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考古探谜
1916400000024

第24章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铜车马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市郊外,经测定,陵园的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秦始皇的地宫在陵园偏南的地方,为一高大的坟丘,呈三级阶梯状,坟丘现存的高度为76米。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建筑高度要比现在高出40多米。可见当年秦始皇陵何其雄伟壮观,简直可与埃及古王国的金字塔媲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两重,均为南北长方形。科学家们对秦始皇陵附近的土壤测定的结果证明这一带的土壤中汞的含量非常之高,说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并非没有根据。但是,从对文物古迹保护的角度看,今后是否需要全面发掘,尚未提到日程上来。

1974年临潼县(现在的临潼市)宴寨乡西杨村的农民在秦始皇陵墓东侧打井的时候,偶然发现了陶佣的碎片和钢铁、弩机等。他们将搜到的陶片经过拼兑修复,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些和真人大小相仿的秦佣。此后,新的发现越来越多,发掘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经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以便长期从事发掘和研究。此发掘至今仍然在进行中。

到目前为止,发现并且确认的秦始皇兵马俑坑一共有4个。1号坑规模最大,长宽各在220米左右,总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另外还有一个4号坑,是一个未完成的坑。

这4个佣坑中的陶佣的安放是有一定顺序的。如1号坑内。编排的方式分为纵队和横队,坑的东端纵排三路,每路68人,共204人,这是一支使用远射程兵器(弩)、身着轻装的先锋队,其后是四匹马拉的战车,再后面是手执戈、矛、戟等武器,身穿铠甲或者战袍的士兵,四人一排,长达80列,西面有四排部队殿后。整个排列井然有序气势磅礴。

根据推测,1号坑埋藏了大约6000个兵马俑,以步兵为主,呈长方形军阵。2号坑在1号坑的北侧,坑的平面呈曲尺形,由弩兵、骑兵、战车和徒卒混编,这些队伍可以分成4个独立部分,这4个独立部分又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大方阵。3号坑在1号坑的西北,平面呈“凹”字形,由车马房和厢房组成,是整个军阵的统帅部。未完成的4号坑位于2、3号坑之间。

出土的陶佣的铸造原形应当是当时的秦代将士,其身高均在1.78米到1.96米之间。这说明当时对士兵的选拔有严格的标准,马匹高度为1.5米,长2米左右,和现实中的马一样。

出土的陶俑并非一个模子制作,而是一个一个单独塑造的。这些陶俑不仅年龄有别,而且相貌各异,表情丰富,栩栩如生。有的面带笑容,有的严肃谨慎,也有的眺望远方。从穿着打扮上看,有将校军官,也有普通士兵。有只穿战袍者,也有在战袍外加铠甲者。在殉葬马的前面有跪坐俑,他们是管理马厩的人。另外有立射者、牵马者、驾车者。从陶俑手上留有的洞看,士兵们大都握有武器,只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这些木质的武器已经不存在了。

一次出土这么多陶俑,不仅在我国是首次,在世界上也是仅有的。所以有人说这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并不比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名胜有丝毫逊色。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再一次地被世界人民所称颂。

出土的这些兵马俑不仅向人们展示了秦代的军事制度、作战出征的场面,而且展现了当时的物质生活、人们的束装、建筑和工艺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历史真实情景,是研究秦代社会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发现了两辆用青铜制作、以四匹马拉的战车,大小为真车马的1/2。其中一辆战车为立车、单辕双轮,车厢为横长方形,车门在车厢的后面,车上为圆形的铜伞,伞下站着御官,双手驭车,前驾4匹马。另外一辆为安车,也是单辕双轮。车厢为前后两室,二者之间有窗,前室是驭官驾车的地方。四周有厢板,两侧有窗,上车的门在后面,上有椭圆形车盖。车体上绘有彩色纹样。车马均有大量金银装饰。这两辆铜车马都是事先铸造成形,然后经过细部加工的,工艺水平相当高。铜马身上璎珞和链条用的铜丝直径仅半个毫米左右,有的更细。据推测,铜车马坑可能只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组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