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波军守卫部队在此建造了一个防御工事,而且还击退了德国第10装甲师和第20摩托化步兵师的几次进攻,但他们还是未能阻拦住来势凶猛的德国军队。
9月17日,当守卫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最后一批波兰军队企图突围的时候,德军步兵师终于撕破了赛特德尔防御工事。德军第3装甲师南进抵达弗沃达瓦,以期与北方集团军中前往东北方向的坦克先头部队会合。
尽管这两支从华沙东面夹住波兰军队的“大钳子”并没有真正合拢,但它们仅相隔几公里,而且可以通过电台保持联系。电台,对德国机械化部队在战争中取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钳形攻势真正接头是在进攻华沙时,两支部队的一部分在波兰首都以南维斯拉河的古拉卡卢瓦桥头堡得以会师。
11.苏军西进波兰
9月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致电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建议苏联军队进入波兰东部地区。
9月17日,当德国第19军团攻陷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时候,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苏联的这一行动不仅完全出乎波兰人的意料,而且也让德国军队大为吃惊。
因为他们都还对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一无所知。德国考虑波兰可能会在苏联控制下的东部地区建立某种形式上的政权。这样,波兰除东部以外的地区就部处在德国的控制之下了。
苏联起初并不知道德国何时入侵波兰,所以对德军进攻的惊人速度颇感意外。但是斯大林想要确保苏联对波兰东部的控制,并在德国占领的波兰和苏联领土之间建立一块缓冲地带。莫洛托夫奉命告知里宾特洛甫说,苏联将在有充足军队可以部署的情况下进入波兰,而这一天就是1939年9月17日。
苏联进入波兰的部队分为两个方面类似于集团军的部队,总共有20多个步兵师,15个骑兵师和9个坦克旅组成。白俄罗斯方面军由陆军司令科瓦廖夫率领4支小部队组成,任务是占据从布列斯特一利托夫斯克以北到立陶宛边界的波兰领土;乌克兰方面军由陆军司令铁木辛哥率领3个军,它的任务是进入普里皮亚特河以南的波兰领土,其中利沃夫是它夺取的目标。
在乌克兰方面军最南面的一支部队是第12军,这是一支机械化部队,它的任务是阻拦企图撤退到南面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安全地带的波兰军队。驻守东部的波兰军队仅由国民自卫队、边防警备部队和一小部分预备役骑兵组成。
起初,波兰军队还以为苏联红军是来帮助他们的,尤其是他们看到苏军避免与波兰军队发生直接冲突。
但是随着苏联红军向波兰内地深入,有些苏联机械化先头部队在头两天就已深入波兰境内100公里了,形势也就趋于明朗化了:红军所到之处,波兰军队都被俘获,然后很快被解除武装,如果遇波军抵抗,就会随时爆发战斗。
苏军落井下石的进入无疑使已经面临绝境的波军最高指挥部雪上加霜。苏军到达利沃夫右侧,波军在该地建立任何形式的桥头阵地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
因此,波军最高指挥部命令所有军队撤退到匈牙利党和罗马尼亚,越过德国进攻部队,杀出一条血路来;但面对苏联军队,最高指挥部的命令是,除非被苏军阻拦,否则就尽量悄悄绕过他们的部队。9月17日,波兰总统和政府官员,连同斯密格莱·利兹都逃往了罗马尼亚。鉴于罗波两国从前存在友好关系,很多波兰人跑到罗马尼亚寻求战争避难。但就在第二天,由于德国通过外交手段向罗马尼亚施加了强大压力,逃往罗马尼亚的波兰难民纷纷遭到拘留或被遣送回国。
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的突然行动给德军带来了一些特殊难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苏德两国将沿纳雷河—维斯拉河—散河一线分治波兰。
因此苏联红军进入波兰后,就告知德军应撤离到该线以西的地区。但9月17日,大多数德军还在该线以东忙于肃清波兰剩下的反抗部队。但如果此时撤离,波兰军队就有机会撤退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寻求避难。
苏联红军突然侵入所带来的另一个深层的问题就是让两国的士兵很难区分敌友。在很多场合,德军和苏军相互开火,造成了双方人员伤亡。
但是,这样的事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的。一般说来,德军的撤退是一项井然有序的行动,而且苏、德两国军队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友善关系,在两国的宣传资料中也记载了许多这样的事件。例如,9月22日,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德、苏两国装甲部队联合游行之后,立刻举行了由两军最高指挥官古德里安将军和克里沃斯基将军参加的宴会。
