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914600000062

第62章 对宝藏的探索(3)

当时印度尚没有发行通用形式的货币,这些来自遥远罗马的商人,他们对那些印制着各种图案的小型钱币没有多大兴趣。因此,采用批量汇集,按照固定的质量来衡量款项的大小则显得尤为重要。接受到钱币之后,为了避免这些零碎的金属硬币再次拆开使用,印度人在钱币帝王头像上留下一道刻痕作为同一批钱币的标记。在交易之余,他们也充分欣赏钱币上的精美图案,并参照图案用赤陶仿制,穿孔后作为首饰佩戴,甚至有的人还将其表面直接镀金,作为饰品。

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持续时间的增长,罗马当局发现本国的钱币大量外流,特别是流向印度等东方国家。而印度当地人的货币使用习惯则注定了这些钱币将会有来无回。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当局开始严格限制钱币出口,再加上帝国暴君尼禄不顾众人反对,强制降低罗马钱币的金银成色,这一系列原因造成印度人开始抵触与罗马人交易,尤其是不再接受来自罗马的钱币。此时罗马商人只好利用商品进行等价互换。就这样,一个新的交易时代来临了。一直到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危机四伏,商业衰退,帝国同印度的贸易交往开始停滞。罗马钱币彻底退出了印度贸易市场。

如今,随着在印度地区出土的钱窖越来越多,这些古罗马钱币逐渐成为人们的收藏品,通过这些钱币,人们仿佛依旧可以看到那个古老的辉煌年代。

匈奴王和他的遗产探索

在历史上,爱上迁移的游牧民族与喜欢稳定的农耕民族之间,一直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当“武化”的金戈铁马屡屡摧毁文化的冠冕堂皇,后者“人文化成”的积极含义也每次都将前者的野蛮、愚鲁消解于无形。历史永远都是这样两个车轮前进,而曾经那伟大的御手们,今又何在?

匈奴帝国的崛起

匈奴是中国自战国秦汉时期开始称呼北方一支游牧少数民族的名称,在夏商时期他们被称为熏鬻,在西周被称为严允或者犬戎,或者被笼统地称为胡人。他们是今蒙古、突厥等民族的祖先,占据着辽阔的蒙古高原的中东部,包括现在南部俄罗斯和北部中国的大片领土。当时匈奴已经建起完善的国家机构,首领称单于,意即“天国的首领”;设左右贤王,辅佐政事;对人民实行军事化编制,平时游牧,战时充军。

匈奴人崇尚武功,他们的一切生活习惯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衣着紧凑轻便,便于骑射;以敌人的头盖骨饮酒,以血盟誓;在农耕民族丰收的季节进行突袭劫掠,而在敌军到来时退入沙漠隐蔽,甚至围击对手。他们的战斗作风就是快与狠,没有固定的策略或深奥的兵法可言,这让中国的一些将领吃了很多苦头。但在汉武帝时期经过卫青、霍去病的三次大规模反击后,匈奴元气大伤,加上天灾人祸,遂分裂为南北二部,南部以呼韩邪单于为首归顺汉朝,北部则在汉军的打击下西迁至阿尔泰山以西的中亚和欧洲地区。

归顺的南匈奴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逐渐与汉人同化,魏晋南北朝后,匈奴一词在中国史书中不再出现;而当时西迁的北匈奴却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坎坷聚散后,在公元3世纪末突然崛起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公元4世纪中期,他们侵入欧洲,在一位号称巴兰比尔王的首领率领下,开始了漫长而血腥的征服之途。350年,灭阿兰国;375年,灭东哥特国;接着驱逐西哥特人,征服日耳曼部落,占领了中亚至东欧的大片领土。公元5世纪初期,匈奴人开始侵扰东罗马,迫使东罗马帝国每年上贡交税,并且开放城市进行贸易。但是匈奴人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无法得到满足后,于441年借口发兵拜占庭,洗劫巴尔干,直到442年遭到东罗马将军阿斯帕尔的阻截,才被迫后撤。但一年以后,重整旗鼓的匈奴人终于攻到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皇帝被逼无奈,与匈奴人签订城下之盟,再次缴纳沉重的贡税。

于是匈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占有的疆域空前辽阔,东起咸海,西至莱茵河,南起阿尔卑斯山,北至波罗的海。所有被征服的部族和王国都向匈奴人俯首称臣,按时进贡,而这时在位的匈奴王就是让所有欧洲人闻风丧胆的“上帝之鞭”阿提拉。

“上帝之鞭”阿提拉

阿提拉堪称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也是世界史上一位意义非凡的征服者。在他统治的时代匈奴帝国达到全盛,但对于欧洲人来说,他是一场恶梦,一个狡诈、残忍,双手沾满欧洲人鲜血的征服者、刽子手。他们称他为“上帝之鞭”,认为他是上帝派来惩罚人类的恶魔,但对于这条“鞭子”的理解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匈奴人对欧洲的征服,驱使着欧洲民族发生了规模空前的大迁徙,最终形成了与今天大致相同的民族国家格局。他首先将日耳曼人从封闭千年的丛林中驱逐出来,然后与他们一起摧毁了罗马帝国的宗教专制,教皇的时代结束了,欧洲开始形成封建城邦割据的多元政冶格局。这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而阿提拉这一鞭乃是驱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滚滚巨轮。

