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追梦华章
19109900000041

第41章 经济特区

琴音、陈倩她们还在赶往经济特区的路上。早前已经抵达经济特区的杨韵,凭借大学毕业的文化、出众的形象和流利的外语,很快便被特区的一个工业区吸纳,眼前正在参加一个干部职工会议。会议在南粤高官的主持下,宣布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实际上,经济特区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建设了,只是原先叫做“出口特区”。杨韵等较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聚集到特区后,认为叫“出口特区”不够确切,这个特区不但创办出口工业,而且还要搞房地产、旅游和其他经济事业,应当改称“经济特区”。令杨韵等一批特区“开荒牛”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建议不但得到南粤高官的肯定和采纳,而且受到伟人的明确肯定。伟人说,“我说名字叫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经济特区的名称,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主持会议的南粤高官说,建设经济特区,是国家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对国家以往的历程作出深刻总结和对外开放理论的创造。人类历史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当前世界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国家只有吸收一切文明成果,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赶上新时代。世界上已经有八十多个国家建立了五百多个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伟人非凡的远见卓识是国家也要建立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杨韵习惯了北方的平淡农村的生活,最喜欢这种带着冒险意识和精神的经济特区的工作。听着主持人慷慨激昂的语言,杨韵心中热血沸腾,觉得明天已经来到一样,人生充满一片生机。

会议结束后,领导安排杨韵作为新的工业区的代表,接待一名从香港到内地来投资的老板。香港投资老板尚未到达,杨韵一边准备着茶水,一边琢磨着如何与即将相见的香港投资老板打交道。

由于杨韵会说外语,而一些外来的投资老板说的正是外语,所以杨韵接待的外来商人也有好几批人了。杨韵所在的特区是一个企业自筹资金、自承风险开发的地区,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带有很高的风险性。杨韵接待的那些外商,虽然都怀着开发特区、发财富裕的梦想而来,但最后都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投资,一句“下次再来看看”的打发性语言,杨韵早听习惯了,也知道了其中的进退自如的含义。

杨韵正在深思之中,忽然厂门外传来小汽车的刹车声。杨韵急忙跑出门外来看是不是香港投资老板来了,随着车门推开,一个打扮时尚的中年女人走下车来。杨韵上前,礼貌地问道:“请问您是否就是来洽谈投资的陈倩陈女士?”

陈倩点了点头。没错,陈倩和琴音到了经济特区了。

琴音下车后,走到陈倩身边,轻轻地拉了一下陈倩的手提袋,陈倩看了琴音一眼,会意地朝琴音抛去一个赞许的笑,顺手将挑重担袋递给琴音。琴音接过袋子,挽在手上。

杨韵侧眼瞟见了琴音,觉得眼熟,定睛一看,惊喜交集地叫出声来:“琴音!”琴音被杨韵的叫声猛然吓了一跳,一看是杨韵,惊喜的表情溢于言表。两个女孩紧紧地抱在一起,好一阵子,琴音才缓过神来:“你换了一身衣服,我差点没认出来。”“我负责接待,当然要穿好一点才配得上你们的眼睛不是?”杨韵笑道。陈倩在一边露出羡慕的神色:“你们年轻人可真有趣,就像天生的姐妹一样。”

来到了接待室,杨韵又是倒茶水,又是问琴音近况的,琴音便将两人分别后的事情点点滴滴地复述了一遍。这哪是与香港投资老板陈倩的洽谈呀?倒像是杨韵与琴音的见面谈话会。陈倩也不责怪,静静地听着,看着,不时地还插上一两句家常话。

与琴音谈得差不多了,杨韵开始与陈倩交流。杨韵问陈倩回到省城住得习惯不,吃得习惯不,大街小巷有什么变化不,等等。然后又扯到省城的美发、服饰、饮食、化妆品之类的。陈倩、琴音、杨韵就这样唠叨着,话题还扯到外国人、外语,丝毫没有谈项目的事情。

讲完了省城,又讲经济特区。杨韵介绍说,经济特区先行开发了一片荒坡为工业区,兴建了一批工业基地和生活服务设施,开通了国际通讯和直通香港的客货运码头。陈倩一边听着,一边露出微笑。

讲完了经济特区,再讲新开发的工业区。杨韵满怀信心地介绍说,我们工业区虽然刚刚建成,但是起点很高。工业区要引进的,产业以工业为主,资金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还有,来料加工的、补偿贸易的、技术落后的、环境污染的、占用国家出口配额的项目概不引进。

“哇!你们工业区挺挑剔的哦。”陈倩说道。

“当然,这样才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杨韵淡淡地答道。

末了,杨韵挽留陈倩、琴音一起吃晚餐。晚餐设在工业区的职工饭堂,在热闹的饭堂一角,临时围成一个相对清静之处,便是他们一行人的餐厅。席间,琴音说,杨韵会外语、不贪财,提示陈倩原先说的要找帮手的事情。陈倩似乎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

晚饭后,杨韵带着陈倩、琴音,迎着暮色和工业区的点点灯光,在工业区周围散步。大海的味道随风飘来,扑进她们的鼻子。琴音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新的感觉。

陈倩心情似乎很好,不断地称赞琴音资质好,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很有灵性和悟性,刚刚跟着自己没几天呢,下车的时候竟然会主动过来提袋子了。杨韵也不断地附和着,说琴音确实不错,从山区出来,见识一点都不比城里人差,很有善心,也容易沟通和相处。琴音听着陈倩和杨韵的赞美,一时无言以对,心里充满了喜悦感和自豪感。

兜了很大一个圈子,杨韵说,顺便带你们去住宿的地方。

其实住宿的地方离晚餐的地方也不远,两者之间隔楼相望。杨韵指着前面还比较简陋的楼房,说:“那就是我们住宿的地方。”陈倩说:“想不到工业区这么快就建成了食宿一条龙的大楼。”杨韵不好意思地说:“简陋是简陋了些,与你们香港是没得比。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一片区域将发展成为一座很有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小城。哦,不,是大城市。”逗得陈倩哈哈大笑起来。

每人一间房,琴音住进了工业区安排的房间。

夜深人静的时候,琴音回忆起白天的所见所闻,不由得为杨韵和陈倩都担心起来。杨韵作为工业区方面的代表,与香港来的投资老板陈倩,自始至终都没有谈项目投资的事情,只是谈些生活方面的琐事,看来她今天是要白忙活了。陈倩呢?晚餐的时候,明明暗示杨韵会外语、不贪财,她却好像没听见一样,不以为然的样子,加上散步的时候一味地赞琴音,丝毫没有称赞杨韵,看来她对杨韵也许没有什么好感。

琴音一个人在房间里,自言自语地责骂杨韵:“投资的事泡汤了,当陈倩助手的事也泡汤了,杨韵呀杨韵,亏你还是上过大学的人,怎么连陈倩你都不能招呼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