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18859100000003

第3章 期待相逢一笑的“习马会”

习近平总书记6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习萧会”迅速成为台湾岛内高度关注的话题。而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习萧会”场外自然互动,两人谈话时互称官职衔,亦被认为“象征两岸官方互动正常化的良好开端”。

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

习近平在会见萧万长时强调,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针对萧万长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制度化协商、和平稳定发展的关键,希望两岸能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构筑荣景,为双方人民谋福祉这一话题,习近平指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夯实共同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对于解决的路径与方法、步骤,习近平指出,“我们已经多次表示,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对两岸关系中需要处理的事务,双方主管部门负责人也可以见面交换意见”。

台“中央通讯社”在当天晚上以“两岸接触进入新阶段”为题报道此事时分析,从这次“习萧会”谈话内容和两岸主管两岸事务单位主导筹划工作等情况来看,经政府的积极沟通与大陆改采务实做法下,两岸的接触可说已正式脱离过去被架构为“党对党”的模式,正式迈向“一个中国”架构下“政府对政府”的制度化新阶段。

政治对话可水到渠成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台湾地区学者认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习萧会”的谈话是递出新讯号,正式表达愿启动政治对话,愿意两岸主管部门负责人见面交换意见,接下来就看台湾当局如何做了。

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教授杨开煌“希望在马英九的任内进入深水区,不要老停在原点”。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认为,习近平的谈话延续大陆一贯立场,但在APEC场合提出,显示北京认为应该展开政治对话。

前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台湾智库咨询委员董立文则进一步分析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的互动,“不只是为‘马习会’铺路,也为两岸事务首长互访铺路,更是让两岸官方正式政治对话踏出第一步,中共在十八大定调的‘促统三部曲’已经启动”。

虽然对“习萧会”“张王会”的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似乎是共同的,这就是“防独”已见成效,海峡两岸的互动已朝着越来越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台独”势力和主张“台独”的党派越来越没有市场。正因为如此,先经后政,经中有政,两岸政治对话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习马会”应为迟早的事

两岸政治对话自然避不开一个重要议题,这就是两岸领导人的见面问题。今年“习吴会”以来,各方纷纷猜测两岸领导人见面的可能性,以及时机、场合。针对台湾领导人马英九提出的“只要头衔问题解决,两岸领导人会面没有什么不可以”,国台办发言人杨毅5月29日作出回应:两岸领导人互访的问题,由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和需要来决定。双方可以为此创造条件,包括协商互访的适当身份问题。

中国大陆在报道“习萧会”时,对习近平的称呼用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这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种暗示,因为政治对话离不开国共两党的对话。将来有一天,比如借中国大陆2014年于北京举办APEC峰会之机,可以东道主邀请马英九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踏上大陆的土地,不啻是一个很好的选项。据悉台湾有关方面已对此郑重进行研究,甚至两次提至“国安咨询会议”讨论,建议以APEC经济体领袖的身份出席似最为恰当。但对两岸人民而言,希望看到的不是研究过程,而是研究结果,是早日视海峡为坦途实现“习马会”,…马英九可借两岸关系的跨度进展,摆脱九月政争的泥淖,一扫阴霾晦气,“习马会”晚见不如早见,千万不要拖到相见恨晚之时。试想习马握手言和的那一刻,诺贝尔和平奖或将唾手可得,马英九的历史定位更因此获得。

(原载2013年9月5日《大公报》大公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