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三部曲
1949000000008

第8章 为成功创造条件(1)

每个人都是赤手空拳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都有着各自原因。但取得成功的人,都是能够主动为自己创造条件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功不会主动走到每个人面前,只有学会没有条件的时候自己去为成功创造条件,才可能走向成功,才能铸造人生事业的辉煌。这个时代,要想取得成功确实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比如,丰富的学识、健全的体魄、聪明的头脑、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但这些条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弱者等待条件,强者创造条件。真正的成功者就应善于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

以诚信为处世之本

诚是高尚的人的特质,也是中国伦理哲学的标志之一。诚是率真、诚实、磊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孔子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孔子强调要“言而有信”,认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信”是不可想象的。孟子把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五个原则,“信”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他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老子也极重信义:“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可见古代的圣人、哲人一直把守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信守诺言的故事。如曾子杀猪教子,商鞅立木树信等。信已成为一个人必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对自己要诚实,才不会对任何人欺诈。”因而,诚实和守信用是一个人自尊自重的表现。

古人的“无信不立”早就说明了信用的重要,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人更得有信用,否则自己会举步维艰。没有信用的人,无人肯与其交往,更谈不上双方合作。可以说,信用是自己的人生通行证,也是自己的第二生命。自己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履行,所以不要随便许诺。倘若自己一时高兴信口开河,事后又办不到,就会丧失信誉。“一诺千金”即是此道理。

在这个时代,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李嘉诚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守信,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为人守信的结果。”一个诚信的人,他的一生将因此受益无穷。

有人说:“年轻是取胜的资本。”有人说:“聪明是成功的资本。”其实,以上种种说法都比较片面。如果没有诚信做基础,那么成功只能是暂时的、偶尔的、瞬间即逝的。而一个人要想真正成功,还是要靠诚信,诚信才是人一生的资本。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没有责任感,那么在社会的竞争中,他的心态就是扭曲的,很难在竞争中取胜。也许更多的是“一锤子买卖”,他会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过程中被淘汰出局。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眼前的区区小利,丢掉一生的资本——诚信,那是多么的不值得呀!

主宰华尔街帝国的摩根是依靠自己的诚信,而成为美国亿万富翁摩根家族的创始人的。

1835年,一家名叫伊特纳的火灾保险公司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宣布凡是加入公司的新股东,只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不需马上注入资金,就可以成为该公司的股东,而且会有良好的收益。摩根先生毫不犹豫地就在那本股东名册上签下了他的名字,成为伊特纳火灾公司的一名股东。

天有不测风云。也就在那一年的冬天,纽约市突发了一场特大火灾,损失惨重。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股东们一个个傻了眼,纷纷退股来挽回自己的损失。摩根先生经再三斟酌,决定舍财保信誉。他卖掉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旅馆和酒店,并通过其他融资渠道,低价收购了大家的股份,以最快的速度将15万美元的保险赔偿返还了投保人,挽回了投保人的损失,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声誉与这场特大火灾一起传遍了整个纽约城的街头巷尾。

为了偿还赔偿金,摩根先生已经濒临破产,作为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最大的股东,只拥有一个空壳般的保险公司。他从朋友那里借钱,然后刊登广告:本公司为偿还保险金已经竭尽所能,从现在开始,凡是再入本公司的投保人,保险金一律增加一倍。

第二天早晨,摩根先生拎着公文包上班。当走到公司所在的那条大街,只见那条大街被前来投保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挚诚的信誉和聪明务实的头脑,使摩根先生终于走出了困境,买回了原来的旅馆和酒店,还净赚了30万美元。

摩根先生并不是单纯因为那次火灾而成为美国的亿万富翁,他在日后的风云商场中凡事必讲“诚信”,最终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相反,一个不注重诚信的人,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

有一位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得很,于是理所当然地留在德国四处求职。奇怪的是他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绝,搞得他很伤心,很恼火,又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让肚皮饿着吧?狠狠心咬咬牙,他收起高才生的架子,选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职,心想,无论如何这次再也不会被有眼无珠的德国人赶出门啦!结果小公司虽然小,仍然和大公司一样很有礼貌地拒绝了他。

高才生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我要控……”

对方没有让他把话说完,低声告诉他:“先生,请不要大声说话,我们去另外的房间谈谈好吗?”

他们走进无人的房间,德国人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为他送上一杯茶水,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留学生拿起看了看,是一份记录,记录在案他乘坐公共汽车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他很惊讶,也更加气愤:原来就是因为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小题大做!

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出的概率是万分之三。也就是说,很可能你逃一万次票才被抓住3次。这位高才生居然被抓住3次逃票,在严肃严谨的德国人看来,大概那是永远不可饶恕的——一个人在三毛两角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你还能指望在别的事情上可以信赖他吗?一旦受到金钱美女的诱惑、你怎么敢信任他就不能出卖你、不能出卖公司的利益呢?一旦将银行的钱借给了他,你还能找到他要回来吗?一旦签了合同,你还能相信他会不折不扣地履行吗?

