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1896000000049

第49章 战国时代的文化大神(2)

我们都知道战国有四大君子,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都是当红炙手可热的谋士,他们对上帮君王出谋划策,对下很有礼貌,因而人脉关系广,名气也很大。吕不韦对四君子的交际手腕是欣赏的,但他却能做的比他们更好,因为他从前是个大商人,没有人比他更擅长跟人打交道了。现在既然他准备写书了,光靠自己一个人的水平是不够的,他必须得引进一批有文采的人,由他来策划,大家一起来写,打造出一套鸿篇巨著出来,把名气打出去。

于是,吕不韦开始招门客,开出了很优厚的待遇,搞得前来应招的人把门口挤得水泄不通。当然,和四君子不同,吕不韦招门客是为了写书,所以那些长得人高马大的猛男是直接刷掉的,只收肚子里有墨水的文人。而且吕不韦本身也挺会算计,擅长谋略,自然也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猛男。秦国的猛将一捞一大把,军力强大,他也根本没必要养一群猛男。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要写书,要扬名立万,要洗掉商人的污点!

等到招够了人后,吕不韦就把这些文人集中到一起,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写出来,不限题材,不限思路,随意发挥,集思广益。

果然,等大家把文章交上来一看,什么文都有,五花八门,三教九流,天马行空,吹牛扯淡,要啥有啥。古往今来,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历史更迭,朝纲治理,士农工商,畅所欲言,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文甚至还写重复了,区别只在于观点不同。

这些文章虽然杂,但是内容丰富,观点新鲜,看点十足,在战国时代要是编成书,绝对能引起畅销哄抢的。吕不韦很满意,立刻挑了几个写文章的高手,把这些文章重新归类、整理,综合编到一起,于是,历史上就多了一本名书《吕氏春秋》。吕不韦对此书非常看重,认为是一本难得的杰作,吹牛说它是一本包揽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

比如,在这本书总序里这样写道:“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吕氏春秋》兼容了儒、法、道、阴阳、墨、兵、农等各家的学说,吕不韦也是因此被称之为杂家。这本书虽然不是吕不韦一人编写的,有其他人参与,但书的前期策划和内容,都是经过他一手精选、整理的,肯定能够代表他的思想。

为了提高名气,扩大影响力,吕不韦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宣传推广方法。他请人把全书抄下来,挂在咸阳的城门上,还发出悬赏令,如果有谁能改动其中一个字,就赏千金。消息一传开,轰动全城。老百姓全跑来围观,甚至诸侯各国的游士也跑来看,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有什么地方可以改的。

一字千金的故事就是出自这里的,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证明,《吕氏春秋》的内容已经达到字字珠玑,尽善尽美的地步了。这样一搞,很快吕不韦的名声就打出去了,《吕氏春秋》一书也在各国传扬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大作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而这正是道家的优点与特色。吕不韦借了门客的手,写了这部书,虽然是靠别人的才华往自己脸上贴金,但是在文化事业上,的确是为秦国做了不朽的贡献,功不可没。

吕不韦出名了,终于洗掉了商人的污点,可惜,接下来,他却要为出名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过了王权所能容忍的范围,他这个“仲父”太不老实了,已经让嬴政深深地反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