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蜀汉大帝
18927800000093

第93章

“孩子,多少年啦……咱们有多少年没过上这么安稳的日子了?”长安城一间民宅内,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看着自己的孙子,慈祥的问道。

“从董贼作乱开始,大概有七年时间了……祖母,父亲在武陵为官,不如我们……”

“混账!”老妪见状立即攥紧拐杖奋力敲击地面:“休提那个不孝逆子,身为一介县令,见难舍弃他的子民跑到南方避难,这岂是大丈夫所为?枉我从小教育他做人做事。你可不能像你父亲一样没有骨气。”

“孙儿明白了。”青年闻言叹了口气,对于父亲的做法,他也是深为可耻,只是眼下家中生活窘迫,若是不去荆州投奔父亲,只怕难以维持生计。

“孩子,祖母给你一个注主意,既能养活我和你妹妹,又能保境安民,不负你平生所学。”老妪语重心长说道。

“祖母请讲,孙儿铭记于心。”

“嗯。”见孙儿这般听话,老妪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现今西川二公子礼贤下士,颇得人心,就连张县令都愿意为其效力,我看孙儿你倒不如投奔西川少公子,也不负一声才学。小小的枳道亭岂能任你放手施为?”

青年闻言一皱眉,纠结道:“祖母言之有理,可是我现在只是一介平民,再说关中动荡不安,四周都是敌人,那个刘公子岂能在这里岂能长久下去?”

“你小子到现在还挑剔!”老妪厉声道:“正因为刘公子现在形势不容乐观,才会更加重用你,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吗?”

“祖母息怒,孙儿这就去投效刘公子。”

老妪这才言语缓和道:“孙儿啊,相信祖母的眼光,这个刘公子是不会辜负你的才学,他能在短短半年内站稳脚跟,说明他不是一般的君主,日后你就会明白,今日的选择多么明智。”

“祖母放心,孙儿这就出发,前去投效刘公子。”

老妪满是褶皱的脸上透露着欣慰的神色,微笑道:“出发吧,金祎。”

……

“刘公子有何见教?”

“久闻杜县令为官清廉,治理有方,在下不才,敢请县令大人助我一臂之力。”

郑县县衙,此刻早已破败不堪,这里原本是军阀杨定的军城,此刻已被刘阐部队收复,而刘阐正是抱着求贤若渴的心境闻知此处有一大才,因此急不可耐的来此寻觅。

得知此人不在家中,正在县衙时,刘阐立刻带上亲兵前来拜会。只是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由得呆住了。这青年正男子坐在破败的县衙大堂之上,外面朔风正紧,他却生了一堆柴火,不知在批阅着什么公文。

“人言郑县县令杜畿勤政为民,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刘阐恭声行礼道。

此人年纪二十三岁,年纪轻轻,却给人沉着冷静的感觉,他双目看似柔和,细看却透着一股坚毅的光芒。这青年正是郑县县令,杜畿,字伯候,京兆杜陵人,乃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

最让刘阐在意的,便是此人有断案才能,曾担任过司空司直,帮助丞相举察百官不法之事。

“公子,如今世道险恶,为官者有亡身灭族之险,我已决定不再步入仕途了。”杜畿叹了一口气,杨定驻守郑县之时,杜畿只不过是个傀儡县令罢了。

杨定之所以没有杀他,是因为自己在郑县深得民心,且有治政才能,否则早就一刀将自己咔嚓了。几年来董卓及其部下在司隶进行的昏暗统治已经使得自己失望到了极点,年少时的心气也已经泯灭的所剩无几了。

“杜县令才二十三岁,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何故自暴自弃?刘阐不才,定当誓死守卫京畿浩土,抵御外贼入侵残害,保境安民。”

“你?”杜畿暗自叹了口气,说道:“公子恕我直言,现在司隶地区的形势非常危险。西方有马腾韩遂、羌胡贼人;北方有白波贼、匈奴骑兵;南方有刘表、袁术虎视眈眈;东方有曹操袁绍时刻垂涎,如此,司隶可说的上是一座围城,是一个死囚笼,早晚必备群狼蚕食分割。”

刘阐并未生气,杜畿说的十分中肯,刘阐只是笑了笑,说道:“所以,伯候对这里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并不希望司隶被毁灭,是不是?”

杜畿暗道一声厉害,一句话就抓住了自己心中所想。的确,黄河、渭水、洛水之地是他的故乡,谁又忍心看到故乡被外部贼人分割蚕食?只是现时摆在这里,令他不得不失魂落魄。

“如果我能守得住呢。”刘阐笑着看向杜畿,问道。

“公子真愿意固守这里?这里可以算得上是一处绝境了。”杜畿惊诧道。

“在别人眼中这里是绝境,但在我眼中这里是我大汉复兴的根基所在!”刘阐正色道:“周文王在这里休养生息,富国育民,其子武王终于灭掉殷商,建立西周王国,分封天下八百诸侯;大秦在这里繁衍生息,变法图强,终于统一天下,结束千年割据的天下时局,成就千古大业;高祖在这里定都,文景之治从这里开始,武帝大业从这里出发。难道这里不是霸业的根基吗?”

杜畿被说的哑口无言,之前的疑虑少了许多,反而对司隶多了一份自信。他看向刘阐,正色道:“下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公子,还请公子直言相告。”

“但讲无妨。”

“公子为何来到这里?”

一句简单的话语,却包含了更多含义。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身为西川二公子,不远千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其次,你有什么企图?想要得到什么利益?第三,放着好好的少爷不做,为何就敢攻伐长安,蹚这一趟浑水?

刘阐知道,这种人喜欢以诚待人的君主,若是说谎,只怕会失去他的信任。

刘阐直言道:“伯候问起,那我便直言相告。我是景帝后裔,拯救汉室责无旁贷,但只恨力不从心。因此,从十四岁开始我就训练军队,征伐西羌。我被兄长算计,在每个噩梦里挣扎,思索着反击的策略,终于击败了兄长;汉中是益州的土地,我不希望被人窃取,因此兵伐汉中张鲁,收回失地;老爹只图安逸,不给我粮草军械,我只有自己想办法。就算他是益州之主,千阻挠、万拦截,我也绝不会停下征伐的脚步,因为我很清楚我正在做什么。除了不甘心一生碌碌无为之外,我希望这一辈子过得轰轰烈烈,找到活着真正的意义。现在我找到了,它的名字叫做‘大义’。”

“噗通。”杜畿猛地跪在地上,叹息道:“好气魄!好言辞!气壮山河!”从刘阐言语中,他明白了这个少年为何能够众望所归,为何能够在短短半年就占领三辅,更明白了他的难处。

最令他钦佩的,是刘阐毫不掩饰自己的性情。兄长算计、父亲打压,他都直言相告,并非是他目无尊长,而是他爱憎分明,面前的少年看似孱弱,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丈夫!

“下官不才,愿为公子心中的大义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刘阐连忙将杜畿扶起身来,禁不住摇了摇头,这小子,今日倒是逼迫自己“真情告白”了一回。看来他找到了他的子期倒也值得。

“公子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刘阐走出门外,看向东方,笑道:“伯侯,我们的大业,就从这里出发。大业在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