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6日,德尔瓦列以“检查身体”为名,前往迈阿密和纽约,同美国政界和金融界人士进行私下会晤。那时,美国对他的意图不摸底,未予特别重视,接待的规格也较低。同年2月中旬,德尔瓦列再度赴美。这一次美国好像是看出了一点苗头,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对德尔瓦列降阶相迎,热情接待。助理国务卿艾布拉姆斯与之在迈阿密密商如何“安排”诺列加的计划。德尔瓦列拟在内阁设立国防部,取代国防军司令部,让诺列加“体面退休”。艾布拉姆斯非常赞赏德尔瓦列的这一“安排”,鼓励他回去后放手干,有事可随时找戴维斯大使联系。2月25日,德尔瓦满怀喜悦但又不露声色地回到巴拿马。这时候,夜幕初降,巴拿马城灯火齐明。德尔瓦列忘记了晚餐,也顾不得鞍马劳顿,当即找到国防军参谋长胡斯蒂斯。他开门见山地告诉这位参谋长:“我打算解除诺列加的职务,由你出任国防军司令。”胡斯蒂内斯感到突然,心里是既惊喜,又恐慌。冷静一想,他觉得此事还是稳妥为好。因此,他没有当即接受总统的“美意”,而是要德尔瓦列“再等一等”。可是总统哪里等得及!美国要他赶快行动。据说,艾布拉姆斯原来希望他在美洲国家组织会议上宣布解除诺列加的职务。由于来不及准备,因为事先至少得同胡斯蒂内斯打招呼,所以德尔瓦列表示:“本周不行。”2月24日,里根悄悄地告诉调查诺列加问题的参议员小组:德尔瓦列马上要“开刀放脓”。意思是德尔瓦列马上就要收拾诺列加了。德尔瓦列感到美国的目光老是盯着他,重任在肩,不敢懈怠。他同胡斯蒂内斯会见之后,仅仅10分钟,便匆匆在电视台宣布:罢免诺列加,任命胡斯蒂内斯为国防军司令。
这一惊人的决定宣布后,巴拿马全国为之愕然。国防军的高级军官们纷纷涌向司令部,表示反对总统的决定。他们喊道:“司令留下,总统滚蛋!”参谋长胡斯蒂内斯也公开表示拒绝出任国防军司令。巴拿马议会紧急召集会议,10个小时之后,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德尔瓦列总统。内阁会议随即选举教育部长索利斯·帕尔马为代总统。与此同时,警察包围了德尔瓦列的私邸,并封锁了附近的道路。美国精心策划的“宫廷政变”,鸡飞蛋打。
美国本来想走捷径,策动德尔瓦列搞宫廷政变,除掉诺列加,不料反被诺列加策动议会罢免了德尔瓦列。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华盛顿对诺列加恨得咬牙切齿,决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向诺列加施加最大压力。
1988年2月28日,被议会废黜的德尔瓦列巧妙地避开了警察的监视,从家中逃到了美军控制的运河区。美国随即承认他仍是巴拿马的“合法总统”。德尔瓦列在美国的支撑下也以总统身份号令全国,与帕尔马代总统分庭抗礼,形成一国二“主”的混乱局面。
3月2日,美国国务院向美国各大银行发出通知,宣布冻结巴拿马存在美国银行里的5000万美元,禁止向这个国家提供任何贷款。接着,美国又决定暂停支付3月15日该付给巴拿马的650万美元的运河营运费。此外,美国法院还裁决冻结巴拿马新政府打算从纽约银行转到国内去的1000万美元。
这一招相当厉害。巴拿马这个国家很奇特,虽然它的首都马拿马城像东京、纽约一样是世界有名的金融中心,但这个国家没有中央银行。它的货币巴波亚名义上同美元等值,两种货币同时流通,而事实上巴拿马并不发行本国纸币,只有1元以下的辅币。由于资金冻结,美国银行不能向巴拿马银行拨付任何美元现金,便使得以美元为本国流通货币的巴拿马一下子断绝了财路。在美国实施这一制裁措施的当天,巴拿马就不得关闭国际金融中心所属的各家国内银行和110家外国银行。储户不能提款,企业没有周转资金。商店和公司没有美元现金周转,人们拿着支票和信用卡买不到任何东西。商业活动陷于瘫痪状态。群众上街示威,抗议之声不绝于耳。
此后又发生了中下级军官发生兵变的事件,诺列加在平息兵变后马上对军队进行清洗,逮捕了在政变时犹豫动摇的一批高级军官,提升了一批平叛有功的中级军官,巩固了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此外,还采取了一些战时经济政策。政治分析家们认为,经过这次未遂政变,美国要推翻诺列加的统治变得更加困难了。
赤裸上阵,美国实施“正义事业行动”
1989年10月初,鲍威尔和瑟曼两位将军接替任期届满的克劳和高尔文将军,分别就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南方司令部司令。于是,两人一搭一档,在总统还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就着手密拟入侵巴拿马的行动计划了。经过反复研究,他们最后制定了代号“正义事业行动”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只动用美驻巴拿马运河区南方司令部所属的1万多名军队。利用这些美军熟悉巴拿马地形、适应巴拿马气候、了解巴军作战特点、距巴军营地较近等有利条件,对巴拿马城内的巴国防军司令部发动突然袭击,迅速占领并捣毁巴军最高指挥机关。这比较容易办到。问题是驻在城外而又忠于诺列加的部队未遭到美军打击,战斗力没受影响,他们可能对美军发起反击,或者利用丛林把美军拖入一场游击战、持久战,对运河区构成威胁。
