喜喜的燃烧,热热烈烈的拥抱,为什么我们还要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结束过去,拒绝重新开始呢?

生命只有一次,迟迟早早都会结束。既然我们已经厌倦了现在的生活,何必害怕再次开始会不如意,何必担心开始后的岁月会艰难?不如尽兴一点,强烈一点,哪怕未来的岁月会有危险有灾难,也要给自己现在的失败一个结束,掀开新的篇章。只有这样,才算对得起自己的人生,才不枉鲜活的活过一回。

没有开始也是一个结束。结束曾经的茫然,结束曾经的碌碌,结束曾经的无措,结束曾经的停滞。结束了这些,我们才能及时开始,再不开始,机遇从我们身边走过的时候,就算我们再拼命向前追赶,得到的恐怕也只有一句话:“亲爱的,请到后面排队去。”

在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台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思维,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从小到大,我们就一直在忙,一路上学,进入社会,从死读书的傻子变成穷奋斗的战士,我们是否停下来想过,这,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是不是该结束这样的生活,寻找新的开始了?

写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还写过一本不太有名的小说《薇罗妮卡决定去死》,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2009年在美国公映。女主人公是28岁的薇罗妮卡,她拥有漂亮的脸庞,体面的工作,舒适的住所,生活几近完美,而她本人,却对此充满厌倦。她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痛苦,所以她无法再忍受下去。她决定去死,烈酒兑大把的药片,结果自杀未遂,被抢救了过来。可是,医生对她说,她的心脏功能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她已时日无多。薇罗妮卡陷入了困顿。在医院里,她遇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男病人,两个人决定,在最后的岁月里,好好活一场。于是,他们逃出医院,一起去旅行。最后,相爱的他们终于明白,所有的死亡预言,不过是主治医生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让他们结束死亡的行动,开始新生的旅程。

所有的生命,都会有一个结束,重要的并不是开始是否正确,而是果断把错误的生活结束。

既然我们的生命存在一个彻底的结束,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我们为何恐惧对错误的结束?我们不把错误结束,正确就无从开始。

2.一辈子就是N个开始和结束的集合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

不管一个人的生命长短,官职大小,阅历深浅,都会从出生走到童年,从少年走入青年,从青年步入壮年,最后从壮年走向暮年。

一辈子,其实就是N个开始和结束的合集。开始了工作,结束了求学;开始了爱情,结束了童贞;开始了婚姻,结束了单身;开始了养育孩子,结束了二人世界;开始了退休生活,结束了工作历程;直到最后,开始了沉睡百年,结束了整个生命。

如果把一个人的一辈子比作一个过程,开始,则起源于我们脱离母体那一刻,结束于我们安静地闭上眼睛,驾鹤西去的那一瞬。其间,包含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子过程,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升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步入社会后,进入职业生涯,而这些各自独立的子过程,还包含更加细小的过程。就拿高考来说,我们开始于复习,结束于走出考场那一刻。然后,我们会进入另一个新的过程——大学四年,我们开始于入学报到,结束于毕业后找工作。一辈子,就是N个开始和结束的集合。

当把一辈子的轮回看破,看透了人生的过程,就难免会生出疑问,“既然人早晚要结束,我们为什么还要奋斗?”特别是我们在遭遇工作的失败、生活的穷困、爱情的失意、家庭的离散、身体的疾病后,会生出倦意:“既然我们活得如此艰辛,最后难免一死,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的奋斗意义,就是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件事情,都想在恰当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开始,然后达到满意的结果后圆满的方式结束。

当然,很多事情的开始和结束,我们无法掌控,总是被动的开始和被动的结束。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总是被动,是因为我们从不主动。害怕一个新的开始,恐惧一个新的结束。

我们有没有想过,人生就是N个开始和结束的集合。在这个大集合里,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担心,再多一次开始和结束。

北宋诗人苏东坡,在诗词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就连天上的月亮也有圆有缺,天空也有晴有阴,人又何必抱怨自己所经历的过程,所遭遇的开始与结束呢?

苏东坡,曾因“乌台诗案”被诬陷,被贬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相当于现在的民兵队副队长。然而,在黄州的4年中,苏东坡自得其乐,在城东的东坡上开荒种田,自号“东坡居士”。宋哲宗即位后,苏东坡终于得到提拔,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不过,最终他还是因为同朝廷内的保守派不和,被下放到边远的地方,一生漂泊在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到了晚年,一再被贬。最后,朝廷大赦,可在还乡的途中,苏东坡病死在常州。

然而,这些糟糕的开始和不幸的结束,并没有影响他的乐观心态,没有影响他在文坛的造诣,在被贬往海南的路上,他还曾吟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感叹自己有幸踏遍祖国大好河山,正是他以这样的心态面对每一次开始和结束,才铸就了千古诗人苏东坡!

