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福布斯财富故事会
197000000051

第51章 地铁招标,“超人飞天”

第六章第五节 地铁招标,“超人飞天”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除了要有稳重和务实的性格之外,还要有冒险精神,要有一飞冲天的勇气。没有这样的魄力,就很难找到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最能证明李嘉诚投资气魄的,就是地铁工程竞标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香港最浩大的公共工程便是地铁工程。整个项目需耗资205亿港元,计划8年完成。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地铁最重要、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上盖将建成地铁全线赢利最丰厚的物业。因此,香港各界地产商莫不垂涎欲滴、跃跃欲试。当时,李嘉诚涉足地产业已有20年,盖了不少建筑,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他觉得进军港岛中区是展示企业实力的大好机会。

其实早在1976年下半年,新闻界就沸沸扬扬地议论起香港地铁公司即将招标车站上盖发展商的消息。到1977年初,形势进一步明朗,地铁公司将于1月14日开始招标,地段是邮政总局原址。原址拆卸后,将兴建车站上盖物业。李嘉诚估计,参加竞投的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华资地产建筑公司实力稍逊一筹,因此置地的夺标呼声最高,长实要参与竞投,就必须把它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展开面对面的较量。李嘉诚分析,置地过于自负,未必会冷静地研究合作方,也不会轻易委曲求全,迎合合作方。因此,李嘉诚必须尽快将地铁公司招标的真正意向弄清楚。

通过各种渠道的多方打听,李嘉诚终于获悉,香港特区政府工务局将中区邮政总局原址用作中环、金钟两地铁车站上盖。另外加上九龙湾车厂地皮估价,两者合计约6亿港元。香港特区政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给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发展地产,弥补地铁兴建经费的不足。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曾与香港特区政府多次商谈。地铁公司的意向是: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香港特区政府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

基本情况摸清之后,李嘉诚首先确立了这样一个观点:竞投车站上盖发展权,必须以现金支付为条件。地铁公司与香港特区政府在购地支付问题上产生分歧,说明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他们以高息贷款支付购地款,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得更大的赢利。李嘉诚在投标书上,提出将两个地盘设计成一流商业综合大厦的发展计划。当然,这个想法仍然不足以挫败其他竞投对手,任何竞标者都会想到并有能力兴建高级商厦物业,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此,李嘉诚必须胜人一筹,深谋远虑地思考更周密的“克敌”之法:第一,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第二,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共同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这对长江实业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现金负担。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他决定冒一次险。

到1976年冬天,长实集团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也许诺长实随时取得2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赢利储备,李嘉诚可调动的现金将近4亿港元。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公开接受邮政总局原址发展权招标竞投。各竞投公司频频与地铁公司接触,揣测地铁公司意图,准备投标书及附件,在限期内呈交上去。1977年4月4日,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与李嘉诚首先签订中环站上盖发展物业协议,金钟站上盖协议将在随后签订。舆论界称长实集团竞标成功,是“长江实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地产新秀李嘉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李嘉诚高瞻远瞩,从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对于看准的机会和目标,他全力以赴、一丝不苟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了解实情、分析问题、解决方案都周密部署,因此,机会自然会垂青他,胜利也会属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