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两宋烟雨三百年
1972700000044

第44章 我,大宋皇帝赵匡胤(1)

1.宣传工作

万事已俱备,终于可以安心地出发了。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领大军从京城出发。坐在马上的他,此刻的心情激越而昂扬,这是离成功不远的人一贯所怀有的心情。

赵匡胤回首看了一眼这熟悉的国都开封,然后领着浩浩荡荡的军队缓缓离去。

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一定!

此时,开封城中的百姓才稍稍平定下来。

但也就在同时,赵匡胤开始了他兵变前的宣传工作。

按照惯例,当然是得先搞点带有神秘色彩的迷信活动来蛊惑人心。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一个熟知天文的人,殿前散员右第一直散指挥使--苗训。

苗训忽悠的办法很简单--先研究太阳。

他先探头探脑地对着太阳左看看右看看,接着是低头蹙眉沉思,做出凝重的神色。

旁人一看,这位先生大有玄机啊!

这时,一个人紧接着出场了,他就是赵匡胤的亲吏楚昭辅。

他表示很好奇,问苗训:"先生你在这里望什么呢?"

苗训用手指着太阳说:"这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两个太阳摩荡争斗,互不相让,熔成了一片黑光。"

楚昭辅不是斗鸡眼,自然无法领略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他只好问:"这是什么预兆?"

苗训最后给出解释:"这是天命啊,天无二日,如今出现了两个太阳,说明新天子要出现了。这个预兆将应验在点检(赵匡胤)身上。"

迷信活动进行到这一步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这个超自然的现象必须让更多的人知道,并让他们明白一件事--要改朝换代了。

楚昭辅用口述,一传十、十传百的办法,将苗训的研究结论在军中宣传扩散,其速度不亚于电影《生化危机》中僵尸病毒的扩散。几个时辰之后,军中所有士兵都已听信了两个太阳在打架这个传言。众口铄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奉命北征的这支大军已经行走了一整天,走出了大约四十里路,现在,他们不得不考虑停留一晚再继续行军。

已经到达陈桥(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了。有士兵前来向赵匡胤报告。

陈桥。赵匡胤怔怔地看着那被夜色笼罩的驿馆,眼神里涌现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感。

就是这里了!

"全军听令,留宿陈桥,明日再行。"赵匡胤下令。

全军将士很自觉地停下脚步,争相住进陈桥驿。很多人都知道今晚将要发生什么,他们心中同样有着剧烈的兴奋之感。

这就是赵匡胤要发动兵变的地方,此处虽小,却会在历史上掀起轩然大波,同样也留下了一桩千古谜案。

赵匡胤和他们的亲信部下们正在暗里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白天所做的迷信宣传,现在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这一场以改朝换代为目的的兵变,单是以一场迷信宣传活动来拉开序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人会知道,你苗先生看到的是太阳和太阳打架,还是太阳和月亮打架。个别无神论者可能还会建议你到眼科医院去做个检查。

因此还必须搞一场具有号召性的宣传活动,把开场工作做足了才好。

这对赵匡胤来说也只是小事一桩,他再次借鉴了郭威澶州军变中的宣传技巧。

好了,各位将领们,你们可以出场了。

于是,高怀德、张令铎、罗彦环、赵彦徽、潘美等将领相继在军中宣传活动,所传播的思想大致内容列出如下:

现在的皇帝陛下不过是个七岁的小娃娃,不能亲政,整天只知道玩,我们在外面出生入死,为国尽忠,谁会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再北征也不迟。

其实这相当于针对"要不要跟着一起造反"这个问题搞一次民意调查,要的话等着你的就是荣华富贵,不要的话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

经过将领们在殿前司和侍卫司各部门的多方活动,民意调查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几乎可以算是全票通过,都表示要坚决拥立点检做天子。

可以说,这个结果是军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预料的,因为前面早已传扬开来了--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

军中许多人基本上都知道一个内情,这次出来不是为了北征,而是出来演戏的,报酬就是高官厚禄、金钱美女,所以一定要把戏演好,演得足够逼真。

2.大牌演员赵普

宣传迷信和号召动员两方面的工作都已相继完成,接下来的工作赵匡胤早就制定好了,那就是群众演员闹事,具体戏份是大家一起去逼点检做天子。装逼(装作逼点检当皇帝)的手段很简单,就是一齐叫嚷要点检做天子,个别比较入戏的还可以拔刀示威,但有个注意事项,就是只能拔刀,不能砍人。

至于闹事,它总得有个地方闹才好。别担心,赵匡胤早就设置好了,第一个是赵普那儿,第二个才是自己那儿。

然而,趁事还没有闹起来之前,赵匡胤还得演戏,那就是装作不知道。意思是你们搞些什么名堂我一概不知,当然如果我一觉醒来发现我老婆突然变了皇后也不关我的事。

怎么装?用什么办法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装醉。

那就喝吧,给我倒酒!

