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会喜欢找借口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希求的最理想的人才。人们宁愿信任一个虽然能力差一些却足够忠诚敬业的人,而不愿重用一个总找借口、视工作为无物的人,哪怕他能力非凡。
如果你是老板,你肯定也会这样做的。生活中,不乏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干活的时候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从来不愿多做一点儿工作,但到了玩乐的时候却是兴致万丈,得意的时候春风满面,领工资的时候争先恐后。比如,修好掉了一颗螺丝的办公桌抽屉,帮老板把几箱货物放在该放的地方,随时记下几笔零碎的账目,这些都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却可以给老板省下很多时间、金钱,但有些人就是不愿意这样做。试想一下,如果是自己的生意、自己的公司,对于这样的小问题或其他的大事情,你会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吗?答案当然是不会。那么受人所雇,难道就不应当尽力而为了吗?有些人做事马马虎虎、懒懒散散,因为他们觉得即使做事兢兢业业也得不到什么好处,那么这可真应该读一下有关一个有着忠诚和奉献精神的仆人的故事。
一位马耳他王子在路过一间公寓时看到他的一个仆人正紧紧地抱着主人的一双拖鞋睡觉,他上去试图把那双拖鞋拽出来,却把仆人惊醒了。这件事给这位王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立即得出结论:对小事都如此小心的人一定很忠诚,可以委以重任,所以他便把那个仆人升为自己的贴身侍卫,结果证明这位王子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个年轻人的确很聪明又踏实,很快升到了事务处,又一步一步当上了马耳他的军队司令。
那些喜欢发牢骚、抱怨的人曾经都有过梦想,却始终无法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毛病。
一位面临着失业危险的中年人来到朋友的办公室,他讲话时神情激昂,抱怨公司老板不愿意给自己机会。
“那么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呢?”朋友问他。
“我也曾经争取过,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机会。”他依然义愤填膺。
“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
“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营业部,但是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纪,怎么能经受如此折腾呢?”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折腾,而不是一个机会呢?”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我们无法确认是否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位先生有心脏病,如果有的话,倒是真的希望他肝火不要那么旺。而大多数人也更倾向于认为他犯了一种严重的职业病:推诿病。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体育界的成功者罗杰·布莱克。他的杰出并不在于他非凡的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他曾经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米接力赛金牌。而更让人心生触动的是,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他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除了家人、亲密的朋友和医生等仅有的几个人知道其病情外,他没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
带着心脏病从事这种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不仅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第一次获得银牌后,他对自己并不满意。如果他告诉人们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运动生涯半途而废,也会获得人们的理解的。但是罗杰却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将疾病当成自己的借口。”作为世界级的运动员,这种精神一直存在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那些认为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织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借口总是在人们的耳旁窃窃私语,告诉自己因为某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潜意识地认为这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假如你也有此类情况,那么请你做一个实验,每当你使用“理由”一词时,请用“借口”来替代它,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心安理得了。
有一次,一位小职员对朋友抱怨说:“对于老板交给我的那件事,我不做是有原因的。”朋友则回应他说:“是的,如果你想给自己找借口的话。”
“不,这不是借口,而是理由。你不知道,我的那位老板啊,总是安排这样难啃的骨头给我。”他急切地辩解道,接着他又详细地阐述了一大堆这个理由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他是多么值得同情与理解……
听着他滔滔不绝的阐述,朋友说道:“此时你是多么健谈、多么精力旺盛,如果你能把这份精力放在工作中就好了!”
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其实,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服从上司或老板的安排,积极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态度,你选择哪一种呢?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小型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雇员和老板之间彼此针锋相对,互不谅解,自然无暇抗拒来自外部的竞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愚蠢的员工才会处处找借口、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和老板争斗,聪明优秀的员工会服从老板的安排,与老板保持一致,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以下的变化趋势:
1.个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老板利益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员工的个人利益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
2.员工个人才华的有效发挥越来越离不开老板。只有在企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平台,才能尽可能地施展出所学与专长。
3.员工个人的事业发展也离不开老板。员工如果处处从老板的角度为其着想,在工作上竭尽所能,也就有可能在个人的事业发展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
在一个各种制度完善的公司里,每一个员工的升迁都来自个人的努力,老板所能做的只是考察哪些人有资格获得奖励和晋升。有实力的员工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员工才能够感觉到自己与公司是一个整体。的确,真正意义上的员工与老板的关系,绝不是天生的一对冤家,而应是互惠互利、创造双赢的合作者。
忠诚是一种智慧
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那些忠诚于老板、忠诚于企业的员工,都是努力工作、绝对服从、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如果说勤奋、责任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忠诚。
忠诚于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就是以不同的方式为一种事业做出贡献。忠诚体现在工作主动、责任心强、细致周到地体察老板和上司的意图。忠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以此作为寻求回报的筹码,从而让领导更放心、让公司更辉煌、让自己更优秀。
克拉克现在在公司是副总经理职位,但是在多年前刚毕业时,他却在半年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时没有收入来源的他因为生活的窘迫而不得不降低要求,选择了一家小公司工作——就是他目前所在的公司。
