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继往开来的中国历史
1969200000002

第2章 百年屈辱与抵抗(1)

虎门销烟

“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这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留下的诗句,其中回荡着他坚决禁绝鸦片、主持虎门销烟的壮烈情怀。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对西方列强侵害中国人民罪行进行抗争的重要事件,是反对列强鸦片输入的爱国主义行动。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英国商人大量贩运鸦片到中国,引起中国国内的白银不断外流,扰乱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人们的身心健康,危害中华民族。从民间到中央,要求禁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道光皇帝决定采纳黄爵滋、林则徐禁烟的主张,于1838年10月25日颁布谕旨,“同心合意,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行松劲”。1838年12月29日,林则徐奉旨从湖广总督任上来到北京。道光皇帝授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加兵部尚书衔,节制广州水师,前往广东厉行禁烟。林则徐奔赴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开展禁烟斗争,得到广州群众的积极支持。

限期交出鸦片的通令下达后,英国鸦片商千方百计地抵制。3月22日,林则徐下令逮捕英国大鸦片贩子。继而下令停止中英贸易,并派兵严守商馆,断绝商馆与澳门的交通,撤出中国在商馆中的雇员,迫使英、美烟贩不得不缴烟。从4月12日到5月21日,收缴了2万多箱鸦片,共计237.6万多斤。1839年6月3日,虎门搭起一座礼台,前来观看的群众人山人海。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蓄着卤水。林则徐下令销烟,礼炮轰鸣,工人和士兵们把鸦片切成碎块投入销烟池,撒入石灰搅拌,只见浓烟滚滚冲天而起,鸦片变成废渣,随着潮水从涵洞排入大海。万众欢呼,庆贺中国人民禁烟胜利。林则徐宣布:“我们禁的是害人的鸦片,不是正当的贸易,只要遵守我国法纪,互通有无,我们欢迎。”从6月3日到25日,除留下8箱作为样品送往京城外,200多万斤鸦片全部销毁。从虎门销烟开始,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拉开序幕。

鸦片战争

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折点就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军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

虎门销烟,本来是中国反对不平等贸易和殖民者罪行的正义行动,而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派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气势汹汹来到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8月,英舰又来到天津大沽口外,虎视眈眈。道光皇帝竟然罢免林则徐,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与英方谈判。然而英方决心动用武力。

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占广东沙角、大角炮台,道光帝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调兵赴粤。2月26日,英军海陆军攻破虎门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英勇抗战,壮烈殉国。5月24日,英军进攻广州,奕山在谈判中同意向英方纳银600万元。从1841年8月到1842年3月,英国璞鼎查率坚船利炮北上,攻破福建厦门,进犯浙江定海、镇海(今属宁波)。1842年6月16日,英军发起吴淞之战,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7月21日,英军发起镇江之战,遭到顽强抗击后攻陷镇江。8月4日,英军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元。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840年~1842年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鸦片战争表明,落后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

三元里人民抗英

三元里人民抗英,是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的三元里乡人民自发武装反抗英帝国主义的壮举。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还对年轻妇女进行侮辱。青年菜农韦绍光忍无可忍,带领几个农民打死几名英军。以此为起点,三元里103乡人民自发组成平英团,展开反侵略的武装斗争。5月30日晨,数千名勇士在英军司令部附近打死英军200多人。随后,各县400多个乡的民众,组成10多万队伍,包围了英军的四方炮台,吓得英军龟缩其内,不敢出来。后来,在英军胁迫下,清朝地方政府出面解散了义军。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记载着屈辱和国耻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1842年8月4日,英军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元。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只好求和。1842年8月11日至29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乍浦副都统伊里布等作为谈判代表,与英方谈判。英方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种种要挟,条约由英方一手制定。8月29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战舰上签署了《江宁条约》,后人习惯称为《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逼迫下陆续与法国、美国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战争,性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基本相同。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856年10月23日,英国以中国水师搜查走私船“亚罗”号为借口,派军舰和陆战队闯过虎门,炮轰广州,烧毁民房。第二年,再增派远征军2900余人抵香港。法国也以其传教士从事违法活动被处死为借口出兵,10月,英法组成联军,驶入珠江口,进而攻入广州。1858年5月20日,联军出动炮艇、陆战队,向天津大沽南北炮台进攻,中国官兵奋起还击,使联军舰船和陆战队损失惨重。但由于援兵逃跑,大沽炮台失守。6月下旬,英、法、美、俄公使威逼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该条约除了中国赔款外还有增开十处通商口岸,答应外国公使驻北京等内容。1859年6月17日,联军炮艇再次进犯大沽,僧格林沁率军给了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遭此惨败的英法侵略者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报复。1860年8月,联合进攻大沽北炮台,守军近千人殉国。24日,联军占据天津。

大沽、天津失守后,为守卫北京,清军3万余人与英法联军展开张家湾、八里桥之战,因得不到增援而失败。咸丰帝逃往热河,联军进入北京后在圆明园等处大肆劫掠焚烧。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相继签订,其中有赔款、割让九龙给英国等条款。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上越陷越深。

