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智谋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914700000015

第15章

仁宗觉得阎文应说得很有道理,就把吕夷简召进宫来,吕夷简早由阎文应告知,一见仁宗脖子上的血痕,当即显出痛心疾首之状,而且引经据典,大谈君臣之道,极力主张废掉郭皇后,并建议谁不同意废掉郭皇后,谁就是不通君臣大义,就坚决罢掉谁的官。在吕夷简的大力支持下,仁宗顺利地废掉了郭皇后。

郭皇后被废以后,阎文应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进一步信任,后宫的嫔妃也都对他倍感敬畏,尚美人和杨美人也对他感激不尽。只是两位美人生性轻薄,郭皇后被废以后,两人更加肆无忌惮,日夜纠缠不休,弄得仁宗沉溺酒色,有时连早朝都不上,后来干脆病倒在床。于是,宫廷内外议论纷纷,都说杨美人、尚美人淫荡成性,妖害君主。阎文应见显示自己忠心、取得皇上信任的时机又来了,就三番五次地劝仁宗要保重身体,弃绝两位美人。仁宗听得烦了,就顺口说了一句:“好吧!”阎文应一听,即刻来到两位美人居住的地方,喝令小太监把两位美人强行拉上车子,推出宫外。两位美人哭泣求情,阎文应口称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无人敢违。杨美人还想再见皇上,阎文应骂道:“你们这两个宫廷奴婢,别再痴心妄想了,赶快出宫去吧!”

第二天,阎文应向仁宗汇报了这件事,仁宗真是瞠目结舌,不知以对。但他总不能再让人把两位美人请回来,只好承认这种现实,诏令她俩做了尼姑。

仁宗的身体好转后,越发觉得阎文应忠心,朝廷内外也都交口称誉阎文应是一位公忠体国的宦官。

自两位美人被逐以后,仁宗又想念起废后郭氏来,大有再复立郭氏做皇后之意。阎文应听了,十分担心,恐怕郭氏复立后对自己不利,就想寻机害死她。正巧郭氏偶染小病,阎文应就胁迫医生,故意错开药方,使郭氏的病越来越重,终于致死。医生深知其中利害,当然绝不敢说。

阎文应害死郭皇后以后,在宫廷之中自然独霸了天下,上下莫不畏之如虎,其权势之大,可以想见。阎文应得意忘形,经常以权谋私,并专权害人,逐渐引起了部分正直大臣的不满,在大臣们的压力下,仁宗不得不将他贬为外官,后死于相州任所。

赵匡胤的权术

赵匡胤即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匡胤出生之时,有红光绕室闪烁,有异香盈室,经久不散,赵匡胤也体罩金光,三日不变。但无论后人怎样附会,他还是人,还是肉胎俗种。

赵匡胤生于公元927年(唐天成二年),祖籍涿郡,其父赵弘殷,是后周的一员高级将领。虽然如此,赵匡胤也只能读上几年的书,无力继续深造,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遗憾,因为赵匡胤本不喜欢“子曰诗云”,倒是极爱枪棒,又兼生就力大无比,在不经意间就学了一身武艺。在21岁时娶妻,但因见跟着父亲仕途无望,就决心独闯天下。

关于赵匡胤的传说是很多的。在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就有《宋太祖千里送京娘》一篇,描述他如何急人之难,又如何仗义疏色,以致弄得京娘最后羞愧自杀,让后人读后往往产生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据说赵匡胤力气很大,而且皮坚肉厚。一次,他骑马穿过城门,没想到马忽然颠狂,在狂奔中将他掀起,赵匡胤的头撞在城门的拱顶上,撞下马来。别人以为赵匡胤已经脑浆迸裂了,可他从地上爬起来,追上奔马,一跃而上。有一次,赵匡胤看见一群麻雀在地上吃食,他猛扑过去,想捉住麻雀,没想到用力过猛,一下子撞到屋墙上,连屋子也给撞塌了。人说赵匡胤有金甲神护身,遇难不死,其实无非身强力壮兼会武功而已。

赵匡胤到处投亲靠友,屡屡令他失望,以至囊空如洗,与人赌钱,被流氓围住痛打,可见其窘迫之状。在穷极无聊之际,一个老和尚送了他一点盘缠,指点他去投靠郭威从军,对于这次从军,赵匡胤也未存什么特别的信心,在路过一座庙宇时,他见人们都在占卜算卦,他带着一种玩玩的心理,也挤进人群,拿起竹签,准备算上一卦。

他先问能否当个小校,卦象不吉。赵匡胤心中愤懑,心想凭浑身的劲力武艺,连一个小校都当不上?不由激发了他倔强的脾气,就连算几卦,而且越问越大,卦象皆不吉。赵匡胤发怒,干脆问能否当节度使,仍是不吉。赵匡胤一不做二不休,节度使之上就是天子,干脆问能否做天子吧,这一次,卦象大吉。据说从此时开始,赵匡胤就树立了当皇帝的雄心大志。