那时,公司的规模还很小,只有十几个人,办公场所、办公环境给人的印象几乎就像是在贫民窟里。克拉克当时在公司是一名普通的营销人员。对于老板,克拉克还是很敬重的,毕竟是他为自己提供了一份工作,保证自己有着虽然不多却稳定的收入,而且老板很有商业头脑,只是苦于公司刚起步,一切都不那么如意。
后来,公司想要开发更多的市场,但是由于财力、人力不足,因此每个市场只派了一个人。克拉克就被派到了另外一个城市。
孤身一人在这个城市中,还要克服种种困难开拓新市场,克拉克可谓吃尽了苦头。好在他心态平和,并时刻感念公司给了他工作与发展的机会,因此对公司竭尽忠诚,努力奋斗。没有过多的资金租住像样的办公室,他就租住当地人闲置的车库,车库里没有电灯,即使是白天也伸手不见五指;没有钱坐车,他就步行,挨家挨户地去推销公司的产品;公司连产品的宣传资料都无法供应,他就买复印纸,晚上的时候自己动手写;很多时候,为了准时地会见约好的客户,克拉克都顾不上吃饭,还因此患上了令人头疼的胃病……
不仅资金不足、物质匮乏,这个地区的气候也是恶劣异常,春天经常会有沙尘暴,夏天则时常下冰雹,冬天又是冻雨连连,这对苦难重重下的克拉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甚至有一次,克拉克不留神差点被冰雹击晕过去。
面对如此境况,克拉克丝毫没有动摇,没有退缩,他是这样说的:“我必须忠诚于我所从事的这份工作,必须忠诚于我的公司和老板。”一年以后,被派到全国各地的营销人员都回来了。其中有七个人早已不堪忍受工作的苦累、条件的艰难而悄悄地离职了,只有克拉克最终坚持了下来,而且是做得最好的一个。
最好的员工当然会有最好的回报,克拉克被任命为部门主管。两年之后,他被提升为市场总监,现在克拉克又晋升为副总,而这时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上千人的中型企业了。
员工的忠诚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可以增强老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以增强集体的竞争力,使公司更兴旺发达。因此,许多老板在用人时,既要考察其能力,更看重个人品质,而品质最关键的就是忠诚度。一个忠诚的人十分难得,一个既忠诚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难求。忠诚的人无论能力大小,老板都会给予重用,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有一扇扇大门向他们敞开。相反,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忠诚,也往往被人拒之门外。
人一生恐怕要走几条路,才能到达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从职业的角度来看,难免要调换几种工作。但是这种转换必须依托于整体的人生规划。盲目跳槽,虽然在新公司收入能有所增加,但是,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跳槽不再是目的,而成为了一种惯性。
着名银行家克拉斯年轻时也不断在变动工作,但是他始终抱有一种理想——想管理一家大银行。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木料公司的统计员、簿记员、收账员、折扣计算员、簿记主任、出纳员、收银员等,试了一样又一样,最后才接近自己的目标。他说:“一个人可以有几条不同路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个机构里学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学识和经验当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常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他必须懂得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我换工作仅仅是为了每周多赚几块钱,恐怕我的将来早为现在而牺牲了……我之所以换工作,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公司和老板无法再给我带来更多的教益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们在跳槽时如此潇洒,但是真正面对工作时又是如此无奈。一个频繁转换工作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也想跳槽;看见好工作(无非是多挣几个钱)想跳槽;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转移阵地来解决。这种感觉使人常常产生跳槽的冲动,甚至完全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久而久之,自己不再勇于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了,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回避、退缩。这些理由无非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啦、老板不重视啦、命运不济啦、怀才不遇啦、别人不理解啦等等,幻想着跳一个新的单位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丧失了成就事业最宝贵的忠诚,变得心浮气躁,凡事浅尝辄止,遇难而退,这山望着那山高,空有远大理想,无心执着追求。许多公司花费了大量资源对年轻的员工进行培训,然而当这些年轻人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辞而别。那些留在公司的员工则整天抱怨公司和老板无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所有责任全部归咎于老板。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管理机制良好的公司,跳槽现象也频繁发生,员工同样也不安分。这不得不使我们将视线转移到员工本身的心态上来。结果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跳槽并非公司和老板的责任,更多在于员工对于自身目标以及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实力,以及对那些向他们频频招手的公司抱有过高的期望。
当这种风气蔓延到整个商业领域时,许多具有一定忠诚度的员工也受到传染而投入跳槽大军中,使整个职业环境继续恶化。缺乏忠诚度,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对员工的伤害更深,无论是个人资源的积累,还是所养成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习惯,都使员工价值有所降低。这些人对自己的内心需求没有认真地反思,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自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所以说,忠诚是一种智慧。盲目地转换工作不利于企业发展,更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每一个人都应该对“忠诚”保有一份清醒的认识,以此筹码为自己博取更多的财富!
怀着感恩之心工作
无数研究证明,成功的人大多是懂得感恩的人。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你只有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恩之情,心情愉快地工作,世界才会很好地回报于你。生而为人,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今时今日,有些年轻人备受父母的呵护和师长的指导。他们对世界未有一丝贡献,却牢骚满腹,抱怨不已,看这不对,看那不好,视恩义如草芥,只知仰承天地的甘露之恩,不知道回馈,足见其内心的贫乏。
而有些中年人,虽有国家的栽培、老板的提携,自己尚未能发挥所长,贡献于社会,却也不满现实,有诸多委屈,总是愤愤不平,好像别人都对他不起似的。因此,在家庭里,难以成为善良的家长;在社会上,也难以成为称职的员工。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我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教导子弟,从小就要他知道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应知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感恩。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然而,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视之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这是许多公司老板和员工之间矛盾紧张的原因之一。的确,雇用和被雇用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和感恩的成分吗?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许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从情感的角度,也许有一份亲情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