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1905200000008

第8章 鲁酒薄而邯郸围——最昂贵的酒质鉴定(1)

所谓的“薄”,就是味道比较淡,换个说法是不够醇厚,酒精度太低。因此,这可算是历史上最昂贵的酒质鉴定,由此看来,楚宣王可说是质量检测监督局最早的祖师。无论是鲁国还是赵国,无论是以次充好还是酒质使然,反正得罪了盟主,结局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受到惩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常说略备薄酒以待来客,但话可以这么说,事却不能这么做。

因为这次酒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得从献酒的礼仪说起。

在西周的时候,一般是周天子才有权利汇集诸侯,诸侯进贡各地的土特产,进献自家酿制的美酒,再向天子汇报一下自己国土上的情况。当时汇报的东西一般都很家常,宴饮的氛围也很好,天子也不会让他们空手而归,高兴了就给他们几件平时使用的东西,让他们奉若至宝地拿回去。

到了东周,周天子没了力量,钱财也没有,穷得呱呱叫。而诸侯这时候也不怎么来朝贡了。诸侯们一方面不把天子放在心上,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缺少点什么。

这时候管仲上场了,他是大家公认的春秋第一号人物。他告诉大家,我们要立个诸侯的盟主,叫霸主也行,叫方伯也行,天子干不了的事情,让他来干。大家都恍然大悟,对管仲的高见佩服不已。这时管仲趁机推出了首任霸主的人选——齐桓公,大家还处于刚刚的兴奋之中,也就没有人反对,所以齐桓公的第一任霸主就做成了。

当霸主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其中一点就是诸侯要向自己在上贡。

据说当年雅典无非希腊联邦其中一个小小的邦城,但因为它在抵抗波斯人入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变得在异常突出。赶走波斯人之后,联邦决定在雅典设立金库,以筹备资金建立军队以抵抗外来入侵。一夜之间,雅典人发现自己有钱了。其他的各个邦城每年都向雅典无条件输送众多的钱财,雅典人发现自己差不多什么都不用作,因为雅典辛辛苦苦做上一年的总收入不过是各城进贡数的五分之一。

这成了雅典幸福的来源,口袋里有钱,心里不慌,他们于是心平气和地搞学术,玩音乐,听戏剧,把希腊文明推向了高潮。

春秋的霸主国就差多了,不仅没那么多钱,还要随时准备开拔,去摆脱小弟们之间的纠纷。而且霸主是轮着做的,谁强谁做,齐桓公仗着管仲做了一届,马上便让位给晋文公,晋国做的长久一些,但中间也不断受到秦穆公、楚庄王的骚扰。当然,紧接着夫差、勾践这对生死冤家横空出世,愣是作了诸侯的盟主。

战国的盟主就更多了,变得也更快。我们这次事件的主人公楚宣王便是其中之一。当盟主是有征会诸侯的权利的。有事没事都可以把诸侯国叫上,大家叙叙旧,小国给大国进献礼物。

当时进献的礼仪已经完全不成样子了。这其中春秋时期的那几个霸主功劳最大。齐桓公还行,因为是第一个,所以比较老实;晋文公刚成为霸主,便拨不急待地向天子请求,让他以天子的礼节下葬,天子明确表示反对,他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剩下的几个就不那么好对付了,因为他们都是野蛮人。

楚国号称荆蛮,在诸侯国都规规矩矩地做公侯伯子男的时候,他已经自称为王了,跟天子平起平坐。天子不能奈他何,中原的诸侯国还有西边的秦国也惹不起他,所以只能在文字上玩一玩褒贬的小游戏,事实上是默许了。齐桓公想摸一摸这老虎屁股,就带着诸侯杀到了汉水边上,说我今天就是想来问问,当年昭王南征楚国,怎么一来不复返呢?而且你们好几年没有向天子进贡了,搞得天子没有沥酒的苞茅,你们该当何罪?

周昭王当年南征,在渡汉水的时候被当地的老百姓使诈,乘着一艘胶粘的船就上路了,到了江心胶质溶解,船呼啦啦的往下沉,昭王当然也一命呜呼了。所以这怪不得楚国,当时这地方还不姓楚呢。至于进贡苞茅的事情楚国倒是承认了,说这个我们会研究考虑的。

齐桓公打算以武服人,便带着楚国派来的使者到诸侯的军队面前炫耀了一番,这使者显然见过大世面,对这些棍棍叉叉毫不在意,说我们楚国啊,以汉水为护城河,以方城为外城,然后鼻子哼哼,就懒得说下去了。齐桓公也明白意思是就凭这点小三脚猫,显然是奈何不了他们,虽然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好退兵。

