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8月5日追授银质双宝剑橡叶骑士勋章。继任者为第3SS装甲军总参谋长党卫队旅队长兼党卫军少将约臣。齐格勒在7月剩下的日子和整个8月里,第3SS装甲军始终进行着最残酷的激战,但是这些欧洲志愿兵们凭着他们超人般的牺牲精神和钢铁般意志仍坚守住了阵地。9月14日,在爱沙尼亚的德军开始奉命向拉托维亚撤退。种种迹象表明苏军正准备发动一轮攻势。第3SS装甲军于18日至19日夜开始后撤,22日晨,“北欧”师占据了拉托维亚首都里加西北30公里的阵地,当晚全师在该市西南重新部署。
在苏军攻入该地区后,为了凝聚一条新的战线,该师撤到了图库姆斯市附近的集结地域并于9月28日发起反击,夺回了原先西南方向的阵地。在接下来的2个星期里,党卫军掷弹兵们与数倍与己的敌人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很明显他们坚守的防线过长,而敌人又过于强大。
于是在10月6日,整个“北方”集团军群开始向拉托维亚的西部省份——库兰撤退。其大部分的部队就在战争剩下的日子里被围困在“库兰口袋”中,最后只有少数幸存下来。
10月12日,“北欧”和“尼德兰”的部队撤退至库兰前线以南地区,13日在多瑙河上最后的一座桥被德军炸毁,同日苏军完全攻占了里加市15日“北欧”师建立了几个星期以来第一条稳定的防线。第二天苏军开始发动猛攻,防线一度被突破但马上又被守军堵上——这样激烈的拉锯战一直持续了整个10月。
10月27日,苏军在一轮强大的炮火准备以后打响了第二次库兰会战。步兵在坦克的伴随之下向第3SS装甲军的阵地压过来。很快防线就被撕裂,但是党卫军志愿兵们一次又一次地将敌人击退。
在苏军进攻失败之后,一种不祥的安宁笼罩在战场上,而在这2个月的时间里,德军有了休整的巩固防线的机会。
1945年1月初,“北欧”师阵地前的敌人活动又开始频繁起来。1月20日,苏军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势,当时一名该师的挪威士兵在后来回忆到:“我们都在紧张的等待敌人到来……坦克从地平线的那边出现了……成千上万的俄国人仿佛野兽一般从地底涌了出来,他们狂呼着‘乌拉’,我们感到脚下的土地在颤抖……他们不是要消灭我们而是要吃了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了……”在敌人的狂攻之下,第24“丹麦”装甲掷弹兵团几乎全军覆没以至于德军不得不将第14装甲师调到该团的阵地上进行反击。
1月底,损失惨重的第3SS装甲军计划从库兰撤回德国本土进行整编,撤退于31日开始。2月初,“北欧”师从拉托维亚的里堡港船运回德国。这是一次危险的行动,然而大部分人员最终都安全抵达德国,只有一艘运兵船“莫伊拉”号被苏军潜艇的鱼雷击沉,这艘船搭载着属于SS第2“尼德兰”志愿掷弹兵师的部队,全船无一人生还。
在德国,第3SS装甲军和早先已经撤离回来的部队重新汇合,此时该军下辖:SS第27“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的一个战斗集群、SS第28“华隆”志愿掷弹兵师、SS第10“福隆德斯伯格”装甲师的部分部队和SS第11“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隶属新组建的第11装甲集团军,指挥官为党卫队副总指挥斯特内,而第3SS装甲军军长任命为一名国防军军官马丁·安林上将。
2月16日,该军奉命发动攻势以铲除安斯瓦尔一带的敌军突出部,这次行动代号为“鹫日计划”,德军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大将开始计划发动一次全线的总攻,但是希特勒将其修改为一次局部的反击。在进攻一开始,“北欧”师取得一定战术上的成果,攻占了依那河河岸。
然而随着苏军抵抗的增强,前进的势头开始放慢。在18日的激战之后,德军成功的掩护了难民们从安斯瓦尔德安全疏散。接下来的两天里,双方一直在该市进行着苦战。
21日,德军认为与日益增强的苏军继续纠缠下去除了徒增伤亡之外以无任何意义,于是军长斯特内下令全师撤至依那河北岸。从23日至28日,第3SS装甲军开始缓慢后撤到斯塔加德一带和奥德河以北的斯特丁。3月1日,苏军在猛烈的预备炮火之后再次发动了进攻。
