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思想之王:伏尔泰
1873900000004

第4章 反政府诗人(2)

深受感动的底比斯人都推选俄狄浦斯为国王。由于底比斯的先王被人打死,因而俄狄浦斯与王后结婚,并生下了四个孩子。这王后正是他自己的亲生母亲。有一年,底比斯城瘟疫蔓延,尸横遍野,人们向俄狄浦斯求救。他派人前去请求神谕。太阳神答道:"只有及早找到杀害先王的凶手,才能阻止瘟疫的进一步流行。"当时有人建议请问先知蒂里西斯,先知支吾其词,不敢明说,俄狄浦斯强令他把凶手的名字说出来,这样,他才直言相告凶手就是国王自己。俄狄浦斯勃然大怒,王后又嘲笑神谕不灵,当她讲到先王不幸身死的经过时,俄狄浦斯大为惊骇,他想起自己曾在三岔路口打死过一个老人,其情形与王后所讲的居然完全一样。接着,科林斯的牧羊人也原原本本地说出了当初的真实情况。于是,真相大白,俄狄浦斯终于看到神谕的应验,他愤怒地戳瞎自己的双眼,自愿放逐出国。这位曾解释过最难谜语的人在解开自己的生命之谜时却已太晚,他像乞丐一样离开了自己的王国。

《俄狄浦斯》这一悲剧,曾经被许多著名戏剧家改写过。在伏尔泰之前不久,他所敬仰的大师高乃依就曾写过同样题材的悲剧。但是在伏尔泰改写的悲剧里,故事情节和剧中人物有了变化,他把自己的一些政治理想糅合进去,增强了时代气息。在伏尔泰的笔下,俄狄浦斯是一个勇敢高尚、富有智慧、敢于向命运抗争的英雄。他竭力要逃避神灵预言的厄运,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神的捉弄,犯了可恶的"杀父娶母"之罪。剧本对神灵恶意愚弄人类提出了抗议,作者借用剧中主人公之口喊道:"残酷的神啊,我的罪孽完全是你们造成的,而你们却要根据这些罪孽把我处死!"伏尔泰力图告诉人们的是,剧中的罪恶决不是主人公自己的罪恶,而是神的罪恶。人们看了这个悲剧之后仍然热爱俄狄浦斯,而万分痛恨那个至高无上的神。随着时间的推移,伏尔泰由敬神而否定有人格的神,把抨击的炮火直接指向了神和欺人的宗教,他的开明思想大大向前推进了。

1718年11月18日,《俄狄浦斯》在巴黎法兰西喜剧院首次公演。人们知道作者曾经是"反政府诗人",并且刚刚从巴士底狱释放,因而都想看看这个悲剧有何惊人之笔。出乎伏尔泰的意料,演出大获成功,一时间连续上演了45场,场场爆满,观众达2.7万人之多。他的父亲阿鲁埃也悄悄来到剧院,藏在人群中,他悲喜交加,老泪纵横,不住地赞叹自己小儿子杰出的艺术才华。他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了桀骜不驯的儿子也有出人头地之日。

从此,伏尔泰名声鹊起,获得了"高乃依和拉辛继承人"的美誉,被人们称为"法国最优秀的诗人"。

三、赞成和反对

1722年,伏尔泰的父亲去世。老阿鲁埃除了留给他一笔可观的遗产外,并没有再留给他多少难忘的印象。

这年夏秋季节,伏尔泰偕同女友德·吕贝勒蒙德夫人前往欧洲各国旅行。这位女友是个自然神论者,她对伏尔泰的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在旅行中,伏尔泰为女友写了一首哲理诗《致乌拉尼诗简》,后来整理出版时题目改为《赞成和反对》。这首诗初步阐述了他的自然神论的基本思想。他在诗中猛烈抨击上帝和教会,完全否定上帝是至善至美的圣人:他糊里糊涂地施恩,他糊里糊涂地逞凶;他费尽全力创造人,他又马上给他们送终。七年后,伏尔泰匿名发表了这首诗,当局以"不敬上帝"为由将他拘捕。机智过人的伏尔泰马上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借口,他说这首诗是亡友所作,当局由于抓不到十足的证据,最后只好将他无罪释放了事。当时有位官员因抓不到伏尔泰犯罪的把柄,又不能限制他写作,因此十分恼怒,他恶狠狠地说:"必须把伏尔泰关在一个永远没有笔、没有墨水、没有纸张的地方。

