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1937400000019

第19章 低碳旅游,新时代的选择!(2)

旅游经营中不可持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破坏性开发,在没有对资源充分进行调查评估的基础上无规划地开发。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核心景区大造商业性建筑物。如中国的九寨沟和龙门石窟等著名景区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以后又在申报世界遗产过程中不得不耗费巨资将其迁出,但所造成的破坏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弥补的。墨西哥在20世纪50年代的阿卡普尔卡旅游开发中,曾因未做规划导致了景观破坏、海水污染、旅游设施不配套等严重后果。

第二,重复性盲目投资,形成大量资源的闲置浪费。中国饭店业已较长期地存在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饭店出租率的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仅38%,远低于世界认定的盈亏平衡点65%的水平。

第三,景区建设城镇化、商业化、人工化现象。

第四,旅游中一些特殊消费,如以野生动物特别是法规保护的珍稀动物作美食招揽游客、提供性服务等。

旅游者的非绿色消费也有众多表现:在旅游景物上刻画、旅途中乱扔垃圾,消费珍稀保护类动植物,挥霍性消费,对东道区文化不尊重等等。

诸如此类旅游经营活动和旅游消费活动中的非可持续现象,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绿色管理才可能得到纠正。

四、旅游资源的环境价值越来越显现

由于世界进行了长时期的高强度工业化开发,所以目前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开发难度较大的地区,即工业化时期所认为的“恶地”,如山区、沼泽等地,发展中国家则因本身的工业化程度较低,而保留了较多优美的自然景观。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工业化发达的国家,但因人口众多以及长时期在环境问题上的制度失败,实际已造成了并不亚于工业化国家曾出现过的环境问题。今天中国日益感受到经济发展的环境约束就是明证。悠久的历史也意味着开发的悠久,加之广义山地占国土面积约三分之二的特殊的土地结构,目前所剩的能进行农业和工业开发的资源,从空间角度看都是十分有限的。如土地后备资源约2亿亩,它们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新疆、沿海滩涂和南方山地丘陵区。以上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实际是不宜再开发的区域。

中国风景名胜区分布与中国地形分布有极大的吻合性,它们集中分布在三大地形阶梯的交界区域。如陆地上的长白山—千山山脉—武夷山脉,该列的旅游目的地有镜泊湖、长白山、千山山脉、泰山、天目山、武夷山、黄山等。再往东面是海陆交界脆弱景区带。在二三级阶梯交界上有大兴安岭、五大莲池、五台山、龙门石窟、神农架、长江三峡、张家界、桂林等景区,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过渡区有麦积山、九寨沟、黄龙寺、卧龙、青城山、西岭雪山、峨眉山、四姑娘山、贡嘎山、卢沽湖、玉龙雪山、虎跳峡、三江并流区等等,该带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旅游地带。它与大兴安岭—阴山长城一线一道构成了中国的农牧区分界过渡区,而这一过渡区同时是中国的生态最脆弱的区域之一、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和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区域。

在东西方向上,北边的天山—阴山—燕山带,中部的昆仑—祁连山—秦岭带,南边的南岭,无不如此。中国旅游目的地的这种空间分布格局有其成因上的原因,即优美的风景与地质构造有深刻的关系,这为今后进行风景旅游资源的普查和预测发现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指导。这些优美的风景区域正是以当初的“恶地”身份得以保存,如今若开发仍有较大的难度,事实上也是极不适合工农业开发的区域,所以现在放眼祖国版图,自然的绿色也基本退缩到这些地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处于极为脆弱的生态区,旅游资源的环境价值越来越重要。

五、旅游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获利产业

旅游发展依赖的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两部分,人文旅游资源在时间尺度上可分为人文遗产资源和现代人造资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但它包含了前代人的发现和保护,因此也含有一定的遗赠性质,古代人文旅游资源是前人的人工成就和特别保护并遗赠给他们后代的。而现代人工旅游资源,如主题公园、城市建设等,可视为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得。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旅游者,一般认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作为旅游必备的客观条件是人类经济发达所赋予的,不可否认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发展。人类从发展中获得了出游条件,从“可持续”中获得了旅游的资源。因此,今天的旅游业就没有理由不实行可持续发展,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念出发,今天的旅游业是应该知道“报恩”的。

