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能源博弈大战
196400000027

第27章

第2篇第6章第3节在博弈中探索集体能源安全 (1)

美国是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伊拉克宣战是为了确保它对世界经济中心这一关键地区的控制权,其中主要是对石油的控制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欧盟如何确保其石油供给来源安全,就成为欧盟对外石油政策的严峻现实。为此,欧盟实行独具特色的对外能源政策:一是按商业原则开展对外能源合作;二是不跟随美国到处树敌,与所有可以合作的国家开展能源合作。

石油供给来源多样化

在新的油气地缘政治中,能源全球化正在发挥着重要影响。与能源全球化共存的另一趋势是能源地区化。能源需求国为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必然更多地寻求与本国地缘上更为接近的能源供应来源;而能源输出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出口市场,也必然把重点放在处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油气进口国。因而,在全球能源市场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同时,地区内的油气联系就变得更加紧密和重要,出现了能源地区化的趋势。由于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而欧盟又是与其山水相连的巨大用户,双方加强能源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欧盟在确定发展双边能源关系的优先方向时,非常重视发展同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合作,如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欧盟能源供应过境国的合作。1994年,欧盟同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签订的《伙伴与合作条约》就包含能源合作内容。

在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时,欧盟非常重视这一地区的项目开发,并设立专门的金融基金和财政计划进行投资,其中包括向独联体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计划。近年来,在该计划的资助下,欧盟和有关国家制订了跨高加索运输走廊计划和新独立国家油气管道建设项目,这有助于发展黑海—里海地区的运输和管道设施,并在最大限度摆脱对俄罗斯依赖的前提下,建立独联体国家向欧洲市场能源供应的基础设施。

欧盟在同俄罗斯开展能源对话的同时,极力推动同独联体资源国和过境运输国之间的能源对话。例如,对于独联体,欧盟打算按照俄罗斯—欧盟能源对话框架内所形成的模式,在中亚和里海地区国家建立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监督体系。欧盟还准备同黑海—里海地区国家建立经常性的会谈机制。在此方面,根据布鲁塞尔的提议,正在研究举行以“欧盟和里海地区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伙伴”为主题的各种国际论坛,其中包括峰会的可能性。这些活动拟在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安全组织以及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支持下进行。按照欧盟的设想,里海、中亚和中东欧能源国及过境国的政府和代表将参加这些会议。欧盟极为重视提高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输送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输能力。在欧盟优先发展的项目中还有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汗输油管道和布尔加斯—亚历山德鲁波利斯输油管道,以及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欧盟输气管道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欧盟输气管道。

需要指出的是,欧盟已决定将乌克兰纳入欧盟新邻居政策范畴,同时乌克兰也在执行加入欧盟的战略方针。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乌克兰是俄罗斯能源输往欧洲的过境国,将来还将成为中亚天然气输往欧洲的过境国。此外,鉴于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可以在向欧盟市场过境输送石油和天然气中发挥重要作用,欧盟正在研究将其吸收到欧盟“大欧洲”和“新邻居”的计划中来。

广泛开展对外能源合作

欧盟实行石油供给来源多元化的政策,是指除了把中东地区作为其石油供给主要来源外,还积极同世界各个地区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发展双边关系。为此,欧盟不仅不参与美国对一些石油生产国的经济制裁活动,相反还与被美国制裁的石油生产国继续生意往来以获取石油供给或赚取利润。如为了保证油气外部供应多元化的任务,欧盟非常重视同黑海—里海地区国家发展区域合作,以获得该地区的能源,并建立向欧盟市场输送能源的可靠途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欧盟和美国在黑海—里海地区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美国在该地区利用土耳其保障自己的能源利益,而欧盟则借用希腊。

这种利益冲突在关于里海石油外运线路的外交争夺中已经有所体现。欧盟还积极同受到美国冷落的伊朗和利比亚开展能源合作,与地中海地区和欧佩克国家进行独特的能源对话,积极、主动地向非洲、里海地区和俄罗斯等方面寻求供给来源。一些地中海国家是欧盟的能源供应国,欧盟与这些国家不断发展合作,以增加彼此间的相互依赖。欧洲能源外交的优先方向还包括发展与海湾石油生产国的双边关系,首先是同被美国视为“邪恶轴心”的伊朗的关系,在此方面欧盟时常违背美国的立场。例如,在法国道达尔公司参与伊朗天然气田开发问题上,欧洲顶住了美国的外交压力。此外,欧洲在伊拉克的能源利益也同美国是竞争关系。

