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战争元凶
1952700000026

第26章 萨达姆

1.早年投身政治

萨达姆·侯赛因1937年4月28日出生在巴格达北部萨拉赫省提克里特县的一个农民家庭。9岁时成为孤儿,靠舅父抚养成人。他的祖父和叔父曾先后参加过反抗奥斯曼帝国和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这对年幼的萨达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萨达姆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关心时局和政治,参加学生运动,进行反对费萨尔国王的斗争。

1957年,萨达姆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1959年,萨达姆在巴格达大学学习法律专业。那时,他阅读了大量领袖人物的传记,培育了强烈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他积极参加政治社会活动,成为学生运动中的核心人物。1959年10月,他受复兴党的指示,与其他9名青年去刺杀当时担任总理的军人独裁头目卡赛姆。他们的这次行刺活动遭到失败,萨达姆因腿部中弹而被捕入狱。在牢房中,他忍着疼痛用剃须刀剜出腿上的子弹。伤愈不久,他奇迹般地成功越狱,逃回故乡。他不甘寂寞,便又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四处奔走,遇到重重困难。迫于形势,他决定离开伊拉克,骑着一头毛驴穿越茫茫沙漠,历尽千难万险,逃到了叙利亚。他在叙利亚逗留了一段时间,感到难有成就,决意去埃及投奔纳赛尔总统。他被告知,纳赛尔总统对他的壮举表示赏识。

1960年2月,萨达姆进入埃及开罗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他在开罗大学学习阶段继续从事政治活动。1962年底,他任复兴党开罗支部领导成员。1963年2月8日,复兴党在伊拉克发动政变,推翻了卡赛姆政权。政变成功后,萨达姆随即回国,担任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副书记,并负责中央农民局工作。1963年11月,非党派军人阿里夫掌权,出任总统,排斥复兴党人,复兴党被迫转入地下。萨达姆积极参与反对阿里夫统治的活动。1964年10月,他在叙利亚边界地区秘密运送武器入境时被发现,再次被捕入狱。萨达姆在狱中过了两年的铁窗生活,再次成功越狱逃走,继续进行推翻阿里夫政权的活动。

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青年军官集团发动军事政变成功,推翻了阿里夫政权。复兴党再度上台执政,由贝克尔出任总统。萨达姆受到贝克尔的重用,平步青云。1968年11月,萨达姆担任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复兴党伊拉克地区领导机构副书记。1970年他在复兴党第10次大会上当选为民族领导机构成员。1976年1月,萨达姆被授予上将军衔。1977年7月,他出任复兴党民族领导机构副总书记。1979年7月,贝克尔总统称病辞职,萨达姆接任总统。与此同时,他还兼任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总书记、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之职,1994年5月兼任内阁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2.发动两伊战争

萨达姆执政的第2年,两伊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成为当时的世界热点。

伊拉克和伊朗均为海湾地区大国,又是近邻,但长期以来,两国存在严重分歧和尖锐矛盾,多次发生冲突和战争。

两伊分歧首先体现在边界问题上。两国对边界线的划分历来就有争执,尤其对阿拉伯界河的划分分歧更深。这条界河长约100公里,河界原以该河伊朗一侧浅水段为界,河流主权属伊拉克,但双方都享有自由航行权。1937年,双方同意霍拉姆沙赫尔和阿巴丹两段共11公里以该河深水线为界。1975年,两伊达成《阿尔及尔协议》,伊拉克同意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作为两国的新边界,放弃根据1847年和1937年两国的边界条约其对阿拉伯河的主权;伊朗则同意将巴格达东北伊朗境内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但后来两国仍因边界划分问题产生纠纷。

两伊分歧其次体现在宗教教派问题上。两国都是伊斯兰国家,伊朗90%以上的居民是什叶派;伊拉克境内虽有什叶派,但却是由逊尼派掌权的国家。两国存在尖锐的教派分歧。

两伊分歧还体现在地区称雄之争。两国都认为自己在海湾地区势力最强,最有影响力,应该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两国为此长期不和。

1979年2月1日,流亡法国15年的伊斯兰宗教领袖霍梅尼返回伊朗,成立伊斯兰革命临时政府。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接管政权,巴列维王朝宣告灭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以后,伊朗一切按《古兰经》和《圣训》行事,国家各个领域实行全盘伊斯兰化,主张向外输出伊斯兰革命,并把伊拉克作为输出伊斯兰革命的首要目标。霍梅尼号召伊拉克军民起来推翻萨达姆政权。

