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本管理模式
1890400000038

第38章 企业竞争活力的创新模式(1)

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企业要想在你死我活的商场竞争中谋求超常规的高速发展,创新已成为现今全球竞争的时尚和潮流。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组织创新,一切都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因此,必须建立起有利于企业竞争活力的创新模式。

在整个人类往前迈进的每一步的背后,都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思想中萌发出创造力的种子,这些人的梦想在某一个夜晚将他们唤醒,而另外一些人的梦想却仍旧在沉睡。这个醒来的人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人。

——马斯洛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不是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好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而未来的社会由于员工的知识更加丰富,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高级,这样就可能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

管理思想演变的新趋势

面对市场竞争的新形势,管理理论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这些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跨世纪的年代是多变的年代,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最后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关于当前对管理创新发展的趋势主要有这么几个观点:管理创新的内容有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几个方面。把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

整个组织中的每位员工都是创新者,因而组织为此要创造一个适合于每位员工都可以创新的环境和机制。

企业个性化。因为竞争的激烈性,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模仿别人是难以生存的。所以成功的企业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即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经济管理方式。

世界经济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知识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在信息的催化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如何具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文化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获得知识,如何使用知识,如何储存知识,如何使知识变为更多的知识,如何把知识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都是管理理论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再造运动主要在两个方面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

首先,从传统的从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变成为信息过程的增值管理模式,即衡量一个企业的有效性的主要标志是,当一个信息输入企业以后,经过企业的加工,然后再输出,信息通过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其管理环节对此信息加工的增值是多少。从工业的产品链到信息的价值链,形成一种企业价值的增值过程。如果不对该信息进行增值就要进行改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企业管理机制的观念的改变。

其次,企业再造不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渐进式改造,而是强调从根本上着手。要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就得彻底改造,把旧的全部忘掉、全部的抛弃,惟有破除过去才能创新。这样的企业再造革命是建立在信息网络遍布企业内各部门的基础上的,企业内部员工可以得到与自己有关的任何信息,这样大大减少了信息流动所带来的时间损失,不仅提高了效率,精简了人员,还使得每个员工都对企业的全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企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的,最上面的是企业的总裁,然后是中间层,最后是基层。指挥链是从上到下,决策来自最上层,下面是执行层。但是接触用户最多的是基层,在多变的时代,顾客的个性化日益突出。当上层的决策和用户的要求相矛盾时,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是执行上级的决策,而在新的组织结构中,在金字塔最上层是用户顾客,然后是第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最后才是中层和最高领导者。这个倒金字塔不仅仅是把组织结构进行一下简单的颠倒,而是要求员工的知识、能力、技术等方面都必须得到持续的发展,能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管理才干。这样一种转变是整个管理观念的变化,上层从领导转变为支持服务,员工从执行转变为独立处理问题。

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不是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好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而未来的社会由于员工的知识更加丰富,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高级,这样就可能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员工不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工作,而是自动自觉地把工作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通过管理文化构建,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合的氛围,使企业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顺应形势、顺应社会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使管理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样,就使企业成为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有机整体,企业因此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

市场复杂多变,且变化的速度在日益加快。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是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企业只有快速反应、快速应变才能生存。企业行为不仅是比价格、质量和服务,还要比反应、比速度、比效率。在这商机稍纵即逝的时代,谁抢先一步谁就把握了获胜的先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建立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企业面临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必须具有快速的经营反应能力。获得这个反应能力必须建立自己的战略弹性。战略弹性是企业依据企业本身的知识能力。为应付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而具有的应变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由人员、程序、产品和综合的系统所构成。战略弹性由组织结构弹性、生产技术弹性、管理弹性和人员构成弹性所组成。战略弹性来源于企业本身独特的知识能力,而企业人的知识本身的构成和其组合方式是构成战略弹性的关键。一旦企业建立起自己的战略弹性,企业即形成了组织的活性化、功能的综合化、活动的灵活化,这一切即构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从而就建立起别人无法复制的战略优势,竞争能力将会得到大大的增强。

技术和知识在急剧增长,但无论多么先进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淘汰,因此一个企业要保持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

学习型企业不仅要求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要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获取新知,不断超越自我,而且要求企业也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超越。要达到学习型组织需要有这几个方面的扎实基础:

在企业处理问题时要扩大思考的空间,通过电脑模拟把事件的前因后果都考虑到,建立系统处理的模式。在认清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最理想的环境,不是降低理想来适应环境,而是提升自己来达到理想,这需要创意、耐力、不断学习和不断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强调每位员工都要以开放求真的态度,将自己的胸怀开放出来,克服原有的习惯所形成的障碍,不断改善它,最后还要突破它,以这样一个全新的心智模式出现。建立共同目标前景是以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使命组织在一起,以便达到一个共同的未来目标。

团队学习是组织中沟通、思考、对话的工具,强调不在本位、不自我防卫、不预设立场、不敬畏的情况下共同学习。团队学习是适应环境骤变的最佳方法。惟有大家一起学习、成长、超越和不断地进步,才能让组织免于失败,创造出不断成长的绩效来。让你的员工与你一起发展,一起成长。选定某一个员工后,给他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考验他,然后确定他的能力如何,他能做什么工作,他的缺陷与不足在哪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确定他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职员。

商业管理背后的真正动力

商业界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凭借所谓的“单枪匹马”得以成功了。但我坚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功成名就,主要是由于他选择了正确的员工与下属,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这个人才能够成功。

