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1914800000008

第8章

陈轸认真地说:“秦国之所以看重大王,是因为您有齐国这个朋友。如果您与齐国断交,秦国还会看重楚国这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吗?再说秦国绝不会先割让土地的。等我们断绝了与齐的关系,又没得到割地,势必痛恨秦国。我们同时结仇于两个国家,反而会使他们两国联合起来的。”

楚怀王摇摇头,觉得陈轸有点庸人自扰,他不耐烦地摆摆手道:“我自有安排,你就回去静等佳音吧!”

楚怀王果真派人去齐国,断绝了两国的友好关系。

秦王得知这个消息,心中暗喜,夸奖张仪真是神机妙算。张仪又派人到了齐国,两国暗地里缔结了盟约。

楚怀王那里还不知真相,派了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却假借身体有恙,闭门不见。后来弄清楚齐两国当真断了关系,才缓缓出来见使者。

他慢条斯理地在地图上划着:“从这里到这里,给你们方圆六里的土地。”

楚国使者愣住了,争辩道:“我们大王说您应允的是六百里,怎么会是六里呢?”

张仪笑道:“说好了给六里,怎么会给六百里呢?你们大王该不会是听错了吧?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吗?”

使者败兴回国,如实相告楚怀王。怀王气得七窍生烟,悔不该当初听信张仪的话,更不该没有在乎陈轸的婉言相劝。

盛怒之下的楚怀王只有用出兵来解心头之恨,于是又不听陈轸的劝阻,调动全国精兵,大举进攻秦国。

秦国并未恐惧,反而联合楚国昔日友国齐国,又相约韩国助战,将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于杜陵。

轻信和贪利,是楚怀王致命的弱点,张仪正是利用了楚怀王的这个弱点,使出浑身解数,离间齐楚关系,达到分裂齐楚同盟的目的。

陈胜之死

陈胜起义后,各地纷纷杀掉秦朝的官吏起来响应,起义军的势力迅速壮大。

为了更快地推翻秦朝,陈胜兵分几路,他派吴广率军向西进攻,邓宗率军向南进攻,周市率军向北进攻。谋士张耳、陈余另有野心,陈余向陈胜建议说:“你的主要目标是西攻咸阳,击败秦国,恐怕没有精力顾及河北一带。我过去在那地方待过,对那儿很熟悉,希望你能让我带一支兵马去占领那一带。”陈胜信以为真,派自己的亲信武臣为将军,随张耳、陈余进攻河北。

武臣率领的部队屡战屡胜,连克数城,人数由3000人扩大到几万人。武臣在张耳、陈余的怂恿下,宣布摆脱陈胜的领导,自立为赵王。武臣等拥兵自重,削弱了陈胜的力量。

吴广的部队在进攻荥阳时,遭到重挫,他请陈胜派兵增援,陈胜派周文率军前往协助吴广西进。周文懂得一些兵法,一路上招兵买马,声势浩大,不久,打到秦朝的都城咸阳附近。

起义军西进的消息使秦二世和群臣惊恐万分,只有章邯表现得十分冷静,他说:“起义军来势凶猛,召集咸阳附近各县的人从军也来不及了,在骊山服苦役的囚犯和奴隶有几十万,如果赦免这些人并把他们武装起来,估计可以和起义军抵挡一阵子。”二世闻言,连忙赦免骊山的囚犯,并拜章邯为将率领这些人去和起义军作战。这批临时拼凑的秦军竟把周文的部队打得大败。

吴广的手下田臧等人密谋:“周文战败,得胜的秦军很快就会赶来增援荥阳,现在我们又不能攻破荥阳,到那时势必会腹背受敌。不如分兵两路,一路留下继续围攻荥阳,一路去截击增援的秦军。但吴广这个人骄傲自大,又不懂打仗,他肯定要阻止我们,为了成功,我们必须先杀了他。”田臧等杀了吴广后,仍被秦军击败。

