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914400000047

第47章 观赏植物(7)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人们通过人工栽培、杂交育种和自然变异,菊花从原始的黄色小菊演进为今天这样五彩缤纷的着名花卉。明末时菊花谱记载品种有14种,清朝时增至24个品种,民国时根据花瓣形状把菊花分为10大类。目前植物分类学记载全世界有菊科植物920属,19000种,我国约有164属,1950种。中国目前拥有3000多个菊花品种,在园艺上从其花色上分有黄、白、紫、绿等色,并有双色种;从花形上分有单瓣、复瓣、扁球、球形、外翻、龙爪、毛刺、松针等形;从栽培方式上分有立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花坛菊、嫁接菊;从花期上分有春、夏、秋、冬、四季菊等。据《本草纲目》记载:“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凸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有别,其味有甘甜之别,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

菊花品种繁多,那么栽培菊花如何选择菊花品种呢?曾有人总结出选择菊花的四字诀:光、生、奇、品等四字,大意是:“光”意为花要哗然鲜艳自开至落不变色,“生”意为枝茎挺秀始终不垂,“奇”意为花瓣色泽风采矫然出众,“品”意为标新立异的风格自有一种天然的神韵。

菊花千姿百态的花朵,傲霜斗雪、独立寒秋、不畏严寒的性格使人倍加喜爱。历代都有赏菊活动,南宋时期每年在宫廷中举行菊花赛会,晚上点燃菊花灯。宋代民间花市就有“扎菊”,在一年一度的菊花会上,展览名菊、饮酒赏菊、写诗颂菊。

三国时期司马昭重要谋士钟会赞菊有五种美德:“园花高悬,谁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像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着《离骚》中有“朝有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象征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坚定顽强的斗争精神。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着名咏菊诗《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的大意是,在居住人多的地方却无车马的声音,心静就意识不到周围喧闹气氛的干扰,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偶尔抬头望去,南山遥遥在目,斜阳给峰峦洒上一层淡黄的颜色,飞鸟结群成队归巢,这种自然意趣,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诗人借此忘情于世事。

唐代着名诗人元稹《菊花》诗: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此诗大意是说,宅院周围遍植菊花,浓香随风飘满家舍,似爱菊的陶渊明家。篱笆边的菊花在夕阳照耀下,金辉耀眼,不是偏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在一年当中开花最晚,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已无鲜花开放。

毛泽东主席在1929年10月写有《采桑子·重阳》词: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诗中“黄花”即菊花。此诗赞颂了秋天重阳节之菊花胜过春天的风光。毛泽东喜爱菊花,他在中南海丰泽园将东厢房辟为书屋,取名“菊香书屋”。

说起菊花,在北京不能不提“洁园”。从30年代至60年代初,北京市新街口北大街路西有一处面积约6亩的艺菊园圃,称为“洁园”。在这不大的菊花园中,山、亭、树、花布置典雅,相映成趣。这里在解放后至1956年这里菊花品种近100种,1700多盆,突出品种有“主帅红旗”、“和平堡垒”、“绿朝云”、“多宝塔”、“雪点冰峰”等。特别是各色悬崖菊是这里独有的菊花品种,标本菊有高过屋檐,花朵直径达30厘米以上者,还有不少并蒂菊。这里多姿多彩的菊花世界吸引广大群众前来观赏。1951年12月31日,毛泽东首次来园赏菊后说:“菊展成绩很好,规模尚可扩大,以满足首都各界人士的爱好和观赏。”并询问是否有困难需要政府解决?后来政府帮助解决了扩建和雇工问题,为此园主人满怀感激之情写诗一首:

“万里长征督九戎,堂堂领袖旷世功。

游园雅兴看花晚,救世奇勋比岳松。

北陆风高歌白雪,东方日出溥天红。

车书混一从今始,远景昌明想望中。

此诗呈寄毛泽东主席,主席收到后曾亲笔回信表示感谢。1952年11月24日,毛泽东第二次来园赏菊。

1955年1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偕夫人邓颖超前来观菊,亲笔题词“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朱德委员长1949年至1961年几乎年年来赏菊,在1955年10月26日观菊时曾写诗一首: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切盼和平同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1961年为纪念洁园养菊三十周年,朱德委员长10月3日亲临观菊,赠主人秋兰两盆,并写楷书诗幅:

“刘老洁园助国光,卅年种菊永留香。

精研善养奇葩好,成就启新世泽长。

全力栽培传后代,不辞辛苦为人忙。

京城老少来欣赏,敬赠幽兰配北堂。”