霍梅尼的言行激怒了萨达姆,也使两国关系进入紧张状态。萨达姆下令逮捕了伊拉克什叶派领袖,并支持伊朗反对派的行动。两伊关系进一步恶化,多次发生边界冲突。

1980年9月17日,萨达姆宣布废除关于两国边界划分的《阿尔及尔协议》,收回阿拉伯河主权。9月22日,伊拉克出动10万兵力、1000辆坦克,分3路在近1000公里的边界线上全面出击,打响了两伊战争。伊拉克采用的是突然袭击的作战方针,伊朗处于被动挨打境地。战争开始阶段,伊拉克相继占领了北起席林堡南至霍拉姆沙赫尔的伊朗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9月起,伊朗局势趋于稳定,接连组织4次反攻,收复了除北部外的大部分土地,两伊战争开始处于胶着状态。1982年3月起,伊朗接连发动代号为“胜利行动”、“圣城行动”和“斋月行动”的大规模进攻,战场形势发生变化。

1982年6月初,伊拉克表示,只要伊朗同意停火,伊拉克军队立即准备在两周内全部撤回国际边界,结束一切形式的武装行动,但这一提议遭到伊朗拒绝。在此情况下,伊拉克主动从伊朗撤军,旨在保存实力,加强边界防守。1982年10月至1987年冬,两伊战场再次处于胶着状态。双方发动“油轮战”、“袭城战”等,竞相袭击对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和其他重要的经济、军事目标及海湾油轮。在战场上,两伊互有攻守,集结重兵频频发动一系列攻势,但双方在军事上的均势未能打破。1988年,伊拉克变单一防御战略为以收复失地为目标的新战略,在南部战场发动主动进攻,收复了法奥半岛、萨拉姆杰地区和盛产石油的马季农岛。

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为使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联合国、伊斯兰国家、不结盟运动及有关大国对两伊进行了大量调解工作。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结束两伊战争的第598号决议。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战,把一切军队撤到国际边界内;联合国秘书长派观察员监督停火与撤军;交战双方释放和遣返战俘;委托一公正机构调查冲突责任问题;在适当国际援助下进行战后重建工作;就一切未决问题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全面、公正和体面的解决方案。伊拉克当即表示接受这项决议,伊朗开始既不接受也不拒绝,直至1988年7月才正式表示接受。8月,两伊实现陆、海、空全面停火,随即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开始直接谈判,讨论落实安理会第598号决议有关的问题。

1990年4月,两伊关系出现转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致信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提出希望两国首脑举行直接谈判,解决两国间的问题。6月,伊拉克主动向伊朗提供地震救灾物资,伊朗方面表示感谢。7月,两伊外长在日内瓦举行停火以来的首次直接会谈。8月,伊拉克宣布从伊朗撤军,交换战俘,在1975年《阿尔及尔协议》基础上解决两国边界问题,伊朗对此予以响应。

3.海湾地区的精神领袖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从1979年起就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执政时间长达34年。

在任期间,萨达姆分别与美国5位总统——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以及现任总统布什——打过交道,分别经历卡特时代的美伊断交期(1967年中东战争后,美伊断交)、里根时代的美伊蜜月期(1984年两国复交,美派特使访伊)、老布什时代的海湾战争、克林顿时代隔三差五的空袭以及现任总统布什的第二次海湾对峙。

1990年8月,伊拉克凭借自己在军事力量上的优势,在10小时内将科威特占领并宣布其为伊第19个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多国部队的沉重打击和联合国的经济制裁。

然而,在海湾战争后的12年中,萨达姆没有被贸易禁运和美英数万架次战机侵入所谓“禁飞区”的行动限制,反而四处寻找机会,争取与外界的联系,并通过斡旋和外交手段逐步赢得国际社会中的一些同情和支持。在这12年中,伊拉克先后与伊朗、叙利亚化敌为友,还敞开国门、开放经贸往来,在巴格达召开的数次经贸洽谈会中,同俄罗斯、阿拉伯国家和一些西方国家公司签署了数百亿美元的合同。