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击败各路起义军后,开始进攻陈胜,陈胜兵败撤退,在途中,他的车夫杀死了他,投降了秦军。陈胜、吴广虽然起义不久就牺牲了,但他们首倡的农民起义却风起云涌,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勤奋好学

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初期齐国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县北)人。大约生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

扁鹊年轻时曾任“舍长”。“舍长”是旅店的管理人。他为人热情,勤奋好学。当时的名医长桑君常来店住宿,扁鹊对他照顾很周到。扁鹊虚心向长桑君求教,并拜长桑君为师。长桑君耐心地向他传授了许多医疗技术,特别是切脉的技术。他一面从名医学习,一面结合病例研究古人治病的方法和经验,加以鉴别和总结,因此,逐渐掌握了多种治病的方法和高超的医术。扁鹊生活的时代,虽然医药学有了一些发展,但迷信神鬼的思想还十分浓厚。当时中国分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这些国家往往盛行巫术。许多国家设置了“大祝”、“司巫”等官吏,专门从事“逐疫”、“驱疾”的迷信活动。这些巫士往往得到朝廷的支持,因此有很大的影响和势力。当时医学刚刚兴起,还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充分重视,当时是巫术占统治地位,而医术不过是巫术的附庸。这种情况严重地束缚了医术的发展。因此,医学家要想推动医学发展就必须同巫术展开斗争。扁鹊就是一个一生不信巫,不断以医术同巫术斗争的进步的医生。

扁鹊经常周游列国为各地百姓治病。他的足迹遍及现在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各地。他为各地人民看病很认真,很热情。他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把前人的医疗经验加以总结,形成了一套“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他给人看病,注意观察病人的形色,注意闻听病人发出的各种声音,注意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同时切脉以察病情。扁鹊在两千余年前就综合运用“望、闻、问、切”的“四大诊法”诊断疾病,是对中医学的重大发展和巨大贡献,这一方法至今仍为中医所沿用。由于他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敢于创新,所以他的医术提高很快,病人来看病,扁鹊往往能手到病除。因此,声名大噪,各国驰名。后来赵国人就把黄帝时传说的名医“扁鹊”的美名赠给他。人们渐渐忘却了他的真名,只知他是名医“扁鹊”。

擅长望诊

扁鹊诊病尤其擅长望诊,治病重视早期治疗,关心病情发展,能够因病设法。

一次他在齐国见到齐桓侯,他望诊发现齐桓侯有病,告诉齐桓侯要及早治疗,现在病不算重,只在皮肤部位,可以治好,否则病会加重。可是齐桓侯当时没有有病的感觉,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

过了几天,扁鹊观察齐桓侯病情有了发展,又提醒他说:“您的病已经侵入血脉了,如果不治,恐怕要恶化。”齐桓侯仍没有引起重视,不肯医治。

又过几天,扁鹊根据望诊再次提醒齐桓侯:“您的病已经深入到肠胃之间了,如果再不治疗,还会继续加重。”齐桓侯对扁鹊两次三番的劝告很不理解,认为扁鹊是故意找他的麻烦,就不答理扁鹊了。

大约又过了10天,扁鹊见到齐桓侯,一言不发就退步出门了。齐桓侯感到奇怪,派人去问,扁鹊说:“桓侯的病开始在皮肤,用熨帖法可以治愈;后来病入血脉,也可以用针灸治疗;而后病入肠胃,也还可以用药酒、汤剂来治疗;现在桓侯的病已侵入骨髓,已经不可救药了。所以我也就不再劝他治了。”

果然不久,齐桓侯发了病,派人去请扁鹊,可是扁鹊已经离开齐国了。

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齐桓侯由于讳疾忌医,贻误治疗,造成病情恶化,最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这是咎由自取;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扁鹊高明的医术,通过望诊可以发现病情,可以发现病情由浅入深的发展变化。这也表明春秋战国之时我国医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当然,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出扁鹊对病人的负责精神,他及时提醒病人注意自己病情的发展,要求病人及时治疗。但对齐桓侯这样讳疾忌医而又傲慢无理的统治者,他也无须卑躬屈膝,苦求苦劝。

