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1960800000004

第4章 上古亚非文学(3)

你的到来,为了使埃及欣欣向荣!

你把拉神创造了的田地灌溉,

为了使普天下的生灵安乐康泰……

它创造了大麦和小麦,

使神殿里充满了节日的景象。

……

人们那个乐呀,

嘴也合不上了。

它带来了粮食和丰富的食物,

它创造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至于古埃及的宗教哲理诗,最著名的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它被认为是古代埃及诗歌的最高成就之一。诗中说: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康复的征兆,

像脱离了病魔的缠扰……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荷花的芳香,

像是沉醉在烟雨茫茫的岸上……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消失了的风暴,

像游子从远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一个被监禁了多年的囚徒,

渴望见到家屋的墙垣。

诗中的主人公把死亡比拟为人的幸福的话语所表达出来的消极厌世情绪,显然是属于上层阶级某些人的想法。但诗中也揭露了社会的不平,发出了叛逆的呼声。这在古代埃及的长篇诗歌中,是十分难得的。它是中王国时期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

巴比伦文学

巴比伦位于美索布达米亚(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南部,是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它正处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接近点上,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开始从氏族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大约在公元前2800年(或更早些时候),苏美尔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大约到了公元前2350年,阿卡德人又建立了阿卡德王朝。他们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文化并取得新的惊人成就。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古巴比伦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势盛极一时,著名的汉谟拉比王(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此时的巴比伦已成为西亚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公元前1795年古巴比伦毁于赫梯人的入侵。继后,虽有加美特巴比伦和新巴比伦出现,但昔日的雄风已不再。至公元前539年,终于被波斯所灭。

在远古时期,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就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并用楔形文字保存下不少文学作品,巴比伦文学是在继承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通称苏美尔—巴比伦文学。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末,苏美尔—巴比伦就已有了用楔形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文学作品。通观苏美尔—巴伦比长达3000余年的文学发展,它虽属奴隶制社会的文学,但又不乏反映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

这些文学作品丰富多彩,主要有神话、传说、史诗、哀歌、赞歌、故事、格言、谚语、咒文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朴素理解与探求。其中诗歌和神话较发达。

巴比伦神话在继承苏美尔神话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神话世界。其中包括了宇宙生成、人类创造、长生不老、天命观等神话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是创世神话,它描写玛尔杜克从英雄升为主神,创造天地万物的壮举。赞美了光明战胜黑暗的正义性。《伊什妲尔下冥府》源于苏美尔神话《伊南娜下冥府》,略有删减。它通过女神伊什妲尔下降到冥府搭救丈夫的曲折故事,反映了古巴比伦人对四季变化,万物枯荣的自然现象,有着自己特殊的探求和理解。

古巴比伦文学是在继承苏美尔时代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通称为苏美尔—巴比伦文学。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宝库之一。它包括了神话传说、史诗、哲理抒情诗和戏剧等。

苏美尔—巴比伦人和其他民族一样,在远古时代都创造了自己的包括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等神话故事以及英雄传说。大神阿努是诸神之首,居住在第三重天上。日神舍马什是正义的维护者和国王的保护者,最受人们的欢迎。水和智慧之神埃阿是人类的朋友,他把一切技艺和知识教给人类。大地之神是恩里尔。爱情与生命之神伊什塔尔,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神。植物之神坦姆兹是故事最多而又最受人们关注的一位神。关于洪水的神话,在苏美尔—巴比伦神话系统中流传极为广泛。这则神话说,众神会议决定用洪水来毁灭人类和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祭司赛苏陀罗因为虔诚奉神,神则梦示他造大船一只,得以脱险后升而为神。这则神话在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是一则十分精彩的插曲、希伯来民族古代文献汇编《旧约》中的“挪亚方舟”和阿拉伯人的《古兰经》中的“努哈的故事”,都源于此。

在苏美尔—巴比伦文学创作中,史诗和神话创作特别丰富,除著名的《吉尔伽美什》外,还有《埃努玛·埃立什》、《阿古沙伊雅》、《阿达帕》和《伊什塔尔下降冥府》等。现存除《吉尔伽美什》较为完整外,其他大都只发现片断。

