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至暗时刻(试读版)
19573500000002

第2章 内容与亮点

一个“战五渣”丘吉尔的蜕变史

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改变世界的不朽演说

揭秘“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决策全过程

相互抵牾的历史记录还原战时内阁中的硝烟

驳斥关于丘吉尔与希特勒“媾和”一说的主流观点

大片式的节奏感、画面感和戏剧张力

#配合电影效果更佳#《国王的演讲》《至暗时刻》《敦刻尔克》《赎罪》

温斯顿·丘吉尔是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家领袖,在世界历史上,再也不会找到一个像丘吉尔这样性格鲜明、声誉复杂、兼具胸襟和独夫精神的政治家了。

和平年代,丘吉尔绝无用武之地。他从小就不喜学校和家庭的纪律束缚,被父亲斥为“社会不齿之人”。步入政坛后,他奇葩依旧:饮酒无度,早中晚三餐加夜宵,白葡萄酒、威士忌、香槟、白兰地轮番上阵;从古巴成箱购买上等雪茄,嘴里总是叼着一根;爱穿一身粉色丝绸内衣,被秘书描绘为“一头非常可爱的猪”;雷打不动每天泡澡,或在浴缸里,或着短裤,口授各种文件。

此外,他的政绩触目惊心。加利波利一役,两万五千人死亡;他反对印度自治,粗暴应对威尔士矿工罢工。光是在1940年4月的挪威一役中,英军阵亡一千八百人,损失一艘航母,两艘巡洋舰,其艘驱逐舰,一艘潜艇,身为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难辞其咎。当时,绝大多数人认为他和靠谱沾不上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丘吉尔,在1940年5月10日意外地升为首相。当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便要带领英国上下应对纳粹的威胁;他组建的战时内阁也是矛盾重重,以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为首,主张与德国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与敌人媾和,还是不惜代价赢得胜利?

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

没有一部作品能像《至暗时刻》这样,抓取了二战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深挖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相互抵牾的史料再现了前所未闻的有关战时内阁的一段经历。作者麦卡滕独辟蹊径,从历史、心理、语言等角度,把“伟人”丘吉尔拉下神坛,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了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尤其是丘吉尔在此期间两次逆转性的恢弘演说,现如今已成为闻名世界的演讲,让读者一窥这位力挽狂澜的领袖的领导力与魅力——他说出反复淬炼而得的坚定话语,藐视困难、激发勇气、化险为夷,选择实该选择的历史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