扁鹊是一个有道德、有节操的医生。

“死人”复生

从“救死扶伤”出发,扁鹊对病人从来都是认真负责的。

一次,他到虢国行医,正巧遇到虢国人为太子筹办丧事。扁鹊到皇宫门前向太子的侍官中庶子打听太子患病和死亡的情况,知道是暴病而死,刚死半天,还未入殓。他从了解到的死亡前后太子的症状推断太子可能是患“尸蹶”症,不是真死。他请求入宫为太子诊病。

他为太子认真细致地切脉,发现太子还有极微弱的脉搏,还有缓慢的呼吸,大腿根还有一点温感,他断定太子并不是真死而确实是得了“尸蹶”症,于是他让徒弟在太子头部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太子就渐渐苏醒了。接着,他又让徒弟用熨帖法交替熨太子的两腋下面,慢慢地,太子就可以坐起来了。以后,他又调制了汤药让太子服用,不过二十几天,就使太子恢复了健康。虢国太子“起死回生”的消息一传开,人人都说扁鹊是神医,可是扁鹊却很冷静,很谦虚,他说:“并不是我能使死人复生,我只是把生命垂危的人挽救过来罢了。”

这件事,一方面说明了扁鹊深知作为一个医生的“救死扶伤”的职责,说明他能恰当地估价医生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扁鹊对人民的疾病更加关心,加倍热情。他经常深入民间,为劳动人民治病。他周游列国,所到之处都细心观察当地的风俗习惯,调查了解当地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情况,然后开展医疗工作。

他在赵国都城邯郸发现妇女病较多,他就做“带下医”,为妇女治病;他在周国的都城雒阳(今洛阳市),发现患耳聋、目昏、肢体瘫痪的老人较多,他就为老人们治这些病;在秦国国都咸阳一带,儿科病严重,他就治儿科病。这说明他的医术不仅精到高超,而且众科兼长,内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他都精通,而且他不计名利。“随俗而变”,尽心尽力为百姓看病。这种精神是我国中医学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也是扁鹊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人民医生的重要标志。

扁鹊之死

扁鹊的爱与憎是鲜明的,虽然他也为统治者看病,但是,他的爱是在人民方面,而对统治者则是厌恶的。扁鹊的医疗作风和治病原则有“六不治”,即“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这“六不治”是把治疗与病人的思想心理状态联系起来提出的,很明显,许多方面,如“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阴阳并藏”等都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劣根性的表现,把它们列入不治之病,表现了扁鹊对这些统治者的厌恶。“六不治”还特别列出“信巫不信医”为不能治之列,更可以看出扁鹊重医学、重实践,反巫术的无畏精神。

扁鹊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医生,正因为如此,他遭到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巫医和官医的忌恨。当他晚年到秦国行医时,秦国的太医令李醯出于对扁鹊声誉的忌妒和对自己地位的担心,派人刺杀了扁鹊。

扁鹊虽然被杀身死,但是他的崇高精神却万世流芳,他对祖国医学的重大贡献永远不能磨灭。2000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传说他曾有总结自己医疗经验的着作《扁鹊内经》,可惜已经失传。但是他的思想和经验却为弟子和后代优秀医生所继承。东汉时,就有人把他流传下来的经验和理论撰集成《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一部具有深奥医理的古代医学着作,其中对脉理、病理、经络等都有精辟的论述,至今为医学工作者所重视。后代人为了纪念他,在许多地方为他建墓立碑。他的事迹和故事更在后代人民中广泛流传。

扁鹊是一位善于学习和总结前人医学成就的医学家;是一位勇于实践、热爱人民的人民医生;他的精神和思想成为后代医生的楷模,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他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具有卓越贡献的医学大师。