在漫游之中,他见到几个文人在对着初生的旭日咏诗,见他们穷酸做作的样子,赵匡胤不禁失笑,继而豪兴大发,脱口胡诌道: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这非诗非文非歌非谣的东西据说是龙吟虎啸,有帝王气象。

不过,五代时期,正是群雄逐鹿之时。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一经破败,便有支离破碎之际,不仅南北方不得统一,就是南北方各自的朝代更迭亦如走马灯般地转换。唐以后的北方,经历了五个朝代:后梁(公元907年—934年)、后唐(公元923年—934年)、后晋(公元936年—944年)、后汉(公元947年—948年)、后周(公元951年—959年),长则十几年,短则几年。到赵匡胤投奔郭威之时,也正是郭威拥兵自立,准备取后汉而代之之日。在拥立郭威的过程中,作为禁军中的一员,赵匡胤表现十分突出。郭威在将领们的拥立之下当了后周太祖,赵匡胤也被提拔为东西班行首,当了一个中级禁军军官,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其实,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通过这次事变使他知道了禁军的重要性,知道了禁军发动政变可以拥立皇帝。在军阀战争中,赵匡胤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他作战十分勇敢,可以说身先士卒,能冲锋陷阵,又兼他机变百出,智谋迭现,为后周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他对大将柴荣表现得非常忠诚,逐渐取得了柴荣的信任。不久,郭威病死,养子柴荣即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一当皇帝,即提拔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这个职位是禁军的最高首领,和郭威当年在后汉所处的位置是完全一样的。不久,周世宗又病死,七岁幼子柴宗训即位,孤儿寡母秉政,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这时正是赵匡胤窃取帝位的千载良机。

赵匡胤在周世宗病死前就精心组织了这支禁军队伍。他受周世宗的委托,在军中选择最为精壮的军士编成“殿前诸班”,由于他亲自组织建立起了这支军队,再加上他尽心结纳军士和军官,因此,这支军队中布满了他的亲信,他也就牢牢地掌握了这支精锐之师。周世宗死后,后周王朝中就没有一个人能同他争锋了。

公元959年后周恭帝六年11月,赵匡胤以镇州、定州的名义谎报军情,说割据山西的北汉汇合契丹人向后周发动进攻,宰相范质、王溥等昏庸无能,不辨真假,立命赵匡胤率大军出征阻挡。该月初三,赵匡胤率军出发,当晚到达离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历史事件即将发生。

当天晚上,赵匡胤的亲信赵普和弟弟赵匡义在军队中散布舆论说:“当今皇上年幼,不明世态人情,即便将士们拼死征战,回来也难以领功受赏。如果能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再去打仗,情况就不一样了,立功的将士一定会有高官厚禄。”军队中本来就有很多赵匡胤的亲信,这么一煽动,绝大部分人都同意了。于是,赵普和赵匡义严令将领,严格管束军士,兵变后不得抢掠烧杀,要绝对保证“兴王易姓”的顺利进行。

这天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沉沉睡去,到了第二天早上还未醒来。等他慢腾腾地爬起来,赵普和赵匡义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强行”披到他的身上。赵匡胤假意推辞责怪,赵普就率百官跪拜恳求,赵匡胤据说是不好拂逆众意,才勉强答应下来。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黄袍加身”事件。

这也真是报应不爽。郭威以禁军兵变夺取了后汉的政权,事隔八九年,郭威的部下赵匡胤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仿效郭威,以禁军兵变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皇位。

赵匡胤是明智的。前代的“兴王易位”,将士们趁机抢掠,弄得新王声名狼藉,赵匡胤很善于接受前代的教训,在率军回开封时,他勒马对将领们说:“你们因为贪图富贵而拥立我,但你们必须服从我的命令,否则,这个皇帝我是不能当的!”将士们一心想领功受赏,好不容易找了个当拥立功臣的机会,怎肯错过,就都答应了赵匡胤的要求。赵匡胤命令:一,不得抢掠百姓;二,对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三,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四,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赵匡胤派人同守卫开封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联系,二人也巴不得立功,赵匡胤一到,便立即开门迎接,个别将领想反抗,即被杀死。宰相范质等人无奈,只得帮助赵匡胤举行了禅让仪式。因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始。

赵匡胤很会收揽人心,他既兵不血刃地占了开封,就对前朝重臣大加笼络。他把原后周皇帝改为郑王,对宰相范质等人给以优厚的赏赐,并让他们官保原职。这样,洛阳很快就安定了下来。外藩中也多数归附,至于个别反对的藩镇节度使,也因不得人心,很快被平服下去。赵匡胤遂坐稳了北宋的龙廷。

接下来的问题是统一全国。一天夜里,赵匡胤因苦思统一全国的策略而失眠,干脆出门,找到他的弟弟赵匡义,两人一起去找赵普,想听听他的意见。

赵普闻报急忙出迎,见二人立在雪中,十分惊讶。下面的一段对话决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大策。赵普问:“夜深大雪,皇上为何还来找我?”