四、轰动巴黎

1723年,伏尔泰将其1721年10月完成的长诗《亨利亚特》在里昂秘密刊印,后又偷偷运至巴黎,很快便在大街小巷流传。

这是一部长篇史诗。它歌颂法王亨利四世(1589-1610)颁布了允许信教自由的南特敕令,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宗教战争。后来亨利四世被宗教狂热分子所刺杀。伏尔泰希望以此诗来填补法国民族史诗的空白,宣扬他启蒙思想的理性原则,颂扬亨利四世为消除宗教争执的献身精神。尽管这部史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还不够成熟,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由于这部长诗气势恢宏,题材独特,仍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诗人从此受到上层社会的推崇,巴黎的贵族命妇、文人学者竞相拜访他,千方百计地向他讨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也企图拉拢他为自己效力,于是用巨额的奖金、津贴和权位来引诱他,但均被他婉言谢绝。从自己的亲自经历中,伏尔泰已深深体会到宫廷的恩宠和权贵们的青睐是靠不住的,他强烈希望自己能独立生活,不必依赖他人。

五、再入巴士底狱

1725年12月的一天,伏尔泰与勒库弗勒小姐一起在歌剧院的包厢里与法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浪子罗昂骑士相遇。罗昂早就对伏尔泰在巴黎上流社会受到尊敬忿忿不平,并且也正在追求这位在巴黎红级的女演员。当他看到伏尔泰志得意满的神气,忍不住妒火心烧,他一定要当众羞辱一下这位得意忘形的诗人。于是,他傲慢地走到伏尔泰的面,厉声喝问道:"伏尔泰先生,阿鲁埃先生,你的姓氏究竟是什么?"伏尔泰不卑不亢地回答:"骑士先生,我虽然没有一个煊赫的姓氏,但我知道怎样使它煊赫起来。"罗昂骑士是罗昂公爵惟一的孙子,习惯于养尊处优。处处受人阿谄奉承的他,怎能容忍一个小小的平民顶撞自己,于是手按剑柄,步步向伏尔泰逼近。伏尔泰毫不示弱,也按剑怒目而视。勒库弗勒小姐害怕出事,赶紧站在他们中间保护伏尔泰,罗昂骑士一时也无可奈何,愤然走出了包厢。

几天后的一天中午,伏尔泰正在舒里公爵家吃饭,忽然一个仆人告诉他,有人正在门口等他,要他赶快出去一下。伏尔泰走到外面,只看见一辆马车停在那里,并不见有什么人找他,正在他准备寻找的时候,突然窜出两个流氓,一把抓住他,用木棒狠狠地打了他一阵。这两个流氓正是罗昂骑士雇来教训伏尔泰的,当时罗昂自己正坐在那辆马车上,他一边得意洋洋地看伏尔泰的狼狈相,一边大声命令两个流氓道:"不要打他的脑袋,它会制造些好东西出来的。"伏尔泰衣冠狼藉,遍体是伤,他慌忙逃到舒里公爵的餐厅,诉说他自己的不幸遭遇,恳请公爵陪他去警察总监那儿投诉。公爵不想得罪这个最有权势的家族,不愿为他出力,再说这无非是一位贵族揍了一位诗人罢了,这在他看来已是司空见惯的纠纷,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伏尔泰还想求助于其他的贵族朋友,结果都表示爱莫能助。他终于认识到,他在贵族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受雇于人、装点门面的演艺者。

无端受辱,申诉无门。伏尔泰确实难以咽下这一口气,他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找这个无赖算账!为了报仇雪耻,他悄悄结交一些下层社会的人,并跟一位武术教师学击剑。他虽体弱多病,但勇敢和复仇的决心促使他的剑术提高很快。

1726年3月,伏尔泰提出要与罗昂骑士决斗。骑士虽是官衔很高的军人,却不敢与伏尔泰决斗,他佯装应诺,暗地里却派家人向国王报告,申诉伏尔泰的暴烈行为威胁国家的安定,建议把他投入监狱。

巴黎当局早就对伏尔泰的行为不满,也想伺机制伏,刚巧接到罗昂家人的密告,于是立即下令拘捕了伏尔泰。3月28日,国王签署命令把他关进巴士底狱,伏尔泰再度成为了巴士底狱的囚徒。

这一事件,似乎纯属个人纠葛,其实不然,它是伏尔泰与法国专制政体长期冲突的结果。这次伏尔泰只蹲了几天监狱,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对抗强大的敌人,辽阔的法兰西疆土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他向国务大臣莫勒伯申请出国去英格兰,他获得了释放,条件是不准进入巴黎50英里以内,不再问罗昂骑士挑衅。5月初,他被押送到加莱,几天后渡过加莱海峡前往英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