一位曾经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商人去海边度假,为了亲近自然,他放弃了宾馆,住在海边的一个渔村里。这个渔村里的渔民都非常勤劳,每天天还没亮,就纷纷出海打鱼。只有一位渔民,每天总是晚晚的出海,早早的回家,每天捞几只小鱼就心满意足了。

商人很好奇,问这位渔民:“你为什么不多花些时间多捕些鱼呢?”渔民反问道:“这些鱼已经够我吃了,何必要那么辛苦呢?”商人皱起了眉头:“你每天那么晚才出海,那么早就回来,早晚都干些什么呢?”渔民一脸开心地回答:“早上陪老婆孩子一起吃饭,下午陪孩子们一起玩耍,晚上和几个要好的老哥们一起,到酒馆里喝喝酒。”商人听了很不屑,“其实你可以生活得更好。从现在开始,你每天应该在大海中多工作一会儿,捕到更多的鱼,把吃不完的鱼拿到集市上去,换回钱。等钱攒到足够多的时候,你可以买一条大船,甚至组建一支船队。这样,你每天就可以捕到几十吨鱼,你可以自己开办加工厂,进行直销。久而久之,你就会拥有大量的金钱,接着,你可以去洛杉矶或者纽约发展。”

这回,渔夫皱起了眉头,问商人:“到那儿做什么呢?”商人欣然地说:“到了洛杉矶或纽约,你可以做更大的生意,变成一个大富翁,你的钱一辈子都花不完。”渔夫摇摇头,接着问:“然后呢?”商人摊开双手,说:“然后你就可以退休啦!到时候你可以搬到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去住,想吃什么鱼就买什么鱼,每天睡到自然醒,和孩子们玩玩,与老婆说说话,到了黄昏再去酒吧喝喝酒,快快乐乐的享受下半生。”渔夫一脸的疑惑:“这样的生活,我现在就已经拥有了啊!”

商人反问道:“我们都知道自己最后会死,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如此艰难地活着?”

人生,不仅要有长度,还要有宽度;不但经历,还要精彩。这就是一个开始和一个结束的意义所在。

人生是N个开始和结束的集合。我们的一辈子,随着历史的车轮往复向前,别说轮回无奈,别学渔夫怠惰,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意愿,努力让自己在人生的每次开始和结束中,变得丰富多彩,并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如果我们省略了那些曲折动人的奋斗历程,人生也就变成了渔夫的生活,虽然也有快乐,但绝对谈不上辉煌和精彩。

其实,人生最大的开始,就是生,最大的结束,就是死。在生与死之间,是一次完整的人生过程。谁都是赤条条的来,也都是赤条条的去,真正的不同,就是在一个个开始与结束的过程中,你做了些什么,你实现了什么。正是这N个开始和结束的合集,才造就了每个人与众不同的人生。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一辈子都过得精彩纷呈,就要让自己每一次经历,该开始时开始,该结束时结束,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枉活一生。

3.有些事,一次错过,一辈子错过

网络上曾经流行这样一个段子。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这个段子虽然在调侃80后的尴尬,但说的确实事实。从另一个方面也在证实,人生就是一步错、步步错的残酷现实。

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谚语: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好花不常开,好事不常在。

对这些话,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都市里大龄剩男剩女。这些人之所以成为“斗战剩佛”或“梨山剩母”,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或者她们,在该谈恋爱时没爱或者乱爱,过了30岁之后,才发现自己爱的人名花有主,爱自己的人惨不忍睹。他们从20几岁四处选择,过度到30几岁无从选择。

有些事,一次错过,一辈子错过。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中,于千万人中,不早一步,不晚一步。”人生莫不如此。

都说机遇无处不在,机遇其实永远公平。但是事实上,真正属于我们的,我们真正能把握住的机遇并不多。机遇出现时,只是别人不早一步,不晚一步,抓住了机遇,而我们错过了一时,可能也就错过了一世。

有甲、乙两个年轻人,于2000年同时来北京发展。两个人工作了两年,攒下3万元钱。

他们得知一个消息,在北京远郊区有一个小区卖房子,首付3万元、月供800元,就可以买到一个60平方米的房子。

这两个年轻人,都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父母对他们无力援助。他们一个月只赚2000元,要买下那套房子,肯定要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拮据的日子,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甲没有多想,拿出自己全部积蓄买了一套房子,当上所谓的“房奴”。买房之后,日子确实非常难,新衣服不敢买,饭店不敢去。由于家在远郊,他不得不早起晚睡,大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乙想了很多,他觉得自己现在根本不具备买房子的实力。现在他独自租一套房,月租才600元,而且离单位还很近,可以睡到自然醒。最要紧的是,他手里有几万块钱供他支配,生活质量不打折。房子一定要买,但绝对不是现在。等自己赚够买房的钱,在市里位置不错的地方买一套,一次性付款,省心省力。