《埃努玛·埃立什》是流传极广的创世神话,刻写在7块泥板上,约千余行,因泥板上第一句话是“埃努玛·埃立什”而得名。

这篇神话叙述古巴比伦王国保护之神马尔都克创造天地万物的的故事。神话写道:太初之始,只是一片水渊而无天地之别。那时,蒂阿玛率群妖怪蛇、恶龙、狂犬和人蝎等,向诸神进攻。诸神惊恐万状,不知所措。大神安夏尔派遣自己的儿子马尔都克率军应战,马尔都克用枪刺死蒂阿玛,夺取其掌握的命运之册,又把他的尸体一分为二,上为天,下为地,形成宇宙,然后又创造了人类和万物神话以马尔都克受到众神赞美被尊为神王而结束。这部神话无疑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民族对于世界的起源及社会的形成的理解和幻想。马尔都克是春天、创造、太阳的象征,而蒂阿玛则是水渊中黑暗、凶恶力量的代表。马尔都克杀死蒂阿玛而创造世界,就是光明、幸福和秩序对邪恶的胜利。

《阿古沙伊雅》是写伊什妲尔和萨尔图这两位女神因在人间争夺神庙而不和,智慧之神埃阿应女神阿古沙伊雅之请,为她们调解的故事。神话以3位女神在人间同样受到尊重而结束。这篇神话曲折地反映了以母系为中心的氏族社会的发展、权力的再分配和各祭司集团之间的矛盾。

《阿达帕》写智慧之神埃阿的儿子阿达帕的故事。南风吹翻了阿达帕的小船,阿达帕就打伤南风的翅膀作为报复,因而受到大神阿努的审判。阿达帕按照父亲的指点去天庭,得到了天神们的怜爱、同情和关心。本想用有毒食品害死阿达帕的阿努,也因而改赐长生不死的食品。可是,阿达帕牢记父亲的告诫,害怕食物有毒而不愿吃,以致失去了永生的机会。这篇神话,反映了两河流域的远古居民对生命追求的幻想和愿望。

《埃达那》是叙述埃达那为儿子求不死之草和王权的故事。埃达那听信预言,即他生下的儿子将成为国王。于是,他就乘鹰飞上天空,去索求不死长生草和王笏,不幸从鹰背上坠地而死。这篇神话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追求却又无能为力的思想。

《伊什塔尔下降冥府》是反映古代人对大自然运行规律的认识的神话:植物神坦姆兹落入地府受苦,爱情与生命女神伊什塔尔下到地狱去救助。她过了7重狱门,会见了坦姆兹,但无法回到人间。在这两位神被囚在地府时,大地之上,自然界的万物停止了生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众神会议决定放回这两位被囚的神之后,春回大地,万物恢复了生机,人间充满欢乐。神话以人间庆祝坦姆兹的复活而结束。这部巴比伦神话源于苏美尔时代的神话故事《印妮娜降入冥府》。苏美尔时代的印妮娜,为伊什塔尔所替换。

在古巴比伦文学中,还有充满宗教色彩和哲理意味的抒情诗。这些诗作,大都源于苏美尔时代。如赞美诗、忏悔诗等,多为由祭司收集而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诵唱的。还有反映巴比伦时代社会矛盾的诗篇,如《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和《主人和奴隶的对话》等。前者写一个诚实人对自己的困难生活处境不满,他认为自己处处遵守神示和法规,可是却得不到神的恩惠。他说,“我召唤我的神,但是他并不转过脸来向着我。我向自己的女神祈求,但她甚至连头都不抬”。这就表现了他对神的怀疑和不满。后者以主人和奴隶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奴隶主的悲观情绪和奴隶的不满。

古巴比伦文学保存下来的还有宗教剧、故事等的断片。

古巴比伦文学创作相当丰富,各种文学作品具有其共同特点:

首先是古老性。人类在其生存和延续的历史进程中的最早阶段,同自然界的敌人(包括自然灾害和猛兽毒虫在内)作斗争,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以求生存和发展。古巴比伦文学所描写的内容,主要就是人和自然的斗争,这就说明了古巴比伦文学所反映的时代和形成时间的古老性,意味着影响的深远。

其次,具有共同的对生命探索的主题。神话《阿达帕》、《埃达那》和史诗《吉尔伽美什》等,都从不同角度写了英雄对生命的探索和寻求长生不死的药草,然而都未能实现长生的愿望。对于生命奥秘的探索和对于命运的反抗,都反映了古巴比伦人强烈的生存意志和勇敢的探求精神。

第三,宗教哲理性。古巴比伦文学描写人和自然的斗争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哲理内容。宗教,在某些时代和地域,会使人悲观、消极和厌世,但在遥远的古代的原始宗教信仰中,却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了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自然观、历史观等。哲理的内容表现了人们对事物认识和探索的最深层次。因此,古巴比伦文学的含义深刻,具有令人回味的艺术力量。

巴比伦神话

早在远古时期,苏美尔人就创作了神话和诗歌。巴比伦王国建立后,继承并发展了这些遗产。古巴比伦文学是靠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记载下来的,近代楔形文字的译读成功使我们有可能逐渐了解巴比伦文学。

