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工作做到位(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1950600000018

第18章 细节到位,工作才能达到极致(1)

工作无小事,细节是关键

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小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民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正要回村去报告时,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

这小小的蚂蚁窝,虽然很小,不起眼,但是却将辛苦修建的大堤一夜之间毁坏,如果及时发现及时修补长堤也许就能避免大片村庄被淹没的惨剧。

更为严重灾难的莫过于“泰坦尼克号”了,熟悉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1912年4月那个寒冷的夜晚,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客轮“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发生死亡之吻,1523人因此不幸遇难。在此后的调查中,人们甚至找到了为头等舱定制的精美的镀金楼梯把手和漂亮的印度手工编织地毯,却没有发现航海所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望远镜!如果能有一个望远镜,这意味着了望员就能及时发现冰山,从而避免灾难的发生。

近百年来,人们对白星公司不配备望远镜的做法依然百思不解。直到2007年,一把钥匙的出现,才彻底揭开了谜底!原来,当年白星公司为“泰坦尼克号”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双筒望远镜,将它放在了了望台下的柜子里,而柜子上唯一的一把钥匙由二副亲自保管。但是二副布莱尔在被换下来后,并没有与其他船员进行交接,而将锁住望远镜的钥匙一起带下了船。

忽视细节,让“泰坦尼克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另一个类似的案例是“环大西洋”海轮的沉没。当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环大西洋号”海轮已经消失了,21名船员也不见了,海面上只有一个救生电台在有节奏地发着求救信号。救援人员看着平静的大海发呆,谁也想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风平浪静的日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导致这条如此先进的船就这样沉没了。这时有人发现电台下面绑着一个密封的瓶子,打开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有21种笔迹,上面这样写着:

水手汤姆:21日,我在奥克兰港私自买了一个台灯,想给妻子写信时照明用。

二副瑟曼:我看见汤姆拿着台灯回船,说了一句“这种小台灯的底座比较轻,船晃动时别让它倒下来”,但是并没有干涉。

三副帕蒂:21日下午船离港,我发现救生筏施放器有一些问题,就将救生筏绑在了架子上。

水手戴维斯:离岗检查时,我发现水手区的闭门器损坏了,我就用铁丝将门绑牢了。

二管轮安特尔:我检查消防设施时,发现水手区的消火栓生了锈蚀,心想还有几天就到码头了,到时候再换吧。

船长麦特:起航时,工作繁忙,所以没有看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安全检查报告。

机匠丹尼尔:22日上午,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消防探头连续报警。我和瓦尔特进去之后,并没有发现火苗,于是判定探头误报警,拆下来交给了惠特曼,要求换新的。

机匠瓦尔特:我就是瓦尔特。

大管轮惠特曼:我说正忙着,等一会儿拿给你们。

服务生斯科尼:22日下午1点,我到汤姆房间找他,他不在,我在他的房间坐了一会儿,随手开了他的台灯。

大副克姆普:22日1点半,带着苏勒和罗伯特进行安全巡视,没有进汤姆和苏勒的房间,说了一句“你们的房间自己进去看看”。

水手苏勒:我笑了笑,没有进房间,跟在克姆普后面。

水手罗伯特:我也没有进房间,也跟在苏勒后面。

机电长科恩:22日14点,我发现跳闸了,因为这是以前出现过的现象,我并没有多想,就将闸合上,没有查明原因。

三管轮马辛:我感到空气不好,先打电话到厨房,证明没有什么问题后,又让机舱打开了通风阀。

大厨史若:我接到马辛的电话时,开玩笑说,我们在这里有什么问题?你还不来帮我们做饭?然后问乌苏拉:“我们这里都安全吗?”

二厨乌苏拉:我也感觉空气不好,但是觉得我们这里很安全,就继续做饭。

机匠努波:我接到马辛的电话后,打开了通风阀。

管事戴思蒙:14点半,我召集所有不在岗位的人到厨房帮忙做饭,晚上会餐。

医生英里斯:我没有巡诊。

电工荷尔因:晚上我值班时跑进了餐厅。

最后是船长麦特写的话:19点半发现火灾时,汤姆和苏勒的房间已经烧穿,一切糟糕透了,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火情,而且火越烧越大,直到整条船上都是火。我们每个人都只犯了一点错误,但是最终却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

在这个高度专业化、精细化的时代,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所产生的后果都会被不断扩大,那时,它们早已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了。正所谓,工作无小事,细节是关键。

一家服装公司的一名业务员为公司订购一批羊皮。他在合同中写道:“每张大于4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需要注意的是,他用错了标点符号,其中的顿号本应是句号。结果让供货商钻了空子,发来的羊皮都是小于4平方尺的,使得这家服装公司损失惨重。有合同在先,生意成交,公司的损失已无法挽回。

