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古代军事
1951800000021

第21章 投掷器(1)

抛石机

世界上第一门火炮在中国诞生前,我们的祖先使用的重型武器之一就是抛掷石弹的石炮——抛石机。所以古代的“炮”字是偏旁为“石”而不是“火”的炮字。抛石机又叫抛车、发石车,总之是用来攻守城堡,以石头当炮弹的远程抛射武器。

据唐代兵书《神机制敌太白阴经》记载,抛石机通常用木料制成,炮架上方横置一个可以转动的轴,固定在轴上的长杆称为“档”,起杠杆作用。只有一根木杆的称为“单梢”,设多根木杆的叫“多梢”。梢越多,可以抛射的石弹就越重、越远。

古代炮梢最多可达13梢。梢所选用的木料均经过特殊加工,既坚固又富有弹性。另外由于抛石机是运用杠杆原理制造的,所以炮梢的长度及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例都经过精心测算,一般炮梢长约2.5~2.8丈。梢的一端系有“皮窝”,内装石弹,另一端系炮索,长约数丈。小型炮的炮索在1~10条不等,大型炮多达100条以上,每根炮索由1~2人拉。抛掷石弹时,先由一人瞄准定放,拉索人同时猛拽炮索,当炮梢系索一端猛落的同时,另一端的皮窝迅速甩起。石弹借惯性猛地抛出,射程可达数百步。

据史料记载抛石机发明于周代,当时叫“抛车”。据《范合兵法》记载,“飞石重12斤,为机发,行300步”。石弹出现更早,也就是先有“弹”后有“机”。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中,有一些经过打制加工过的石块,就是原始人使用的“石弹”,不过那时只用于抛掷。“炮”问世以后,成为战争中的重型武器。

腰张弩

腰张弩是一种依靠腰、腿力量张弦的强弩。

它的结构和一般弩没有区别,只是体形较大,弓力较强,单靠臂力和腿力无法张弦,必须运用全身力量才能张弦上机扣。张弦时,身体平坐在地上,将弩平放在身前,两腿屈膝,将脚踏人弩担,挂上腰钩,两头钩住弩弦,两手扯住腰钩索,两腿蹬直,身体后倒,腰、腿同时发力,靠全身力量将弩弦张上机扣。

腰张驽最初出现于战国时期,这种强弩射程远,威力比一般弓弩强大得多,曾与踏张弩一起成为当时步兵的主要装备。腰张弩在古代战场上曾雄踞很长时间,后来虽然出现了威力强大的床弩,但是由于腰张弩具有较大的威力,又较床弩轻便、灵活,仍被作为单兵的装备,并一直沿用到明代。

元戎连弩

元戎连弩是一种可以连射的弩。它的弩臂上有一个箭匣。在箭匣里一次可装入10支箭,由一个槽孔向外出箭。只要把10支箭都装好了,将活动木臂向后一拉,就完成了拉弦、上箭、发射3个动作,射出一支箭,这时,匣里的箭便自动再落下一支,推回活动臂,再向后拉,再发,可连射10支,提高了弩的发射速度。这种弩是三国时期诸葛亮针对弩发射速度慢的缺点,把战国时期流传的一次发射多箭的连弩加以改进而成的,并命名为“元戎”。这种弩是当时的一种先进武器,它轻巧灵便、发射准确、发射速度快,使用的铁制弩箭,箭长约20厘米,穿透力好。但它的射击距离较近,杀伤力不大。

箭又称“矢”,用弓或管发射到远处的一种兵器。

箭由镞、杆、羽等部分构成。箭镞尖而锐,是浸透目标的部件,箭杆尾部有羽翼,是保证箭能稳定飞行的平衡部件。

箭是利用人力和物体弹力结合抛射的兵器,它具有轻便、射速快、射程远、杀伤力强、命中率高等优点,是中国古代威力很强的一种远射兵器。

最初的箭很简单,只是一根削尖了的树枝或竹子,后来将尖的石块、骨或贝作成箭镞,安在箭杆头部,提高了穿透力,并在箭杆尾部安上羽翼,使箭能稳定飞行。

箭的种类很多,有透甲锥箭、狼舌箭、柳叶箭,有能载运燃烧火球的“火箭”,在箭镞上敷上毒药的“毒箭”,发信号用的“响箭”和攻城时能够制造箭梯的踏撅箭等。

古代弓箭中真正有较大差异的不是弓而是箭。鸦片战争以后,由于火药枪的普遍运用,弓箭退出战争舞台,现作为体育活动器具。

木羽箭

木羽箭宋代的一种弩箭。这种箭比一般箭坚固。

它的箭镞由钢铁锻造而成,箭锋呈棱形状,有双棱、三棱、多棱等。镞锋尖而利,镞体上有许多倒刺。箭杆和箭羽都是木制,杆长约50厘米,羽长约5~6厘米。

木羽箭是公元998年一个叫石归宋的人献出来的,并且很快成为宋代军队使用的主要镞箭之一。它的重量较轻,但射程较远,而且箭镞坚利,能穿透铠甲。射中树木时,常使大半段箭杆没人树干。

