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吴起兵书
1889500000009

第9章 料敌篇(2)

此举确保创维的资金链不至于断裂,而创维在此过程中亦不断宣称公司现金充足,并以实际行动证明。2004年12月6日,创维主动偿还了早前签定的国际银团6000万美元贷款中已到帐的1000万美元本金,并于同月10日通知银团,要求取消贷款。

而来自当地政府的表态支持无疑为寒冬中的创维送来春天般的温暖。对于黄宏生被捕一事,12月中旬深圳市副市长专程赶往创维集团了解情况,并表明政府的态度:创维作为深圳市的名牌企业,将会继续得到政府在宏观环境和相关产业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2006年1月11日,创维数码在联交所复牌。“创维复牌意味着公司重大危机已平稳渡过,企业运营恢复正常。”张学斌1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创维完全恢复正常运营的理由还包括,2005年3~9月创维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5%,达到46.4亿港元,实现利润4300万港元。“由于下半年才是彩电的销售旺季,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通常约只占1/3,创维可以确保成为盈利最高的国内彩电企业。”

借助于危机事件中的坦诚沟通和积极公关,在危机时刻,创维获得了从经销商到供应商,从金融机构到政府部门的一致支持,有效避免了以往国内爱多公司、金正公司等企业在危机事件中遭遇经销商、供应商和投资者联合发难逼债崩盘的悲惨局面。创维在黄宏生事件中与各利益相关者的精彩公关,堪称中国企业危机沟通的典范。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原文】

“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争战,其军可败。燕性愨,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击此之道,触而迫之,凌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而下惧,谨我车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陈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此其势也。”

【注释】

愨:诚实、谨慎、忠厚。

凌:侵犯、欺侮。

谨我车骑,必避之路:谨,谨慎、秘密。避,退避。意思是秘密地将我军车骑埋伏在敌人败退必须经过的道路上。

阻陈而压之:阻陈,能阻止敌人的阵势。压,迫近的意思。

【译文】

“齐国人性情刚烈,它的国家富足,但君臣骄奢,忽视民众利益,政治比较松驰,分配也不平均,而一阵之中人心不齐,兵力部署前重后轻,所以阵势虽然庞大但不坚实。打击它的方法是,宜将我军分为三路,两路夹击它的左右翼,另一路乘势追击,它的阵势就可以攻破了。秦国人性情强悍,它的地势险要,政令严明,赏罚分明,士卒临阵勇猛而斗志高昂,所以能在分散的阵势中各自奋战。打击它的方法是,先施以小利引诱它的士兵脱离主将的指挥,此时我军先打击其分散的队伍,并设置伏兵伺机取胜,就可以擒获它的将领了。楚人性情柔弱,它的领土广大,政令混乱,民力疲惫,所以阵势虽然严整但不能持久。打击它的方法是,要袭扰其驻地,先动摇它的士气,然后突然进击再突然撤退,使其疲于应付,而不要急于和它决战,这样就可以打败它的军队。燕国人性情诚朴,行动谨慎,好勇尚义,但缺乏诈谋,所以它的阵势长于防守而不善于灵活出击。打击它的方法是,一交战就压迫它,打一下又迅速撤走,同时还要袭击它的后方,这样会使它的将帅疑惑而士卒恐惧,此时我军若将车骑埋伏在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就可以俘获它的将领。韩赵是中原国家,其民性情温顺,它的政治平和,百姓不好战事,而且轻视他们的将帅,不满意自己的待遇,士卒没有决死效命的斗志,所以阵势虽然整齐但不中用。打击它的方法是,可用强大的兵力压制它,如果敌人众兵来犯就与它对阵,如果它退却就追击,这样一来它的军队便会疲惫不堪。以上就是六国方面的大概形势。”

【心得】

在这段论述中,吴起极为精辟地分析了齐、秦、楚、燕、韩、赵等六国的国情兵势,并针对各国的具体情势提出不同的战略战术。这些分析与阐述,显示出吴起极为重要的谋略思想,即正确的谋略来自于对敌我双方情况的准确了解,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妥善解决问题,克敌制胜。

发现与提出问题是谋略的前提,“谋之于未变之前,治之于未乱之时”,意即在事物未发生骤变、质变之前,就要善于谋划,而不是被动地等到事变之后才去谋略。要做到这一点,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难怪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高明的谋略者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为此而先谋之。

《三国演义》第103回记载:司马懿与孔明两军对峙,司马懿仅从使者的言谈中就发现了问题。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繁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由于司马懿料到孔明必不久于世,故令军队无论蜀兵如何挑衅都坚守不出,后来孔明果然病死五丈原,蜀军自行离去,司马懿这才得以平安班师回洛阳。

