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极彝训[1],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2]。故象[3]天地,效[4]鬼神,参物序[5],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6],极[7]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8],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注释】
[1]三极:指三才,即天、地、人。彝训:经常的道理。彝:经常的。
[2]不刊:不可磨灭。刊:削除,削去。鸿教:强大的说教。
[3]象:取法。
[4]效:验证,检验。
[5]参:参与,干预。序:秩序,引申指规律。
[6]洞:通达,洞察。奥区:隐秘深奥的地方。
[7]极:追究到底,引申为彻底掌握。
[8]糅(róu):混杂。
【语译】
讲述天、地、人三才不变道理的书籍叫“经”。“经”就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不能轻易改动的伟大教典。它向天地取法,向鬼神验证,参照万物的顺序,从而制定出人伦纲常。这样的经典,可以说是深入到了灵魂深处,探究了文章的根本。三皇时有《三坟》,五帝时有《五典》,之后还有《八索》《九丘》这些经典,历经时代久远,其中的道理就越来越模糊甚至复杂。之后经过孔子的修缮,这些经典才放射出光芒。于是《易经》的意义由《十翼》来发挥,《尚书》中呈现了可以看到的七种好处,《诗经》中列出了四部分作品,《礼记》确定了五种主要的礼仪,《春秋》提出了五项条例。这些在内容上既能陶冶人的性情,在用词上也可称为写作的典范。因此可以启发学习,培养正道,让本身明白的道理更加显著。然而自然道理的精神十分微妙,圣人的见解卓越;就像高大的墙能包容宽广,万斤的大钟,不会发出细微的响声一样。
二
夫《易》惟谈天[1],入神[2]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书》实记言,而训诂[3]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4]风裁[5]兴,藻辞谲[6]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7],以详备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注释】
[1]天:天道,就是自然的道理。
[2]神:精妙。
[3]训诂(gǔ):对古书文字的解释。
[4]摛(chī):发布。借指《风》《雅》等诗篇的写作。
[5]裁:制,指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6]谲(jué):欺诈。
[7]鹢(yì):似鹭的一种水鸟。
【语译】
《易经》只谈天道,神妙而实用。所以《系辞》称其意义深远,辞藻华美,但其中讲的事情难以明白。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可见这部书是圣人深奥哲理的宝库。《尚书》记载古代王者的语录,文字难懂,但只要通过《尔雅》了解古代语言,其中的意思就简单了。所以子夏赞叹《尚书》说“像日月那样明亮,像星辰那样清晰”,是赞美其记录明确。《诗经》说的主要是人的感情,与《尚书》一样难懂,里面又用了很多赋、比、兴的手法,文辞华美,比喻委婉,读起来能体会到它温和的特点,因此《诗经》切合了圣人的情怀。《礼经》是用来建立体制、制定规范的,它条目详细,如果照它去实行,效果一目了然。即使任意从中取出只言片语,也十分珍贵。《春秋》辨析事理,一个字就可以表现赞赏和批评。例如“陨石五块”“六只水鸟倒飞”,这是用文字的详尽来显示写作的技巧;“宫门和门前两观失火”,则用先后次序的不同来显示主次。《春秋》委婉曲折、用意隐晦,确实非常深刻。《尚书》文辞古奥但内容明确易懂;《春秋》文辞简单,但意义深奥难懂。这就是说圣人文章辞藻各有特色,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
三
至根柢槃深[1],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馀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注释】
[1]柢:基础,根基。槃(pán):与“蟠”通,弯曲。
【语译】
经书像大树一般,盘根错节,枝叶繁茂,言辞简练而意义丰富,事例平凡而寓意深远。因此这些文章虽然历史久远,但其意义跟着时代进步,后代的学者去探索学习并不算晚,前代先贤用了很久也不嫌过时。经书的作用,既像泰山云雨洒遍天下,又像黄河之水灌溉千里!
四
故论说辞序[1],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2],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3],则《礼》总其端;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注释】
[1]论说辞序:四种文体。论:议论事理的文体。说:解释事理的文体。辞:韵文名。序:叙述事理次第的文体。《文心雕龙》所论各种文体,无“辞”“序”两种。
[2]诏策章奏:四种文件,带有政治色彩。诏:帝王训告大臣的文书。策:帝王向臣下提问的文书。章:臣子向帝王陈述政事的文书。奏:臣子向帝王谢恩的文书。
[3]铭诔(lěi)箴祝:四种文体。铭:刻在器物上记功或自警的文字。诔:哀悼死者的文字。箴:对人进行告诫规劝的文字。祝:祷告神明的文字。
【语译】
因此,论、说、辞、序等体裁,是从《易经》开始;诏、策、章、奏等体裁是从《尚书》发源;赋、颂、歌、赞等体裁是以《诗经》为根本;铭、诔、箴、祝等体裁,都以《礼记》为开端;纪、传、盟、檄等体裁,是以《春秋》为本源。它们堪称文章的最高标准,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所以诸子百家驰骋踊跃,终究还是无法跳出这个范围。
五
若禀经[1]以制式,酌雅[2]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3],二则风[4]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5],四则义贞而不回[6],五则体约[7]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8]?
【注释】
[1]禀经:接受经书的榜样。
[2]酌:拾取。雅:指经书中雅正的语言。
[3]诡:虚假,狡诈。
[4]风:风化,风格。指作品的教育意义。
[5]诞:虚妄,荒诞。
[6]回:奸邪,邪僻。
[7]体:风格。约:简练。
[8]欤(yú):语气词。
【语译】
如果根据经书来制定文章格式,以准确的语言来丰富文言,就如同靠近矿山冶炼,靠近大海制盐一样,事半功倍。所以做文章能效法经书,这样的文章有六个优点:一是感情深厚而不偏离,二是风格清雅而不混杂,三是事例可信而不荒诞,四是意义正直而不曲解,五是问题简约而不冗杂,六是文采华丽而不浮夸。扬雄用“玉不琢不成器”来作比喻,说明“五经”里也应包含文采。人的德行决定文章好坏,德行又要通过文辞来表现,孔子的文辞、德行、忠诚、信义“四教”中,将文辞放在首位,可见文采可以与其他三者匹配互助。后人在道德、名誉方面都向圣人学习,但文章写作方面则很少去做。所以楚辞艳丽、汉赋奢华这些文章弊端流传了下来,随着发展更加严重。纠正错误,回到正统,不就好了吗?
六
赞曰:三极彝训,道深稽[1]古。致化[2]惟一,分教斯[3]五。性灵熔匠[4],文章奥府[5]。渊哉铄[6]乎,群言之祖。
【注释】
[1]稽:查究。
[2]致化:施展教化。
[3]斯:则,就。
[4]性灵:精神,性情。熔:熔化金属,比喻陶冶性情。
[5]府:储藏室。
[6]渊:深。铄:美。
【语译】
总结说:天、地、人三才的古训,道理深刻可以稽考到远古。教化民众是唯一的目的,分类教导成“五经”。就像工匠铸造熔化金属一样改造人的性情,又如同文章奥秘的宝库。经书深远博大而精妙,是一切言论文章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