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世纪末,北印度的坦尼沙逐渐强大。它位于萨特列日河与朱木拿河之间的肥沃溪谷中,是外族征服印度的战略要地,也是印度到克什米尔和喀布尔商道的必经之路。坦尼沙的统治者利用其有利地位,与喜马拉雅山麓区、旁遮普区和信德区进行交易,用其粮食、手工业品交换军队的武器将备。
6世纪末,喜增王的父亲光增王得到曲女城王的支持,以其装备精良的军队和资财,开始向较弱邻国发动进攻。
喜增王即位后,依靠强大的武装力量,先后打败了摩腊婆、乔陀,于641年创立了一个北至喜马拉雅山,南到民陀山和南摩多河,东抵迦摩缕波的国家,首都建于恒河西岸的曲女城。喜增王曾试图向德干地区护张势力,但遭到失败。喜增的使团于641年曾前往中国,两年后偕中国使团回国。
在喜增王死后第2年,中国的第2个使团抵达,然而遭到攻击,使团成员被杀,只有团长玄策幸免于难。他逃到尼泊尔,召集军队回击印度,将国王阿罗那顺擒往中国。曲女城由于与中国交战而削弱,旧日的藩臣不再承认曲女城的君主,于是国家瓦解。8世纪初,阿拉伯人出现于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