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1911100000046

第46章 使用货币的代价

利率是使用货币的代价。

——宏观经济学之父J.M.凯恩斯

利率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

——马克思

利率变动会对资本价值产生影响。

——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

对短期贷款提高利率,阻止美元外流;对长期贷款降低利率,以刺激国内投资。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保罗·萨缪尔森

名言解读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向银行贷款比较难,而向银行还款非常容易。但是,现在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贷款容易,还款难。

钱先生在北京一家有名的IT公司工作,2002年前他的月收入是2000多元,到 2007年月收入是6000多元。2002年前他贷款30万元,加上从家里凑的10多万元,在北京南三环附近买了一套96平方米的房子。当时的房价是4600元/平方米,钱先生每月拿出收入的一半,也就是1000元来还房贷。但就钱先生后来的收入水平而言,他可以每月还贷3500元,既能缩短还款期限,又可节省利息支出。

可让钱先生不明白的是,他提前还贷,银行怎么还不乐意呢?

其实,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牵扯到国家利率问题。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

利率是老百姓最容易忽视的一个因素,因为大多数百姓都认为利率和自己没有太多关系。上升一点,下跌一点都不重要,所以平时很不关心。其实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利率影响经济的路线图如下:

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利率提高→贷款减少→投资减少→企业生产减少→工资降低→消费减少→储蓄增加→经济低迷;

当经济低迷的时候,利率降低→贷款增加→投资增加→企业生产增加→工资增加→消费增加→储蓄减少→经济增长。

在国家利率提高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一个经济的高峰期要过去了,下一个经济周期通常是低迷的时候,比如1997年通货膨胀,由于连续的提高利率导致1998年的通货紧缩,再比如2007年的通货膨胀,由于连续的提高利率,导致2008年的经济危机。利率的变化对百姓而言就是一个信号,可以根据这信号,进行消费或投资。利率降低的时候,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会低迷一段时间,利率上升的时候,物价也会高涨一段时间,任何经济政策从执行到发挥效力,中间总是有一个过程,而且在国家层面而言,不可能使利率忽高忽低,必然中间有一个过程,一开始提高一点,接着再提高一点,或者是一开始降低一点,接着再降低一点。但大的趋势是一直降低下去或提高上去的,所以可以依据这个趋势和过程,来判断股市、房市,以及其他的产品的投资和消费的情况。

上例中出现的“贷款易,还贷难”的问题,就有深刻的经济背景。2007年,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非常突出,为了遏制膨胀,抑制经济过热,国家多次提高利率。对于贷款买房的消费者来说,无形中加重了利息负担。为了不多掏钱,他就会选择提前还贷。可对于银行来说,利率提高是好事,可以多收利息,如果消费者提前还贷,它当然不愿意了,出现推三阻四的情况也是必然的。

利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和分类。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按借贷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从分类上看各种利率似乎没有联系,但是它们之间是相互交叉的。例如,某人存了一笔钱,期限是3年,利率为3.85%,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长期利率与名义利率。各种利率及其内部之间都有着相应的联系,所有利率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个国家的利率体系。

利率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一个好的商人会对利率非常敏感。利率是经济运行的预报,利率对我们的消费和理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利率是金融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除了对国家的经济走势有影响外,还可以根据利率来判断汇率、基金、股票、黄金、房产等行业的情况,而这些行业的情况又可以间接影响到其他工业品和消费品行业。比如:利率提升,股票价格下跌,房产资金链紧张,急于回笼资金,降价销售;由于房产行业收租迫切,其他企业也急需回笼资金,投资在股市上的钱也要撤回填补到企业生产上,商品就会降价。只要利率存在,就可以根据它来分析很多事情。这对广大居民的生活帮助是非常大的。

故事佐证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利率与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联程度越来越高,利率逐步发挥了抑制通货膨胀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央行在2008年9月以后,连续五次下调基准利率,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降息周期。利率的变动对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当利率上升时,人们对保险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反之,当利率下降时,人们对保险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人们在购买保险时要与储蓄或其他投资工具进行比较,看谁的预期收益更高。利率的波动必然引起各金融工具预期收益率的变化。当利率上升时,银行存款、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的总体收益率上升,而保险的预定利率不变,消费者开始增加对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而减少对保险的购买,从而导致寿险需求减少。反之,利率下调,保险需求上升,储蓄需求下降。由于保险公司调整保单利率具有迟延性,人们通常会积极投保,利用时间差获得低价格高收益的保障。

另一方面,利率变动直接影响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从而改变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利润率,促使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结构。一般而言,债券型投资占保险资金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银行存款、权益投资占的比例比较小。当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银行存款收益上升,一般来说总投资收益是下降的;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银行存款收益下降,总投资收益上升。降息初期,保险公司实际上出售的债券非常少,降息表现出的是账面浮盈;降息中期,虽然货币政策的放松可令保险公司资金成本压力稍有缓和,但利率降低以及未来降息预期将进一步降低债券收益率,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释放出的更多流动性将进一步推高债券价格进而降低保险公司在债券投资的收益率,从而将降低保险公司利差,对银行渠道短期理财产品的影响较大;降息末期,低成本保险金的不断涌入与预期高回报率使得债券价格降低,债券利差收益逐渐扩大,同时预期利率将逐渐回升,预期的银行存款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