在以后的几年中,甲乙二人收入大增,甲提前还完房贷,还有20万的存款;乙存了20万,还有1辆代步的汽车、一橱柜名牌衣服。

当乙想买房子的时候,就连甲所在的小区,房价已达到2万/平方米,他要买同样的房子,他的那点存款还不够支付首付。即使他勉强交了首付,每个月要承担6000元的月供,几乎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如果乙发不了大财,他这辈子在北京只能租房住,而且房租也是一涨再涨,不得不替炒房者还贷款。

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开始就能开始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能开始时,就及时开始,不论开始之后有多难。如果我们不及时开始,即使是同样的事情,错误机会,我们将无力开始。

人生在世,最不能错过的是机遇,最挥霍不起的是青春。有些事,千万要珍惜,一旦拥有,一生拥有,一旦错过,一辈子错过。年少不开始,我们就错过了春天;青春不开始,我们就错过了夏天;壮年不开始,我们就错过了秋天;等到了暮年,寒冷的冬天已然到来,我们再想开始,生命已成标本,在寒风中伫立,永远地失去了曾经的活力。

有首很有名的汉乐府诗《长歌行》:“百川到东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在年轻时不及时开始努力,那么成功就将错过他一辈子。

我们不知道,远在两千多年前的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诗人,是不是在追悔自己的一生?但可以肯定,古往今来,有许多人,在白发苍苍之时,都会感慨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从20岁到40岁,是人生最宝贵的20年,这段时期,思想活跃、热情高涨、体力充沛,想象力丰富,充满勇气和进取精神,正是“敢想、敢说、敢干”的阶段。遍观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他们从学业上的追求直到事业上的成功,大抵多是在这一时期实现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好好地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或者为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这一生,就很难再有作为了,因为他错过了最好的学习和奋斗的时期。

一生还能有几个20年?错过了,也就一辈子错过了。

人生不长,短短几十载;机遇不多,不过三五次;青春不长,不过一、二十年。有些事,一定要及时,一次错过,也许就是永远的结束。

4.条件不成熟,很多时候是放弃的借口

楚汉相争前夕,项羽听说刘邦称王,愤怒无比,下令全体兵士饱餐之后早早休息,以便次日攻击刘邦的军队。

眼看一场恶战即将开始,可刘邦却亲自上门拜见项羽,恭恭敬敬地来到项羽帐下谢罪。项羽设下鸿门宴,暗藏杀机。当时,项羽的亚父范增,始终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动手杀掉刘邦。

然而,项羽却犹豫不决,迟迟不肯动手,他认为条件不成熟,还不宜动手杀掉刘邦。亚父范增着急了,召项庄前来舞剑,为酒宴助兴,命项庄借机杀掉刘邦。没想到,刘邦买通了相关人等,最后还是托辞不胜酒力,乘机逃跑了,并派人献给了项羽一双白璧一双。鸿门宴后,无奈的项羽,收下了白璧,气得范增拔剑乱舞,大骂项羽。

难道,在鸿门宴上,要杀掉刘邦,项羽的条件真的不够成熟吗?非也。从客观条件讲,当时的刘邦,手下已经猛将如云,有了称王的实力,如果项羽不杀掉刘邦,必将后患无穷。从客观条件讲,那次鸿门宴,刘邦仅带了几个人赴宴,项羽要想杀掉刘邦,易如反掌。

可是,项羽却放弃了,他借口“条件不成熟”,放弃了除掉刘邦的最好时机,最终导致他彻底失败。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临终前,他将自己的失败说成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就像在鸿门宴上,他借口条件不成熟放走刘邦一样。这,也不过是他给自己找到的,最后一个华丽的借口。

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一个机遇,往往犹豫不决,想当然的认为条件不成熟。可是什么时候才算条件成熟,我们也不清楚。于是在拖延中,我们渐渐淡忘最初的目标,变得越来越怠惰,越来越懒散。事实上,所谓的“条件不成熟”,不过是我们放弃行动的借口罢了。

成功的人,从来不给自己找借口,他们的格言是“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在美国西点军校,每当学员遇到教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建校以来,一直奉行的光荣传统,它是每位新生必须遵守的第一条法则。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不能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也是不可以的。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数以万计的西点毕业生,才在各个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

所以,在开始之前,千万别用“条件不成熟”来搪塞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是立即开始的解决意识,而不是所谓的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那样的“条件不成熟”:

“我目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这门技术,等我不太忙的时候再去学吧”;

“我没有资本创业,等我攒够钱再开始创业吧”;

“我还太年轻,没有足够的经验,我在这家单位先工作两年,再去寻找更好的单位吧”;

“我还没有考虑清楚,再看看吧,也许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

……

其实,所谓的条件不成熟,背后都隐藏着同一个潜台词,那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根本不愿说出来的真实的理由:害怕。我们害怕承担责任,害怕面对困难,害怕接受挑战,所以,我们借口条件不成熟,放弃了我们理应马上开始的事情,放弃了原本可以成就我们的机遇。

当然,你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来说明,这件事真的是“条件不成熟”。可是,世间万事,真的都必须等到条件成熟才能去做吗?

