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会形成一种固定的社会印象。你的失意事如果说的次数太多,或是通过听者传播得太多,让人们都知道了,那么别人会为你贴上一个“失败者”的标签。当别人谈到你时,便会联想到这些事。在现实社会中,失败者只能自己创造机会,别人是吝于给你机会的。尤其是传言很可怕,明明一点小小失意却被传成大失败。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失意事就非得闷在自己心里,你也可以找人去谈,但必须看看时机和对象。只能对好朋友说。好朋友了解你,你的坚强、软弱、优点、缺点他都知道,跟这种朋友说能确保“安全”,甚至倒在他怀里、肩上大哭一场也无妨。有关于你失意的事,对初见的人、普通朋友,一句也不要说。对于你的对手,那更不能说。
只能在得意时说。失意之时谈失意,别人会认为你是弱者,而得意时谈失意事,别人会认为你是勇者,并由衷地从心里涌出对你的“敬意”,而你由失意到得意的历程,甚至还会被当成励志的榜样。
在此提醒你,有些人专门会落井下石。你最脆弱的时候若碰上这种心存恶意的人,你可能就会倒霉了。要知道,欺侮弱者也是一种人性!
职场中,积极向上的人,总是升职最快。积极向上的人,给人一种干练、自信的感觉。而职场中,需要的人才恰恰是这种人,作为职场中人,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积极形象,才能获胜。
6.怀才不遇还是自身原因
常常听到有人说自己“怀才不遇”,大有千里马难逢伯乐之感,其实“怀才不遇”往往不是他人造成的,如果你老是“怀才不遇”,那么就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了。
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一次错过伯乐,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为什么你都错过了呢?很多人之所以一直会郁郁不得志,大部分是由于自己所造成的。有些人确实有才,但他们自视过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学历比他低的人,可如今并不是你有才气就能成就大器,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冷落你。最后的结局就是,你慢慢变成了一位“怀才不遇”者。
有些怀才不遇者真是人见人怕:一听其谈话,他就会骂人,开口就是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自己多么能干,听者也只好点头称是,要不然,他也许会骂到你的头上!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怀才不遇”之感越强的人,就会把自己孤立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里,甚至无法与其他人相交。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其为“怪物”,敬而远之!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都会有无法施展自己才干的时候,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即使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也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因为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就越看轻你。那么,一个人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下面几点不妨供你参考:
评估自己的能力,是否高估了自己。人应该有一个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评估不大客观,可以找朋友或较熟的同事帮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的结果低,那你就要虚心接受。有些情况下,旁人可能对我们了解得会更加准确客观。
检查一下自己为何无法施展能力。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的原因,那继续等待机会不就行了吗?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离开这一环境好了。如果是人为的因素导致你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你可与人诚恳沟通,力图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
亮出自己的其他专长。有时候,怀才不遇者是因为用错了专长,他们确实有才,但用得不对,或者不是时候。如果你有第二专长,可以要求他人给个机会试试,说不定又为你开辟了一条生路。
营造一种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同事,让大家都喜欢你。但要记住,帮助别人时不要居功,否则会吓跑你的同事。
继续强化你的才干。也许你是在某一方面有才,但可能由于才气不够,所以没让人看出来。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更加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当你的能力和展示的时机都已成熟时,别人自然会看到你。
以有限创造无限,千万别靠“情绪”来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职场上的你,要有自信心,强化自己的才干。
怀才不遇的时候,要冷静的分析主要原因,是真的怀才不遇,还是自身原因?如果是自身原因,那就尝试改变吧,别让那些所谓的缺点或是不良习惯让自己一直怀才不遇。
7.真正对别人感兴趣
每个人都是最关心自己,也希望看到别人关心自己,对自己真正感兴趣。一个人只要真心对别人感兴趣,两个月内就能比一个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纽约电话公司对人在电话中的谈话做了详细的研究,想找出哪一个字眼在电话中最常被提到。你大概也猜到了,这个字就是第一人称的“我”。在500次电话谈话中,这个字被使用了3950次。
当你拿起一张有你在内的集体合照,你最先看到的是谁呢?如果我们只是通过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来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得到真诚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靠这种方法交来的。著名的心理学家柯尔夫·阿德勒写过一本名为《人生对你的意义》的书。他在书中说:“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不仅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人类的所有失败,都出自这种人。”
