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914800000060

第60章

做皇帝的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们很难公开改正自己的过失。在很多时候,他们的过错是死后才得以纠正的。汉文帝能够巧妙地让薄太后做自己与臣下的缓冲,既维护了尊严,又纠正了偏颇,这是汉文帝聪明过人的地方。

季札辞国

吴太伯,还有太伯的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季历的哥哥。季历贤能,而且儿子昌也很有德行,所以太王想立季历为王,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为了不影响太王的计划,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到了荆蛮地区,在身上刺了花纹,剪短了头发,表示不会去继承王位,来避让季历。季历果然继位为王,他的儿子昌因而也得以继位成为周文王。当时,太伯住在荆蛮地区,自称句吴。荆蛮人认为他有德行,主动归附他的有一千多家,拥立他为吴太伯。

太伯去世,弟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好多代过去了,寿梦继位。寿梦在位时期,吴国开始逐渐强大,自称为吴王。二十五年,吴王寿梦去世。寿梦留下了四个儿子,长子名叫诸樊,次子名叫馀祭,三子名叫馀昧,四子名叫季札。其中季札最贤能,寿梦想让他继位,但季札谦让推辞,于是只好立长子诸樊,处理日常政务,掌握国家权力。

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于是就脱去丧服,让位给季札。季札辞让说:“曹宣公死的时候,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曹君杀害了太子,夺取王位,是不道义的;于是准备拥立子藏为王,可是子藏逃离了曹国,以便让曹君能够继承王位,君子们称赞子藏‘严守节操’。你是合法的继承人,谁敢冒犯你呢!当国君,并不是我的志向。我季札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愿意像子藏那样严守节操。”吴国人坚决要求拥立季札,季札无奈,就离开了王宫,去乡下种田,吴国人见了,也就不再勉强他继位了。

吴王诸樊去世,遗言要传位给弟弟馀祭。他想把王位依次传下去,一定要传给季札才算完,以了却父王寿梦的心愿;他赞美季札让国的节操,希望兄弟们能够依次相传,最后把君位传给季札。但是,季札被封在延陵,号称延陵季子。吴王派季札出使鲁国,听了各种音乐,感触很多。离开鲁国之后,又去出使齐国。他劝晏平仲说:“您应该尽快把封地和政权都交出来。没有了封地和政权,才能避开祸患。齐国的政权肯定会归属于某一个人,在没有确定归属之前,肯定是灾祸不断,难以终止。”晏子于是把封地和政权都交了出来,因此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避免了祸难。

季札又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了子产,就像老朋友重逢一样亲切。他对子产说:“郑国当权者荒淫无度、贪婪而奢侈,他们的灾难就要到来了,最后政权必然要归于您。您掌握了政权之后,一定要谨慎地以礼治国。不这样,郑国肯定会被毁掉。”

又离开郑国,到了卫国。季札对史狗、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人说:“卫国是君子的天下,不会有任何祸患的。”

季札又前往晋国,正准备休息的时候,听到了钟声,说:“真是奇怪啊!我听说,背叛别人,不修德行,肯定要遭杀身之祸。可是孙文子呢,得罪了君王,竟然还敢住在这里;恐惧还来不及,竟然还有心思敲钟奏乐?孙文子住在这里,就像燕子在幕布上筑巢一样危险啊!君王的尸体还没有埋葬,这时候怎么可以敲钟奏乐呢?”说完,季札就马上起身离开了。孙文子听说了季札的话,终生再也没有听音乐。

到达晋国之后,季札对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的国政,将来恐怕要集权到你们三家吧?”离开晋国之前,又对叔向说:“你好好努力吧!晋国虽然国君荒淫奢侈,但是却有许多良臣,大夫们也都很富有,最后的政权会归属于三家。您为人正直坦率,一定要注意别让自己遭到什么祸难。”

季札开始出使的时候,在北上途中曾经拜访过徐君。徐君特别喜欢季札的宝剑,却不好意思说出来。季札心里知道他的想法,但因为要戴着宝剑出使中原各国,所以就没把宝剑献给他。出使完毕,返回时回到徐国,可是徐君已经去世了。季札于是就解下自己的宝剑,把它挂在了徐君墓旁的树上,然后离去。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何必还把宝剑挂在这里呢?”季札说:“你这样说就不对了。当初,我心里已经把宝剑暗许给他,难道能因为他死了,就违背当初的心意吗?”

