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陆战武器
1950400000002

第2章 陆战武器溯源(1)

陆战武器一般是指在陆地作战时使用的武器,主要装备武器有步兵武器、坦克、装甲车、火炮和导弹等。现代化陆军合成程度较高,具有强大的火力、快速的突击力和高度的机动力。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与海军、空军合同作战。主要担负在陆地上歼灭敌人的任务。

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化武器,其实是起源于古代的刀枪剑戟。从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在战战中就开始以石头为材料,制作了形形色色的攻击和自卫武器,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矛、剑、弓等等,都是人们在陆战中的必备武器。

矛的由来

矛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

矛的历史久远,其最原始的形态是用来狩猎的前端修尖的木棒。后来人们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制成矛头,缚在长木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发现用石头或动物骨角制造的矛头。奴隶社会的军队,已经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商朝时,铜矛已是重要的格斗兵器。到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逐渐取代了青铜矛头。随着钢铁冶锻技术的提高,矛头的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西汉时骑兵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出现了专供骑兵使用的长矛。

唐代以后,矛头的尺寸减小,更轻便合用。根据不同的战术用途,矛的种类也增多了。火兵器出现以后,矛仍是军中必备的冷兵器,一直与火兵器并用到清朝后期。

古非洲人抛射兵器长矛砍杀野牛等动物。

剑的由来

迄今发现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在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北京市琉璃河等地的西周墓中,都曾出土有柳叶形青铜短剑。

春秋时期的吴、越等国,剑成为步兵手中的利器,剑身加长。如吴王光剑、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等,长度都在50厘米以上。战国时期,剑身继续加长,并已铸出脊部和刃部具有不同铜锡配比的青铜剑,其脊部柔韧,而锋刃坚利,提高了杀伤效能。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长94厘米,剑身窄而薄,刀部锋利,表面还进行了防锈处理,代表了青铜剑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春秋战国之际,已开始出现钢铁剑。湖南省长沙市的春秋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钢剑,经化验证明,是用含碳量为0.5%左右的中碳钢锻打而成的。

西汉初年,钢铁剑盛行,其实战效能日益提高。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铜剑,内部是低碳钢,表面系高碳层,刀部经淬火处理,锋利坚韧。由于汉朝时骑兵已成为主要兵种,供骑兵使用的具有挥砍杀伤效能的单刃厚背环首刀应运而生。在东汉以后较长时期中,环首刀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剑的实战作用逐渐降低,遂转而发展带有各种装饰的佩剑。

中国少数民族曾在历史上创制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多种剑,如商周时期北方流行的曲柄铜剑、曲刃铜剑;战国到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也创造了带有不同民族风格的铜剑和铜柄铁剑等。到了现代,剑不再作为兵器,只作为锻炼的体育器具,或用于艺术表演。

弓箭的由来

据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在远古时期就有了弓箭,距今已有2万余年。在当时用作狩猎动物,后来则转换成主要的作战器具。

原始弓箭制作简单粗糙,发展到周代,制作技术逐步提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较完整技术水平较高的制作工艺。关于选材、配料、制作程序以及规格等,都有了严格的规定。到汉代,制作精美、大都镶有铜饰和玉饰,并制作出毒箭,即将毒药敷于箭镞之上,以增加其杀伤力。

弓箭在古代是一种远程作战的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在古代战争中起到甚为重要的作用。在三国时期就有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以补充军火之不足的故事。到了清代,弓箭形制复杂,种类繁多。一般弓按官阶品秩的不同而定其尺度纹饰,箭依战斗、田猎、校阅、信号等不同用途而定其形式。弓有两种:习射所用,以榆木为杆,丝为弦;战斗所用则以鹿皮为弦。箭也分为尖形和棱形两种,尖形的称“梅钺箭”,棱型的称“鈚箭”,以桦木或柳木为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已制造出洋枪洋炮,其威慑力远在弓箭之上,特别是洋人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军中不再使用弓箭,并为鸟枪所代替。

欧洲的马刀和阿拉伯弯刀

公元7~8世纪,马刀盛行于东欧和中亚游牧民族,用作劈刺武器。14世纪,马刀上有了宽脊,用于增加刀身的重量和增大撞击力。马刀从此主要用于劈杀。这一类马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耳其马刀和波斯马刀。两种马刀均为直把,刀柄带有十字横档,重量小,刀身弯度大,刀身长近1米。在15~16世纪的欧洲军队中,马刀刀柄带有笨重的弧形护手,马刀全长达1.11米。