赵匡胤不胜酒力,只喝了几杯,便醉了,倒头就睡(有古怪)。正常情况下,这种紧急关头之下,是人都会睡不着的,更不会有心思去喝酒。显然,赵匡胤是在装睡,但考虑到装睡和装死很像,为了将二者区别开来,赵匡胤还特意制造了鼾声,做成呼呼大睡的模样。

好吧,群众演员们,现在可以开始闹事了。

毋庸置疑,这群没有文化的兵痞将领们闹起事来,规模可不是一般的大。他们各自带上一大群部下,大搞排场,一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嚣张样儿,首先往赵普那儿蜂拥而去。

带领这群兵痞闹事的却是一个文人,他的名字叫作李处耘。

这位李先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物,在后面平定二李之乱(李筠和李重进)的时候,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李先生带领着装逼团队很快抵达赵普的住处。由于声势浩大,赵普一听便知是闹事的来了,他立刻出门表示迎接。

在领略到闹事队伍的阵容之后,赵普很自然地吃了一惊,虽然他心中早已有数,但真正目睹这浩大的人流之后,也不禁一阵唏嘘。

赵普现在应该庆幸对方不是来搞群殴的。

李处耘直接表明来意:"赵先生,众议要求共同立点检为天子,我们这会儿是特意来请你去劝点检顺应众望的。"

赵普轻蔑地瞧了众人一眼,说:"你们这是干什么?还不赶快回去。"

李处耘并不死心,执意说:"此乃人心所向,还请赵先生答应。"

赵普突然脸色一变,义正词严地说:"太尉(指赵匡胤)对朝廷忠心耿耿,他要是知道的话,一定不会饶过你们的。"

由于受到赵普的极力阻碍,人群中出现了骚乱,将领们不由得面面相觑,一些显得无奈的将领还率先离去了。

赵普心中开始犯狐疑了,因为据他所知,闹事应该还未结束,居然已经有人临场罢戏,耐不住寂寞走了,演员素质堪忧啊!

然而没过多久,那些先前已经散去的将领又折回来了。

这会儿赵普更觉得奇怪。

这些人到底回去干什么了?

突然听见"锵"的一声,赵普不由得吓了一大跳,随后紧接着又是密密麻麻的"锵锵"声。

拔刀声!赵普听出来了。

原来这些笨蛋是忘记带刀,临时回去拿刀去了,吓死老子了!

赵普暗里舒了一口气,把惊慌压了下去。

只听将领们纷纷大喊:"现在众议已决,如果太尉不从,我等又岂肯就此罢休?"

诚然,如今局面已成骑虎之势,赵普已经感觉到局面无法控制,他只好叹了口气,表示答应众人的要求。

赵普足以称得上是一个演技高超、入戏极快的大牌演员,而且,他在这个戏中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副导演。在装作被逼答应参与闹事之后,他又立刻提前为兵变成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他立刻派人连夜驰马秘密赶回开封,与开封城里负责内应的石守信与王审琦搭上线,无非是告诉他们,马上要搞兵变了,你们要提前做好迎接工作。

石守信和王审琦接到指示后,立即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为了表现出在待人接物方面深厚的礼仪涵养,他们精心地为仪仗队设置了阵形,命令士兵环围排列,等待黎明的到来。

黎明很快就到来了,天空已渐渐亮了起来。

今天,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3.陈桥兵变

陈桥驿。

赵普已经带着装逼大队拥向了赵匡胤的公馆,他们彻夜未睡,脸上都夹带着焦躁的神情。

庞大的人群制造出来的混乱的脚步声和嘈杂的喧吵声,声震原野,一直传到赵匡胤的卧室里。

来了,最后一场戏终于开始了。

躺在床上的赵匡胤,一颗心怦怦直跳。

赵普走在所有群众演员的最前方,他的心同样跳动得快而剧烈。因为这将是最后一幕了。

他叫众人原地待命,自己先进去与赵匡胤协商。但他一进去,人群便发出了更大的呼声,叫嚷着一定要赵匡胤做天子,充分为现场渲染了激奋而逼真的气氛。

此时,赵匡胤已经意识到得赶快起来了,不可再装下去了,否则下场就会像郭威那样直接被拉出去,连衣服都来不及穿。有了澶州军变的前车之鉴,赵匡胤在各方面都已有稳妥的准备,包括装睡。所以赵匡胤利索地穿好了衣服,等待下一幕。

来吧!来抓我吧!

首先到来的是赵普,显得惶急而匆忙,他告诉赵匡胤:"众将士要策太尉为天子,现正在门外吵闹呢。"

赵匡胤吃了一惊(演得很好),反问道:"有这事?"

