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医学探谜
1915900000026

第26章 为什么称骨骼肌为“外围心脏”

人体肌肉根据组织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平滑肌、心肌和横纹肌3种。平滑肌主要构成人体的内脏和血管的壁,这种肌肉收缩比较缓慢,而且不能根据人的意志任意收缩。横纹肌绝大多数附生在人的骨骼上,所以这种肌肉又叫“骨骼肌”。骨骼肌能随人的意志迅速有力地收缩,但易疲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骨骼肌仅仅是血液的消耗者。人在重体力劳动时,骨胳肌对血液的需求量可增加40~60倍,无疑这对心脏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因此,传统看法认为使骨骼肌保持静止状态对心脏较有利。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临床观察表明,大幅度减少体力劳动对健康的心脏和患病的心脏都会带来有害的影响。反过来说,心肌梗塞症患者如能及早恢复行动往往会更快地痊愈。

测试表明,骨骼肌的作用很像一台台小型的压缩血泵。当骨胳肌处于静止状态时,从骨骼肌肉的静脉血管流出的血液很少,血压也较低。如强制骨骼肌进行活动,则血液流量会随之增加,血压也迅速增高,有时竟高达约16600~34580帕。人们在跑步或走路时,骨骼肌做有节奏的收缩;当人们支撑或背负重物时,骨胳肌处于紧张状态。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体中600多块骨胳肌都在积极工作,这600多个“血泵”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

早在17世纪,血液循环机制的发现者,英国人威廉·哈维曾经断言,骨骼肌的活动有助于血液循环。本世纪初,俄国的著名医生雅诺夫斯基也曾指出在血管系中存在“外围心脏”,尽管后来在动脉系中从未找到过这种“外围心脏”,但在某种意义上讲,骨胳肌“血泵”不就是事实上的“外围心脏”吗?而增强“外围心脏”活力的惟一办法就是让骨骼肌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