欧盟还非常重视同非洲的能源合作。石油需求量很大的欧盟国家希望非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生产能够平衡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欧佩克这个世界石油卡特尔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些非欧佩克成员国中,英国北海石油产量趋于减少,挪威、美国的石油产量在同期内至多是不增不减,唯有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石油生产潜力巨大,而拉美石油又基本控制在美国手中。于是欧盟在实行石油供应多元化政策时,很自然地把石油资源相当丰富的非洲作为重点市场来开发。当然,看中非洲石油资源的并不只是欧盟,美国同样盯上了非洲这块宝地。在争夺非洲油气资源问题上,欧美之间既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是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违背美国意愿为哪般

多年来,海湾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产地。然而,海湾地区旷日持久的纷争与动荡时刻威胁着石油供应的稳定与安全,令众多依赖海湾石油的西方国家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西方大国开始逐步把能源供应渠道多样化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欧盟更是不顾美国对伊拉克、伊朗、利比亚等国的经济制裁,照样与这些国家开展石油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一直坚持对伊朗进行遏制和制裁。1995年5月,克林顿签署了12959号总统令,对伊朗采取新的禁运措施。同过去相比,新措施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更加严厉,它增加了向伊朗提供与贸易有关的出口的限制,禁止进行新项目投资,禁止经由第三国向伊朗出口,禁止美国石油公司将伊朗石油转卖给第三国。1995年3月,克林顿还签署了12957号总统令,禁止美国石油公司在欧洲的分公司和美国人为开发伊朗石油提供资金等。1996年8月通过了所谓《达马托法》,该法针对的是与伊朗和利比亚做生意的外国公司。按照这个法案,美国将对一年内在这两个国家投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超过40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实行制裁。美国的理由是这两个国家支持恐怖主义。《达马托法》出台后,激怒了欧盟、墨西哥、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在美国的盟友看来,这项利用治外法权限制外国公司的法律构成了对主权国家贸易政策的严重干涉,它旨在强迫别的国家接受美国的法律,是违反国际法准则的。他们纷纷决定要保护本国利益,表示一旦受到制裁后将对美国实行报复性措施。

尽管美国一直坚持对伊朗进行遏制与制裁,欧盟却置之不理,其能源公司与伊朗仍保持着频繁的接触,积极开展与伊朗的石油贸易,寻求进入伊朗能源业的途径,与伊朗达成合作开发协议。欧洲委员会公开声称其对伊朗的政策不变,不追随采取禁运措施。在这方面,甚至作为美国铁杆“哥们”的英国也对美国提出的要求其对伊朗采取制裁措施给予了拒绝。目前,意大利是伊朗在欧洲国家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2001年上半年,意大利前工业和外贸部长莱塔和前总理阿马托先后率大型代表团访问伊朗,与伊方签署了资助伊朗建立首家私营电站的能源协定。

同年6月30日,意大利国家碳化氢公司(埃尼集团)又与伊方签署了一项大额石油合作协议,意方准备投资5.5亿美元在五年半时间里帮助开发伊朗西南部的达尔霍温油田。预计该油田在开发的第一阶段将日产原油10万桶,第二阶段日产原油16万桶。继埃尼集团与伊朗签署大额合同后,西班牙石油公司就切西梅克西油田的开发与伊朗洽谈合作;法国的托塔尔、意大利的埃尼集团等为获得南帕尔斯天然气田的有关开发工程与伊朗洽谈合作;意大利的埃尼集团、英国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和法国的托塔尔公司也在与伊方商谈开发其南部的班戈斯坦油田和其他几个大型石油项目。

欧盟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利用各种借口一直遏制和制裁伊朗,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海湾的能源,以期垄断国际能源市场。美国目前的能源消费占世界能耗总量的1/4,为了确保自己的能源需求,美国的战略重点就是中东石油。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围绕世界石油储量2/3的中东地区以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历次重大外交举动基本都是沿着这两条路线展开。1991年的海湾战争前,美国外交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对中东石油实现直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