对于驻守波兰南部的德国第14集团军来说,执行撤退决定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难度,因为该集团军肩负着阻止波兰军队大批涌往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重任。9月10日,德军围攻了古城普热梅希尔。
与此同时,第14集团军的大部正向利沃夫推进。9月12日,德军第1山地师抵达该市,但它们遇到了波军的顽强反抗,德军因此不得不采取一项有限军事攻击。赞伯斯克高地俯临利沃夫,9月13日,德军发起猛烈进攻,力图占领这一关键阵地。次日,利沃夫即被包围。
9月20日,德军对利沃夫的包围仍在进行。此时,龙德施泰特下令第14集团军放弃占领利沃夫,将其交给苏联红军处理,并向西移动以做休整。
然而,出乎德军意料的是,利沃夫并没有落到苏军手中。就在德军打算撤离的时候,守卫利沃夫的波兰部队戏剧性地突然向德军投降了。
当德国第14集团军向西撤退的时候,它们遭遇了向南行进的波兰军队。双方发生了几次交战,但大量波兰军队绕过德国军队,撤退到了安全地带。据斯维克茨基上校的叙述,当时约有6万波兰军队抵达了匈牙利,3万人越过边境到了罗马尼亚在北方,还有15000人的军队到达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
后来这些逃亡的军人大部分都去了法国,他们在那里又组建了一支新编波兰军队。这些波兰军队饱尝了战败和亡国的痛苦,这种痛苦伴随着他们直到二战结束。当时在波德斯加·乌尔伦旅任团长的陆军中校吉勒茨基记述了他在9月19日进入匈牙利的情景:
“在一个秋天的上午,我们穿过秀美的山区,踏上了外国的土地。队伍中的气氛不胜悲哀。我手下的副团长斯大诺茨基少校公然抽泣起来。我们行进了数个钟头都没有见到一个人。在穿过峡谷,前往韦什库夫茨基的路上,到处都是翻倒的车辆和烧掉的文件。骑摩托车到前方探路的团副官回来报告说,前面好几公里的路上都没有人。
当我们走到高边境只有很短一段距离的时候,遇到了一队前进的人群和几百辆汽车,再往前是一些山峰和峡谷,然后我们就到边境了。一位热情的匈牙利陆军少校走上来打招呼,他还让我们转告那些长枪骑兵们,他们将在匈牙利过上自在的生活”。
德军从波兰东部撤退以后,德国第3、第10和第8集团军可以全力对付尚未被占领地区的波军反抗。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波兰依旧固守不降,从库特诺战役中突出重围的波兰军队加强了对首都华沙的防卫。
到9月15日,德国第10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分别从南方和北方包围了波兰首都,但是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都不想对防御坚固的华沙发动全面的进攻,因为那将势必导致德军大量人员伤亡。9月16日,德军在华沙散发传单,要求波军投降,并派第3集团军司令部的一名代表接受波军的投降,但波兰人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因此,德军开始对华沙实施轰炸。
12.攻克华沙
在德国空军集中兵力摧毁华沙市内供水系统和发电站的同时,第3、第10集团军也连续对该市进行了炮轰。德军企图利用侦察部队找出波军防御的弱点,然后进行进攻。而波兰军队在前罗兹集团军指挥官罗梅尔将军的指挥下,坚持英勇反击,致使德军几乎无法前进一步。华沙城里的波军弹药充足,市内被毁坏的地方成了很好的炮兵防御阵地。在这里,防御部队不仅包括常规军队的士兵,而且也有一支士气高昂的国民自卫队。
9月22日,希特勒来到第3集团军的司令部,视察了部署在华沙东部郊区普拉加的炮兵部队。尽管希特勒因德军迟迟不能摧毁华沙而大为恼火,但他同时又反对从维斯拉河东岸进攻华沙,以免激怒苏联军队。希特勒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除了因为有可能带来德军的重大人员伤亡之外,还因为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条款:这一地区应该属于苏联的管辖范围。
鉴于这些原因,德军批准了一项进攻华沙西部地区的决定。这一决定将把大量的华沙市民赶到波兰东部去,从而使其成为苏联武装部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包袱。
进攻华沙的任务落到了刚消灭完库特诺口袋地区波军的第8集团军肩上。为部署这一进攻,德军首先要保证任何人都无法突出重围,这样波军对食品的需求就会增加,而时间一长,食物供给显然会变得紧缺。同时,德国空军继续轰炸华沙的自来水过滤站和抽水站,毁坏市内的正常供水系统。
9月27日,德军攻陷华沙。这样一来,华沙的居民们就不得不直接饮用维斯拉河中的水。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染上伤寒或肠胃病。德军还切断了华沙大部分发电站的电源,并烧毁了该市的面粉加工厂。对华沙的居民和守军来说,饥饿马上就要降临到他们头上。