木羽箭的最大特点是倒刺多,射进人的身体,不易拔出,即使拔掉箭杆,箭镞仍滞留在体力,因此能扩大和延长杀伤效果。

响箭

响箭是一种信号箭,由弓、弩发射。

响箭的主要用途是发出音响信号,以指挥战斗。整体构造和一般箭相同,主要特点是在箭体上设置音响装置。箭杆一般由竹管制成,把竹节打通如笛管,箭杆尾端开口,管身上开有若干口子,开口贴有弹簧片(薄竹片或藤片),这就是音响装置。

当箭在空中飞行时,箭身开口上的弹簧片与气流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出响声。调节管口大小和弹簧片的厚薄,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信号。

飞石索

飞石索是具有远距离抛掷杀伤和缠绕功能的兵器。

人们在狩猎时使用它,是为了从远处就能杀伤或缠缚住野兽。战争发生时便很自然地将它用于作战。

飞石索由绳索和石球组成。在绳索的一端或两端系住一个或两个石球,就制成了单球飞石索和双球飞石索。使用时,用手抓住绳索另一端或中部,高举旋转,然后看准时机抛向目标,或者直接命中目标,或者未击中时双球飞石索也会由于向心力的作用而缠缚住目标。

现在还留有纳西族曾使用的单球飞石索。

绳索投石器

绳索投石器是主要靠绳索的作用抛掷石球、石块的兵器。

从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和遗物中可以看出,它由绳索和皮兜组成。皮兜用于存放石球,在皮兜的两边各系一根绳索,用来提抛石球。使用时,一手将绳索的两端握住,在皮兜内放上一个或几个石球,举手旋转,最后猛然松开绳索的一端,同时仍握住另一端,石球便会被远远地抛出。

有柄投石器

有柄投石器可以更适时地将石球抛到更远的地方。

在绳索投石器一根绳索的一端,连有一根短木棒或竹棍就制成了有柄投石器。

使用时,手握短柄,在皮兜内放进石球,将绳索的另一端打成一个松套绕压在柄的上端,再提起猛然抛向前方,绳套便会自然地适时松开,并使石球飞向远方。

标枪

标枪是一种带镞的短投掷梭标。

石镞和骨镞枪,在前旧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晚期)为狩猎武器。铁链标枪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军队中都曾装备过。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专门编有标枪投掷手分队,它们以散开的队形行动,并为步兵的进攻做好准备,而向敌战斗队形作第一次突击。

为使标枪投掷得更远(达70~80米),标枪上装有皮带环,以使投掷力显着增大。

在尚不懂使用弓箭的部落(澳大利亚人)和在不使用弓箭的部落(阿留申群岛人),标枪是一种基本的投掷武器。

在西欧,标枪一直流传至中世纪。

在古罗斯,标枪即为短投枪。在《伊戈尔远征记》一书(12世纪)中首次提到这种标枪。

弹射器

弹射器是一种较先进的兵器,这种兵器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期间第一次出现于锡腊库扎,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战争中围攻要塞时使用过。

从公元前4世纪起,轻便型弹射器也用于野战。

弹射器的构造是在坚固的木架上固定一束扭纹的绳索(皮带、鬃、绳等),投掷杠杆的下端插入绳子,上端有装弹碗。装弹时,把绳绞紧,杠杆被绞车几乎拉成水平位置。

投射时,杠杆有力地磕打在横框的横梁上,把所装弹丸沿弯曲弹道抛出。弹射器可投掷石头、石弹、金属弹、圆木、箭、装有燃烧着油脂的瓶罐、动物尸体等,在中世纪还投掷过球形弹、燃烧弹和爆炸弹。

弹射器可将150~480千克重的石头掷出250~400米,可将箭和30千克重的石头投掷850米远。

在欧洲,到14~15世纪,弹射器曾和火炮同时使用。在古罗斯,有一种类似于弹射器的投射机。

投石带

投石带是一种投掷武器。

手掷投石带广泛运用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国和中世纪各国的军队。

投石带是一条由兽皮,毛或植物纤维做成的带子,中间部分宽,一端带有环扣,套于投石手手上或木柄上(长鞭掷弹带),弹丸(鹅卵石、金属球,16~17世纪时为榴弹)放于投石带宽部,投石手在握住套环扣的同时,也握住投石带的无环一端。

投掷时,把“装上弹”的投石带在头顶上方旋转,逐渐加力,挥力最大时松开无环扣的一端。快速飞出的弹丸可杀伤距离150米内的目标。投石手带有10发以上弹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