火烧圆明园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这是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的话,他所愤怒声讨的,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劫掠、焚毁圆明园的英法侵略者。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从明朝就已经初步建成。清朝期间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5代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体现了古今中外园林艺术成就。名胜林立,经典繁布。此外,还集中了大量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文物,是世界闻名的人类文化宝库,也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被打得粉碎。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第一次从10月7日至9日,大火连烧三昼夜,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第二次10月18日和19日,在抢劫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等几处属园之后,再次大焚烧,使几处属园的殿阁建筑化为灰烬。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充分暴露了他们的贪婪、疯狂、残暴和野蛮。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惨重损失和奇耻大辱,也是整个人类文化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是近代史上中俄两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遭受了巨大损失。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乘英、法侵华联军进攻天津、威胁北京的时候,打着调停的旗号,趁火打劫,又派军队武力威胁驻守东北边境的清军,要求重新签订边界条约,取代康熙年间的《尼布楚条约》。清朝政府在对付英法联军进攻的情况下,无力再对付俄国进攻,被迫谈判,并接受了屈辱条件。1858年5月28日,清政府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爱辉)签订《瑷珲条约》。主要内容有: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马克思和恩格斯严厉谴责了沙俄乘人之危干出的伤天害理的事情。

收复新疆

收复新疆是近代史上一次粉碎分裂和反抗外国入侵的一次军事行动。1865年,清朝藩属的浩罕部落首领阿古柏在俄国唆使下,发兵占领了南疆广大地区,又向北疆扩张,占领了乌鲁木齐,宣布建立“哲德沙尔国”,他自任“国王”。他的行动得到英俄两国的支持,俄国还趁机发兵占领了伊犁等地。清朝政府对此事意见不一致,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但遭到左宗棠等爱国将领的坚决反对。左宗棠在奏折中批驳李鸿章的谬论,认为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坚决不能放弃。清廷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左宗棠作了精密部署,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击败了阿古柏,在两年内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后来,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却又让俄国割走了一部分地区。但左宗棠的爱国行动,使新疆没有被分裂出去。

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一个典型事件。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派大批传教士,以传播宗教作“外衣”,进行搜集情报、培植恶势力、残害百姓的罪恶活动。这激起了中国各地人民的愤怒,南北各地都发生了许多起反洋教斗争,称为“教案”。1870年,天津陆续发生儿童失踪的事。人们在查找时发现拐骗儿童与法国天主教在天津的望海楼教堂的育婴堂有关。名为“育婴堂”,实为残害儿童的地狱。愤怒的市民们抓住拐骗儿童的人并追查到天主堂指使的人,要求天主堂交出凶手。6月15日,群众与教堂的人讲理,传教士用棍棒、枪支和狼狗相威胁,双方发生冲突。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开枪射击中国官员,打死一名侍从。群众忍无可忍,当场打死了他,又放火烧了望海楼教堂,救出被拐骗的150多名儿童。事后,清朝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查处”。结果不但赔款,还把一些官员撤职充军,并杀害了马宏亮等20名爱国群众。但是,天津教案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高潮,人们把这件事编成唱本,刻成版画,广为宣传,因为它真实反映出了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更显示了民众的力量。

中法战争

中外战争史上,战争的胜负是由战场上较量的结果所决定的。可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软弱,竟然出现了“中国不败而败,侵略者不胜而胜”的奇怪现象,中法战争就是这样一种结局。中法战争是1883年~1885年间中国军民抗击法军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入侵越南。1873年,越南国王请求当时流动到越南的中国黑旗军帮助抗法。黑旗军统领刘永福率部在河内近郊与法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1882年法军再次入侵越南,占领河内、南定等地,刘永福又一次率黑旗军抗法,在河内近郊再败法军。8月,法军强迫越南政府签订《顺化条约》,并且开始向中国扩张。12月中旬,向驻在越南北圻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由此爆发。

1883年12月14日,法军6000余人由海军少将孤拔率领,大举进攻红河中游的山西,驻守该城的黑旗军和清军迎战3天,伤亡惨重。1884年8月23日,停泊在福州马尾军港的法国远东舰队向中国福建海军发动突袭,中国海军被击沉军舰9艘、其他船只13艘,阵亡770人。清政府于26日被迫对法宣战。10月初,法国远东舰队进犯台湾,守将刘铭传率军抵抗,挫败了法军的进攻;进犯沪尾的法军战败而退回海上。1885年1月,在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的指挥下,清军在对法军的镇海之战中获胜。

1884年12月至1885年3月,在越南境内的清军和黑旗军与法军多次交战,战局有利。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更是取得了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大捷,清军乘胜克复谅山,并向南挺进,法军已经明显处于劣势,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受到沉重打击,法国茹费理内阁被迫于3月31日辞职。但是,就在中方充分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形势下,软弱的清政府采纳李鸿章等人“乘胜即收”的主张,于4月9日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前线将领被强迫撤兵。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于天津签订《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于是,一场获得胜利的战争,以屈辱的结局而告终。中方承认越南是法国保护国,允许法国货物进出中国云南、广西并减轻税收,连中国要在这里修铁路,也要与法国人商量。

镇南关大捷

中法战争虽然以签订屈辱的条约而结束,但提起具体的战争过程,尤其是提起老将冯子材和镇南关大捷,人们还是会感到振奋。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后期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的重要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