赵匡胤说:“现在一榻之外,尽是他人地盘,我如何能够安眠?故来找你商量!”

赵普说:“陛下现在还是小天下,南征北战,统一中国,时机已成熟了。不知陛下打算怎么办?”

赵匡胤显出犹豫不定的样子说:“吾想先收复太原。”

赵普沉默片刻说:“这不是我所预料的。”赵匡胤忙问赵普所料为何,赵普说:“太原地处南北二边,如果占为己有,那么,辽朝南下之患就要由宋来独挡了。如果暂留太原做北方屏障,等平定南方诸国之后,太原会不攻自破。”

赵匡胤听完,长吁了一口气说:“吾早有此意,只是未敢轻决,此来专为听听你的意见啊!”于是,“先南后北”的正确方针就此确定了。

然而,并不能马上出征,因为还有一个重大的后顾之忧尚未解决,就是禁军的指挥权问题。以政变上台的赵匡胤,深知禁军的重要,他本就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更何况他已亲身经历过两次禁军兵变呢?早在公元961年(建隆二年),赵匡胤在扑灭了扬州李重进的叛乱之后,就以自己曾经担任过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为由,说是出于避嫌或是避讳,解除了慕容延钊的这一职务,从此这一禁军中的最高职务就消失了。但赵匡胤仍不放心,他觉得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虽然曾经拥立过自己,但还谈不上是自己的心腹,况且他们在军中日久,根基益深,自己如果出征在外,实在放心不下。于是,他想出了一条解除他们兵权的计策。

就在这一年的7月,赵匡胤专门设宴,把石守信等人招来一起饮酒,在酒会之上,赵匡胤特意劝大家开怀畅饮,在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忽然屏退左右,装出一副深有感慨而又推心置腹的样子,长叹一声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哪里能当皇帝?但你们不知道,当皇帝也真是太难了,倒不如当个节度使痛快些。我啊,晚上就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一听,觉得慌惑不解,连问为了什么,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吗?我这个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赵匡胤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怀疑将领们有谋权篡位之心了,慌忙跪下,边叩头边问道:“陛下怎么这么说呢?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赵匡胤慢悠悠地说:“是啊,你们是没有异心,但你们怎么知道你们手下的人不贪图富贵呢?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也是推脱不掉的啊!”

石守信等人一听,真是吓得汗流浃背,慌忙跪下,顿首哭道:“我们这些人愚昧得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请求陛下开恩,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见火候已到,就缓和了一下紧张的气氛,真心地劝他们说:“人生好比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好者也无非就是富贵,不过想多积钱财,厚自娱乐,造福子孙。你们何不释去兵权,出外当个地方官,再多买些良田美宅,多置些歌儿舞女,日夜宴饮,以终天年。我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臣君相安,两无猜忌,该是多好的事啊!”

赵匡胤的这一番话,说得石守信等人真是茅塞顿开,拨云见日。马上谢恩说:“陛下替我们想得真是太周到了,真是生死大恩啊!”

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辉等人见赵匡胤已把话说得如此明白,决无回旋的余地,而赵匡胤当时在禁军中的地位还不可动摇,就只好在第二天上表称病,乞求解除兵权。赵匡胤一见大喜,当即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杯酒释兵权”。

那么,用什么样的人来代替这些人来做禁军的将领呢?条件有三:一是资历浅;二是威望不高;三是能力不强。再加上一种新的统治方法:使之相互牵制,各个单线管理。其后的结果是,赵匡胤稳定了内部,集中精力向南向西发展,迅速平定了南方与西方,建立了稳固的北宋王朝。

观望者

公元208年,诸葛亮说服了东吴的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来犯的曹操。当时曹操的83万人马在长江以北扎下大营,东吴都督周瑜则率领吴军在长江以南驻扎下来。曹军驻地对岸有一座高耸如长垣的石山突入江宾,上刻“赤壁”两个大字。以后曹操对周瑜的这场大战就被称为“赤壁之战”。

周瑜用连环计,使不习惯水战的曹操上了当。曹操把所有的战船在长江上三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周瑜的意图却是借东南风,火烧曹操那些连在一起的战船。

战事开始之前,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议事、占风。接着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并和刘备一起登上樊山观望长江中的火攻大战。他们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观察远处孙权、周瑜同自己的死敌曹操大战的情况,并利用东吴赤壁大战的胜利,火中取栗,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

丘吉尔坐失良机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军队以“闪电战”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终于爆发!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个相当顽固的铁杆反共分子,关于这一点丘吉尔自己也毫不隐讳。

他在得悉法西斯军队开始进攻苏联时发表的广播讲话中直言不讳:“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

在丘吉尔的骨子里,他既憎恨纳粹,又仇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他把共产主义视作洪水猛兽。从战争一开始,他就希望苏德之间能互相厮杀,使其两败俱伤,由他坐收渔翁之利。因此,丘吉尔强烈希望苏德尽快开战。

但当时英国面临的最大危险和现实敌人是德、意法西斯,大同小异是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