1995年10月和2002年10月,在伊拉克举行的两次全民大选中,萨达姆分别以99.96%和100%的超高得票率当选。萨达姆本人也被一些支持者称为海湾地区的“不倒翁”。而在2003年美国旨在“倒萨”的战争前,数十个国家先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要求美国不要对伊动武,甚至有美国海湾战争老兵充当志愿者,来到伊拉克当“人体盾牌”,阻挡美英军队的炮火。然而,美伊战争还是拉开了帷幕。

4.美伊战争爆发

据英国情报人士透露,在美军大兵压境,军事打击一触即发之际,萨达姆也准备了几套对付美军入侵的方案。此次萨达姆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外交和军事双管齐下,其核心是尽量拖延和避免战争的爆发,一旦战争不可避免,就借鉴海湾战争的教训,分散精锐部队,与美国展开持久战,最大可能地保持有生力量。

萨达姆心知肚明,不管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是否发现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世界独霸的美国肯定会执意向伊拉克宣战的。对此,伊拉克在外交上满足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要求的同时,在军事上必须做好立足应付美国入侵的军事准备。

军事分析家指出,海湾战争准备时期,伊拉克的兵力布阵可谓是自杀性的。萨达姆把其包括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在内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了沿科威特和沙特接壤的边界,就像二战时期的马其诺防线似的,并且花了足足5个月的时间,沿边界筑起了高达近5米的一堵沙墙。伊拉克军队还沿边界地区挖了战壕,将燃油灌入沟壑里,再加上锋利的铁丝网,甚至把坦克和大炮掩藏在地壕中,欲借此来阻挡美国主导的多国部队的进攻。可是战争一打响,美国气势如虹的坦克和装甲车却绕过了伊拉克固若金汤的几道防线,直接大举插入伊拉克南部,并向西快速推进,迅速切断了身后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威胁,将伊拉克军队予以重创。

萨达姆预测美国的军事目标就是结束他的统治,而该意图决定美军将把攻打的重点放到巴格达。要瓦解美国的企图,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散兵力部署,保存有生力量,不让自己维系统治的主要兵力在战争一打响就成为美国轰炸机轻而易举的目标。据预测,萨达姆的战略是竭力保住他那支举足轻重的拥有9万人的共和国卫队,四个共和国特别旅,两个特种部队旅和属于他“核心”的安全网,以便在巴格达城里和周围地区抵抗美军入侵。这些萨达姆视为宝贵财富的部队必须能够一声令下迅速集结,保卫巴格达。

有关人士指出:“当然,萨达姆不会傻到把所有的坦克都整齐地排放在一个坦克公园里的。他会把这些坦克部署在那些会给美军入侵部队带来麻烦的地区,诸如紧挨着医院或者像清真寺这类文化场所附近。如果战争一爆发,萨达姆毫无疑问会尽可能地利用美军轰炸文化场所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的证据,在国际上进行大肆宣传,以形成强大的国际压力。”还有的人士认为,萨达姆知道一旦开战,必将造成平民死亡。而死亡人数越多,美军入侵部队的压力就越大。

而且,为了对付美军轰炸,伊拉克还从乌克兰走私了一批性能很高的雷达。据内幕人士说,这种雷达相当厉害,不仅能够发现所有的美国飞机,而且它们全部都安装在卡车上,很容易转移。美国战略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本杰明·沃克斯忧心忡忡地指出,伊拉克有很多用光缆连接的防控中心和这些雷达相连,指挥中心控制着车载地对空导弹,如此一来,萨达姆的防空系统在短时间内将难以摧毁。

为了与美国打持久战,伊拉克已经在巴格达周围开挖战壕,供部队和车辆作战使用,并且在一些机场的跑道上放置了水泥障碍物,阻止美军空降部队着陆。

做好迎战的部署固然重要,不过,萨达姆还是期望能够利用外交手段,尽量避免攻伊战争的发生。萨达姆很清楚,这场由美国发起的对伊战争将不可避免,现在只是一个何时发生的问题。布什政府的真实意图不是在乎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想推翻他的政权。要想避免或者推迟这场战争,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安理会成员国内部制造分歧,阻止对伊采取军事行动决议的通过,瓦解美军的入侵企图。

然而,萨达姆的种种努力只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的美好的幻想,在美国强大的现代化武器面前,他的国家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就土崩瓦解,几个月后,他本人也成为美国人的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