第二个方案是,由美国本土派出一支受过专门训练的特种作战部队,在驻巴拿马美军配合下,对诺列加可能出没的几个目标发动突然袭击,抓获诺列加。特种部队作战机动灵活,善于偷袭和夜战。但问题是必须事先掌握诺列加行踪的准确情报,而美国中央情报局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如果一旦抓不到诺列加,则整个行动失败事小,还会让全世界笑话,对美国极为不利。
第三个方案是,从美国本土紧急空运大批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等快速部署部队,会同驻巴拿马美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对巴拿马国防军所有的兵营、主要设施、基地、机场等实施全面进攻,一举摧毁之。不管诺列加被擒与否,巴拿马国防军将在很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不成气候。即使诺列加在逃,也是光杆司令一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然,仍要尽一切可能把诺列加逮住。不过,这样做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但鲍威尔和瑟曼极力倾向于这一方案。
根据第三方案,南方司令部的1.3万人全部投入战斗,另外从美国本土派出1.1万人,在兵力上对巴军形成2:1的绝对优势。据美方掌握的情报,巴拿马国防军有5200人,其中陆军4500人,海军500人,空军200人,另有准军事部队“尊严”营民兵8000余人。巴军的武器装备更无法与美军比拟。瑟曼有把握地认为,凭着兵力数量和技术装备的绝对优势,美军能够一举成功,彻底铲除诺列加的实力基础。使其走投无路,如果他不是被生擒或打死的话。
各种方案准备停当,随时供总统选择。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布什在为寻找出兵巴拿马的借口而焦虑不安。
五角大楼的将军们,也瞪圆双眼,捕捉着最佳战机……
机会终于来了。
12月16日晚21时05分,4名美国军官乘车经过巴拿马国防军总部所在的巴拿马城A大街时,与国防军士兵发生了冲突。美方事后说,这辆汽车“被巴拿马武装民兵和国防军士兵拦截后”,车上的一名美海军陆战队上尉被子弹击中身亡,另一名军官受伤。但巴军方说,“汽车高速驶过国防军总部门前,并向总部和平民开了枪”,造成包括1名女童在内的3名巴拿马人受伤。到底谁先开的枪?一时纠缠不清,但这起事件竟然就成了一场大规模军事入侵的借口和导火线。
当晚,美国总统布什听取了关于枪击事件的汇报,认为对诺列加下手的时机已到,第二天中午,布什在白宫邀请副总统奎尔、国务卿贝克、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国防部长切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等要员共进午餐。席间,布什郑重其事地告诉在座的人说,他已下决心对诺列加采取行动。奎尔等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午餐后,他们来到布什的椭圆形办公室,再一次研究了入侵巴拿马的具体行动计划。最终决定采纳鲍威尔的第三行动方案,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速战速决,捉住诺列加,争取圣诞前解决战斗,班师回朝。
1989年12月20日,凌晨零点30分,随着布什总统一声令下,2.4万名美军兵分5路,开始了入侵巴拿马的“正义事业行动”。
在“正义事业”行动计划中,有临时组成的5支特遣部队专供南方司令部调遣。这5支特遣部队分别被命名为:“大西洋”特遣队、“永远忠实”特遣队、“太平洋”特遣队、“红色”特遣队、“尖刀”特遣队。
擒贼先擒王。最先出发的就是担负“擒王”任务的“尖刀”特遣队。
“尖刀”特遣队由美军第87步兵团第5营、第193步兵旅的1个轻型坦克排、第5机械化步兵师第6团第4营和海军“海豹”分队组成。
他们的任务是,乘巴军注意力被吸引到里奥阿托的当口,攻占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据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情报,诺列加直到19日深夜还在由巴军第5连防守的国防军司令部大楼内。如果情报准确,诺列加必会一举被擒,然后解除驻阿马多尔堡巴拿马国防军的武装,就成了举手之劳。
没想到刚刚出师,就险些铩羽而归。
巴军为了迟滞美军“尖刀”特遣队的前进速度,纵火点燃了沿街的民房,木制棚屋遇火即燃,整个乔里约区的上空顿时浓烟滚滚,居民纷纷逃走。
好不容易行至国防军司令部大楼前,却不料突然从楼前沙袋和菱形拒马后面,射出阵阵弹雨,打头的美国士兵立时有几个被撂倒。
美军一见偷袭不成,按照作战条令的规定立即转入强攻,用无线电召唤陆军航空兵和装甲部队前来支援。
南方司令部立即从基地派出战斗直升机和装甲部队,数分钟内,美国陆军航空兵武装直升机和第82空降师一个坦克连的17辆“谢里登”轻型坦克如期而至,来到遇到抵抗的街区,接着就是一通猛烈的火箭和滑膛炮弹打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