还未等到赵普回答,众将士已经强行破门而入,人人手里紧握着兵刃,与庭上的赵匡胤成对峙之势。

从这里看,赵匡胤还是比较考虑群众演员们生命安全的,没有像郭威搞澶州军变那样,叫人顶住大门,不让入内,直逼得众人冒险爬墙才好。

众将士才进入赵匡胤的公馆,便立即采取了行动,他们纷纷拔刀,一时间尖锐刺耳的声音不绝于耳。

只听他们义愤填膺地说:"我辈无主,希望推举太尉为天子。"

这阵势哪里是希望推举太尉为天子,分明是告诉赵匡胤:你今天是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

估计此时赵匡胤心中正在大夸这群演员的演技真是太好了。为了抒发心中的激动之情,赵匡胤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但肯定不会是"谢谢大家"、"我今天非常高兴"之类的话。

然而,还没等赵匡胤反应过来,突然有人(具体是谁,历史无记载)拿出了一件准备已久的黄袍,强行披在赵匡胤身上。

接着,庭下众将士集体下拜,对着赵匡胤高呼--万岁。

沁人心脾的两个字!

终于听到了。

为了掩饰内心的激动,赵匡胤特意拿出了他作为国家顶级演员的看家本领,脸上一连摆出了好几个表情--茫然、疑惑、惊慌、错愕,然后再将这些复杂的表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丝毫不见紊乱的迹象,可谓神乎其技。

这一手露得太精彩了。唯一令人遗憾的是,当时还没有发明照相机。

这时赵匡胤又觉得,自己似乎该说点什么调解一下现场的气氛。

但这一次他再次失望了,他的部下未等他开口说一个字,便把他拥出了驿馆,将他扶到马背上,请他返回京城,入主开封。

此时赵匡胤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发表讲话了,因为这场戏必须要由他来结束,于是他面向那些披甲执刃的将士,说:"你们贪念富贵,所以立我为天子,如果你们能听我的话,那么我做这个皇帝,不然的话我就不做这个皇帝。"

只见众将士跪成一片,异口同声地说:"我等唯命是从。"

赵匡胤很满意地看着他们,列出了他的三个条件:

一、小皇帝和太后都是我的主子,你们不能冒犯。

二、朝中大臣是我的比肩同僚,你们不能欺凌。

三、朝廷府库,百姓之家,你们不能抢掠。

众将士同样很爽快地答应了。

这场大戏终于接近了尾声。此时恰好是黎明,一天的开始。

这个陈桥驿的黎明,对于赵匡胤来说,将会是令他永生难忘的黎明。

历史记下了这个黎明。

4.回京前的布置

终于到回京的时刻了!

这也是赵匡胤立国大计中的最后一步。只要走好了这一步,天下就将收入我的囊中,我将会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王者!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时刻啊!

赵匡胤此时激动得无以复加,一颗雄心剧烈地跳动着。

但此时他并没有急着返回开封,他先找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潘美,也就是后世杨家将小说中所丑化的那位大奸臣潘仁美;另一个是楚昭辅,前面和苗训搞迷信宣传的那位。

赵匡胤分别授予了他们一项任务:

潘美,先回京城去通知朝中大臣,昨晚发生了兵变,逼得点检无奈做了天子,希望大家多多体谅。

楚昭辅,先回京城去保护赵匡胤的家人,免得局势控制不住而祸及赵家,全家老小就交给你了。

潘美和楚昭辅欣然领命去了。

布置完毕之后,赵匡胤还考虑到必须坚决杜绝士兵抢劫和扰民这个问题,于是立即调整了队伍。他将装备最精良、纪律最严的部队放在队伍的前方,一改五代以来逢兵变就必须抢劫杀人的惯例。

这就是我赵匡胤的部队,它必须以一种新的面目出现在众人眼前,因为,我将要成为这片大地上新的主人。

回京!

赵匡胤下达了命令。

大军肃然前行,非常安静,只有阵阵整齐的行军脚步声,庄严而神圣。

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潘美率先返回了京城,这一路上,他的行程非常顺利,没有任何人跳出来将他截下来盘问。原因很简单,石守信和王审琦两位的内应工作做得相当好,见到潘美来了,无证放行。

来了啊,来了就过去吧!

潘美充分利用了没有交通障碍这一优势条件,轻而易举地便将消息传达到了朝中。凑巧的是,潘美恰好赶上了早朝,可以将兵变的新闻好好地吓一吓皇帝陛下以及文武大臣们。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大臣们听闻这个消息,一概吓得不知所措,连忙在心中翻起了前尘旧账,看看自己和点检大人的关系搞得有多好?又或者以前在什么地方得罪过点检大人没有。好的话,说不定自己能加官晋爵,混个开国功臣,封个爵位什么的;要是不好的话,那就赶快带上全家老小逃命去吧。

但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却表现得无所谓,原因是这位小弟弟根本不太清楚兵变是什么玩意,在他好玩的天性看来,那群大人只不过玩了一场规模更大的游戏而已。如果这位小弟弟要是明白兵变的真实含义的话,恐怕不止要吓到流泪这么简单,很有可能会吓到尿崩。

而他的继母符太后,用行动向他传达了这个消息的骇人程度--当场便被吓哭了。

她边哭边质问范质:"你们保举赵匡胤领兵北征,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