像案例中的业务员一样,如果工作不认真,对一些细节问题不甚注意、马马虎虎,那么最终只能是失去发展的机会,甚至丢掉工作,被职场淘汰出局。

希尔顿饭店创始人、世界酒店业大亨康·尼·希尔顿就是一个要求员工注意细节、并将责任体现在服务中去的人。某公司的业务员卡尔曾入住希尔顿饭店,早上起来,一打开门,走廊尽头站着的漂亮女服务员就走过来说:“早上好,卡尔先生。”卡尔先生认为在酒店问好很正常,但他奇怪的是她怎么知道他的名字,于是便问:“你怎么知道我叫卡尔?”服务员回答说:“每天晚上我们都要背入住客人的名字,并且要记住每个房间客人的姓名。”卡尔当时非常震惊,相信所有听到服务员这么说的客人都有这种想法。

原来,希尔顿要求楼层服务员要时刻记住自己所服务的每个房间客人的名字,以便提供更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当卡尔先生从四楼坐电梯下到一楼,电梯门一开,有一个服务员站在那里:“早上好,卡尔先生!”卡尔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你怎么知道我下来了?”“先生,上面有电话下来,说您下来了。”

吃早餐的时候,服务员送来了一个点心。卡尔问,这中间红的是什么?服务员看了一眼,后退一步做了回答。又问旁边那个黑黑的是什么。她看了一眼,又后退一步做了回答。她为什么后退一步呢?原来是为了避免她的唾沫落到客人的菜里。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贴,如果你不注意会觉得很正常而忽略过去了,而这些看起来是很小的事,却体现出很深的道理。只有把小事做到完美才能引起客人的感动,才会让客人印象深刻,从而造就了希尔顿全球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工作之中没有小事,那些看起毫不起眼的细节,正是工作到位、人生制胜的法宝,是赢得发展的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

董杰昆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毕业后在北京某大型国有集团找到一份工作。两年以后,他来到上海,进了一家合资物流公司,在仓储部门任仓储调度。一年之后,合同到期,已经升迁到仓储主管的董杰昆离开了公司。踌躇满志的他把目光瞄准了世界500强的外资大公司。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现实是无情的,屡屡碰壁之后,他的自信心开始动摇了。

董杰昆第一次面试的大公司是世界500强、全球四大快递公司之一的荷兰TNT的子公司——一家专做汽车配件的汽车物流公司。

这天下午,他去参加面试。他先填写的是中文报名表。在填报具体职位的时候,他稍微犹豫了一下,之后便在空格中写了两个职位:运输主管和仓储主管。

面试官是两位中国人——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和一位物流部经理。自我介绍结束之后,物流部经理首先问道:“你为什么填写了两个职位,你到底是应聘哪个职位呢?”董杰昆说:“我学的是交通运输,在北京做过运输管理工作;后来去上海,又做了一年的仓储管理工作,两个岗位都可以做。”

物流部经理用不太信任的口气说:“我们要求有五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而你只工作了三年,经验不足!你以前做的是快速消费品,而我们做的是汽车配件,你的专业经历也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尽管他极力辩解,两位面试官还是不为所动。这次面试就这样流产了。

回去之后,董杰昆认真分析此次失败的原因,觉得面试失败的主要原因虽是专业经历欠缺,但是在填写两个应聘职位这一细节上的失误也是需要反省的。

接下来,董杰昆去了一些小公司面试,但是小公司不完善的机制和较低的薪水使董杰昆无法接受。后来,董杰昆意外接到了东芝一家分公司通知面试的电话,让他第二天上午10点过去面试,凑巧的是,韩国三星公司也通知他在这天下午2点半参加面试,一天应聘两家500强企业,使得他精神压力很大。而且,他还有点担心,万一他们用日语、韩语面试怎么办?这些小语种他几乎是零基础啊。

在东芝等待面试时,董杰昆发现公司员工都是用上海话交流,此时,他的心稍微放松了一些,毕竟上海话他能听懂一些。但是一踏进小会议室,董杰昆马上意识到了对面那个女经理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失望,他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下自己:一件很随意的旧的休闲T恤,头上还有没擦干净的汗珠滴落在简历上。

自我介绍完后,女经理向他发问:“你的数据库编程水平怎么样?”听到这个问题,他感觉很奇怪,心想:“我是做物流和仓储工作的,会操作就可以了,干吗要会数据库编程呢?”于是他老实回答:“数据库编程我不太懂行。”面试的过程中,女经理问了很多令董杰昆不愉快的问题,话语之间处处流露着不信任,似乎是在审问一个囚犯。这使得董杰昆很气愤,于是没等她说完董杰昆就主动提出自己不想再接受下面的面试的想法,退出了面试。

