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宇宙大发现(自然瞭望书坊)
1968400000009

第9章 怎样有效避免沙尘暴

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的增多,土地资源的宝贵及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意识到。为了解除沙尘暴的威胁,各国政府一致认为推行免耕法和少耕法是十分必要的。

免耕法在英国普遍实行,政府十分鼓励这种做法,那里一半的玉米栽培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而加拿大政府则制定了一项法律,明文规定废除铧式犁,以保证实施免耕法;日本、伊朗、菲律宾等国也普遍采用立法的方式来树立免耕法的权威性。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也逐渐将推广和采用免(少)耕法定为国家的政策之一。1985年,江苏省采用免(少)耕法播种小麦950万亩;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北方各地,“苗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免耕法也得到了大力推广,效果很好。

而在中国西部地区情况更为严峻,那里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专家们认为只有推广免(少)耕法,才有利于发展西部的农业,改善西部的环境。

免耕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运用,人们之所以能想到这种方法,还要从日益肆虐的沙尘暴说起。

1934年,美国西部出现了一场席卷大片国土的沙尘暴。这是一场灾难,美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单是卷入大海的土壤,就多达500万吨。人类目睹了这场灾难的危害,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地球能经受得住多少次这样的灾难呢?

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年,但人们依然记得,美国西部大开发是依靠来自各地的移民进行的。整个19~20世纪初期,大量来自欧洲的移民来到美国西部,这里肥沃的土地给了他们无限的希望。他们勤恳地劳作,开发耕种,逐渐有所收获,最终成了农场主。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实现了现代化,人们利用机械对土地进行反复耕作。但是,1934年的沙尘暴使一些有远见的农业研究部门和生产者开始认识到,这种用机械多次反复耕作的方式不利于水土保持,弊大于利。

为了防治沙尘暴,有些人重新提出了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播种时,并不翻整前一茬作物的耕地,而且直接开一条窄窄的沟或挖一个穴,撒下种子就可以了。这样的耕种方法照样可以出新苗长庄稼,并且由于耕地的表层翻动少,也就少受破坏,从而能保护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这种方法对于有坡度的耕地更为必要,它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增进土壤的团粒结构,有利于土壤中水分的渗透和贮存,也能防止水土流失。

重新提出这种原始方法的人是美国的一位农业生产者,名叫哈利·杨。他仔细分析了这种原始的耕作方法之后,受到了很大启示,并且在实践中证实了免耕法的益处。

20世纪60年代初期,哈利·杨就开始做实验,他在自己的4·25亩的土地上,开沟直播种子而不翻耕土地。这一耕作方法经过实践检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且从此出现了一个专业名词:免耕法。

许多人认为免耕法是简单的复古现象,是时代的倒退,是对现代化的摒弃。并且,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农作物,有一定的弊端。但在赞同免耕法的人看来,这是原始农业耕作方式在新条件下的合理运用,是对传统的扬弃性继承,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农业耕作的一种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