古人没有计算机,也能够用算盘来计算天上的星星,他们不具备数星星的成熟条件,不也一样能够数清满天星?法国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在近乎完全不可能的条件下,为自己创造了机会,进而创造了成功。他几乎不具备任何条件,他只拥有自己。

回想二战时,德国闪电般入侵前苏联,难道当时,前苏联的总书记斯大林就具备了成熟的条件?所以,所谓“条件还不成熟”,很多时候不过是我们放弃的借口,无所谓条件是否成熟。只要我们想做,随时都可以开始,随时都可能成功。勤奋者,能够将最平凡的现实早早地揽入怀中,为自己创造出千载难逢的机会,为自己的成功锻造最坚实的条件。

所以,别再说“条件不成熟”。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

与其费尽心思给自己找理由,把今天能做的事情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现在立即开始。事情越拖到最后,完成起来就越难,做事的态度也越勉强。趁现在心情愉悦,热情高涨,立即开始,别等到所谓的“条件已成熟”、“万事已俱备”,而我们的意志却已消耗殆尽,东风也早已不再来。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积极的迎接她,她就会从大门里进来,然后从窗户里跳出去。

别再说“条件不成熟”,赶紧开始吧,拖延意味着逃避,暂缓意味着搁置。等待条件成熟的结果,往往就是放弃。没有任何时刻,像现在这样重要,并且,如果没有现在这一刻的行动,以后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结果,可以没有开始,作用于未来。所以,不要再用条件不成熟来敷衍自己了,赶紧行动起来吧!

5.不及时开始,就是人生的高利贷

有一个人很成功,朋友问他成功的原因,他回答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奥秘,我不过是在该做事情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

该做事情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这就是所有成功者成功的奥秘。成功,也许就这么简单。

看看我们身边活得很失败、很被动的人,他们往往是该学习时没学习,该创业时没创业,该晋升时没努力……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对应的属性。这这个阶段中,一旦我们没有充分利用其属性,将来是要加倍偿还的,除非我们彻底放弃、认输。

王东从小就喜欢凡尔纳的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所以他一直梦想有一天也能“环游世界”。

当他还是毛头小伙的时候,就梦想能够抛开一切,周游世界,但苦于囊中羞涩,始终没有踏上梦想的旅程。

但在王东心里,一直期盼能够圆满这个梦想。后来,他结婚了,再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两个人的世界变成了三个人的家庭,为了妻子和孩子能够生活得更好更幸福,他拼命工作赚钱,而心中的梦想,也只能束之高阁。

因此,王东常常感叹,他周游世界的梦想,只能等到孩子长大了,不用自己操心的时候;只有等自己退休了,有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只有等自己的积蓄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真正实现。好不容易,孩子长大了,经济条件也好了,王东却发现,他还是无法圆满自己的梦想,因为父母已年迈,需要他守在身边……

王东常常跟朋友提起他的梦想,然而只是说说而已,他似乎永远都不会付诸行动。有一天,王东突然打电话约了几个老友陪他喝茶,原来,他偶然间读到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不会去死》,作者是一个骑车周游世界的日本青年。这位名叫石田裕辅的日本青年,辞掉了工作,进行了一次为期7年的“环游世界”的漫长旅行,让他的这位朋友羡慕不已,感慨万千。

石田裕辅在书的扉页上这样写:“既然要走,就得趁现在就走,既然要走,就得走出世界第一。”

王东翻着那本书,在茶馆里悲怆不已,他痛恨自己在一样青春韶华里,不曾及时开始,向梦想进发。当时,阻挡王东实现梦想的,是金钱,然而,石田裕辅也没有钱,所以他选择了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现在,石田裕辅看过了恒河的日出,满月下的金字塔,东非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丛林深处若隐若现的蒂卡尔神殿,极地夜空中五彩摇曳的欧若拉……经历了许多生死绝境、伤痛离别和幸福的瞬间,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家乡。

石田裕辅的7年旅行,为他创造了多项纪录,他成为众多“驴友”们崇拜的英雄。他把这次为期7年的旅行经历写成了朋友手里的这本书——《不会去死》,如今的石田裕辅已经声名远扬。同样的梦想,一个及时开始,一个踌躇不前,面对这本书,朋友惆怅不已,哀叹自己的梦想,也许一生也无法实现。