吴王馀祭去世,弟弟馀昧继位。馀昧去世之前,想传位给弟弟季札。季札辞让一番,然后就逃走了。吴国人说:“先王留下了遗嘱,哥哥去世,弟弟就立为王,一定要把王位传给季子。现在季子辞让逃走了,那么馀昧就是最后一个继位的君王。他去世了,应该由他的儿子接替王位。”于是就把馀昧的儿子僚立为吴王。

吴王僚二年,公子光去攻打楚国,吃了败仗,把先王的乘船丢掉了。公子光很害怕,重新回军偷袭楚军,夺回了先王的乘船,才敢回来。

五年,楚国外逃的大臣伍子胥前来投奔吴国,公子光对他以礼相待,公子光是吴王诸樊的儿子。他一直认为:“我的父辈有兄弟四人,王位本应传给季子。季子不愿接受国政,所以我的父亲最先继位。如果以后不传给季子,那么继承王位的应当是我。”于是他就暗中招纳贤能人士,想找机会刺杀吴王僚。

八年,吴国派公子光攻打楚国,打败了楚军。乘胜北伐,又打败了陈国、蔡国的军队。

九年,公子光再次攻打楚国,占领了居巢、钟离。此前,楚国边邑的少女与吴国边邑的妇女因为采桑叶而发生了争执,两家相互仇杀,两国边邑的长官听说这件事之后,都很生气,就打了起来,结果是楚国吞并了吴国的边邑。吴王大怒,所以派兵攻打楚国,占领了这两个城邑才撤兵。

伍子胥刚刚投奔吴国时,劝说吴王僚,说攻打楚国可以获得很多利益。公子光暗地里说:“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都被楚王杀掉了,他现在只是想借机公报私仇而已。跟楚国打仗,对吴国没什么好处。”伍子胥敏感到公子光别有企图,就找到勇士专诸,把他引荐给公子光。公子光很高兴,于是就开始很恭敬地对待伍子胥。

十二年冬天,楚平王去世。

十三年春天,吴国趁楚国办丧事的机会,去攻打楚国,派公子烛庸、盖馀出兵。同时,派季札到晋国,观察其他诸侯国的反应。楚国发兵,断了吴兵的退路,吴兵无法退回。这时候,公子光说:“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丢失啊!”他告诉专诸说:“这时不动手要等到何时!我是真正的王储,应该继位,我想趁这个机会取得王位。即使季子回国,也不会废掉我!”专诸说:“刺杀吴王僚,现在可行。现在的国内,只有他的老母幼子,他的两个公子都率兵攻打楚国去了,而且已经被楚兵断了后路。现在的吴国,外面已经被楚军围困。国内没有他们的忠诚臣子,对我们肯定是无可奈何。”

公子光深以为然。于是在地下室里埋伏了士兵,邀请吴王僚前来宴饮。吴王僚在路上安排了士兵,从王宫一直到了公子光的家,外门、台阶、内门,到处都布满了吴王僚的亲兵,所有人都手持两刃短刀,严阵以待。公子光假装脚疼,来到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藏在煮熟的鱼肚子里去上菜。鱼一端上来,专诸就抽出匕首刺向吴王僚,杀掉了吴王僚。这样,公子光终于取得了王位,就是吴王阖闾。阖闾任命专诸的儿子为卿。

姜太公钓鱼

太公望,是武王伐纣时的元帅,当时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西周建立以后,他第一个被封于齐为诸侯,是齐国的开国国君。关于他的事迹,流传较广,特别是《封神演义》这部富于神话色彩的小说问世以后,更给这位历史人物添上了神奇的色彩。他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所以称他为姜尚,或吕尚,或姜子牙。他又叫做太公望或吕望,俗称姜太公。他也被称为师尚父。他的名称就有这么一大串。

