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出茅庐
麦克阿瑟陆军上将1880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他从5岁起就开始接受军事方面的熏陶,父亲的军人生涯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13岁时小麦克阿瑟就进了西得克萨斯军校,4年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
1899年夏天,19岁的麦克阿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进入了美国着名的西点军校学习。
在西点军校,麦克阿瑟非常用功,训练也十分刻苦,并乐于接受教官交给的各项任务,有超过别人的强烈欲望。
在100名左右的同年级学生中,麦克阿瑟的学习成绩有3年名列首位,包括毕业那一年。因此在第4学年,麦克阿瑟获得了学员团的最高军阶——第一上尉。当时在西点军校百年历史上,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第一上尉除了麦克阿瑟外,其他仅有3人。
1903年麦克阿瑟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先到菲律宾服役一年,这似乎预示着他将与父亲一样同菲律宾结下不解之缘。回国后不久麦克阿瑟与父亲一起,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指派为日俄战争的军事观察员。
完成观察任务后,父子两人又到东亚和南亚各地搜集情报。这一经历使麦克阿瑟眼界大开,他意识到富饶的东亚和南亚以后将是美国向外扩张的重要目标,、因为“这里居住着世界人口的一半,维持以后各代人生存的原料和半成品的一半也在这里。”“美国的未来乃至美国究竟能否生存,都不得不与亚洲及其外围岛屿联系在一起。”回国之后,麦克阿瑟成了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
2.一战英雄
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派国民警卫队参战时,麦克阿瑟是陆军部长贝克的参谋。
当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派遣由一个州的人组成的师去参战,这个州会抱怨把全部来自本州的男子派去送死,其他州也会因未能被选上而嫉妒。因此贝克希望有一个尽可能由来自各州的人编成的师,麦克阿瑟称这个师“像一条彩虹”。
后来第42师编成后,麦克阿瑟成了该师的上校参谋长,于1917年10月29日到达法国参战。
麦克阿瑟到了前线后经常深入第一线,与士兵并肩作战。他喜欢脱下上校制服,穿上士兵军装,手执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枪,率领士兵们出击。
他的这种行为使一些上司感到不满,统帅部为此还派人去调查,得到的是对麦克阿瑟的一片赞扬声。着名将领潘兴得知调查一事后大声嚷道:“停止这一切胡说八道!麦克阿瑟是我们部队中最伟大的指挥者!”
1918年8月6日,麦克阿瑟由师参谋长调任第84步兵旅旅长。在这期间,他亲自率领部下,巧妙地调动兵力,于1918年10月的14、15和16日3天内,连续夺取法国的282号、42号高地和迪查第龙高地。3个月后他又因战功卓着而晋升为第42师准将师长。
在南方前线的一个夜晚,当他独自出外散步时,突然听到了德军车辆的轰鸣声,他立该警觉到敌人正在撤退。于是他当即决定趁敌人尚未重建防线之前给他们以沉重打击,并立即把部队集合起来,命令战士们勇敢前进。结果这次夜间行动获得了巨大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麦克阿瑟由于“战绩卓越,服务优异”而获得了一系列的勋章。其中有1枚服务优异勋章、2枚服务优异十字勋章、7枚银星勋章、2枚紫心勋章和数枚法国的勋章。
3.抓紧备战
麦克阿瑟回国后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这是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校长。
在3年的校长任职期问,他使西点军校产生了迅速的发展变化,改革了陈旧过时的课程,开始了现代化的军事教育。麦克阿瑟因而被称为“西点军校之父”。
1922年,麦克阿瑟与富有的寡妇路易丝结了婚。婚后不久麦克阿瑟就被派到菲律宾去工作了3年,1925年他被晋升为少将。
1928年他再次被派到马尼拉,任美军驻菲律宾部队司令。在这期间他与菲律宾议长奎松成了好朋友,也同美国驻菲律宾总督史汀生建立了密切关系。这对麦克阿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929年厌倦军旅生活的路易丝与麦克阿瑟离异。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开始担任了美国上将陆军参谋长,负责筹划、执行和发展美国陆军当前和长远的防务。
