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听着王志的话,脑子里飞快地闪耀着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的样子。在这个很多人温饱都还没有解决的时候,拥有这三样东西的家庭,那该是怎样的时尚和富裕呀!琴音用心地看了王志一眼,眼前的这个男人,自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但要是现在就答应嫁过去,似乎又不是她内心真正想要的结果。琴音好强,她内心真正想要的,是自己经过努力得来的,而非他人施舍的。
王志发现琴音怔怔地想着什么,不敢再多说些什么。
两个年轻人,就这样没说话,相互沉默着。
琴音心里盘算着,要是自己积攒钱买自行车和缝纫机,要将近三百元钱。现在每月十三元钱补贴,就算不开销的情况下,积够三百元钱要两年多时间。天啊,不敢再往下想。
王志心里盘算着,琴音家里还很穷,在小山村依靠着一亩三分地,加上你兼职播音员,一天广播两次,每月十三元钱补贴,温饱都成问题。而自己父亲在粮站工作,母亲在供销社,每月收入将近七十元,省些用半年就能够买到人们梦寐以求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
王志想着这些的时候,用心地看了琴音一眼,眼前的女子虽然晒得有些黑,但那双明亮的似乎会说话的眼睛,还有那俊俏的脸庞,都是自己心爱的样子,梦想的情人。双方家庭实力的对比,让王志突然感到信心满满起来。
面条终于端上来了,王志下意识地将其中一碗往琴音面前推了推,示意她该吃面条了。琴音看见五角钱的面条与自己平时二角钱的面条其实在量上差不多,只是多了些肉,生气地又将王志推过来的面条往回推去:“我不吃。”
“我也有一碗呢。”王志说着,将另一碗面条往自己面前挪。
琴音看了一眼王志:“不懂省钱!”说着,便将王志推过来的面条又挪回跟前,低头不语,大口地吃起来。
吃完了面条,两人一起走出面馆。琴音心里想着:两个青年男女这样一起吃面条,算不算谈恋爱呀?好像算,又好像不算。
面馆出来,顺着公路再往前走三五百米,有一个幽静的院子。那便是公社的粮站。
王志说,“爸爸交代我晚上到粮站取点东西回家,你也跟我一起去吧。”
琴音说,“天快黑了,我不想去。”
王志说,“粮站旁边就是我家,那里有好多人呢。你陈姨说,上次到你村子结识了一个朋友,那朋友生病,急需你陈姨帮忙买的药,约好的,说托你带回村子给他呢。”
琴音想道,小山村的人生病什么时候也想到买药了?但听到王志说了那里很多人,陈姨托带急需的药等字眼,也不好推辞,再想想王志是斯文人,不像流氓,便也跟着王志走。
走了三五百米,那个幽静的院子呈现在眼前。院子的门楣上还有一个电灯泡,散发着桔黄色的光。琴音联想到小山村的煤油灯,不由得说,公社的粮站好气派呀。王志只是笑了笑。
进了院子,里面是一个类似四合院的结构,两边和对面都是房子。院子只有一个进出口。王志指着对面的大房子,说:“里面就是粮站存放粮食的地方。”
琴音望去,灯光下似乎整齐有序地堆放着一堆堆东西。走近了,透过窗户玻璃,哇,一个个麻袋装得饱满饱满的,足足有几十包。那就是粮食吗?
“那就是一麻袋一麻袋的白米。”王志说。
琴音哪见过这么多粮食呀!惊叹道:“这些粮食够我们村的人吃上好几年了吧?”
王志说,“这些都是公社收购的粮食,一部分上交,一部分是救济米,一部分是公社分配的口粮。”
琴音说,“你对粮站还挺熟悉的嘛。”王志接着琴音的话,答道,“听说粮站职工退休了,成年儿子可以接班,说不定将来我还来接班呢。”
说着这话的时候,王志看了琴音一眼,内心期待琴音羡慕的眼光。但琴音就好像没听见一样,没听见一样。
王志又说了一遍,“听说粮站职工退休的时候成年儿子可以接班,今年就有一个来粮站,是接班的。”
琴音轻轻地“哦”了一声。王志想要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没有在琴音这里得到丝毫满足,反而弄得有点失落。
从粮站出来,院子旁边有一栋黄色墙体的小楼。王志指着二楼说,那里就是我家了。
琴音正在犹豫,二楼的阳台上传来了陈姨的声音:“孩子们终于回来了。”琴音往阳台看去,陈姨正在向她招手。
琴音便跟着王志上了楼梯,在一楼地面往二楼短暂的几级楼梯,几秒钟便走完了。到了门口,王志想拉着琴音的手,来得太突然,琴音下意识地将手往后缩,躲开了。
陈姨满面笑容地打开家门,琴音跨进门的一瞬间,惊叹地叫起来:“哇,这里的黑夜怎么像白昼一样?!”在琴音的记忆里,黑夜里就是昏暗的煤油灯,突然感受到王志家的白炽灯管放出的白昼般的光亮,不禁惊叫起来。
王志父亲和陈姨都很热情,又是冲茶,又是取糖果给琴音吃。
陈姨介绍说,“这是两房一厅的单元楼房,是公社粮站职工和国营商业职工才能分配和居住的房子,”一边介绍着,一边领着琴音参观房间。大厅、房子、厨房,家里还有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缝纫机、电风扇等等设备。
哇,琴音简直不敢相信,暗暗地想着,这家,早就不愁吃、不愁穿了吧?
陈姨还取出了几件女式“的确良”衬衣,让琴音试试哪件合适。一边笑意盈盈的,一边说道,不贵,不贵,你喜欢就行。琴音随便取了一件,刚想去卫生间试衣服,又想起自小家里教育自己,再穷也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便又放回给陈姨。
王志父亲则主动地问起公社广播站的事,感叹地说,现在进职工也是很难的,你既然兼职广播站播音员了,好好干吧。到时,时机成熟了,再看看能不能转正当个正式职工之类的。琴音心里当然揣测到了,所谓时机成熟,应该是自己嫁给王志的以后吧。
陈姨和王父的热情洋溢的谈话和接待,让琴音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感受到家的温馨。琴音甚至傻傻地想着,这个家庭真好,将来真要嫁,就嫁过来,多好啊。自己一个小山村的女孩,还能够提啥更高的要求呢?
想到这里,琴音又看了一眼王志。那一时刻,王志已经被琴音摄入心底。琴音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
时间不早了,琴音说,我该回去了。陈姨和王父笑脸相送。
出门的时候,琴音突然想起什么,走出门口,又转身向着陈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