征服东罗马后,阿提拉的野心还没有得到满足。他自信还可以做出更伟大的事业,不言而喻,那就是一定要将西罗马也划入匈奴帝国的版图了。但是,来自大草原的他却忽略了兔子蹬鹰的道理。他不断膨胀的野心终于激起了罗马人和西哥特人的联合抵抗。之前他从西哥特人的地盘上驱逐了西哥特人,但西哥特人为了攻打夙敌东罗马还是与匈奴人进行了联合。现在阿提拉威势日盛,欧洲人感觉到如果不尽快联合起来,迟早会被他各个击破。恰在这时,西罗马名将艾提乌斯横空出世,他在各方势力之间极尽纵横捭阖之术,最终将反对阿提拉的人联合为一个庞大的阵营,包括罗马人、高卢人、西哥特人、阿兰人、勃艮第人等所有阿提拉曾经的对头、死敌在内。

451年,阿提拉借口东罗马新皇帝马西安拒绝缴纳贡税,再次率军渡过莱茵河向西挺进。阿提拉想用中国兵法中所谓“假途灭虢”之计,先消灭防守较为松弛的西罗马,再回师攻打东罗马,而攻打西罗马则需要先夺取外高卢的南下要道。艾提乌斯识破了阿提拉的意图,决定率领联军将匈奴人尽量阻挡在阿尔卑斯山以北。

沙隆平原之战

匈奴人一路踏过比利时,高卢北部的阿拉斯、梅斯等地,以排山倒海之势逼近高卢中部要塞奥勒利亚尼,在阿提拉的指挥下,连续月余猛烈攻城。守城的罗马军队眼看不支,艾提乌斯率领的罗马主力部队和西哥特军队及时赶到,两军在沙隆平原摆开阵势,一场恶战即将拉开帷幕。沙隆平原地势险要,是匈奴人向高卢腹地以及西罗马帝国进军的必经之地,也是罗马人全力以赴拼死保守的重要关口。阿提拉希望借着匈奴人的快马长枪在平原地带将艾提乌斯及其联军一举歼灭,他将军队分为左中右三部,企图亲率中部力量突破,然后回军联合两翼围歼敌军。但艾提乌斯也不愧为一代名将,他看破了阿提拉的阴谋,只使用少量罗马步兵诱敌深入,待到匈奴军队两翼齐出,艾提乌斯则率兵将匈奴军队团团围在了中央。

战斗开始不久,阿提拉率领的匈奴中军见到的只是一些老弱病残的罗马军队,他心下暗想其中必有蹊跷,但是已来不及变换战术,一心希望奋力冲过罗马防线,以进为退。但在乱阵中,西哥特王提奥多里克突然被自己阵营中射出的一只标枪击中要害,落马身亡,这激起了西哥特人的愤怒和斗志,他们不依不饶地与匈奴军队周旋,拖着他们无法顺利前进,而这时艾提乌斯指挥的联军主力包抄上来,攻势甚猛。一场混战,直从中午杀到傍晚,双方损失过半。阿提拉见大势不妙,趁着夜色,在几名亲随的护从下,逃出阵中,逃进一处山谷躲避。这场恶战,双方在沙隆平原上共抛下165万具尸体,殷红的鲜血浸透了黝黑的土地。这是自命为“战神”的阿提拉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失败。

沙隆平原一战虽然让匈奴帝国大伤元气,但还是没有打破他的南下之势,经过一年的修整,阿提拉再度觊觎亚平宁半岛的辽阔土地。他一度侵入意大利,兵临罗马城,但是由于来自北方高原的匈奴人不能完全适应亚平宁半岛的气候变化,匈奴军队中爆发了严重的瘟疫,而恰在此时,罗马教皇利奥一世舍身出城,在北意大利的米西诺河和波河的汇流处会见了阿提拉,向他宣讲《圣经》义理,阿提拉终于再次无奈地停住了脚步。沙隆一战虽然没能就此止住匈奴人的铁蹄,但仍不失为意义重大的一战,艾提乌斯的英明决策不仅挽救了罗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整个基督教帝国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日耳曼公主的当天夜里突然神秘死亡。强大的匈奴帝国在失去了强大的领导人后,群龙无首,很快土崩瓦解,内部派系斗争激烈,而被征服的部族和邦国借机掀起了抵抗运动。最终,匈奴帝国在后起之秀汪达尔部族的进攻下灭亡,匈奴人也渐渐分化,融合到欧洲各地的居民中去了。据说匈牙利是后来匈奴人建立的国家,着名诗人裴多斐曾在他的抒情诗中呼唤自己远在亚洲的故乡;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考证,但是证据并不充分。