以前美国陆军的备战工作一般由陆军内的各部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常常显得很不协调。每当战争来临时,参谋工作往往缺乏效率,军队调动不力,后勤补给跟不上。尽管后来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参谋部,但它却常用上一次战争的计划来从事下一次战争,不健全的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麦克阿瑟当上陆军参谋长后,下决心扭转这种局面。他首先解决了长期争论不休的陆军航空队和海军由谁来进行海岸防御的问题,使各方面一致同意把这一任务交给陆军。他又把骑兵改成了机械化部队,用坦克、装甲车和摩托代替了马匹,使陆军的行进速度和机动能力大为提高。
麦克阿瑟还制定了一个陆军总动员计划,计划成立约400万人的6个野战军。他根据对重要国防工业的调查,修改了平时工业生产转为战时生产的计划。为了减少浪费,他为各兵种设立了一个统一的后勤采购制度。
此外,他还建立了一个航空队司令部以便提高地空部队协调的效率。
在两次大战期间的和平时期和全球性经济萧条时期,一方面美国国内和平主义高涨,另一方面因经济缘故,国会常常企图裁减陆军数量,而麦克阿瑟则极力阻止这种企图的实现。国会有人提出将陆军军官由1.2万人减少到1万人时,麦克阿瑟在国会发言时指出,“没有足够数量的军官去指挥,战斗是注定要失败的。军官队伍是否充足和有效力,意味着战争胜败的不同结果”。
他大声疾呼,按照1920年的国防法案规定的数目,陆军还缺少6000名军官,如果再减少现在军官的数量,将会严重地危及国防。
1933年他警告说:“陆军的兵力及其战备水平已经处在危险线以下。”第2年他又列举了美国在兵员和战争物资方面的匮乏,希望能得到补充。
他曾经对一位朋友说:“为得到使陆军摩托化和机械化而需要的资金,我溜须拍马,对某些先生们磕头作揖。”为建造新营房来代替那些士兵居住的百孔千疮、贫民窟般的旧营房,我曾卑躬屈膝的寻求拨款。
麦克阿瑟的行为,受到了社会上不少人的批评,人们称他为“大众钱包的贪得无厌的掠夺者”、“虚张声势的好战分子”……
尽管如此,麦克阿瑟作为陆军参谋长,每年都成功地阻止了削减陆军人数的议案,而且到1935年甚至还增加了陆军的数量。这一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将陆军人数由原来的12.68万多人增加到16.5万多人。
陆军航空队原有各种性能的飞机1500架,其中一半以上不能适应战斗,一些已准备报废。在麦克阿瑟任陆军参谋长的5年间,飞机增加到2300架,而且都是最新式的飞机。
由于麦克阿瑟的不懈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才有了一支装备较好的军队,为最后击败***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在陆军参谋长任期结束时,麦克阿瑟获得了缀有橡树叶的优异服务勋章。
1932年春夏,2.5万名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人及其家属因生活困苦,发动了一场向华盛顿的“退休金大进军”,希望通过这一行动来迫使国会提前发给25亿美元的退休金。
第1批人于5月30日到达首都,先在一所空建筑物里安营扎寨。出于对过去战友的同情,麦克阿瑟办起了流动厨房为他们提供伙食。但很快人数剧增,不仅无法再供应伙食,而且也没有空房再能提供无偿居住,只好用废木料搭起临时的栖身之所。华盛顿城里迅速出现了一座退伍军人城,人们称之为“胡佛村”,讽刺现任总统胡佛不能给这些退伍军人提供生活保障。华盛顿的警察很快就无法控制胡佛村里不法分子的骚乱,社会治安受到严重威胁,传染病也有可能由此在首都蔓延。
麦克阿瑟接到陆军部长赫尔利传达的胡佛总统有关遣散这些退伍军人的命令后,在他信任的艾森豪威尔少校陪同下,亲自率领700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用催泪弹、刺刀迫使游行者退出了华盛顿。
舆论纷纷指责麦克阿瑟的这种行为,特别是指责他作为一位陆军参谋长却亲自去干一个上校就能承担的任务,真是小题大做。麦克阿瑟则认为,这件事肯定会在全国民众中产生怨恨,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干,但“如果总统命令我采取行动,我将不会把这种令人厌恶而又不愿意做的差事交给其他任何一位陆军军官去干。”
虽然麦克阿瑟受到了舆论的非议,但他这种行为又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英雄气概。
1935年麦克阿瑟的陆军参谋长任职期满后,应菲律宾自治政府总统奎松的邀请,到菲律宾担任军事顾问。
1936年他被授予菲律宾陆军元帅的军衔,并迅速着手组建菲律宾军队和制定菲律宾防务计划。麦克阿瑟的计划十分庞大,打算到1946年在菲律宾组建一支40万人的地面部队、一支拥有250架飞机的空军和一支由50艘鱼雷快艇组成的海军。
但菲律宾的经济条件使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现,麦克阿瑟在菲律宾仅组建了一支为数不多的陆军。他呕心沥血地训练这支军队,仔细研究他们可能与敌人交战之处的地形,深入探讨他们在未来战争形势下所必需的后勤供应、武器装备和战术问题。尽管许多人认为这种战争形势永远也不会出现,麦克阿瑟还是倾注了全部精力去策划和布置菲律宾的防务。
有人问他:“如果菲律宾落入日本人之手,你担心什么呢?你已尽了最大努力。”他回答说:“就我个人而论,我一定不会失败!世界的明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里的成功。也许这些岛屿不是控制太平洋的门户,甚至不是这个门户的锁,但对美国来说,它的确是打开门锁的钥匙,我决不让这把钥匙丢失。”