相继来园赏菊的还有董必武、谢觉哉、邓小平、宋庆龄、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界知名人士,在签名簿上可查的就有70多人。还有国际友人胡志明,日本前首相片山哲,当时世界和平理事会常任理事兼书记布伦姆夫人。

1960年,洁园主人将该园全部土地、菊花、工具等无偿捐献给国家,市园林局即将所有捐赠交北海公园管理,养菊工人转为国家工人。此后北海经常举办菊花展览,2003年11月在北海公园连续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北京市市花——菊花展览,展出一万多盆,近五百个品种。

历届菊花展中,1964年在北海公园举办的北京市菊花展览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郭沫若同志专门为这次菊展题词:“菊花是集体的花,请以集体主义精神来欣赏吧。”整个展览分为琼岛区、东岸区和西岸区。展出品种有1700多个,当时展出的大立菊直径达2米,长达3米多的悬崖菊,矗立丈余的塔菊,还有一株开数十种不同姿色花朵的十样锦。

邮票有“国家的名片”之誉,在包罗万象的中国邮票设计图案中,花卉图案邮票成为中国邮票艺术中一束绚丽夺目的小花。菊花为中国传统名花,在中国邮票设计是少不了的。1960年12月10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菊花”特种邮票,邮票志号“特44”,全套共18枚,至1961年出齐。这套邮票生动地映衬着一枝枝怒放的菊花,洋溢出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养好盆栽菊花的关键环节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因其品种繁多,所以叶形、花型、花色变化极大。要使栽培的菊花花形大、颜色美、叶色绿、高矮适中、体态匀称,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适期控肥

菊花喜肥,若施肥不当易引起徒长,施肥过多,则株高叶稀,因此基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施追肥不可过早,如果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可多次喷施01%尿素水至转绿时为止。如出现缺磷、钾肥等症状,应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立秋后至开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浓度要逐渐增加,并应注意增施磷钾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长。

适当控水

要让菊花长得矮壮、节密、叶肥、不赤脚,控水是唯一的有效措施。盆菊浇水要适时适量,即使是生长旺盛期,每天的浇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发所需的水量,即每天早、晚给叶片喷一次叶面水。

适盆换土

菊花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换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径约12厘米的小盆养护,壮苗期换入直径约15厘米的盆内培养,花蕾分化前再换入直径约20厘米左右的盆中培养,这时应适时加施肥料,只有这样。花盆逐渐增大,盆土逐渐增多,才有利于供给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适量水肥。切忌大盆养小苗或小盆养大苗。若发现枝叶过盛,可去掉部分宿土或须根。

及时摘心

及时摘心可促发侧枝,有效地压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时间和次数,因不同选形艺术而异,一般留4~7朵,菊苗定植后留4~5片叶摘心,等其侧枝长出4~5片叶时,每个侧枝再留2~3片叶进行第二次摘心。

抹芽疏蕾

菊花壮苗期,萌发出许多腋芽,需及时用手指捏掉,否则消耗大量养分,且能发出许多小侧枝,使植株显得杂乱无章。孕蕾期,在顶蕾下的小枝上有时出现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应及早去掉旁蕾,促进顶蕾肥大。

养好脚叶

俗话说“鲜花还需绿叶配”。做到适期扦插,在盆菊生长期间,合理施肥、浇水、预防病虫害,即可防止脚叶枯黄脱落,又可确保叶片青秀,提高观赏效果。

凌波仙子——水仙

水仙别名金盏银台,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素洁的花朵超尘脱俗,高雅清香,格外动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故有凌波仙子的美称。水仙花语有两说:一是“纯洁”;二是“吉祥”。

水仙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我国民间的请供佳品,每过新年,人们都喜欢清供水仙,点缀做为年花。因水仙只用清水供养而不需土壤来培植。其根,如银丝,纤尘不染;其叶,碧绿葱翠传神;其花,有如金盏银台,高雅绝俗,婀娜多姿,清秀美丽,洁白可爱,清香馥郁,且花期长。这珍贵的花卉早已走遍大江南北,远度重洋,久负盛名,誉满全球。它带去了我国的春天,我国人民的情谊和美好的心愿,赢得了“天下水仙数漳州”之美称。

中国水仙花属石葱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生得颇像洋葱、大蒜、故六朝时称“雅蒜”、宋代称“天葱”。之后,人们还给她取了不少巧妙、美丽的名字,如金盏、银台、俪兰、雅客、女星等等。这里有着许多关于水仙花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传说水仙花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二人同嫁给舜,姊姊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驾崩,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人也成为腊月水仙的花神了。前人据此不知写下多少赞美水仙花的诗篇,如曹植的《洛神赋》,宋代高似孙的水仙花前赋与后赋。若把他们抒写水仙花的美凝聚到一点,便是“纯洁”。