他是东夷人,炎帝的后裔,炎帝姓姜,所以他的本姓应该是姜。他的先祖协助大禹平治水土有功,虞舜和夏禹的时候,被封在吕(河南南阳西),后来的子孙就以这个封地为姓了。到夏、商的时候,这个家族逐渐衰落,沦为平民。吕尚是在贫困中长大的,他曾在商朝都城朝歌做过屠牛的生意,在孟津开过饭铺,大概到七十多岁的时候,就在兹泉钓鱼。兹泉,是磻溪中的一处深潭,水清而凉,往北流十二里,注入渭水。这里石壁陡峭高耸,一片竹林,枝叶繁密,青翠宜人,好像从没有过人迹。他钓鱼的技术很不高明,钓了三天三夜,没有钓上一条,气得把衣服和帽子都脱掉摔在地上。岸边有个农民看见他那气冲牛斗的样子,就走过去劝他不要灰心,对他说:“你耐心一点,再钓钓试试看。钓鱼的线必须细,饵必须香,慢慢地轻轻地把线和饵抛到水里,不要惊动了鱼。”吕尚按他指导的方法再去钓,很快就钓了一条大鲤鱼。兹泉边有块大石头,叫磻石,吕尚钓鱼老是坐在这里。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日子长了,石头上也就留下他双膝跪着的痕迹。今天我们如果到西安去旅游,还可以去看看当年留下的这个遗址。

有一天,西伯打算出外打猎,要太史卜一个卦,问上帝是否吉利。太史卜完,向西伯拜贺,说:“占的兆非常好,今天一定会有极大的收获。”西伯问他:“会获得什么呢?”太史知道西伯最喜欢有学识、有才干的人,并不真正想多打几只什么禽兽;平时每次出去打猎,常常和田夫野老闲谈,碰到有才学的,便带了回去,任他职务。为了迎合西伯的心理,太史说:“今天所获的,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能辅佐你建立帝王事业的人才。”西伯听了,很高兴,立即带了一群勇士出发,在渭水之南,开始围猎。在追逐飞禽走兽之间,西伯来到磻溪的兹泉附近这里仙境般的景色,把西伯迷住了。正在欣赏中,忽然发现溪旁的一块大石头上坐着一位老人,银须飘拂,态静神闲,旁若无人,凝神敛气,一本正经地正在垂钓。西伯想:我们这么多人来到这里,车马喧哗,人声嘈杂,而他却像周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这可能是个有道之士。于是,走上前去向他招呼。吕尚一见西伯,也忙起身行礼。经过一阵谈话,西伯大惊,料想不到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竟会有这样杰出的人才。西伯问了他的姓名和家世,知道他原来还是尧时四岳的后代。西伯高兴地说:“以前,我的先祖太公曾经说过:‘将来一定有一位圣人来到周地,那时,周就会大大地兴旺起来。’你恐怕就是我太公所说的圣人吧!太公盼望你很久了。”从此,别人就称他为太公望。西伯请他一同回到周都,任命他为师,对他非常尊敬,称呼的时候,后面还加个“父”字。因此,他又叫做师尚父。师,是先生的意思,也有人说是掌管军队的官员。尚,是他的名。父,是当时对长辈的尊称。合起来,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尚老先生。这就是后来民间流传的“太公八十遇文王”的故事。但根据武王伐纣时他冲锋陷阵的英勇事迹来看,当时他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年纪。

关于吕尚,还有两种传说:一说他知识渊博,曾经在商纣朝中担任过官职,因为纣王暴虐骄横,他辞职走了。以后到各地游说,但没有得到哪一个诸侯的赏识,他听到西伯招贤纳士,于是到了周。二说吕尚不愿意做官,隐居在海滨,当西伯被纣王囚禁在羑里的时候,周大夫散宜生、闳夭等听说吕尚足智多谋,就去请他来帮忙想办法。他们会见了吕尚。吕尚说:“我听说西伯为人贤明,对老人特别照顾,我怎能不去呢?”他们三人为了救西伯,到各地寻求美女和珍奇的东西。西伯终于被营救回来了,吕尚也就留在周担任重要官职。