唐朝李渊父子及其谋士在隋朝末年就敏锐地看出隋王朝“气数将尽”,其统治不会长久。房玄龄于开皇时随父到京,曾私下对父亲说:“隋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正因为善于发现问题点,所以李渊父子私下招兵买马,早存反隋之心,并定下了夺取天下的谋略。

再如唐初“玄武门政变”后,立有大功的尉迟敬德发现宫府力量(李建成余党及其势力)还在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待机而起发动叛乱,因此建议李世民及时采取“使不安者自安”的安抚政策,以稳定人心、控制情势。

善于发现问题,就可早定谋略,而有助于战争的胜利与事业的成功。如果不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就要陷入被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雷峰塔倒塌一样,“砖被人一块一块地抽走了,直到有一天轰地一声倒下了。”等到问题出现甚至发生骤变之后才来谋略,未免太迟了,且往往是谋而无用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事后谋略并非徒劳无益,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只是大势已去,一旦错过最有利的时机,要扭转局势就十分困难了。

秦二世“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悟兮,宗庙灭绝”,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秦二世没有及早地发现江山将倾、国之将亡,而依旧沉湎于酒色之中;也没有发现赵高等一班奸臣“指鹿为马”地欺骗他,正酝酿趁国势混乱之际夺权的阴谋,仍然听信谗言,直到最后国灭身亡,悔之晚矣!

要确定谋略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取得怎样的效果?如果不清楚目标是什么,就会抓不住要领,白忙一阵而又茫然不知所措。一旦确立目标,就要围绕着目标来收集各种情报,既包括有助于解决此问题的资讯、情况,也包括不利于此问题的情报资料。只有充分地了解状况,并掌握各种有效的资料、情报,才能为制定正确谋略提供有利的条件。

在军事斗争中,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是制定正确谋略、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

商汤的谋臣伊尹为了探测夏桀的力量,向商汤献策说:桀的军力有多大,号召力有多强很难看出,是不是采取抗贡(不给夏桀送贡品)的手段,好看看他有多大的军力与号召力。商汤接受了伊尹的谋略,第一年不向夏桀进贡,夏桀大怒,调九夷之兵伐汤。伊尹说,桀还有号召力,不宜与战,赶快赔礼道歉,补送更加优厚的贡品,以息桀怒。第二年商又抗贡,桀更怒,又想调九夷之兵伐汤,但九夷反对连年用兵,不听调动,最后只征集了三夷之兵攻打商汤。伊尹又献策说:桀已经没有号召力了,三夷之兵战斗力也不强,士气不高,可以对桀作战了。于是商汤联合诸侯军队,于山西安邑的鸣条诱敌出战,大败夏朝,建立了商王朝。

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原定于1944年6月5日横渡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当时英吉利海峡气候恶劣,几乎难以达成此目的。但是盟军认真地分析气象资料后,预测在6月6日这段时间内可能会有一段好天气。于是盟军将原定时间改为6月6日,在诺曼底强行登陆成功。而德军就没有分析到会有一段好天气,认为坏天气将一直持续下去,盟军难以采取庞大的军事行动,所以军官开始休假,空中海上的侦察也松懈了,几乎处于毫无戒备状态,因而给盟军的突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吴起在这里所表明的谋略思想,也指出在政治与军事活动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领导者要学会掌握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所在,一旦这些矛盾与困难获得解决,其他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这如同杜甫在一首诗中所写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县令,上任后却只见闾里萧条。于是,他找来当地的父老们,问是什么原因使民间这般疾苦,父老们答说是因为河伯娶妇所造成。原来漳河流经邺县,传闻漳河之神河伯爱好美女,若每年给河伯娶一新妇,可保风调雨顺,年丰岁稔,否则,河神一怒,必致河水泛滥,漂溺人家。

