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经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战争掠夺的意向。墨子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诞生于何地却一直是个疑问。《辞海》中注: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对于墨子到底是哪国人,学者的笔墨官司打了千年有余,然而还是莫衷一是。主要看法有3种,一是认为墨子为鲁国人;二是认为墨子为宋国人;三是认为墨子为楚国人。
第一种看法是根据《吕氏春秋》高诱的诠释而得出的结论:“鲁惠公使宰让清郊庙之礼于天下,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由此断定墨子为鲁国人。
第二种看法则源于《史记·孟荀列传》、《汉书·艺文志》等资料。《史记·孟荀列传》中记载:墨子为宋国的大夫,善于守御,或生活在孔子时代,或生活在孔子之后。
第三种看法是根据清代毕沅的《墨子注序》而推断的。在《墨子注序》中,毕沅认为墨子与楚国鲁阳文君关系密切,因而断定墨子是楚国人。
以上3种看法各执一说,后代许多学者试图另辟蹊径,探寻墨子的出生地,然而都未能如愿。另外还有人提出墨子为印度人,但论据不是非常充分。至于墨子到底是哪国人,还是一个谜,谜底等待着后人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