匈奴帝国宝藏

据史料记载,阿提拉五短身材,健硕如牛,颈短头大,黑头发黑眼睛扁平鼻子,典型的东方人特征。这段记载里透露出西方被征服者对强故的厌恶与憎恨,但也基本属实。就是这样一个容貌平平的东方游牧民族首领,他复杂的性格、残忍的名声、伟大的功业和神秘的死亡却让他在西方人的历史中成为一个不朽的传奇。他为来自草原的健儿骏马和强弓硬弩带来荣耀,却让基督教文明笼罩下的欧洲人蒙受羞辱,虽然“上帝之鞭”最终折断,但是他那些辉煌的业绩和动人的故事,却会在世间被永远传唱。后来南宋末年蒙古兴起后,成吉思汗做出了同阿提拉一样的功业,分享了与他一样的荣耀。中国版图上先后崛起的这两个少数民族和他们的首领,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最为光辉灿烂、可歌可泣的一页。

阿提拉的残忍名声不仅来自于对欧洲人的无情劫掠和屠杀,他甚至为了谋取帝国的最高统治地位,连自己情同手足的兄弟都要加害。434年,老匈奴王鲁奥死后,阿提拉作为他的侄子却击败了他的长子布莱达,成为帝国第一统治者,与布莱达共掌大权。十数年的并肩战斗,共同创造了帝国的辉煌,但却没有泯灭阿提拉阴谋独裁的野心。在彻底击败东罗马后的第三年,也就是445年,阿提拉终于对布莱达痛下毒手,除之而后快。对于权力的渴望使他数十年来对外东征西讨,同样是对于权力的渴望,使他时时没有忘记对付自己身边潜在的敌人。一代枭雄,人们在赞叹其宏图霸业时,不能不对他对权力的痴迷和他残酷阴险的作风感到后怕。但是另一方面,对于财富,他的态度却不再那么执着。

443年,阿提拉击溃东罗马主力,强迫它签订城下之盟,将每年缴纳的黄金贡物由800磅增加到2100磅,并另外要求赔偿战争损失6000磅,从此匈奴帝国开始积聚起大批的财宝。据说阿提拉本人生活极为节俭,虽然他并不严禁手下的奢侈行为,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追求过锦衣玉食、花天酒地的生活。他数十年来掠夺的他们财富除了分给部下外,全攒在国库里,人们曾经以为他有收藏癖,但这个说法没有可靠的根据。而且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所以也没有大规模的土木建筑,因此,匈奴帝国很快成了一个极其富有的国家。445年阿提拉谋杀布莱达后,匈奴帝国的权势和财富尽落入他一人之手,据说当时他是欧洲最富有的国王,而“匈奴帝国宝藏”在他生前就已传闻甚多。

453年,正当匈奴帝国如日中天的鼎盛时期,一生流离飘荡、戎马倥偬的阿提拉占足了江山爱上了美人。他迎娶了日耳曼公主伊尔迪科,一位美丽的欧洲姑娘,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宴会。但是中国古人那些老得掉牙却亘古不易的训诫再次在他身上应验,即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哀,人在志得意满的时候,更需退步抽身,时时小心。当客人们酒足饭饱地离开后,阿提拉也醉意盎然地拉着新娘进了洞房,但谁也不会想到,从此他就再也没有出来。第二天清晨,人们在新娘的尖叫声中发现一代雄主阿提拉死于动脉破裂,口鼻中窜出的鲜血将洞房中摇曳的花烛染成了凄惨、恐怖的颜色。

阿提拉的死因从古至今没有人能明白,虽然他一生建功甚多也树敌甚多,但是嫉妒他的人和仇视他的人都没有站出来“声称对此事负责”。可怜的新娘伊尔迪科不可避免地遭到人们的怀疑,但是在匈奴帝国后期连绵不断的内讧和纷争中,已没有人顾得上答理这件事。阿提拉被草草埋葬,葬礼举行的非常简陋而混乱,以致有人说他的宝藏被一同埋入了墓中,有人说被他的不肖子孙瓜分并挥霍殆尽,众说纷纭。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也曾攻打过罗马,但很快失败。阿提拉的宝藏可能在此之前已被挥霍殆尽,所以他的儿子迫不得已再度举兵劫掠;也可能是在这次战争失败后,被敌人夺走或者被他的子孙们分散收藏。总之古今闻风而至的寻宝人没有一个曾经见过当年阿提拉的财富之山。

“希望”之钻的奥秘

有这样一颗独特而高贵的钻石,周身散发着幽幽蓝光,无数人第一眼看到它便为之倾倒,可是谁也不知道在这魔幻般的美丽背后,隐藏着一段让人瞠目结舌的恐怖故事,仿佛它带着最为邪恶的诅咒……

再次现身

1958年,“希望”之钻再次现身,它的最后一个主人美国珠宝商海里·温斯顿与华盛顿史密斯研究院协商,把“希望”钻石作为一系列宝石中的中心展品,与英国伦敦塔上的那些加冕礼用的珠宝媲美。史密斯研究院讨论之后,同意接收。

1958年11月8日,这颗蓝钻被装入山羊皮盒子,外面裹上一层厚厚的褐色包装纸,在纽约邮政总局出现,目的地是华盛顿史密斯研究院。武装人员一路护送,最后安全抵达。海里·温斯顿在1947年出资1500万美元成为钻石的最后一个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