战至中午,德军开始退却,失守。此时的第3SS装甲军几乎损失殆尽,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不顾一切的阻挡住敌人的前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北欧”师和其他部队被步步逼退。3月4日,全军撤至阿尔特丹。3月8日,大部分部队已成功的在阿尔特丹周围建立了防御阵地,如果这里失守,那么奥德河将是东德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所有的防御部队进行了亡命死守,双方的伤亡都十分惨重。最后在14~15日夜,桥头阵地被放弃,仍然在奥德河东岸的“北欧”师部队撤退至阿尔特丹城内。该城的激战在17日达到了白热化阶段,“挪威”和“丹麦”团遭到了毁灭性的损失但仍旧死守阵地直到19日。
当日夜,最后一名守军从该城撤离。从阿尔特丹撤出后,“北欧”师奉命前往施维特—巴特—弗瑞恩瓦尔德地区并且得到了一些复原伤兵和来自空军以及海军人员的补充,此外他们还得到了小部分车辆,战斗力得到了一定恢复。
4月16日,“北欧”师接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最后一道命令:进入柏林的东部防线。从17日至20日,白热化的战斗一直在该师的阵地上持续。22日,该师被迫撤入柏林市区的蒂尔加腾,这里成为了“北欧”师的最后战场。
在这段日子里,师长齐格勒开始变得沮丧,因为他不想看到他的在这座废墟般的城市里被毁灭。有些部队在“北欧”师撤入市区时由于混乱而被分割成一些独立的战斗集群各自为战,“挪威”和“丹麦”团以及部分SS第11工兵营的部队不久就发现他们正在守卫着斯普雷河上的桥梁。
然而这些掷弹兵和工兵们很快就被乘着橡皮艇穿越斯普雷河的苏军突击队击退并被迫撤至已夷为废墟的政府区。
与此同时,苏军主力在政府区南面的特雷普托公园开始对“北欧”师发起进攻——这里由SS第11工兵营和SS第11“赫尔曼·冯·萨尔扎”装甲团的残余守卫,装甲团团长考施指挥了该团在战争中最后一次装甲攻击,成功的阻止了敌人在此处的进攻。
25日,在斯普河和泰尔托运河的最后一战打响,此时由于师长齐格勒已经丧失了全部斗志,不能够再正常指挥部队,所以党卫队旅队长兼党卫军少将古斯塔夫·库鲁肯贝格博士接替了他的位置。他还带来了300名SS第33“查里曼大帝”志愿掷弹兵师的法国志愿兵并且迅速了重整了“北欧”师的防御阵地。第二天大部分的残存兵力退入了政府区并于27日撤至国会大厦一带。从27日至30日守军们就在这最后的几公里范围内做垂死挣扎,有的士兵竟然将自己用铁链锁死在据点的机枪座上!
30日晚上8点,“挪威”和“丹麦”战斗集群的指挥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特讷德被师长库鲁肯贝格召见并被告知希特勒已死的消息,同时命令他率领幸存者突围。结果只有少数人安全逃脱,而临时属于该师的SS第503重装甲营残余的最后两辆“虎王”坦克也在国会大厦附近的电车轨道上被击毁。其他大多数人都在国会大厦和其他政府建筑物的防御战中战死或被俘。
1945年5月1日,苏军消灭了国会大厦里的最后一个抵抗者。5月2日,德军在柏林的卫戍部队宣布投降,大约有13万人被关入苏军战俘营,只有很少人后来活着回到了他们为之血战过的祖国。其他向英美盟军投降的“北欧”师幸存者最后被送回了自己的国家,他们经受了重建的本国政府严酷的审讯和漫长的监禁,许多人不堪折磨而死。而该师向盟军投降的德国人则要面对艾森豪威尔的“解除武装敌军死亡营”的饥饿,疾病和死亡。
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后,柏林德军城防司令部下令所有守军尽最大努力突出柏林,该突围由戴尔所率领,于5月1日在弗雷德里克斯地铁站口集结,并向西面突围,试图突围至霍斯坦同时向当地的加拿大军投降。但突围行动到5月2日受到苏军的猛烈阻截,所有坦克全部被击毁,只有小部分部队能徒步越过苏军的防线到达夏洛滕伯格,但最后他们也全数被俘,而并未能到达目的地哈威尔。
德军第7装甲师
第7装甲师前身为第2轻装甲师。于1938年10月10日在图林根的格拉组建,隶属于第9军区。
1939年9月1日,该师首次出现在波兰战场上。第2、3轻装甲师组成第15摩托化军,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第10集团军。师指挥官斯图姆中将。此时该师的第66装甲营拥有可用坦克62辆,主要装备I型、Ⅱ型坦克,另外还有少量Ⅲ型和Ⅳ型坦克。
进攻从西里西亚的霍耐科开始,目标凯尔斯和拉当。部队几乎未受损失就于9月9日占领了拉当。此后,第2轻装师继续向华沙以西地区和更远的莫德林推进,从南面包围了华沙,战斗于1939年9月27日结束。
1939年10月1日,该师接到命令返回原驻地,并于10月中旬抵达图林根。根据波兰战役的经验,第1~4轻装师改编为正规装甲师,编号:6~9。1939年10月18日第2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