巴比伦文学中,神话传说占重要地位。

巴比伦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是马尔都克。他通过与代表混沌和黑暗的恶魔梯阿马特的斗争而成了诸神之王。马尔都克神把梯阿马特的身体一撕为二,一半做成天,一半做成地,同时做出了星宿,又用黏土和一片援助过梯阿马特的神的血创造出人类。在创造了宇宙以后,众神便在天上建立起巴比伦,拥戴马尔都克为主神。巴比伦人在这个神话中表达了对世界和人类起源的解释,同时以此为巩固他们在两河流域的统治服务。他们把马尔都克奉为巴比伦的保护神。

关于洪水的神话传说也是巴比伦文学的创造。神话说,神创造了人类,但后来由于人得罪了神,天神决定用洪水将人消灭。只有吉尔伽美什的祖先乌特那庇什提牟预先得知消息,造了船,带上妻子儿女和财物,因而免遭其难,从而人类才得以生存繁殖下去。这个神话反映了古巴比伦人与大自然的斗争生活和愿望,并说明了《圣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是巴比伦人创造的神话的移植。

希伯来文学

古代希伯来文学在世界文学上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是与古代迦南的历史以及宗教的创立分不开的。

迦南(今巴勒斯坦)指地中海东海岸的一条狭长地带,即从黎巴嫩山南麓延展到阿拉伯沙漠北边的一块地方。迦南的历史大约开始于公元前3600年。古代迦南人在周围的埃及、腓尼基、苏美尔、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影响下,曾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稍后,在公元前2400年中叶时,有希伯来人侵入。希伯来人为闪族的一支,原为游牧于幼发拉底河畔的民族,因而“希伯来人”即指“从河那边来的人”。他们来到迦南后,经过长期的征战,占领了迦南广大地区,并逐渐与迦南人融合而定居下来。大约公元前12世纪时,希伯来人曾受到海上来的强敌非利士人的进攻。在同非利士的战斗中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这在《旧约》中都有所记述。

公元前11世纪至10世纪时,希伯来人开始建立国家,由部落联盟推选扫罗(公元前1028~公元前1013)为第一任国王。扫罗父子在与非利士人斗争中中剑而死后,由犹太部落的首领大卫(公元前1013~公元前973)登上王位。大卫通过征伐,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太部落,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所罗门(公元前973~公元前933)接替。所罗门统治的时代是希伯来人的国家兴旺发达的鼎盛时代,经济和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此后,国势逐渐衰微,终于于公元前925年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犹太和以色列。这两国经常争战不停,致使外敌乘虚而入。以色列王国于公元前722年被亚述所灭。犹太王国的首都耶路撒冷也于公元前586年亡于新巴比伦。巴比伦军侵入后劫走了数万犹太人到本国去供驱使,从而造成了东方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俘虏事件”(“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在被俘虏期间,不堪忍受侮辱和虐待,逐渐在一部分人中产生了有“救世主”可以拯救自己的宗教观念,他们通过秘密传播,鼓动建立重返故土的信心。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战败,波斯王决定恢复耶路撒冷,令犹太人返回家园,重建都城,成立傀儡政权。从此,希伯来人一直在异族统治、奴役之下。希伯来民族的历史大约至公元1世纪时告一段落。

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后,很快建立了一神教的神权统治,尊奉耶和华神为天地万物的最高主宰。犹太教创建后,由宗教祭司把自公元前13世纪流传下来的各种古文献和作品进行加工、整理,编成了自己的经书。这部经书后来被基督教所接受,称为《旧约》,成为圣经(《新旧约全书》)的组成部分。

《旧约》是希伯来文学的基本汇集。除《旧约》外,希伯来文学还包括《次经》、《伪经》等多卷。

希伯来文学是希腊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各种文学作品的总和,主要用希伯来文书写,也有用亚兰文、希腊文或拉丁文写成。希伯来文学又称为《旧约》文学,因为它们主要保存在希伯来人的宗教经典《圣经·旧约》中。

《旧约全书》最早被译为希腊文时,正经被分为39卷,这39卷现在被分为四部分:

一、经书或律法书,即所谓的“摩西五经”,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这一部分成书最早,公元前444年就被确定为“圣经”了。它的内容包括天地创造、伊甸乐园、洪水方舟等神话,以及希伯来人的始祖亚伯拉罕、雅各、摩西等人的传说,以及犹太教所订的教规国法。托名创国英雄摩西受命于天所写,因此被称为“经”或“律”。

二、历史书有《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记》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等10卷。是以色列和犹太立国到亡国的史记,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