那么,现在出发呢?王东摇摇头,“我如何出发?”是啊,因为没有及时开始,他已经错过了最好的青春韶华,如今这个梦想,对他来说,就像借了利滚利的高利贷,很难偿还了。身体的衰老、家庭的羁绊、亲人的牵挂,都是他难以偿还的高利贷了,如果他真的要圆梦出发,那么,所有的这些无奈,都是他无可逃避的代价。

人生是一个永远忙碌的过程:0岁呱呱坠地,10岁快乐成长,20岁为情彷徨,30岁基本定向,40岁最后一拼,50岁回头望望,60岁告老还乡,70岁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事情等你去完成,比如学习、恋爱、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赡养老人。在每个阶段,都要及时开始,别总是说,“等我……再去……”。王东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教训。

该做什么时,如果没有及时开始,那么岁月的流逝,必将给这件事的实施,背负上利滚利的高利贷,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让我们永远与开始失之交臂,与成功背道而驰。

人生,是一次长线投资,从我们懂事起,就一直在努力付出、计算成本、核算收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种播种,也有季节和时令的限制,我们只有及时开始,才有可能硕果累累。

有这么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人生苦短,应该及时行乐;另外一种则认为来日方长,慢慢观望。

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是要不得的。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上天是公平的,它赋予我们每个人每天24小时,不多不少,不偏不倚。我们如果想要在并不算长的人生中获得成功和幸福,就得好好利用手中的每一分钟。光阴就是成本,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及时果断地开始行动,找种种借口不及时开始,那么,到了人生的获益期,当别人怀抱着成功的现货开心微笑时,我们就只能够像那位一直梦想环游世界的朋友一样,自愧懊恼,梦想难圆了。

经济学中有个词,叫做“机会成本”,意思就是说,我们在经营某项业务时,无形中就放弃了经营其他业务所带来的收益,这放弃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同理,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开始,别人现在取得的成就,也就是我们的机会成本,别人将成功的收益再换做成本,以时间和经验创造利息,这样“利滚利”,我们跟成功者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换句话说,我们要想再开始,就需要偿还巨额的“高利贷”了。

佛教经典《杂阿含经》有这样一段话,“少不修梵行,亦不聚财宝,犹如老鹳雀,栖止守空池。”讲的是佛陀与弟子阿难,手持食钵,一同进入舍卫城乞讨。

在城里,他们见到一对老夫妇,衣衫褴褛,齿落发白,背曲如弓,拄着柺杖双双蹲在垃圾焚烧池旁,找寻食物、围火取暖,远远望去。这对老夫妇,犹如两只蜷缩在沼泽池边的老鹳雀。

佛陀对弟子阿难说:“这对老夫妇,如果年少时勤奋努力,现在说不定就是舍卫城的首富了。即便是他们在青年时努力工作,现在也可能会成为舍卫城的富人。就算他们不愿意工作,哪怕他们壮年时剃发出家,修习梵行,现在也可能已经修成正果。”佛陀最后摇摇头,哀叹两位老夫妇蹉跎了大好的人生、虚度了一生的光阴。可见,只有及时开始,早早行动,才能避免背负人生的“高利贷”,才能避免负重难以翻身。

在我们能够开始的时候,及时开始吧。虽然在开始之后,我们可能会遭遇挫折,经受磨难,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获得成功。及时开始,所有的收获都是资本,没有及时开始,所有的怠误都是高利贷。

6.开始难,不开始会更难

年轻人走入社会谋生,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往往也是被动的开始。

年轻人从校园进入社会,开始接触新的圈子,新的价值观念,不得不更新他们的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方法。面对这些种种新的开始,很多人无所适从,因为很多人和事,与他们想像中的不同甚至是相反。

对于家境一般、社会资源匮乏的年轻人来说,在社会中每一个开始,都是非常艰难的。他们的开始,不是零,而是负。他们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承担着高额的生活成本,忍受着人为制造的种种不公平。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他们为父辈没有及时开始埋单。

我们的父辈年轻时,只要他们稍微努力,几乎都有收获。譬如好好读书,毕业就能有一份工作,工作时勤奋努力,就能混个一官半职;即使他们没有上大学,在改革开放之初资源还没有被分割、垄断的时候,下海经商,即使做小买卖,现在身价也过百万;总之,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的父辈无论做点什么,都比按部就班、无所事事的要好。遗憾的是,我们的父辈什么都没有做。

这就好比在一片荒地上,我们的父辈都有开垦的机会和权利。别人的父辈不辞辛苦,挥镐如雨,把荒地变成良田,并在上面种粮栽树;我们的父辈惧怕开荒的艰难,躺在荒地上睡大觉。

荒地就那么大的面积,别人父辈占得多,我们父辈就占得少;别人父辈占了全部,我们父辈就是一无所有。

当我们来到这片过去的荒地、现在的良田时,看到的是我们父辈衣衫褴褛,连基本的生存都困难,可怜兮兮地成为弱势群体,连子女上学的学费都交不起,更不说为子女的成长、发展提供支持。