18世纪,马刀大量装备俄国骑兵部队,使这种机动性很强的军队具有了轻便的近战速决武器,作战能力大大提高。随后,马刀在各国普遍装备骑兵,一些国家也用于装备禁卫军。

现代一些国家仍装备有马刀,但大部分作为仪仗武器。

最有特色的是阿拉伯弯刀。这是一种曲线形的刀,刀身狭窄,弯度较大,长1米至1.2米,刀身上有一道较深的凹痕。其特点是韧性和硬度好,刀刃极为锋利。古代大马士革和托莱多的军械工匠因制作优质的阿拉伯弯刀而闻名于世。

古代的马拉战车

坐在或站在马拉的车上冲入敌阵作战,是古代英雄们充分显示其体魄和力量的事件。冷兵器时代的战车是指以人力、畜力推挽,直接用于作战的各种车辆。约在公元前26世纪,古代两河流城苏美尔人使用的战车是世界上最早的战车。苏美尔人的战车为木质,四轮,轮外缘宽、内缘窄,直接同车轴连结,无轮辐。车厢略呈长方形,车厢前部隆起,有作掩护用的小盾和外挂着的标枪价。战车驾4头毛驴,车上配有驭者和佩带斧子的战土。只有在轻便灵活、有轮辐和用一两匹马来驾辕的双轮战车出现后,战车在中东战争中才开始发挥重大作用。这种战车是在约公元前1800年出现的。最先造这种战车的是赫梯人。我们可以在许多古代的浮雕上看见赫梯人驾着数千辆战车跟埃及人打仗。此外,亚述人、印度人和中国人都曾有过大规模战车作战的辉煌历史。

攻城用的抛石机和石弩

公元前500多年,人类就开始研制和使用远射的重兵器。最早的重武器是抛石机和石弩。抛石机利用杠杆原理,靠人力把约10千克重的石头抛出300步远,用于攻城或对付集团目标。石弩则是用蓄能武器弩来发射巨大的石块,形式和现代大炮非常相近。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2年围攻蒂雷城时一连攻了7个月,他最后的胜利,是因为使用了石弩。据说,石弩是公元的3世纪初期的一个叫迪奥尼修斯的西西里将军发明的。

罗马人权擅长使用抛石机和石弩。他们的抛石机能把重100千克的标枪发射约460米远,石弩能把重230千克的圆石抛得更远。罗马人在公元68年的对犹太人战争中围攻约塔帕塔城,此城三面是悬崖峭壁,罗马人战斗了5天之后才进逼城下。罗马人建造起掩体,叫兵士们用160台抛射机向城上发射石头、箭和燃烧物以进行掩护,使用云梯攻城。犹太人用滚油和滚沥青向下泼。虽然烫死烫伤的不计其数,但是罗马人还是在抛石机的掩护下爬云梯冲上去了。

手枪的由来

我国元明时期(13~17世纪)的军队,已有装备手持火铳的记载。欧洲最初的手枪出现于14世纪,当时是一种单手发射的手持火门枪,15世纪发展为火绳手枪,随后被燧石手枪所取代。19世纪出现击发手枪后,1835年美国人S·科尔特改进转轮手枪,取得了英国专利,这支枪被认为是第一支真正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转轮手枪。

1855年后,转轮手枪采用了双动击发发射机构,并逐渐改用定装式枪弹。自动手枪出现于19世纪末期,1892年奥地利首先研制出8毫米舍恩伯手枪,1892年德国制造出7.65毫米的博查特手枪,1896年又在德国开始制造出7.63毫米的毛瑟手枪。此后手枪的研制异常迅速,出现了许多型号。由于自动手枪比转轮手枪初速大、装弹快、容弹量多、射速高,因而自20世纪初以来,各国大多采用自动手枪。但转轮手枪对瞎火子弹的处理十分简便,故在一些国家仍有使用。

一般的转轮手枪和自动手枪主要用于自卫,称为自卫手枪;少数大威力手枪和冲锋手枪,火力较强,有效射程较远,称为战斗手枪。另外还有特种手枪包括微声手枪和各种隐形手枪等,用于执行特殊任务。

步枪的由来

步枪是由产生于13世纪出现的射击火器后,经过600多年的演变而成的,最初的步枪是非自动的。1908年墨西哥的蒙德拉贡设计出第一只半自动步枪。自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步枪在战争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步枪的研制也非常迅速。战后,为了统一弹药,简化弹种和枪种,有些国家以步枪为基础,发展了基本结构相同,多数零部件可以互换,使用同种枪弹的通用枪族。

1958年美国开始试验5.56毫米自动步枪,开创了步枪小口径化的进程。该枪1963年定名为M16自动步枪,口径小,初速高,杀伤威力强并且精度高,重量轻,提高了士兵的连续作战能力。自后许多国家也竞相开始研制小口径步枪。

机枪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