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仔细地挑选下属——然后在某个限度内只给他们一根松松的缰绳,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我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管理员工的理念的存在,使得一大批企业能够稳步发展并踏上了成功之路。

许多有能力赚100美元薪水的人仍然是一个只赚50美元的小职员,只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自由去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某大企业主管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也许就有某位职员,他的才能要远远高于这位主管,只是他没有机会充分展示出来。只要他一有机会,让他全权处理企业事务,充分发挥他的能动性的话,他的才华将会使你惊讶不已。

从其他企业挖来一个人,将他放在一个高位去管理企业中原有的员工们,不如从员工中间选一个年轻人,每周给他发10美元的薪水,不断地培训他、教育他,让他成长为优秀的管理者。

让你的员工与你一起发展,一起成长。选定某一个员工后,给他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考验他,然后确定他的能力如何,他能做什么工作,他的缺陷与不足在哪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确定他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职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让这个职员在某些事上有充分的决定权和选择的自由,然后观察结果如何。

人们只能通过自己所犯的错误汲取教训,学得经验。任何一个雇主应当期望也应当鼓励自己的员工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勇于犯错误。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这些员工才能积累到经验。这种管理培育员工的方式在早期可能代价十分昂贵,但这是唯一正确合适的培训员工升至合适职位的方式。

任何一个人都只有浪费了无数的弹药以后才能将自己训练成一个“神枪手”。对于一个显示出过人才华的年轻员工,任何一个雇主都应该舍得花费金钱与精力做实验。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些付出都会有丰厚的回报。但是如果员工接二连三地犯错误,也没有任何积极的结果出现,那么这个员工就应该离开企业了。但是,另一方面,一旦结束了这一类的实验,确定了这个员工的能力,接下来自然要做的就是提拔他到更高的职位上,加他的薪水了。

这种培养员工的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能激发员工潜在信心,如果缺乏信心,他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帮助企业成功。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员工具备创造力这一品质,而创造力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就意味着贸易和利润。

赢得员工对企业绝对忠诚的最可靠的方式就是要在最开始时就让他们知道他们在企业内会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才能。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在所在的企业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才华。一旦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了这种关系,只要他是适合这个企业的人,他就永远都不会寻求离开这里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去。

也有的时候一个企业会有这样的人,才华有限,当他达到了能力的极限时,就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了。

有些企业的主管们经常找他的下属个人谈话,询问他们的工作方法,其实方式方法都不是重要的。我们在生意中真正重要的是总的贸易额,是最后的实际结果如何。只要他所在的部门经营良好,利润丰厚,他采用了哪种方式和方法是不必在意的。

一个企业要成功还应当注重每一个员工的荣誉感与自尊。企业应当让员工明白他本人的发展完全在于他自己,在于他工作的质量。如果一个销售人员的销售额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内上升了3%的话,无论他采用了何种方式达到了这一业绩,他都足以证明自己有能力继续留在企业内。

按照同样的理论,太多的教育员工的指示危害十分大。不要太具体,这样的态度把一个人变成了一台机器。当你派某位员工到某个岗位上去做某一件事,履行某一责任时,永远不要对他说:“就这么做”或者“别那么做”。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说,“去好好想一想,研究一下这件事,充分发挥你的才干。”当然,如果这个员工是适合这个工作的人选的话,也一定会尽力充分发挥他的能力的。本着这种思想,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应指定任何一位员工必须遵守的具体的规则,而是将公务和每个员工的行为变成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机会。

我们也不必对员工进行口头的表扬或斥责。也许我们经常会告诉某位员工说他工作得太辛苦了或者说他的薪水有点低了。但是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会继续说他的薪水其实是他所在岗位应得的最高薪金,并且告诉他,只要他本人有才干有能力,一旦有了机会他会立刻得到提拔的。一般情况下不需单个员工的请求或询问就应给他们加薪或提职。这并不是说作为员工不应当自己要求加薪提职,而是说,基于我们本着这些原则对员工采取的态度,我们很快就能知道一个人的工作成就是否与他所得的薪金相匹配。如果他称职,就应该受嘉奖,因为他为企业也赢得了利润。

正是因为一个人能够在他目前所在的岗位上做出了超乎意料的成绩,才使他能够得以提升或加薪。在管理体制中,管理这一类型的人不能采用其他任何诸如特别奖金、红利或者送小礼物的方式,否则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人只会把这一类的嘉奖看作是对他们的侮辱,因为这些行为只会暗示他们并没有做到最好。这些方式就本质而言是一种侮辱。由于员工特别的努力与付出,给予他们奖励或荣誉,这在某些组织中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激励员工的方式,但在一个员工个个都有自由选择和决定权力的机构或企业里是绝对行不通的。

这种管理下属个人的方式与其他最先进的选择、培训、获得员工的管理方式一样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因为这种方式能彻底检验出员工的能力——它可以将合适的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也可以为合适的岗位找到合适的员工。这种方式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同时还能够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想要成为尽善尽美的企业,就要随时做好应付各种变化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混乱中振兴起来。成功的企业是那些总在进行不懈努力的企业,而不是那些靠吃老本过日子的企业。

企业应付内外变化的措施

想要成为尽善尽美的企业,就要随时做好应付各种变化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混乱中振兴起来。成功的企业是那些总在进行不懈努力的企业,而不是那些靠吃老本过日子的企业。

商业环境瞬息万变,这种变化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管理者想要应付这种变化,就必须秉持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