番号改变了,该师还按照装甲师的编制进行了彻底改编。第66装甲营被加强,组建了第25装甲团,下辖3个装甲营。第6、7步兵团也被改编为第6、7机械化步兵团,并归第7机械化步兵旅指挥。
1940年2月12日,埃尔温·隆美尔少将从斯图姆手中接过了第7装甲师指挥权。这期间,38(t)坦克代替了大多数的老旧坦克,特别是Ⅰ型坦克。38(t)坦克性能远优于原来的Ⅰ型和Ⅱ型坦克,火力与Ⅲ型相当,但是火炮射程更远。入侵法国前夕,一个摩托化重炮连(装备150mm自行火炮)被加强到第7装甲师。这次改编使该师的坦克作战能力显着提高,编制的坦克数量达到180辆左右。
1940年5月10日,入侵法国和低地国家的“黄色方案”开始实施。第7装甲师再一次隶属于第15摩托化军,这次和第5装甲师一起受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指挥。第7装甲师作为攻击主力,将强行通过阿登地区,越过芒斯,出现在盟军主力后侧,切断敌军通往英吉利海峡的道路,并将其分割。
1940年5月10日清晨,该师的坦克部队出发准备在第纳特通过芒斯,越过德—比边境向阿登前进。5月12日抵达芒斯,并花费了两天时间巩固桥头堡。
随后,隆美尔开始了一场向英吉利海峡进军的赛跑。这场“赛跑”指挥的相当精彩。只发生过一个小小的意外:英军于5月21日在阿拉斯发起了反攻。这在德军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因为德军第42反坦克营的37mm反坦克炮无法击穿英军步兵坦克的厚重装甲。只得以88mm高炮来对付。这是88mm高炮第一次被用来对地射击,结果效果显着,英军坦克纷纷被摧毁。——在之后的北非战役中隆美尔也经常用起此法攻击英军坦克——隆美尔一直冲在他军队的最前面,在指挥官鼓舞下,第7师奋勇前进。在5月30日完成了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随后,该部撤出前线,短暂休整至1940年6月5日。这时,战役的第2阶段开始了。
在法国战役的第二阶段,第7装甲师和第5装甲师一起隶属于第4集团军第15装甲军。目标是占领索姆,以避免更多的盟军通过海峡逃走。这个区域上横挡着魏刚防线,由法国第10军防守。第5、7两个装甲师在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并由此分割了法国第9和第10集团军。以第7装甲师为先导,第15装甲军快速推进。6月7日该师进抵佛戈斯—莱斯—奥克斯,于次日抵达柔恩,完成了合围。该城于6月10被占领。
6月12日,第7装甲师占领圣—万勒瑞。法国第9集团军和英军第5山地师的一部分被合围,4.6万人投降。随后,该师继续推进,于6月19日进抵瑟堡。虽然部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推进,但最后还是没能阻止少量英军从此撤走。经短暂休息,第7装甲师再次向南挺进,一路之上未遇有组织的抵抗。穿过科唐坦和布列塔尼,该部于安塞尼斯渡过卢瓦尔河。到6月25日停战时第7装甲师已经打到法国西南部。
这场战役,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的称号。停战后,第7装甲师驻扎波尔多,可是仅仅4天后,就被调往查特斯,在那儿待到7月24日,随后又驻扎该师巴黎以西,为海狮计划做准备。
不过12月中旬,再次调回波尔多,在那里一直驻扎到1941年2月14日。随后,前往波恩—拜德哥德斯堡。在这期间,隆美尔少将被提升为非洲军团指挥官,冯·方克少将接任师长。
从6月6日到10日,第7装甲师被火车运到了东普鲁士,积极为进攻苏联做准备。此时,该部齐装满员,全部装备38(t)的Ⅳ号坦克,机械化步兵第6团也部分装备了半履带车,机动能力显着提高。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第7装甲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从东普鲁士发起攻击。
23日,该师试图由奥利他渡过聂曼河时,爆发了一场与苏军第5坦克师的激战。苏军被全歼,但第7装甲师也损失了半数坦克。进攻继续,维尔纳于6月25日被占领,以此为基地,第39装甲军转向东南的明斯克。6月28日该城被第3装甲集群和第二装甲集群从东、南两面攻占,次日,3个俄国军被合围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