诚信,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诚信,是人的信念;诚信,是一种传统美德。一场突发的火灾曾使摩根先生濒临破产,同样也是这场火灾成就了一个家族的事业。诚信在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做人处事要讲诚信,学习工作要讲诚信,商业买卖更要讲诚信。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需。实现诺言,守住诚信,有时可能让人失去一些东西,但同时也会让人得到无价之宝。因此,我们说:诚信是一切成功的铺垫、基础、先决条件,是社会进步过程中人类文明的阶梯,更是人类进步的象征。

诚信是做人最根本的一条。一个人只有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他的事业才可能会走向成功,人生才会精彩。

注重知识积累

俗话说:“知识在于积累。”我们古人是很懂得这个成才之道的。荀子在《劝学》中先用积土积水来比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他还强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就能成为学识高如大山、深如江海那样的人。

要成为一个人才,就要掌握足够丰富的知识。可是,那浩如烟海的知识,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装到一个人的头脑里,变成他自己的东西,这就充分体现了在日常生活中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知识在于积累,积累是求知之道。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知识要一点一滴地积累,积学如储宝,积少便成多。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积累知识呢?以下几种方法供你参考。

(1)存书籍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可以购买一些有关专著和必要的工具书、资料性书籍。阅读时可随时加眉批旁注,或把问题、页码标在书签上,夹进书里。

(2)做剪贴

可随时把报纸杂志上自己需要的文章剪贴起来,定期归类整理。

(3)参加学习班听课

参加学习班(包括入校学习)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当今时代,绝大部分成功者都是经历了这条途径才攀上知识高峰的。参加学习班的好处是:有利于学习者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某门学科的知识。这是因为讲课的名师一般都是业内好手,他们比较熟悉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本学科当前的发展动态,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习者掌握该学科的基本轮廓、基本原理和重点、难点,使艰深的内容变得易于接受,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比学习者自己去摸索知识要少走许多弯路。所以,参加学习班能保证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需要注意的是,听课时要注意针对性。老师讲课是根据课本和全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讲解的。每一个学习者,由于知识和智力水平的差异,对老师讲课的理解程度就会不同,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有针对性地听课。这样,我们可以主动地把“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局面,变为老师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讲课;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特殊的重点和难点听课,使听课的注意力更有针对性。这个针对性包括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看看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的区别在哪里,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老师的思维方法区别在哪里,以取老师之长,补自己之短。

(4)广阅读

阅读途径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习者在阅读途径上探索知识的时间,比听课途径更长久、更艰难。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从听课途径学来的知识,即求学阶段学来的知识,仅仅是为专业入门打了一个基础,或是为“电最不足的自己”充了充电。而要想时刻处于自己领域的前沿,掌握大量的新知识,就必须广泛地阅读。如果说,我们在听课途径中培养了基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阅读途径则更能培养人的自学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他们一生中都在孜孜不倦地阅读。阅读途径是获取知识最多的途径。

(5)善求师

古人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又说,“名师出高徒。”求师是最适合学习者追求进步的途径。

著名科学家麦克斯韦在年轻时,读书无系统,求学不讲秩序渐进,杰出的数学家霍普金斯发现了他的弱点,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没有秩序,你永远成不了优秀的科学家。”经霍普金斯教授的指点,麦克斯韦很快改进了学习方法,不到三年,他就有所成就了。

天下学者各有学术高见,各有一套严谨的治学方法,这都是书本上读不到的,是集体授课制的课堂上听不到的,而只有善于求师,和学者们具体接触才能亲身感受到。

(6)勤实践

邓拓说过:“从做学问这件事情本身来说,无论是初步追求某一项新的知识,或者是进一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都必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途径是学习者到一定的阶段必须经历的途径,没有经历这条途径的学习者,不会成为有用之才。

例如,要想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书本知识,即“有字之书”,一类是实践知识,即“无字之书”。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不断掌握真知,积累新知,获得成就。而在“象牙塔”里是培养不出新闻工作者来的。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现代人必须重视各种形式的实践途径,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学他人之长,充实自己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谁都渴望成才,然而美好的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探寻那些成功人的人生之路,不难看出,他们的成才过程除了环境、机遇、天赋因素外,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

人人有所短是客观现实。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爱好、接受教育程度等情况的不同以及性格特点的差异,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才能要素,这些才能要素,是走向成功的保证。善于发现、学习他人的长处,去弥补、修正自己的某些短处,将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超群、才能卓越的人。

在生活中,他人能被自己借鉴的地方很多。譬如他人的一种好的工作方法,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一种好的品行,一手漂亮的字,一口流利的外语,一门熟练的技术,等等。这些长处,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掌握的吗?学习了别人的长处,自己就多了一个长处,少了一个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就多了一点儿智慧,少了一点儿愚笨;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就多长了一些本领,少走一些弯路;学习别人的长处,是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是成才的最佳方式,是成功的良好阶梯。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人们尊奉为圣人。然而孔子自己却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被授予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疑惑,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为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如果能实实在在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必能让他人对自己产生好感。对自己来说,重要的是,要选择好榜样,而且要正确判断什么是“真好”,因此,学他人之长,不能盲目地学,但要有选择地学、科学地学。某些方面在他人身上是长处,如若硬搬到自己身上,就未必成为优点。正如东施效颦的道理一样。因此,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刻意模仿,而是实事求是,因人而异,从客观实际出发。当我们能够把吸收他人的长处,来及时地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一技能应用得炉火纯青,并且能够长期坚持时,必定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到新的高度。

朋友们,不要觉得学习他人是丢脸的事情,人通过学习才能进步,学习他人的长处会让你少走弯路。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在向他人学习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有的人学习别人,往往只盯着伟人、名人和英雄模范,常常对身边的同事、朋友或下属不屑一顾,这是学习上的一种偏见。有道是“圣人无常师”。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