有一次,某杂志的主编在给纽约大学讲短篇小说写作时说,他只要读上几段送到他桌子上的小说来稿,就能感觉出作者是否喜欢别人,而如果作者不喜欢别人,别人就不会喜欢他的小说。这位言辞激动的主编在讲演的过程中,曾两次停下来为他不得不说这些道理致歉。同时他还说:“我现在所说的和老师告诫你们的是同样的道理。但是请记住,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就必须对别人感兴趣。”
如果写作是如此的话,那么可以确定,待人处世更应该如此。
从前有一个传说,有一个地方住着一个神仙,他掌握着智慧,无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准确无误地答出来。
有一天,村里的孩子王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好主意,我问的问题,他肯定答不出来。我捕到一只小鸟,我把它捂在手里,问是死的还是活的,如果他回答是‘活的’,我就假装不知,悄悄卡死它;如果他回答是‘死的’,我就让小鸟飞走。”于是,一群孩子拥到神仙那里,孩子王问神仙:“老神仙,你知道我手里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神仙沉默片刻,开口了:“孩子啊,这个答案握在你的手里。”
的确,你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能否让大家把你当朋友,答案就在你的手中。为什么呢?你有自己思考的权利,你厌恶他人,批判他人,责备他人,支配你这些行为的是你自己。视而不见他人的缺点,或者寻找他人的优点,也全凭你自己。令人可笑的是,我们总是希望他人一点缺点都没有。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有一幅关于同事和朋友的十全十美的画像。当这幅画像与现实中的他们稍有不同时,哪怕是小小的缺憾,也会在我们的心里涌出恼怒和愤慨,因为“完美的形象”被破坏了。
威尔·罗杰曾经这样讲过:“我至今没有遇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因为每见到一个人,总是设法赶走使自己产生厌恶心态的情绪,寻找他所讨人喜欢的那部分。”请努力地寻找他人身上的优点,因为从宽容他人中获利的并非别人而是你自己。这时,你会发觉你更幸福,更喜欢自己,更深深地享受人际关系带来的欢乐。相反,如果你没有宽容的胸怀,不满、空虚凄惨就会趁机而入,最终侵蚀到你的肉体和心灵。
别人是你的财富,要真正的对别人感兴趣,因为人生存于社会之中,如果离开了别人,你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你的生存能力便要大打折扣。
詹斯顿是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在40年里,他在世界各地不断以极高明的技巧令人惊奇万分。共有6000万人次观看过他的表演,而他也几乎赚了200万美元。他曾说过,关于魔术手法的书已经有好几百种,而且至少有几十人懂得跟他一样多。但他具备其他人所没有的两个特点。首先,他能在舞台上把他的个性表现出来。他是个表演大师,熟悉人类天性,他的每一个动作、手势、语气,事先都经过很仔细的预演,配合得几乎分秒不差。除此之外,詹斯顿还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每次走上舞台,他就会对自己说:“我很感谢这些观众,因为他们来看我的表演,使我增加了收入,过着很好的生活。我要把最出色的技巧表演给他们看。”他宣称,他没有一次在台上时不对自己重复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
如果我们交朋友,就要以愉快和热诚的态度和别人相处。这不仅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支持,在职业场上,也可取得巨大的成功。
查尔斯华特尔在纽约市一家大银行工作,奉命写一篇有关某公司的内部报告。他知道某人拥有他非常需要的资料。华特尔先生去找那个人,他是一家大工业公司的董事长。当华特尔先生被引进董事长办公室时,一个年轻的秘书从侧门伸出头来,告诉这位董事长,她今天没有什么邮票可以给他。“我在为我那12岁的儿子搜集邮票。”董事长对华特尔解释说。华特尔先生说明了来意,开始提出问题。董事长的回答却是含糊不清的。他不想说出心里话,无论怎样都没效果。这次会面很快结束了。“坦白说,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华特尔先生后来说,“接着我想起那位董事长的秘书所说的话——邮票,12岁的儿子……我想起我们银行的国外部门搜集邮票的事——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封上取下来的邮票。”
“第二天早上,我又去找他,并请人传话说,我有一些邮票要送给他的孩子。我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他满脸笑容。‘我的乔治将会喜欢这张!’他不停地说,一面抚弄着那些邮票,‘瞧这张!这是一张无价之宝’。我们花了一个小时谈邮票,然后他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把我想知道的东西全告诉了我——我甚至都没提议他那么做。总之,他把一些数字、报告和信件的内容一股脑儿告诉了我,我满载而归。”
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许多年来,克纳弗一直试图把煤推销给一家连锁公司,但该公司不予理会,仍然从另一个镇上买煤,他们即使经过克纳弗的办公室也不愿进去。克纳弗先生非常气愤,私下里,他把连锁公司骂得体无完肤。而他仍然不懂为什么他无法把煤推销给他们。希尔最后给他出了一个有关连锁公司的辩论题,要他帮连锁公司辩护。于是他跑到那家他痛恨的连锁公司去见一位高级职员,说:“我不是来这儿推销煤的,只是来请你帮我一个大忙。”接着,他就把辩论的事情讲给那个职员听,告诉那职员只有他才能提供辩论所需要的资料。最后克纳弗说道:“我非常想赢得这场辩论,您的任何帮忙,我都非常感激。”
克纳弗自己说出了故事的结果:“我请他给我一分钟的时间,就是因为这个条件,他才答应见我的。当说明来意后,他请我坐下来,跟我谈了一个多小时。他还请另一位曾经写过一本关于连锁商店书的高级职员进来,并写信给全国连锁组织工会,为我要了一份有关这方面辩论的文件。他觉得连锁商店对人类的贡献是一种真正的服务,他很以自己能为数百个地区的人民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他说话的时候眼里闪烁着光芒。我必须承认,这次谈话使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些我以前做梦都不会梦到的事,从而改变了我的整个想法。”
“告别的时候,他送我到门口,按着我的肩膀,祝你辩论得胜,并邀请我以后再去看他,把辩论结果告诉他。他对我所说的几句话是:‘请在春末的时候再来找我,我想下一份订单,买你的煤。’对我来说,这是奇迹,我一句话没提,他居然主动要买我的煤。因为对他和他谈的问题感兴趣,我在两小时中所得到的进展竟然比十年来我要使他对我和我的煤感兴趣所得到的进展大得多。”
一位著名的罗马诗人贺拉斯就曾经说过:“我们对别人感兴趣,是在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时候。”
因此,要想到处受人欢迎,你必须真正的对别人感兴趣。有一位名人说过:“喜欢人们,并使他们喜欢自己,是生活成功的秘诀。”
欲求之,先予之。不要在乎得失,重要的是你能否心安理得。喜欢别人,也容易被别人喜爱;厌恶别人,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