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蜀汉大帝
18927800000007

第7章 智囊团推敲凶贼

这其中,有一个少年和法正关系十分要好,亲如兄弟,因为他和法正一样,都喜欢寻求刺激,喜欢声色犬马。

刘阐根本不用苦思冥想这人是谁,只见此人身着高贵衣袍,不过同他那矮小的身材,略微黝黑的面颊似乎格格不入。

还有,他的每一个笑容看起来都透着几分猥琐。此人正是十四岁的张松,字子乔。

“各位请坐。”

刘阐深知,这其中大部分少年还是颇为讲究礼法的,这两个小子举止轻佻,可刘阐不能,他还得装作谦谦君子的样子,在他们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今天除了宴请各位仁兄贤弟,还有一件事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凶手是谁。”刘阐环顾自己的这帮饱学之士,将来的西川栋梁,开口说道。

邓家幼子邓芝年方十三岁,此刻第一个站了起来说道:“公子,依我看此人的身份定是势力强大,否则寻常人等必不敢如此胆大包天。”

见邓芝说完便是一屁股坐下,便可知道他能猜出的就这么多了。

不过刘阐还是点了点头,这可是西蜀帝国后期屈指可数的人才,年方十三就能有此见识可见一斑。而且邓芝的推断合情合理,直截了当,至少缩小了盘查范围。

而另外两名少年杜琼、秦宓二人想法一致,派出一个代表秦宓起身说道:“公子,我等认为此人定是和公子有隙,而且此人耳目众多,距离公子不远。”

前一句等于在说废话,不过后两句倒是引起了刘阐的深思,耳目众多,深得民心,可见此人地位极高,刘阐思忖道。

对于这两个好友,刘阐亦是点了点头。历史上他们并不擅长谋划,而是以学问治政著称。尤其是大学士秦宓,号称蜀中第一通天博学士。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杜琼学识渊博、沉默少言,自幼时跟随任安学习,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

而最令刘阐震惊的是,这小子竟然精通天文历法,堪称后期蜀国之最。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三国蜀汉时谋臣,善舌辩。早年归刘璋,后降刘备。

刘备伐吴前,秦宓劝阻,刘备大怒,欲杀秦宓。因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性命,仅被下狱,后被释放,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

吴蜀同盟后,孙权派张温至成都回访。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无言以对。后官至大司农,建兴四年病逝。

然而最令刘阐拍案叫绝的还是另一件事。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迎请秦宓为州别驾,不久又提升他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

吴蜀联盟后,东吴派张温前来修好。张温即将返回时,文武百官都前往为他饯行。众人到齐后,惟独秦宓未到,诸葛亮几次派人催他,张温问:“他是什么人?”诸葛亮说:“益州的文人学者。”

秦宓到后,张温问他:“您学习吗?”秦宓说:“五尺高的孩子都学习,您又何必小看人!”张温又问:“天有头吗?”秦宓说:“有头,在西方,《诗经》说‘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头在西方。”

张温问:“天有耳朵吗?”秦宓说:“天高高在上却能听到地下声音,《诗经》有言,‘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如果上天无耳,用什么来听?”张温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没有脚,凭什么行走?”

张温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有姓,姓刘。”张温问:“您怎么知道?”秦宓回答说:“当今天子姓刘,因此而知道天姓刘。”张温问:“太阳诞生在东方吧?”秦宓说:“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归宿在西方。”

一问一答如山中回音,应声随出,张温对秦宓十分敬服。秦宓的文才口辩,大都如此。

另一名少年王甫,字国山,行礼道:“公子,依我之见,我们还是要慢慢观察,找到证据再下结论,待到人赃并获,方能让贼人心服口服。”

刘阐亦是点了点头。最后,众人的目光全部投向最后一名少年,只见此人面相颇为英俊,只是透着一股邪气,尤其是那双眼睛,十分狭长,看起来颇为阴翳。

“孟达,你个吃货,快说说你的意见!公子待我们如同兄弟,你好歹也要给些建议。”法正看向少年,大声叱道。

少年抬起头看了众人一眼,随即面无表情的说道:“二公子,我还没想好。”说完举起酒杯喝干美酒,又继续胡吃海塞起来。

“我脸皮都没他这么厚!”张松黝黑的脸不禁凝成一团,嘲讽道。

话刚说完,众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张松,露出质疑的神情。

“嘿嘿,好吧,我承认我只不过是贪点儿小便宜罢了。”张松干笑了两声,遮掩道。

众少年被张松一句话逗笑了,在他们这些少年里,就数他最风趣幽默,很多人暗地里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西川东方朔”。

众人大笑,而刘阐却面带复杂的看向孟达。他知道,前世的刘阐十分看中孟达,尽管这小子看似没什么才能,不过一向礼敬贤人的刘阐却看出了孟达的不凡。

而现在的刘阐,对孟达了解更深。他就是这样,看似平庸无奇,实则极有心计。能够和法正、张松这样的奇才关系亲密,想必二人也是看出了他的才能。

不过刘阐却十分清楚,孟达此人见利忘义,哪边对他的好处大,他就倒向哪边。他曾和刘封驻守要地上庸,廖化舍命前来求救,他却教唆刘封拒不发兵。

一是吴魏联军势大,即使去就也是杯水车薪,白白送死。二是他想保存实力,韬光养晦。关羽死后,惧怕刘备问罪,便投降了魏国。后来见司马懿势大,又投效蜀国,策划兵变,最后因为轻敌被司马懿突袭猝不及防,城破身亡。

由此看来此人是个隐藏能力颇深的心机婊,看似平庸无能,实则暗藏才华,和法正相比,此人可是个文武全才!

刘阐打算日后慢慢理会,来日方长,试着让他效忠于自己。至少现在他能投效自己,说明他十分清楚自己和大哥的不同。

“位高权重,耳目众多……”刘阐双手抱肩,已经想到了一个人,赵韪!

历史上的赵韪掌管东州兵数万。这些士兵本是三辅地区的流民,后来被选拔训练成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战力强悍,至少在后汉时期步战骁勇,尤其是山野作战,几乎独一无二。

东州,指的便是益州巴郡,可知赵韪历来驻守巴郡,保护益州东部屏障,提防刘表西侵。

而此时,赵韪并没有驻守东州,而是在城内驻兵。这是老爷子刘焉的决定,他需要这支劲旅为他征讨山贼、异族,甚至那些反对他的益州土豪大族。

这样一来,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不过,光是猜测并不奏效,想要抓到证据还得转动脑筋。

法正、张松、邓芝、秦宓、王甫、杜琼,还有那个摇摆不定的孟达,这是他现在全部的势力。

但这还远远不够,他需要武将的支持,一切都要趁早,越早越好,刘阐思忖道。

“我那个大哥,量必麾下有不少精兵强将吧?”刘阐可不敢小看自己的大哥。

目前看来,西川仍然是以三大元老为首,后期那些大将目前大多数还只是少年。

但这些少年将军绝对不可小觑,他们将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可以说没有他们,自己难成大业。

刘阐忽然想到一名将军,吴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