在德国第3集团军从北面轰炸华沙的同时,9月26日上午,第8集团军也开始对华沙发起了进攻。德国步兵冲破外围防线,开始取得进展。
经过一天的激烈攻势之后,波兰军队要求停火休战,但这一要求遭到了德军的拒绝,因为他们要求驻守华沙的波军无条件投降。对罗梅尔将军和他的参谋们来说,败局已不可扭转,为了保护平民不受到更大的生命威胁,他们被迫接受了德军的条件。9月27日下午2点,驻守在华沙的14万名波军开始放下武器,举手投降。勃拉斯科维兹将军把攻占华沙一役的胜利归功于该市的防御者们,因为当时他们就要撤离华沙了。
华沙败降后,驻守在华沙北部的莫德林军团仍在顽强抵抗。德国将进攻华沙时用的大炮重新布置来对付莫德林防卫部队。9月27日,德军发动了一场渗透到波兰外部防线的全面进攻。
由于莫德林驻军严重缺水,食品储备也越来越少,因此驻军指挥官汤米将军于9月28日要求休战。
此后,除了少数几支分散的小规模部队仍在波兰的密林丛中进行游击战以外,唯一坚持抵抗的地方就是波罗的海沿岸了,在这里还驻扎着几支拥有防御基地的波兰军队。
尽管有关南方波军被摧毁的坏消息频频向他们传来,但波罗的海沿岸的波兰军队却仍然极为顽强地战斗着。虽然军队指挥官戴贝克上校成功地把大部分驻军撤离到在奥克斯伏特的新据点,但9月14日,德军还是夺取了波罗的海的主要港口格丁尼亚。9月16日和门日,德国空军发动了猛烈进攻,紧接着9月18日到19日,德军又发起主攻。
经过这场打击,波军被彻底击垮了。在此次战斗中,戴贝克上校自杀殉国。
在9月29日德军发起最后一次地面进攻之前,守卫在海勒半岛的一小块延伸到但泽湾的陆地的波兰驻军就遭受了来自德国陆、海、空三军的打击和轰炸。但直到10月1日。驻守在那里的海军少将安鲁格才接受了德军的投降要求,波军被迫沿半岛撤退。
海勒守军投降后,除了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内还有几场小的战斗以外,1939年德国对波兰的战争就已经全面结束了。
经过36天的激烈战斗,波兰军队作为一个军事作战部队已完全被摧毁而不复存在了。
战争中,波军死亡人数总数为6.63人,受伤人数13万人,德军声称俘获了近70万名波兰军人,但后来有人认为这个数字过高,他们认为德军很可能总共俘虏了大约40万名波兰军人,也许还有20万名波军被苏联俘虏后囚禁起来,很多人死在了那里,但也有一些人经由中东成功地逃脱出来了。
1939年9月,大约有10万名波兰军人逃出了德国和苏联的军事网络,逃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立陶宛。
根据德国官方修改后的数字显示,在这场战役中,德军共有1.06人丧生,3万人受伤和3400人失踪。整个9月份,共有217辆德军坦克被摧毁,战争损耗更是进一步降低了这些机械化师的战斗力。9月底,被迫向东普鲁士撤退的第19军团曾有一段时间因为检修包括坦克车、装甲汽车和卡车在内的破损车辆而完全不能行动。德国空军被损毁了285架飞机,其中有279架飞机根本不能修理而完全报废。
在18世纪末期,波兰曾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3次瓜分,1939年,波兰又经历了第4次瓜分。为了最后敲定瓜分的细节问题,里宾特洛甫亲自飞往莫斯科,于9月28日签订了《苏德边界友好条约》在这一条约中,德国同意将立陶宛划到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同时作为补偿,德国将其控制的波兰领土继续向东延伸到布格河一线。
尽管德国想获取波兰的产油区,但斯大林拒绝交出包括利沃夫和德赫贝卡、博尔斯劳产油区在内的散河以东领土。总的来说,苏、德双方对这一新条约还是相当满意的,但斯大林丝毫没有放慢要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行使“权力”的步伐。这些国家面临着接受苏联控制的巨大压力。1940年8月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正式并入苏联之前,斯大林已把目标转向芬兰,要求割让苏芬边界的领土。
由于芬兰拒绝了苏联的领土要求,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尽管在战争的初期苏联红军损失惨重但在芬兰高级军官的妥协下,芬军于1940年3月被迫停战求和。
13.受奴役的波兰人
在波兰战争中,德国人和俄国人对波兰人沿袭已久的仇恨得到了宣泄。《苏德边界友好条约》其中的一个议定书规定:“双方在各自领土内不得容许波兰人从事影响对方领土的活动。”
在以后的6年里,波兰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德国和苏联都蓄意着手清除波兰社会中有影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党卫军紧随入侵德军步伐,行刑分队开始对那些声称“不受欢迎的人”实行处决。
早在1939年10月25日以前,就已经有16376名波兰人被德国警察和武装部队枪杀。如果说对波兰的战争给德国军队带来的是胜利的欢笑,那么这场战争对波兰人来说,则意味着人间地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