“仰天大笑”的淳于髡

孔子说:“六经对促使政治修明、社会安定来说,作用都是一样的。《礼》用以规范人们的言行,《乐》用以促进人们的和谐,《书》用以记述前言往行和典章制度,供人借鉴,《诗》用以表达古代圣贤的思想感情,《易》用以说明事物的变化,《春秋》用以让人知道判断是非的标准。”太史公说:天理无所不包,难道还不够宏伟吗?有人言谈委婉却能切中事理,也能排难解纷呢!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上门女婿,身高不到6尺,诙谐善辩,多次出使别国,从未招致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猜谜语,又爱无节制地玩乐,通夜宴饮,沉醉于此,不理国政,把政务推给卿大夫们。文武百官荒怠职守,淫乐致乱,列国都入侵齐国,国家将灭亡,只是时间早迟。左右近臣没人敢就此进谏。淳于髡用谜语劝威王说:“都城里有只大鸟,落在宫廷中,几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怎么一回事吗?”威王说:“此鸟不飞便罢,一飞就会冲上天;不叫则罢,一叫便惊人。”于是召集全国72个县长县令,赏赐一人,处死一人。威王率领士兵出击,各国诸侯震惊了,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威王称雄36年,这些均记在《田完世家》里。

齐威王8年,楚国大举出兵攻打齐国。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让他带100斤金,10辆用四匹马驾的车。淳于髡仰天大笑,帽带子都齐着根笑断了。威王问:“先生嫌礼品太少了吗?”淳于髡回答:“哪里敢呢!”威王说:“这样大笑,难道有什么话要说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方来,看见路旁有个向田神祈祷的人,拿着一只猪蹄和一碗酒,祷告说:‘高地上的收成装满箩筐,低洼地上的收成装满大车,五谷丰登,满囤满仓。’我见他拿着一点儿东西,却想得到很多很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将礼品增加到1000镒黄金,璧10双,用四匹马驾的车100辆。淳于髡告辞上路,到了赵国。赵王给他精兵10万,战车千辆。楚国听说了,连夜领兵撤退。

威王很高兴,在后宫摆酒宴,召见淳于髡,赏他酒喝。威王问他:“先生能喝多少酒才醉呢?”淳于髡回答道:“臣喝1斗也醉,喝10斗也醉。”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十斗呢?这当中的道理能说出来让我听听吗?”淳于髡说:“在大王跟前喝赏赐的酒,旁边有监视酒政的执法,后边有纠察失仪的御史,我战战兢兢趴在地上喝酒,不超过1斗就醉了。如果我父亲接待尊贵的宾客,我戴上皮袖套,扎束衣袖,弯腰跪着,在前陪席,时时得到赏赐的残酒喝,还要敬酒,频频站起来服侍,喝不到2斗就醉了。倘若朋友交往,很久未见面,突然相见,高兴地谈起往事,互相倾吐衷肠,可以喝五六斗才醉。至于乡里的酒会,男女混坐一起,依次劝酒,或喝或止,下棋投壶,彼此分组赌酒,男女握手言欢,也不算违犯礼法,瞪眼直视,不被禁止,前有耳环堕落,后有发簪丢失,我内心对此颇感快乐,可喝上8斗而只有二三分醉意。天色已晚,客人一半在一半散,把残酒并在一起同杯共饮,大家坐得更靠近,男女同席,鞋子胡乱地挤在一起,杯盘弄得乱七八糟,堂上的蜡烛也灭了,主人送走别的客人而把我留下,绫罗短衫的衣襟解开,微微闻到一缕馨香,我这时心里最快乐,能喝一石酒。所以俗话说,酒喝多了就会失礼,享乐过头就伤悲;一切事情皆如此。”这就是说事情不可过头,过头便转向反面,最终衰败。淳于髡以此规劝齐威王。威王说:“讲得好啊!”便停止通宵夜饮,让淳于髡做接待诸侯宾客的主客。齐国王族摆酒宴,淳于髡常常在一旁作陪。

“摇头而歌”的“优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