4.二战中屡建奇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日本于1941年占领了印度支那半岛后,亚太地区形势然紧张起来。
麦克阿瑟的部队在雷伊泰岛登陆。7月,华盛顿动员菲律宾陆军与美国驻菲部队合并,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远东军司令,司令部设在马尼拉。同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10小时后日机轰炸了菲律宾的美军克拉克空军基地,炸毁了机场上几乎全部美国B-17型轰炸机和大部分战斗机,极大地削弱了美国远东军的防守力量。
3天后日本开始进攻菲律宾。麦克阿瑟指挥的远东军仅有美军1.9万人,菲律宾军1.2万人,另外还有10余万当地民兵。空军仅剩下菲律宾军队的150架飞机,海军只有一支小舰队。
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远东军损失惨重并节节败退,麦克阿瑟只得放弃马尼拉的防守,将部队撤到早已有所准备的马尼拉湾西面的巴丹半岛组织抵御。
日军对巴丹半岛多次发动猛攻,远东军凭借坚固的工事英勇抗击,多次击退日军。
但这时战争形势对远东军十分不利,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空军已损失殆尽,无法从空中配合陆军防守再加上此时美政府正花大量精力援助欧洲战场的反***战争,影响了对远东的援助;日本突然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一度占据优势,使美国本土难以有效地支援菲律宾的远东军。这一切使巴丹的守军处境日益恶化。
到了3月,日军向巴丹大规模增兵,使远东军的坚守更加困难。日本方面兴高采烈地宣布,若能生擒麦克阿瑟,将在东京帝国广场当众绞死他。
这时美国政府为了在太平洋地区进行陆海军协同作战,命令麦克阿瑟把军队指挥权交给温赖特将军,他自己到澳大利亚去担任新建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的总司令。3月11日夜里,麦克阿瑟登上鱼雷艇准备驶离巴丹时,向众人发誓:“我还会回来的!”他离开之后,远东军坚守巴丹近两个月,最后因寡不敌众而向日军投降。
麦克阿瑟乘鱼雷艇闯过日军海空巡逻队的封锁后,于3月17日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尽管他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他的心情还是非常沮丧。当他得知巴丹守军投降的消息后说:“我是那个失败事业的领导者,从我痛苦的内心深处,我祈祷仁慈的上帝,不久就把那里的失地收回。”麦克阿瑟这时怀着强烈的复仇情绪,他认为自己活着就是为了早日重返巴丹。
他在澳大利亚建立起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司令部,积极着手整顿澳大利亚防务,组织和训练部队,积蓄反攻力量,制定积极的进攻计划。他命令他的参谋人员要用“这是巴丹”来回答所有的电话,他本人的专机“吉恩号”也改称“巴丹号”。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逐渐由防御转入进攻。麦克阿瑟主张趁势攻占日军在西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新几内亚东部的腊包尔,然后正式开始对日本的战略反攻。
尽管海军上将尼米兹主张先考虑欧洲战场而在太平洋地区采取守势,但因英国不同意盟军过早渡过英吉利海峡对德作战,美国决定采纳麦克阿瑟的主张先在太平洋地区对日发动进攻。为此必须首先守住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尤其是新几内亚东南部的莫尔兹比港。
8月25日夜,日军1200人在莫尔兹比港以东90英里外的米尔恩湾登陆。这次作战是对该城的第二个潜在威胁,要不是敌人犯了一个大错的话,这座城市就将处于南路来自科科达、西路来自米尔恩湾的日军各路纵队合击的压力下。日军不知道麦克阿瑟在距离他们登陆点15英里的岛上正在修建一座机场。
即使在有了600人的增援和2辆轻型坦克的支援之后,日军还是发现他们在人数上和枪炮数量上都远远不及对方。他们对米尔恩湾机场掘壕固守的敌军进行了10天徒劳的正面进攻。他们从早到晚一直受到美国和澳大利亚战斗机“直到枪膛子弹打光才停止扫射”的攻击。
日军在这场注定要失败的进攻中共有1000人伤亡,而剩下的幸存者突然撤退了。米尔恩湾的胜利是盟军在太平洋地面战斗中的首次重大胜利。
与此同时,5000名日军仍在从科科达向南进发,坚持不懈地向莫尔兹比港跋涉。日军不断渗透,守军节节败退。
尽管巴布亚的日军人数还不到盟军人数的1/2,但他们于9月16日,仍得以前进到离莫尔兹比港不到20英里的地方。晚上,日军侦察兵已能看到港口上来回搜索的防空探照灯。澳大利亚人正在山路上建造新的防御据点,但他们的防御能力有限。
麦克阿瑟决定攻打日军的后方。他让第32步兵师的两个团开赴新几内亚发动反击战。
9月16日夜,麦克阿瑟给柯廷打了保密电话。他向总理承认他非常担心。他说:“防守莫尔兹比港的澳大利亚地面部队在战术上的被动保守,严重威胁着附近的机场”,“如果阻止不住日军前进,在新几内亚的同盟国部队将重蹈马来西亚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