吴王夫差更离谱,按照礼节,一羊、一猪、一牛为一牢。招待天子最为隆重,用十二牢;诸侯次之,用七牢;卿用五牢。夫差派人去跟鲁国说,宋人招待我用百牢,你们也要一样。鲁人跟周天子关系最为亲密,对周代的礼节也最为看重,因此自然不干。夫差理直气壮,说,你们以前招待晋国的正卿范鞅都用了十一牢,招待我用百牢不为过。

鲁国很委屈,说那是因为范鞅掌握晋国的大权,不这样就要讨伐我们。吴王才不管这一套呢,他说你不照做我也一样讨伐你。鲁国没办法了,只好乖乖地进献百牢。

春秋的礼仪被所谓的霸主、野蛮人们破坏的差不多之后,后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当然,也就发生了我们的这个故事。

这故事有两个版本,先说第一个。

在楚宣王的任上,楚国终于彻底灭掉了陈国和蔡国,直接把势力推进中原。这时候的楚宣王随便跺一跺脚,其他诸侯都胆战心惊一番。据说他的令尹叫昭奚,他经常在其他诸侯面前耀武扬威,作威作福。

宣王很奇怪,想这帮诸侯怎么回事,那么怕他。大臣江乙告诉他说,昭奚但凡跟周后打交道,要做什么决定的时候都说这是楚文王的意思,诸侯就不敢有意见了。所以,他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可想而之宣王在北方诸侯国的震撼力。

宣王召见诸侯,鲁恭公去晚了。不知道为什么,鲁国人喜欢吃到,从春秋时期各国盟会开始,他们就不断地迟到。为此鲁公没少吃苦头。也因为去太晚,盟国往往把鲁国国君扣留起来,不让他回国,以示惩戒。可惜,鲁人估计比较憨厚,有时候还颇为顽固,因此屡教屡犯,老不悔改。

其实迟到了也没什么,一般的做法是不让迟到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签订友好协议,另外再把国君管起来,暂时不让他回国。不过这次有所不同,首先盟主是楚宣王,楚人一向比较狠;其次,鲁恭公迟到不算,还弄虚作假。

估计楚宣王也是懒得跟鲁人计较,迟到就迟到吧,也让他们参与盟约,仪式也是照旧,你得给我献酒。想当时,宣王肯定已经品尝过不少国家进献的酒了,即便平时滴酒不沾,那练也练出对酒的鉴别能力来了。所以,鲁人想蒙混过关,没门。

宣王喝第一口的时候,他觉得很奇怪,把侍从叫上来了,这是酒吗?

这样的疑问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宣王的老前辈楚共王时期,晋楚两国在鄢陵痛痛快快地打了一仗。他们乒乒乓乓地打了一整个白天,晚上休整,准备来日再战。楚国令尹子文回到营帐就让侍者端水来,他实在渴坏了。

他喝了一口,问侍者,这是酒吗?

不是。

再喝一口,再问,是酒吗?

不是。

于是他痛喝一气。

于是醉倒了,这真是酒。子反嗜酒,侍者为了讨好他,没有给他倒水而是倒了酒。

第二天凌晨楚共王让人召子反商议,使者回报说令尹身体不舒服,来不了。楚共王很心疼,亲自去他的营帐。在掀开门的一霎那,他闻到了刺鼻的酒味,一切都明白了。

他给子反留下一封信,说,这场仗靠的就是令尹你,可是你竟然在战场上喝醉了,还能怎么办呢?然后便扔下军队和子反回国了,子反一觉醒来,看了信,羞愧难当,便自杀了。

楚人显然很喜欢怀疑,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破坏。宣王的疑问是第二种。

侍者很小心地看着楚文王说,这是鲁恭公献来的酒。

这时酒吗?

宣王怒了,他很生气。想象一下如果有人明目张胆地把假做到了小布什前面,他能忍受吗?本拉登、萨达姆就是最好的例子。

禁止鲁国在盟会上的一切外事活动,把鲁恭公抓起来,关进小黑屋子,不要给他吃的。宣王决定行使他的盟主权利。

消息传到了鲁恭公那儿,这不是一个吃软饭的主。历史上传闻他是一个力图振作的国君。那时候的鲁国早就沦落到跟郑、宋一个级别,是典型的小国家。而且国内长期由季孙把持朝政,季孙、叔孙和孟孙三家把鲁国的土地和人口瓜分的差不多了,充其量就是年初年尾给国君献上点吃的穿的玩的。所以公室基本没什么力量。

鲁恭公即位之后也想振作,其中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是,他曾经派遣使者,带着赐给的粟米三千钟,去请大隐黔娄来做鲁国的宰相,不过被拒绝了。