三、什么是低碳旅游

旅游是人类个体暂时离开居住地并在间歇性空间位移过程中的一种赏异性基本权利活动及其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

本概念承认旧概念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点,即旅游时,旅游者必须暂时性离开常住地一段时间,并会引发一系列现象和关系。不同点则有二点:

第一,旅游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权利。首先,承认旅游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即是人权的组成部分。世界旅游组织1980年通过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明文规定,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世界各国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应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其实现,人类个人所从业的单位也应提供条件满足,这一点以后应纳入各国的旅游法中。具体的表述有多处,例如:“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考虑到人类面临问题,在分析旅游现象时,提出职工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使旅游从原来有限的富人的活动,转变为一种广泛与社会、经济生活相联系的活动,是极为及时和必要的”;“休息的权利,特别是由于工作的权利而带来的度假、旅行和旅游自由的权利,都被《世界人权宣言》及许多国家的法律视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一个方面。对社会而言,每个社会有义务赋予其公民最为实际的、有效地、毫无歧视性的权利,以参加上述活动,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必须符合每个国家的主次轻重、传统和惯例”;“社会旅游是每个社会为那些最没有机会行使休息权利的公民所设立的目标”;“现代旅游是推行职工每年享有带薪休假的社会政策的结果,同时也是对人类和娱乐基本权利的承认”。1982年8月21~27日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城召开的世界旅游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实施《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所形成的《阿卡普尔科文件》明文阐述旅游这一人类基本权利的有关内容:“为使人人能享有旅行和度假的权利,必须呈现必要的国家间的团结,以在将来达到一种均衡的形势,满足各阶层人民尤其是最卑微阶层人民度假的权利”;“休息的权利正如工作的权利一样,必须得到确认而成为人类幸福的一种基本的权利,不言而喻,人们有权使用空闲时间,尤其是尽可能广泛地使用假日的权利”。《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则认为,“自然与文化被视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它涉及人们对人权及高质量生活的理解”。

其次,旅游只有作为基本权利才能保障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代内和代际的公平拥有与公平的实现。它向前涉及到旅游资源必须作为“原作”遗产被保护与传承,否则下代人可能没权享受而被前代人“用尽”。

再次,基本权利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会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保障和实现。因不同国家、地区社会经济的差异,一部分未具备充分出游条件的人会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成为旅游者,而不能出游时,他(她)能有旅游的渴望等心理行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同一个人在条件越来越充分的条件下,会旅游越远或多次旅游。另一方面,人类整体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强劲,这正是旅游被喻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二,旅游是一种间歇性空间位移过程。如果从旅游学的研究结论来看,旅游最本质的特征是人的主动的地域迁移,为旅游而旅游的地域流动。这种流动的深层原因是为了满足人类天生的普遍的对地方与地方之间存在的多种差异的探索和好奇心”。空间位移整体上表现为常住地与旅游目的地间的相互运动,可以是常住地向旅游目的地移动,也可以是从旅游目的地返回居住地。在旅游过程中,空间位移也常常因在各个起运地和旅游目的地以及中途晚间住店等原因而产生众多间歇性暂停现象,这种停留对旅游经营活动的产生是极其重要而必要的条件。

四、低碳旅游资源定义

一、旅游资源的传统定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立业基础,至今无统一定义。大致可归纳为三类观点:

(一)旅游资源等于旅游吸引物。比如:

①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者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②旅游资源即自然的、文化的、艺术的、历史或工艺等资源的旅游遗产,它吸引着旅游者,刺激着他去旅游。

(二)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其代表性观点有: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其中把劳务作为旅游资源,是基于许多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必须通过相应的导游和服务,才能使旅游者获得充分的精神与物质享受,否则会降低乃至失去旅游价值。再者,在国际旅游中劳务是和旅游线路、游览内容、住宿条件、搭乘工具、停留时间等一起承包出售的。

(三)旅游资源仅指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重合部分。代表性的观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