我们看见的,还有他人从父辈栽种的果树上,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摘下甜美的果实,而我们却无荒可开,无地可种。只能帮着别人种地或者摘果子,获得有数的辛苦费。

我们的父辈没有及时开始,耽误了自己,也耽误了我们。他们难,我们更难。如果我们因为难而不去开始做点什么,那么我们的后辈将比我们还难。

在人生的旅途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我们的父辈,因为习惯重复拒绝改变,拒绝新的开始。

诚然,开始难,然而不开始必将更难。对于父辈来说,开始也许意味着断送一时的自由,一时的稳定,但是不开始,就将意味着在社会资源争夺战中,一无所有,一无所获。在日后资源、资本的竞争中,让子女处处被动,时时埋单。

对于人生来说,任何新的开始,也许意味着一段艰难的历程,一场艰苦的奋斗,但是不开始,则会意味着一生艰难的历程,一生艰苦的挣扎。不要因为开始难,就不去行动。早开始早行动,问题就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生活就能够得到更早更好的改变。如果不开始,那么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生活就永远得不到改善,未来的人生就会更加艰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流传至今,印证了师傅的“成功之路”。在寺庙里,安逸的生活中,徒弟永远只会问“怎样才能成功”,不会采取行动,而在艰难的旅途中,在濒死的危机中,他才不得不行动,去寻找成功之路。所以,所有的成功,难就难在开始,然而,开始难,不开始更难。

生活中,人人都想成功,然而,很多人都却“希望成功”,而不是“实践成功”。只有那些认准了目标,认定自己必须成功的人,才会不顾一切的迅速开始,才会背水一战奋力拼搏,把困难看作磨砺,把压力视为动力,向着目标勇往直前。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目标,有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开始行动的勇气。一般来说,成功者都是“野心家”,其追求成功的期望远远比普通人要强烈得多。正是这种强烈的期望,促使他们及时开始,及时行动。

心理学家曾分析过,不同的“期望强度”,会产生的不同的行为结果。

如果你不想要,当然就得不到。

如果你有点想要,那么你可能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曾经这样想过,当然也得不到。

如果你的确想要,那么对你来说,得到最好,得不到也就算了。于是,如果万事顺利,你就去努力,如果遭遇困难,你可能就会退缩。这种情况下,十有八九得不到。

如果你很想要,决心仍然不够,觉得自己需要靠运气,认定只要努力了,得不到,也对得起自己了。结果就是,运气好就成功,运气不好就失败。

如果你非常想要,然而意识中还有一丝放弃的念头,就很可能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而成功却往往由此决定。99%和100%的差别不是1%,而是100%。

如果你一定要,并且不惜任何代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么你就会及时开始,虽然失败的后果可能很严重。但是为了成功,你会千方百计想办法、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那么成功的概率就是最大的,绝大多数“一定要”的人,是会获得成功的。

所以,如果你要想成功,就得认定自己“一定要”,然后立即开始。开始难,不开始更难。如果你畏首畏尾,迟迟不去开始,那么等待你的,就是岁月的流逝,万事的蹉跎。开始看起来很难,可如果你迟迟不开始,那么等待你的未来,必将更难,就像本节开头的那些老鼠,最终濒临灭绝。

曾经有一位母亲,儿子在早晨上学的路上遭遇了车祸。母亲赶到医院时,医生皱着眉头对母亲说:晚上6点之前,必须凑齐20万元手术费,晚于今晚6点动手术,你儿子的性命就难保了。20万元,对于这位普通女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这位母亲,能做的就是四处借钱。可一天内借到20万元,对她来说,就像登天一样难。可是,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她没有时间多想,没有时间发愁,只能东一家西一家,敲门去借钱,她给人下跪,四处哭求。她的一片爱子之心,终于感动了大家。街坊邻居当然知道,钱一旦借出,归期遥遥,可谁忍心看他们母子从此阴阳两隔?于是,大家纷纷借钱给这位母亲。到晚上6点之前,这位母亲真的借到了20万元。这看起来天文数字一样的20万元,真的就被母亲借到了。

其实,人世间,真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要你开始去做,虽然开始艰难,过程艰辛,但是只要你开始了,就有可能成功。

所以,赶快给自己一个行动的目标,现在就开始吧。今天就行动,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唯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唯一可以用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的一天。希望永远都在今天,希望就在现在,不要再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因为未知的明天,会使我们的行动更加艰难。

7.开始了,就是走在奔向目标的路上

考上理想的大学,拿到理想的学位;进入理想的企业,谋到心仪的职位;创建自己的公司,赚到一定数目的钱;在一定的时间内,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和车子……这都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目标。

人,就得有目标,就得知道自己要什么,否则将一事无成。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自然不知道自己应该立即去做什么。

确定自己想要什么,就应该立即开始。从确定目标到实现目标,肯定要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亲自丈量完其间的距离,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唯一的办法。

实现任何一个目标都不容易,因为这期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唯一不可缺少的条件是,我们必须马上开始,走在奔向目标的路上。

有一个年轻人,每隔3天,都要到教堂祈祷1次。他的祷告词,每次几乎都一样。

这一天,年轻人又来到教堂,跪在圣殿里,双手合十,虔诚地说:“万能的上帝啊,求你让我中一次彩票的大奖吧!我将一生跪拜你!”