他听说楚宣王借酒的事情发飚,登时火了,我好歹也是周公之后,名正言顺的皇黄氏宗亲,论爵位我是公爵,是理所当然的诸侯的老大,现在委曲求全违背礼仪给你献酒已经是够给你面子了,居然还吹毛求疵,挑三拣四,这样的盟会,不开也罢。一甩手,便带着人马回国了。

这自然是火上浇油,宣王更加愤怒,当上盟主没几天,就有这种二流国家跳出来张扬,以后还怎么混啊。于是,跟齐国打声招呼,两国军队立刻压倒了鲁国的边境上。

其他的诸侯国当然是站着看热闹了,他们早就学会了作壁上观,这样既可以娱目又可以保存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魏国没闲着。他已经觊觎赵国很久了,只是一直碍于楚国的压力,不敢贸然动手。眼看楚国现在无暇西顾,他果断出兵,攻打赵国,没过几天,便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了起来。

包围邯郸这件事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扑朔迷离的,还没有特别准确的说法。有人说包围没几天就攻下来了;也有人说这一包围就是整整的三年,秦国趁机猛揩魏国的油水,占领了好几个地方,邯郸这块地方对于魏国来说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鸡肋,再耗下去没什么意思,于是魏国主动撤围,魏国赵国和解。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总之,鲁酒没味道,宣王很生气;宣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有这个故事产生的第一个联想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外有个池,池里有些鱼,鱼儿没了水,全部死光光——这中间怎么联系起来的呢,就是城门失火了。同理,鲁酒没味道,宣王很生气,发兵打鲁国,魏围邯郸城,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就联系起来了。

这种稀里糊涂但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联系还有很多。

晋国打算扩张自己的领土,便打上了虢国和虞国的主意。第一步是让他们分化,然后各个击破。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虞国。晋国国君有两样宝贝,天下闻名,一是屈产的宝马;一是出自垂棘的玉壁。大臣荀息跟国君说,如果我们把这两样东西送给虞国国君,他肯定会答应我们借道去攻打虢国的要求,这样两国就会决裂。

晋君舍不得,说,那是寡人的宝贝啊。

荀息笑了笑,说,这两样东西放在虞国跟放在晋国没什么两样啊,不过放在里边和外边的区别罢了。晋君看他那么自信,想想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就答应了。

虞君见了这两样宝贝果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大臣宫之奇进谏说,晋国不会这么便宜我们的。他们是想灭掉虢国之后再灭虞国。所谓嘴唇没了的话,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我们和虢国的关系也是这样。所以,千万不能答应。

虞君早就被这巨大的糖衣炮弹打得不分东西南北了,那还管这些,不仅答应了,还主动要求帮助晋国攻打虢国。一次、两次、三次,一年、两年、三年,虢国的晋国的不断打击下灭亡了,晋国大军在回师途中,借虞国国君款待他们的机会,顺利进入虞国都城,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晋君当然对他的宝贝念念不忘。虞国灭了,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又回到晋君手里。他拿着玉璧说,这没有什么变化,可惜啊,马老了。

春秋时期大家都很喜欢干一件事情,就是千方百计地进入别人的都城,然后轻而易举地把核心机构一锅端掉,这样国家也就灭亡了。想来,当时还没有先进的攻城器械,城市攻坚太过吃力,所以能不费劲地进入别人都城当然是上上之选。所以,很多灭国的事情都是发生在饭桌上的。

息国国君息侯和蔡国国君蔡侯娶了陈国的一对姐妹,蔡国夫人是姐姐,早几年出嫁。当妹妹息妫出嫁到息国,路过蔡国的时候,蔡侯说,这是我小姨子啊,便“邀请”她到蔡国都城做客。在饭桌上见面之后蔡侯立刻就后悔了,认为自己真是亏大了,妹妹比姐姐可是漂亮多了。

蔡侯脾气比较臭,习惯不太好,因此在作风上也不太令人人满意。他看到小姨子之后就有点把持不住,对其动手动脚。最后,小姨子走了,他还恋恋不舍地郁闷了好多天。

息妫到了息国之后,就把她所受的委屈添油加醋地向夫君叙述了一番。直说得息侯怒发冲冠,大丈夫有爱妻而不能保护,那还算什么男人。

冷静下来之后,他分析了一下形式,认为凭自己的力量肯定干不过蔡国。于是他派人跟楚文王说,蔡国最近跟北方的诸侯联系很紧密,有叛变您的倾向。我们合伙把他干掉吧。楚文王早想教训教训蔡国,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