据说,宋代时,有一闽籍的京官告老回乡,当他乘船南返,将要回到家乡漳州时,见河畔长有一种水本植物,并开着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采集一些,带回培植。据《蔡坂乡张氏谱记》载:明朝景泰年间,他们的祖宗张光惠在京都做学官,一年冬天请假回乡,船过江西吉水,发现近岸水上,有叶色翠绿、花朵黄白、清香扑鼻的野花,于是拾回蔡坂栽培育成新卉传下。

传说崇明水仙来自福建。那是唐代则天女皇要百花同时开放于她的御花园,天上司花神不敢违旨,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当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长安。小妹妹不愿独为女皇一人开花,只行经长江口,见江心有块净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岛。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开,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还传说在福建园山有一位善良的农妇,救济了饥饿垂死的乞丐。这乞丐原是神仙,将吃的饭喷在屋的四周,后来长出金盏银台水仙花。在民间赠送水仙的含义便为赞美您心好必有好运,祝贺您吉祥如意,万事称心。

希腊神话传说,水仙原是个美男子,他不爱任何一个少女,而有一次,他在一山泉饮水,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时,便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影子时,灵魂便与肉体分离,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

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爱。“深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爹一枝。”这是宋朝诗人刘邦直吟咏水仙的诗句。透过这几句诗,我们仿佛沉醉于婷婷玉立、凌波无尘的水仙花的绰约风韵之中,《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洋了。

在西方,水仙花的意译便是“恋影花”,花语是坚贞的爱情,引申一下便是自省对爱情的诚挚。

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花冠色青白,花萼黄色,中间有金色的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所以叫“玉台金盏”,花期约半个月;另一种是重瓣,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没有明显的付冠,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期约二十天左右。水仙花分布的范围极小,只在漳州八大胜地之一的园山东麓一带,因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园山挡住了烈日,园山在斜影所及的地方日照较短,为水仙花栽培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地有歌云:“园山十八面,面面出王侯,一面不封侯,出了水仙头。”

每年春节,能工巧匠们创作出的水仙盆景雕刻艺术,且能依照人们的愿望,在预定的期间里开放,给节日、寿诞、婚喜、迎宾、庆典增添了不少光彩。那栩栩如生,生气盎然,耐人寻味,怪不得人们赞誉水仙一青二白,所求不多,只清水一盆,并不在乎于生命短促,不在乎于刀刃的“创伤”,不在乎于严寒的“凌辱”,始终洁身自爱,带给人间的是一份绿意和温馨。

如何养好水仙?

寒冬时节,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胜过松、竹、梅,仪态超俗,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水仙花题诗作画,呈献了不少幽美的篇章。那么,如何养好水仙呢?

冬季水培水仙,温度、光照、给水是水仙能否开花的三要素。水仙生长要求有充足的阳光;适宜温度为12℃~15℃;干净的水。

在水养之前,应先剥去鳞茎球外层干枯的褐色鳞片叶,去掉护根泥和基部的褐色朽根(注意不要碰伤白色的新根),洗净表面,直立于无排水孔的浅盆中,四周用小石子固定,使其不倾倒。加清水到鳞茎球的2/3处。刚上盆时,每天换一次晾晒过的自来水,开花前可改为2~3天换一次水。

控制开花时间。在光照充足,给水洁净的条件下,当室内温度在12℃~15℃时,水仙从浸泡到开花约需40天;室温在18℃左右,约需30天;室温在20℃时,只需25天就开花;因此可根据需要确定水仙球的浸泡日期,适时欣赏到清香美丽的水仙花。

养水仙不需任何花肥,只用清水即可。为使水仙生长健壮,白天应拿到阳台晒太阳。如果想推迟花期,可采取降低水温的办法,或者采取傍晚把盆水倒尽,次日清晨,再加清水的做法。此外,如果节前10天看不到饱满花苞,可采用给水加温的方法催花,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

只要掌握了水仙养护的条件,就可以“花随人意开”;否则就会推迟,甚至光长叶不开花。

母亲节的节花——康乃馨

康乃馨又名香石竹,属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呈灰绿色,茎节膨大,披针形的叶片对生,花萼圆筒体,花瓣很多,边缘有深裂,呈锯齿状,颇似“王冠”。其英文名字carnation,就是“王冠”之意。康乃馨的花色非常丰富,有红、黄、白、粉红、紫、镶边等多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