几天后,年轻人又垂头丧气地来到教堂,同样跪下祈祷:“仁慈的上帝啊,求你让我中一次彩票的大奖吧!我将一生服从你!”

又过了几天,年轻人又失魂落魄地来了,还是同样的祷告词。就这样,年轻人来了一趟又一趟,最后,他跪在圣像前哭泣:“我的主啊,为何您听不到我的祷告?让我中彩吧,哪怕就一次!”

这时,圣坛上空一声巨响,上帝愤怒地开口说话了:“我也求你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买彩票中大奖,前提是买,而后是中。买了不一定能中,不买肯定不中。相信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但是换个地方,换个目标,有的人就会糊涂了。

小时候我们都谈过理想,有的人想成为科学家,有的人想成为艺术家,有的人想成为文学家。然而,我们长大后,却成为为斗米折腰的市井小民。

为何如此?因为我们就想那个只祈祷、不买彩票却梦想中大奖的那个人,从未为了自己的理想做过什么,付出什么,从来都没有把一只脚踏在实现理想的路上。

芸芸众生中,想成就一番伟业的人,多如过江之鲫,而如愿者不足一二,平庸者十之八九。这里除了机遇、胆略、资源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行动。大多数人,一直都在思考、在梦想、在迟疑,习惯性地推延行动。于是,大多数人在犹豫徘徊中,错过了良机,晃过了一生。只有少数人,不仅敢想,而且敢做。

只有开始了,才是走在奔向目标的路上;只有付诸行动,才可能逐渐缩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个叫弗兰克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困,到芝加哥去寻求出路。在繁华的芝加哥转了几圈,弗兰克没能找到一个容身之所,没能找到一份工作,于是,他买了把鞋刷,给别人擦皮鞋。

半年后,弗兰克用擦皮鞋攒下的钱,租了一间雪糕店,边卖雪糕边擦鞋。谁知道雪糕的生意越做越好,后来,弗兰克干脆不擦皮鞋了,专门卖雪糕。如今,弗兰克的“天使冰王”雪糕,已占有全美70%以上的市场,在全球的60多个国家,有超过4000多家专卖店。

和弗兰克几乎同时到芝加哥谋生的,还有一个叫斯特福的年轻人。斯特福比弗兰克幸运多了,他有一位富有的父亲,不仅送斯特福上了大学,还供斯特福读完研究生。

斯特福毕业后,也到了芝加哥,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找谋生的途径,而是吃好住好,然后寻找投资的项目。他住在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里,耗资数十万元进行市场调查。

就在弗兰克忙碌着给人擦皮鞋出售自己的雪糕的同时,斯特福经过了整整1年的周密的市场调查,终于得出结论:雪糕市场潜力巨大。

不过,斯特福的调查结果,并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斯特福的父亲认为儿子应当关注更有潜力的投资项目,而不是简单的雪糕销售。

于是,斯特福没有获得父亲的资金支持,开不了自己的雪糕店,只好继续进行调查。可又做了1年的精确调查,斯特福还是觉得雪糕市场生意好做。

最终,他说服了父亲,准备投资创办雪糕品牌。然而这个时候,他却发现,弗兰克的雪糕店已经在芝加哥遍地开花了,他的雪糕计划,早就被弗兰克实施了。

所以,只有开始,才有成功;没有开始,就没有未来。闭门造车空想成功永远无法实现目标,只有及时开始,才能实现心中的目标。

任何行动,都是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改良、完善、提高的。任何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地做出来的,关键是你要去做,要在做中完善,要在做中提高。每天进步一点点,伟大的事业就一点点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人生梦想和长远规划更重要的,就是行动,就是开始。人生就像爬山,没有开始,就永远不能登上顶峰。

美国某公司举办过一个促销会,公司经理在会议中,提出一个要求,请所有与会者都站起来,看看自己的座椅下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座椅下发现了钱,少则几枚硬币,多则上百美元。经理说:“这些钱都归你们了。”大家不解其意。

最后,经理对大家说,“我只不过想告诉大家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坐着不动,是永远赚不到钱的!”

没错,坐着不动,不及时开始,是绝对赚不到钱的。成功就在你面前,但无论是金钱还是财富,无论是理想还是未来,都不会自动飞到你面前来。你要站起来去争取,你要从现在开始行动!