面试就这样失败了。董杰昆开始反省,原因可能就是第一印象不太好,没有注意着装细节和回答问题的语气语调。虽然责任在自己,但是他心里还是有气:“你们主动找上我的,还那么苛刻,专门问一些令人难堪的问题!”怀着几分气愤的心情,下午他提前半小时赶到了韩国三星的分公司。前台小姐很客气地将他领进了一间会议室。他想这次应该有点戏了吧。会议室里坐着三个人:人力资源部经理、运作部经理和一位会说汉语但带着明显的韩语口音的韩国人。三个人看起来都很友好和善。

他向他们微笑了一下,便用流利的英语作自我介绍。他的表述很快得到了他们的首肯。接下来,那位韩国人用汉语问了董杰昆一些问题:“你来上海几年了?”“工作情况怎么样啊?”他都认真地做了回答。

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他不断地投简历,不断地参加大大小小的面试,事前的准备有点松懈了。接到三星的面试通知后,他竟然想不起自己应聘的是哪个职位,也忘了翻看简历投递记录。他当然不能问面试官,便婉转地问:“请问我应聘的职位有什么具体要求呢?”谁知,这些老江湖很快就明白了董杰昆的心思。运作部经理立即问他:“你难道连这个职位的要求都不知道吗?”董杰昆慌忙辩解说:“不是的,我是想了解得更细致一些,便于将来迅速开展工作。”此话一出,董杰昆就后悔了,因为这无异于是在向对方传达自己业务能力有问题,业务不精熟。运作部经理听了董杰昆的话不置可否,接着问了几个有关海关报关方面的问题。因为董杰昆的专业经历不大对口,他的回答令几个面试官并不满意,而且他边回答边做手势。可能是动作大了点,说着说着,几个面试官突然大笑起来。董杰昆很尴尬地看着他们……这次面试又是以他们三人的欢笑和董杰昆的尴尬收场而结束。

心情低落的董杰昆回到家里没精打采地打开电脑查看自己投递简历的信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昨天他应聘的是三星公司的物流专员!此时,他不觉感到有点羞愧了。原来这次面试失败的原因在于仓促上阵,对自己应聘的职位不了解,很多专业问题事先根本就没有做准备。

董杰昆由于在面试时没有注意细节问题,从而导致失败。这样的教训我们应该认真吸取。

其实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都要把重视细节、认真到位培养成一种习惯,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发现这种细节意识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有一年圣诞节前的一天,杨子森去一家公司应聘,应聘的职位是营销经理,年薪20万。杨子森一路闯关,从100多位应聘者中杀出,终获总裁召见。

那一天,杨子森飘飘然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总裁不在,只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秘书洋溢着一脸职业性的微笑,对杨子森说:“先生,您好,总裁不在,总裁让您给他打个电话。”

杨子森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但就在这时,他看见办公桌上有两部电话,就问那小姐:“我可以用用吗?”

“当然可以。”女秘书依然微笑着。

杨子森拿起电话,终于跟总裁联系上了。总裁在那端兴奋地说:“杨子森,我看了你的简历,打听了你的答辩情况,的确很优秀,欢迎你加盟本公司。”

杨子森高兴得心花怒放,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将这个好消息与他的女友分享。半个月前,女友出差去了国外。杨子森刚拨了手机,却又迟疑了:这可是国际长途啊!这时,杨子森又看了看那两部电话,忽然想到:我都快是公司的人了,他们是大公司,不会在乎一点儿电话费吧?于是杨子森便拿起电话:“喂,米妮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总裁刚才对我宣布了……”

恰在这个时候,旁边的另一部电话响起。

“先生,您的电话。”女秘书从门外走进来,送了杨子森一个诡秘的笑。

“对不起,杨子森先生,刚才我的话宣布作废。通过我们的监控,你没能闯过最后一关,实在抱歉……”总裁在电话里温和地对杨子森说。

“为什么?”杨子森不禁有些错愕。

女秘书非常惋惜地摇摇头,叹息道:“唉,许多应聘者都和您一样,忽略了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没有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之前,明明身上有手机,干吗不用手机呢?”

一个细节的失误,使杨子森丢掉了一份年薪可观的工作。

决定事情成败的,有时往往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细节之中见真章

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艺术大师,他无论雕刻还是绘画,速度都很慢,总是花许多时间在那里沉思、推敲、琢磨,力求作品的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访米开朗基罗,看见他正为一个雕像做最后的修饰。然而过了一段日子,友人再度拜访,看见他仍在修饰那尊雕像。

友人责备他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你动作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