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又走到眼镜男身边说:“你认为自己不善交际,人际关系很差。但通过我对你的观察,发现并不完全像你说的那样。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每当现场火药味很浓的时候,他总是会把话题岔开,分散双方的注意力,让气氛变得没那么糟糕。一个懂得调剂气氛的人,怎么能算是不善交际呢?”
眼镜男听了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不想让他们吵架而已。”
“所以说,你并不像自己想得那么差劲。可能你是内向、腼腆了一些,但这是性格的一种,是正常的。如果你过分地在意,认为这是不好的,就给自己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暗示,不但会否定自己,还会过分地责备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出现的每一点小失误。”
说着,咨询师又走到三十多岁的女士身边,“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比较传统的中国女性——温柔、坚韧。虽然你曾经有些脱离社会,但在遭遇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后,能够坚强地站起来,并且依靠自己去找工作,赚钱养活自己。这是多么好的品质。至于你所说的给同事带来麻烦,那只是一个经验问题,时间可以帮助你。你完全不应该过分担心,要多给自己一些信心。”
“是吗?真的是这样吗?”在咨询师讲的过程中,那位女士一直在重复这两句话,脸上现出思考的神情。
这时,咨询师走到大家中间,说:“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已经找到了另一个模糊的自己。现在,让我们来唤醒这个‘自己’,让它变得更加清晰。”
说着,咨询师将大家分成两组。古小姐和秃头男一组,眼镜男和三十多岁的女士一组。之所以这样分,是因为每组中的两个人在性格上有相似之处。
咨询师说:“现在请你们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互相凝视着对方。在凝视的过程中,你们要摒除心中的所有成见,把不愉快的或愉快的事情完全抛开。你在对方身上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这个影子让你不舒服,也不要马上拒绝它,因为它很可能是另一个自己。你要做的,首先就是接受它。”
两组人面面相对,大家都遵循心理咨询师的指示,在寻找自己的影子。慢慢的,大家脸上都现出了不同的神情,有惊讶,有迷茫,有怜悯,有不忍……
这时,咨询师又用低沉而柔和的声音说:“现在,如果你认为已经找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么,请坦诚地告诉它,你现在最大的困扰是什么。记住,要真诚和坦白,不要存有偏私。”
过了一会儿,屋子里渐渐地响起了大家说话的声音——那是在向另一个自己坦白。
眼镜男说:“我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待着,但又不喜欢自己的内向和懦弱。我很矛盾,觉得自己没用。我喜欢一个女孩,但没有勇气向她表白。我觉得自己应该比现在生活得更好。”
三十多岁的女人说:“我其实没有那么坚强,我很想哭,很想依靠别人。但我知道不能这样,我要学会独立地生活,不能再走以前的路,绝不能……”
秃头男皱着眉,一时间没有进入角色,但他看见大家都那么投入,渐渐地放松了戒心,说:“这真是一团糟。弟妹整天跟我吵架,侄子侄女对我也不像以前那么亲热;那些我一手栽培的员工,居然跳槽去了别处,还是我最讨厌的老王那里;新员工怎么也成熟不起来,办事靠不住,怎么就没有以前的人好管呢;公司的业绩没有起色,长期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些破事我能跟谁说?不都得我一个人扛着……”
古小姐咬了咬嘴唇说:“其实我很孤独,我没有朋友。大家好像都不愿意和我说真心话。自从我当上了经理,连原来和我挺好的同事小芳也离我越来越远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好孤独……”
大家各自说着自己心中的困扰,说到最后,有的人紧锁了眉头,有的人惴惴不安,甚至在场的女士还轻轻地饮泣了起来。
这时,心理咨询师又以他独特的柔和声音开了腔:“这是一个接受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当你能够坦然地与对面的人倾吐自己的心声时,说明你已经认同在他身上看到的另一个自己,因为只有自己和自己才能没有嫌隙、毫不避讳。现在我们要来想一想,你所遇见的这个自己和已知的自己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个自己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你的本心,哪个自己能够使你更加释然,更加拥有生命的活力。”
3.人生知己的过程就是自悟
这个心理沙龙是典型的“找到自己、认识自己”的心理咨询案例。在生活中,你常会听到一句话:“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就是把自己认识局限于某一点上。有可能是优点,也有可能是缺点。当你长久地注视时,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其原因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的这两句诗被心理学家取用,也成为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效应,即“苏东坡效应”。
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人确实容易拔高自己。他找来25个人,他们相互之间都是老熟人,比较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实验者请他们每个人分别根据9个标准——文雅、幽默、聪明、爱交际、讲卫生、美丽、自大、势利、粗鲁,对所有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排名次。比如,根据文雅标准,最文雅排第一,其次为第二……以粗鲁为标准,最粗鲁排第一,其次排第二……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和其他24个人进行评价。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自我评价,还有24个他人做出的评价。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这25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大优点和掩饰缺点的倾向。例如,有一个人自以为自己的聪明程度应该名列前茅,可是把其他24个人在这方面给他评定的名次平均一下,他的聪明程度仅列第二十几名。还有一个人,对自己“讲卫生”的评价比他人给他的平均名次提前了5名,对“幽默”和“美丽”的程度的评价都提前了6名,而对自己“势利”、“自大”程度的评定却比别人评的低,他定的名次比别人给他定的后退了6名。
从这个实验你能看到,对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的估计高,对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则常常比别人的估计低,也就是说我们更容易拔高自己。
然而也有一些人不是这样,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缺点看得很大,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这在一些自卑者的身上有明显的体现。在前面的心理沙龙中提到的眼镜男和三十多岁的女士就是这样。
假使你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一旦偏面、主观,就会迷失自己,从而产生自大、自卑、茫然等情绪。
其实,人生知己的过程是一个自悟的过程,别人的帮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就像前面心理沙龙中提到的咨询师,他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和方法指导的作用,但真正要找到不一样的自己,还需要每个人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
有两则佛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遇到了困难,就去庙里烧香拜观音。他走进庙里,发现观音像前已经有一人在参拜,而那人居然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于是他好奇的问:“请问你是观音吗?”那个人微微点头说:“对,我正是观音。”那个人迷惑了,问:“那你为什么要拜自己啊?”观音微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另一则是说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观音娘娘,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观音道:“我在雨中,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观音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自找伞去!”
观音不肯借伞,就是在提醒别人,不能总指望别人帮你,只有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所以每一个都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领悟谜题,披荆斩棘,破除假我的表象,找到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怎么才能够找到自己呢?
1.勇于面对自己。
有一道情商测试题是这样的: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什么呢?
有一些人的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捂住自己的眼睛。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是缺陷,就通过自己方法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也像上面的落水女人一样,是把自己眼睛蒙上。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必须要面对自己。
2.多方面收集信息。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都会受到主观影响,从而产生偏颇。你应该多方面收集关于自己的信息,比如向更多的人征求对自己的看法,然后理性地判断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从中筛选出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3.学会比较。
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然而,你应该学会真正的比较。不要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更不要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那样都不是客观的、公正的,对你没有任何好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4.从大事中认识自己。当没有大事发生时,你可能会想象自己是某一种人,遇到某事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处理。但是真等发生了某些比较重大的事件时,你所做出的本能反应未必是你想象的那样。
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因此,你应该在经历重大事件时捕捉内心的思想,从而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5.从小事中关注自己。
当你对自己有了清楚地认识后,并不一定能够时时刻刻呈现真实的自己,有时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暂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你应该在小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多去聆听内心的声音,才能让另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持久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