然而,事实是这一带经常闹天灾,当地一帮巫婆串通土豪、衙役,借口为河伯娶妇,向民间赋税几百万,以中饱私囊。更有甚者,每当初春时候,这帮人就到处去寻访女子,一见到有几分姿色的,便说此女可做河伯夫人,有钱的人家还可以通融,没钱的就只得将女儿交出来。到了河伯娶妇的那一天,将女子打扮一番,放在一条草垫上投入河中,漂流一会儿便自行沉下去做“河伯夫人”了。因此缘故,凡有女孩的人家便纷纷迁徙逃避,这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西门豹透过调查,掌握了邺县之所以民不聊生的症结所在。于是,决心揭开河伯娶妇的真相,遏制歪风怪俗。到了河伯娶妇的那一天,西门豹借口新妇不美,定要择日另选良妇再娶为由,命人将老巫、乡绅拋入河中,去向河伯报信,从此再无人敢提为河伯娶妇的事。之后,西门豹发动百姓兴修水利,自此邺县不再畏惧水患旱灾,人民安居乐业。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当时,美国南北在体制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北方是自由资本主义,而南方则盛行黑奴制。1861年,南方11个州相继叛乱,宣布脱离联邦,成立南方联盟,南北战争于是爆发。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连连失利,甚至威胁到首都华盛顿。在此不利的情况下,林肯清楚地认识到,当前这场战争是废奴与蓄奴之争,唯有旗帜鲜明地宣布废除奴隶制,才能唤起民众、鼓舞士气而扭转败局。于是他当机立断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南方各州“所有的奴隶由现在开始永远获得自由”。废奴宣言得到了国内民众的热烈拥护,也瓦解了南方叛乱各州的战斗力,使内战形势产生大逆转,而成为南北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三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原文】

“然则一军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可以击倍。”武侯曰:“善!”

【注释】

虎贲:勇猛如虎的战车甲士。殷周时战车上才有甲士,春秋时也有车下甲士,他们都是军官身分。至战国士与卒连称,又有“虎贲之卒”的说法。

五兵:泛指各种兵器。古代常用的五种兵器为戈、殳、戟、酋矛、弓矛;步兵的五兵是:弓、矢、矛、戈、戟。

【译文】

“但是,我方全军之中,一定有像猛虎一样勇敢的人;其力量可以轻易地举起大鼎,腿力矫健地可以追赶上战马,在战斗中,夺取敌旗,斩杀敌将,一定会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像这样的人才,必须加以选拔,区别对待,爱惜并看重他们,这是军队的精英。凡有善于使用五种兵器、体格强壮、行动敏捷、有志于杀敌立功者,一定要予以加官进爵,用他们来与敌人决战。同时还要厚待他们的父母妻子,以奖赏鼓励他们,并用刑罚警戒他们。他们是部队的中坚力量,能持久地进行战斗。能够正确地遣用他们,就可以击败两倍于自己的敌人。”

武侯说:“好啊!”

【心得】

吴起在这段论述中强调,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中必须要有“虎贲之士”,也要有武艺高强、智勇双全的将领,以构成军队的核心和中坚。同时,对军队要严格地予以训练,并且须有分明的赏罚,以激励其斗志。

临阵作战,成败的关键在于将领能力的高低。因此,古时临阵拜将往往要实行隆重的仪式,以示君主对将领的信赖。比如说当年刘邦拜韩信为将时,就先斋戒数日,再择吉日设坛施行拜将之礼。

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说过:“夫将者,国之辅也。”既然将领是国家的栋梁,在任将之时就当择贤而任,任用得当才能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国时期,赵国以廉颇、赵奢、李牧为将,不但使赵国在与其邻国的对抗中发挥强大的实力,就是西方的强秦想要进攻其他国家时也以赵国为患。赵国以李牧为将驻守边境,使北部边陲得以稳定、安宁。后来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以赵括代替廉颇。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将赵的40万大军顷刻之间就葬送长平,赵国因此一蹶不振。又如燕以乐毅为将攻齐奏捷,齐只剩有莒和即墨二城,眼看就要被燕所灭,结果燕中田单反间计,更换乐毅,燕反而大败。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善用兵的人,然而一招之失,误用刚愎自用的马谡为将,戍守北伐曹魏途中的咽喉之地——街亭。以致街亭失守,北伐行动因此而不得不中止。

既然将领的能力关系到战争的胜败,那就不能不谨慎选将任将。

古人称知天时、明地理、善人和的将领为“神将”。以此三者为准,诸葛亮、周瑜即堪称为“神将”。刘备在得诸葛亮之辅前,虽然有当时最勇猛的关羽、张飞为将,但还是处于被动地位。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作军师,才透过与孙权联合作战,在赤壁一役取得胜利;之后同样是借着诸葛亮之力而借荆州、取巴蜀,由此建立蜀国。刘备死后,全仗诸葛亮的苦心经营,才支撑着蜀国与比它强盛的魏、吴抗衡。

赤壁之战,诸葛亮知天时、善人和的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渡泸水、北伐中原,诸葛亮明地理的才能得到了展现。古人曾感慨地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像诸葛亮这样的将帅之才更是千载难有。

军事上得良将可以“百战不殆”。治国之道与治军之道相同,凡能得贤良之才而委以重任,则国将大治,且可保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