成功学的灵魂,就是开始行动!即便是最不完善的行动,也要比束之高阁的完美计划,强上千百倍。

人生最昂贵的代价之一就是:凡事等待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天永远都不会来,因为来的时候已经是今天。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恐惧、倦怠而放弃。开始了,我们就已经奔向了目标,不必担心终点过于遥远。

8.等待,唯一的收获是年龄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生活着兄弟二人。一天夜里,上帝同时托梦给两个兄弟:谁能坚持在屋后的土地里种苜蓿并通过他的考验,就派使者送去忍者至尊的金冠。

第二天醒来,兄弟俩便开始在地里种苜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5年过去了,上帝还没有派使者送来金冠。弟弟忍不住了,对哥哥说:“我们不要把年轻的生命荒废在这片苜蓿地里了!”哥哥不听弟弟的话,一边摇着头指责弟弟没耐心,一边翻着早春的土地。

最后,弟弟独自走了。

很多年过去,弟弟在外历尽磨难,做过店小二、补鞋匠、小商贩,最后成为富甲天下的商人,做了很多慈善工作,救济了很多穷人。

他的哥哥,直到白发苍苍,从未离开过苜蓿地,一生耕种苜蓿,清贫不堪,连生活所需,都常常依靠弟弟接济。所幸的是,在哥哥75岁那年秋天,上帝的使者终于来了。使者对老态龙钟的哥哥说:“你通过了上帝的55次考验,你的耐力超过任何一个人,现在授予你忍者至尊的金冠。”哥哥接过金冠,一时间百感交集,涕泪涟涟。第二天,圆满了心愿的哥哥,与世长辞。

临死前,哥哥对弟弟说:“弟弟,还是你的选择正确,哥哥一生忍受了多少孤苦寂寞,虽然最后等到了那顶金冠,但对我却毫无意义。”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要有耐心,要善于等待,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要及时开始,果断结束。执著需要成本,坚韧也有值不与不值。

故事中的哥哥,他在漫长的岁月中一定也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究竟是坚持还是放弃?坚持吧,这日子的确过得太过乏味,放弃吧,又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说不定再等一等上帝的使者就来了。越是往后越矛盾,一遍又一遍地忍受着上帝的考验。他为了这“忍者”的名声,付出了本该更加美好的一生。

本属于我们的成功,往往是在等待中错失的。我们在等待金钱,却失去了挣钱的机会;我们在等待爱情,却失去了爱另一个人的权利;我们以为会有结果,可是它却没来。

等待,让我们从红颜盼成了白发,从少年等成了老朽,失去了机会,失去了时间……以至于最后失去了自我。等待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更多,更多……而唯一的收获,就是年龄。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该开始的时候就要及时开始,不要因为等而错过仅此一次的机遇,不要因为等待而湮灭了内在的潜能。

人生不容等待!我们不能做上面故事中的哥哥,在等待中空耗一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开始,向自己的困境突围。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起飞,不能成功,而是我们在等待中丧失了起飞的时机、奋斗的勇气。我们在等待,等待我们以为的长大,等待我们眼中的时机,等待我们想像的条件。然而,在等待中,我们耗尽了勇气,丧失了激情。

这样的等待,不过是我们给自己的退却寻找的借口而已。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有所转机,就必须懂得及时开始,不再等待,否则,我们等到的,只能是岁月留下的折痕。

在李碧华的《胭脂扣》中,石塘咀名妓如花,钟情于富家子弟十二少陈振邦。因为陈氏家族不接受妓女作媳妇,逐振邦出门,于是两人在穷困中挣扎。如花与振邦终订阴世之约,吞服鸦片自杀。不想如花死去,振邦被救。如花在阴间苦苦等候了振邦50年,终不见振邦踪影。

最后,如花到阳间来寻,终于在一家制衣厂找到了早已潦倒和衰老不堪的十二少。如花50年的等待,等来的,只是一个迟暮的老人和一颗枯萎的心。

等待,究竟能够收获什么?50年前,多少人爱慕如花年轻的容颜,可又有谁能够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在等待中,如花收获的,除了岁月的凋零,还能有什么?

周杰伦的《发如雪》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我等待,苍老了谁。”等待,究竟苍老了谁,谁在等待,谁才明了。等待中,苍老的是永远是自己,没有人会为你的等待埋单。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等待,只会让我们碌碌无为,让我们虚度时光。

守株待兔的人生,永远不可能拥有成功和幸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最不能挽回的,就是岁月;人生最无法更改的,就是年龄。所以,不要再等了,等待的唯一收获,就是年龄,趁着岁月还未将你的青春消耗殆尽,生活还未将你的活力剥夺一空,开始吧,只有开始,才会有未来,才会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