以上三种说法虽然不一样,但吕尚担任文王和武王时期的师这个重要的职务却是事实。他曾协助西伯整顿内政,收揽人心,扩充军备,南征北讨,为奠定伐商的基础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西伯去世以后,他又协助武王灭商纣而建立了赫赫功勋。由于他的卓越功绩,所以武王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把他封于齐,都城在营丘(山东临淄北)。这地方就当时来说,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幅员也较其他诸侯国为大。他受封以后,便带了亲随上任。新君上任,自然喜笑颜开,一路赏玩风景,谁也没有把道路的远近放在心上。有一天,他们寄宿在一个小村落的人家里,吕尚睡到半夜醒来,忽然听到隔壁房里有人在窃窃私语,辨声音,原来是这家主人父子在谈话。儿子说:“爸爸,你知道吗?今晚到我家住宿的这伙客人是要去齐国的,睡在我们隔壁的那个老头子就是新封的齐国国君。”父亲说:“我看不像。你想想,机会这个东西,是多么难得,又是多么容易失掉。他如果是一个新国的国君,能够这样安心地睡觉吗?你看,他一进来就睡,睡到现在连一个身都没有翻,这还像个要去做国君的人吗?”吕尚听了这番对话,不觉毛骨悚然,出了身冷汗,连忙下床,披上衣,把随从喊醒,立刻摸黑赶路。那些随从睡得迷迷糊糊,不知什么缘故突然这样性急了,但又不敢问。以后,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只几天,就赶到了目的地。刚刚进入都城,只见许多老百姓扶老携幼,哭哭啼啼,惊慌失措地向西跑去。吕尚不知什么缘故。经打听,原来是东边的莱荑(在山东黄县东南)打过来了,他们想趁着商纣刚亡,周才建立还没有力量控制这边远地区的时机占领营丘。吕尚了解了这一情况,马上组织人力进行防御和反击。莱夷的部队来到城边,看见周已来人,而且有了准备,立即撤退。吕尚倒抽一口冷气,说:“好险啊!迟来一步就完了。”

吕尚到齐国以后,修明政治,尊重本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精简繁文缛节的礼仪,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并利用处于海滨占有捕鱼和制盐的优势,国家迅速发展起来,附近的人民纷纷迁来齐国。它的版图,东边濒临渤海,西部直抵黄河,南面到达穆陵(山东沂水县北),北方进驻无棣(山东无棣县北),占有这一块辽阔的地区。在武庚纠结管叔、蔡叔发动叛乱的时候,吕尚又获得了征伐天下诸侯的特权。凡是不尽忠职守、违抗王室,或有什么过失的诸侯,他可以出兵代表周天子予以惩处。从此,齐国成为辅佐周王室控制渤海沿岸和莱夷地区的重要力量。

齐桓公称霸

春秋时期的齐国是各诸侯国之中的一个大国,可是由于最先的几个国君无能,当时在诸侯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公元前698年,齐僖公死了,由长子继位,这就是齐襄公。

齐襄公同样也是个昏庸无能的人,而且比先前的国君还要差,除了饮酒玩乐外,性情喜怒无常,猜忌心很重,动不动就杀掉他不满意,或者他觉得图谋作乱的人,由于他的残暴,齐国庶出的公子纠和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相继逃到别的国家去避难。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大臣管仲和召忽跟随他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在大臣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公元前686年,齐国连续发生两次内乱,先是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后是公孙无知又被雍廪杀掉。齐国大夫与公子小白关系密切,就派人前往莒国迎接他回国做国君。鲁国听到无知被杀的消息,也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抢夺君位,并派管仲带领军队拦截从莒国来的公子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